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强化管理、加强培训、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提高计量交接人员的责任心,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人人关心降耗,减少对外交接计量的误差,计量过程中的损耗也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的效益也就得到提高。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要
对计量损耗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油品损耗,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计量交接;油品损耗;控制措施;经济效益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1人为因素
1.1原因分析
1.2控制人为因素措施
2器具原因
3设备原因
4油品放置损耗
4.1原因分析
4.2采取的措施
5结束语
在油品交接计量环节中,由于人的因素、物的原因等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也就不可避免造成损耗,且损耗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油品损耗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存在安全和环境风险。在提倡安全、健康、环保一体化,尤其在不断强调精细化管理的今天,如何更加有效地减少计量误差,降低油品计量损耗,一直是作业区探讨解决的重要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计量损耗是指计量交接双方进行油品交接时,由于实际交接质量低于或高于油品标准质量而产生的损耗。计量损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器具因素、油品放置损耗、设备原因。
1人为因素
1.1原因分析
现独山子主要是与炼油厂、中油新疆独山子销售分公司进行油品交接,且目前对外交接有动态计量和静态计量两种方式,静态计量主要是人工计量交接,由于计量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水平等原因,在人工操作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这样势必会造成油品在计量中的损耗,损耗造成的损失也是惊人的。比如与对方进行交接的储罐容积都是5000m3的,柴油罐的系数是2.85,汽油罐的系数是2.45,即:1cm换算为质量为柴油罐2.85t、汽油罐2.45t,在交接中如果计量人员测量误差1mm就会造成损失柴油0.285t,汽油0.245t左右,如果汽油按6500元/吨计算,柴油按6000元/t计算,一罐柴油大概损失1710元,汽油损失1592元,一天下来空罐、满罐平均大概共交接6个罐次左右,每个罐按照损失1600元计算,每天损失为9600元,一年下来就350万元左右,再加上温度误差、密度误差、计算误差等等,估计损失量比这个数字还要可怕,这样计算下来造成损失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1.2控制人为因素措施
1)班组设立专职计量交接人员,建立计量员考核激励机制,鼓舞计量员准确高效计量,通过考核达到提高岗位人员的技术素质。
2)建立油品交接原始记录本,发现数据偏差较大,及时查找原因,弄清原因再进行计量。
3)加强计量交接培训学习,强化岗位现场练兵。交接计量人员持证上岗,加强现场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与责任感。
2器具原因
对外交接使用的工具包括量油尺、温度计、测温盒,计量工具对于交接的准确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使用了不符合规定的工具,也会造成油品在计量中的损耗,如量油尺、温度计等超过鉴定周期,量油尺打折、镶接、数字不清、尺垂受损,温度计刻度不清等都会影响计量的准确性。
改善措施:对外交接计量使用的所有计量器具必须具有省部级计量部门颁发的检定证书。通过不定期检查对方计量器具的配备及使用情况,严禁对方使用没有检定或超过检定日期的计量器具,在使用期内计量器具如量油尺出现扭折、弯曲、镶接,数字不清,尺坨受损,温度计刻度不清、数字脱落等现象应立即更换计量器具,确保油品计量的准确性,避免计量器具误差而影响到企业的效益。
3设备原因
主要指储罐到期没有检定,容积表错误或不准确而造成的计量误差。油罐使用过程中罐内壁结蜡,由于油品含蜡量高、凝点高,油罐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在罐壁凝析结蜡,由于蜡层有一定的厚度且不能流动,导致油罐的直径减小,相对减少了油罐容积;油罐变形,由于建造或使用过程中的其他原因,导致油罐轻度抽瘪或鼓包,在此情形下若继续使用,必然会导致交接量与实际量不符,影响计量的准确性。所以要定期检查对方储罐的检定证书,及储罐的使用情况,到下一次检定周期前,及时通知对方对计量储罐进行检定,而且必须要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检定。
4油品放置损耗
4.1原因分析
在每批次管道油品输送前,都是先与对方进行油品交接,交接完毕后根据输油计划再进行输油,如果每次都提前几天交接油品,油品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就会有小呼吸损耗和蒸发损耗等,千万不能小瞧这些损耗,这些损耗也是很大的,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连续几个月的数据统计,通过这些数据按照油罐系数进行统计核算,可以显而易见得出油品在放置储存时损耗是惊人的。
4.2采取的措施
1)严格按照上级制定的输油计划合理安排交接罐时间,当天输完的油罐必须当天交还给对方,减少油品的放置损耗。
2)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跑,冒,滴,漏,造成的损耗。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强化管理、加强培训、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提高计量交接人员的责任心,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人人关心降耗,减少对外交接计量的误差,计量过程中的损耗也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的效益也就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