台州市林下经济多种发展模式研究(2)
添加时间:2016/09/2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3、台州市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近几年来,台州各地大力探索和创新林业耕作制度,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构建了多种适合台州区域特点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1林下种植模式。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3、台州市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近几年来,台州各地大力探索和创新林业耕作制度,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构建了多种适合台州区域特点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1林下种植模式。
该市林下种植的主要模式有:林+茶、林+药、林+粮、林+菜、林+油、林+苗、林+菌等。
3.1.1林+茶复合经营模式。是指在经济果木林等林内种茶树或在茶园内栽植经济果木等树种,形成经济果木为上层、茶树为下层的复合经营模式。
复合的原理是充分利用茶树喜散光、忌直光的生态学特性,通过上层林木的适度遮荫效果,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又利用茶树形成的良好地被覆盖,增加林内湿度,从而促进果木的生长。另外,林木的根系分布较深,而茶叶的根系分布较浅,两者在地下分布也达到生态互补。该模式既具较高的经济效益,又具良好的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目前林茶复合经营模式有柿+茶、板栗+茶、杨梅+茶、青梅+茶等。
柿+茶复合经营模式能形成相对较稳定的群落结构,柿树与茶树高度差形成了明显的垂直双层结构。上层落叶乔木柿树与常绿灌木茶叶形成的复合结构,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太阳能,且林相整齐,景观效果也较好;下层茶叶整齐、覆盖度高,减少了雨水对地表的直接侵蚀,茶还有很强的拦截泥沙、固土涵水等功能。柿+茶采用梯地种植,茶实行条带种植,带宽60cm、深50cm,每公顷4500株,行株距1.5m×0.2m,每穴2株。柿初植密度为300株/hm2,行株距8m×4m,第8年后视管理水平和经营目的确定是否调整密度,一般保留120~180株/hm2,即行株距8m×8m.据试验测定,种后第8年茶叶产值达8.3万元/hm2,比纯茶园增幅39.3%,柿果产值4.4万元/hm2,柿茶复合经营的总产值是纯茶园的2.1倍。目前该模式推广面积达2.8万亩,效益十分显着。
板栗+茶复合经营模式也是相对较稳定的垂直双层群落结构。板栗株行距约5m×5m,密度为300~450株/hm2,茶树株行距0.3~0.5m×1.2~1.3m,每穴2株,栽植密度为24000株/hm2左右。
一般隔2~3行茶树栽1行板栗。板栗和茶树生长过程中,适时地修剪或间伐板栗树,使林分郁闭度不大于0.5~0.6,整个园地中除板栗树之外应有40%~50%的垂直空间,正好处于茶树行上。板栗定干高度不低于1m,通过修剪,使板栗保持良好的主干分层形或自然开心形。成年茶树定型后采取轻修(每年春茶采摘后剪)与深修(隔几年剪1次)相结合的办法修剪。
3.1.2林+药复合经营模式。是指在林果行间或树冠下套种需光量较小、喜低温湿润环境的药用植物的栽培形式。
林药间作,林木为药材提供蔽荫条件,以防夏季烈日高温伤害。对于偏阴性植物,可为其提供阴湿的环境。同时,林下间作药材大多采用集约化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肥力,促进林木速生。台州气候温和湿润,为多种林下发展药材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目前林下套种的药材主要有白术、乌药、三叶青、金线莲、铁皮石斛、黄精、天麻等。合理的林药复合经营,能使林下种植药材保持较高的产量。如在稀疏林分下间种白术,干白术产量可达1500~2250kg/hm2;松阔混交林内种植金线莲,年鲜金线莲可产2600~2800kg/hm2;杉木林活树附生栽种铁皮石斛,3年后即能实现年产值4.5万元/hm2,铁皮石斛盛产后年产值约105万元/hm2;马尾松林下套种乌药,有利于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复合经营有利于乌药地下结球的发育,提高乌药的产量,获较好的经济效益,并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
3.1.3林+粮复合经营模式。
在幼林内间作土豆、番薯、花生、绿豆、山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通过对粮食作物实行松土、施肥等耕作措施,可增加林地的肥力,达到以耕代抚林木果树的作用,并使林地当年就有收益。林粮间作宜在造林后1~3年内进行,林木郁闭后不宜间作。如在油茶幼林内套种土豆,油茶种植的株行距为2m×3m,土豆在1月上旬按行距50cm起垄栽种,5月下旬采收就有3万元/hm2的产值。间作山稻时,山稻在5月上中旬采用挖穴点播,株行距40cm×40cm,当年产值可达4.5~5.3万元/hm2.
3.1.4林+菜复合经营模式。
台州不少地方在林下进行了仿生栽培森林野菜的复合经营,如板栗+败酱、厚朴+三脉紫菀等。败酱、三脉紫菀以及鸭儿芹、马兰、紫萼等野菜的自然生长需要适当的庇荫,如无庇荫,在炎热的夏天易被日光灼伤。在林内套种野菜,上层林木的庇荫作用不仅降低了夏天人工遮阴的成本投入,而且保持了野菜绿色、环保的自然品质,提高了森林的经济效益。该市还对鸭儿芹在林下仿生栽培、遮阳网蔽阴栽培和露地栽培进行了比较,播种后仿生栽培下50天的产量和产值分别为7080kg/hm2和21240元/hm2,比 蔽 阴 栽 培 高133%,比露地栽培高415%,且仿生栽培的产品相对较嫩绿,外观、质量均较好。
在林果下套种蔬菜或作物的复合经营模式在台州比较普遍,如水杉等幼林下套种丝瓜、黄瓜、豌豆,油茶林内套种生姜等,桔、桃、梨园内套种菠菜、白菜、葱蒜、青椒等。林内套种蔬菜或作物,也能起到很好的以耕代抚林木果树的作用。另外,葱、蒜等因有刺激性气味,还可驱避一些害虫。因此促进了蔬菜或作物与林木果树的共生共荣,效益明显。如油茶林内套种生姜后的产值比油茶纯林成倍增加。
3.1.5林+油复合经营模式。
主要是指在林下种植油菜、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如在新植落叶经济林的前3~5年套种油菜,油菜秋季栽植,第二年5月份收获,而此时林木处在休眠和萌芽展叶时期,遮荫较小,光照较好,对油菜生长影响不大。花生、大豆属低杆农作物,在林木生长季节种植,不仅不会影响林木生长,而且其根部的固氮菌可增加林地的肥力,对林木生长非常有利。林木的庇护还能增强油料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行林油复合经营,技术简单,劳动强度小,成本较低,而产出快,效益较好。如油茶幼林地套种黄豆,油茶种植的株行距为2m×3m,黄豆间种的株行距15cm×50cm,当年可产黄豆2200kg/hm2,年产值达1.5万元/hm2.
3.1.6林+苗复合经营模式。
林+苗复合经营模式的特点是充分利用造林初期林间地培育各种苗木,增加造林(如退耕还林、迹地更新等)后农民的前期收入。该模式适宜在土质较肥沃、土层较厚的平原地区或缓坡地推广。造林树种的密度稍小,南北成行,以利采光,行间种植适宜的花卉苗木。林苗间作的时间为1~3年,在林木树冠郁闭以前出圃。
3年后也可间种较耐荫的苗木。此外,还有林苗一体化复合经营模式,即在规划的造林地内先育苗,在苗木出圃前按照造林施工设计的密度定株,其余的苗木出圃,定株留下来的苗作为目的树种培育。它是一种以育代栽的模式,省去了造林的过程,不但苗木长势壮而且保存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