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自身的目标定位上,还是人生方向上都有所指引,能够帮助年轻大学生从中获取包容性的优质化品质,领悟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从而注重实践、善于交友,在工作和学习中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要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都讲究传承之道。不同时期所产生的重要思想都在不断传承和延续,为后人带来了诸多警示。茶经中的中庸思想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旧贯穿于现代人的一言一行之中。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茶经中所渗透出的中庸思想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价值,能够让当代大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帮助规范其品行。
关键词:茶经;中庸思想;大学生;启示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1《茶经》的内容与意义
2《茶经》中的儒家思想
2.1中庸之德
3.3“和”之美
2.3“仁”的人格思想
3“中庸”与道德修养的目标
3.1“中庸”是道德修养的目标
3.2“中庸”是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4当前大学生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
4.1学生道德认知与行为发生脱节现象
4.2部分学生不能持之以恒
5《茶经》内中庸思想对学术的启示
5.1有效把握“度”
5.2明确目标
6结语
历史上,《茶经》是由茶祖陆羽编着而成,其中讲述了何为茶道,并对其做出了一番比较深刻的剖析,它也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起源。陆羽自小无父无母,自识字起,他就深深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染,掌握了各种茶艺。在他的后半生里,他几乎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茶事上,《茶经》也由此孕育而生。现在再来研究茶经文化,不仅能够对茶事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而且其所饱含的中庸思想也能够对现代大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1《茶经》的内容与意义
《茶经》的编着初衷实质上是陆羽以儒家思想来探究茶事所蕴含的处事之道。在其作品中着重探讨了在茶事的熏陶下如何“精行俭德”.尽管《茶经》距今年代久远,但究其内容实则与当代社会的为人之道紧密相联。不仅能够深刻地诠释出人性化的交际方式,并且还对现代青年起到了教育作用,使其思想能够得以延续。“精行俭德”是贯穿于整部作品的核心思想,而作为茶祖,陆羽向世人详细地概述了茶的起源,杯具选材乃至于茶叶精选等方面,结构严谨,富有逻辑,使人一目了然。迄今为止,《茶经》已经涵盖了所有的茶事内容,详尽且完善,融会了作者的毕生所学所闻所感,其脉络清晰,体系健全,内容突出。
“精行俭德”是陆羽整部作品中的突出重点,这一内容也成为了后人所推崇的茶道文化。所谓“精行俭德”,在茶事中主要侧重的对象是从事茶事的人,其实也可以引申到大众的身上去。无论是品茶之人,还是行茶之人都应该依照茶性来待人接物,将自己的品行与人格向它靠拢,不断发挥着正面作用,以此来维持一个良好的交际社会,将中庸思想能够传承下去。
2《茶经》中的儒家思想
2.1中庸之德
茶,给人清淡、香气四溢、甘之如饴的感觉,实际上常常有人用茶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往往这一类人都比较理智,能够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去待人处事。正是这种和谐之气渗透着千百年来的中庸思想,不断强调着“中”与“和”的重要意义。在儒家思想里,一直推崇和谐的处事方式,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其他的待人接物上,言行都应该中不偏,庸不易,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不过多地去偏袒一方,同时也不会过于忽略某一方,以此来保持一个适中的态度。
2.2“和”之美
在茶事中其实处处渗透着儒家思想的主张,譬如说中国人常言的“以和为贵”,即是说凡事不要伤了和气,任何事情都需要平和的对待,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待人。在茶事中也讲究以礼待人,递茶时需要毕恭毕敬,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去对待他人,反之他人也会感同身受,以礼相待。茶经中提到过如何泡茶,传统茶艺讲究给每位客人倒入同等多的茶水,以示尊敬,不能有失偏颇。而在品茶时,切勿一饮而尽,而是需要闭目细品,用舌尖来感受到甘甜的变化,去细致地感受茶的醇香,达到心神合一的状态,朦胧之中有一股暖流,生生不息。所以说茶事之中所追求的细节无处不渗透着中庸思想。
2.3“仁”的人格思想
所谓“仁”,就是要求人能够保持一个正直、独善其身的人格去处事,对待任何事物需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去包容和接纳,不能因小事而迁怒于他人。而茶性温,也如同“仁”所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般为人。常言道茶有十德,能够消散淤气,驱赶睡意,还能够修养脾性,除去垢气,再有还能够以示敬意,陶冶情操,知人善道,调节身体等等。无论是从茶事的哪个方面来说,它都融会了高尚的品行与作风,以茶教人,让人品味茶香浓郁之余,还能够升华人格。
3“中庸”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3.1“中庸”是道德修养的目标
中庸思想提倡的是为人处世应该言行合一,万事以和为贵,切勿因小事而乱了规矩和方寸。在自己还没有任何喜怒哀乐的情感时,来保守住内心存在的平和之气,并将其维持下去,始终以这种平和之气来处事。内心做到波澜不惊,不争不抢,不偏不倚,做事情,流露情感应该有所节度,保持“中”的平衡。只有当人们都能够做到“中和”时,才能够达道,严以律己,平和待人。对当代青年来说,做到“中”与“和”就是最基本的道德修养目标,从细节上去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品行,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
3.2“中庸”是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虽然在古代思想中“中庸”存在于很高的境界之中,但就现代社会来看其实它也仅仅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儒家思想的诞生距今虽已有两千多年之久,既然能够流传至今,必有其精华所在。而其中的中庸之道随着现代化文明而慢慢融入到现代人的作息之中,弥漫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各个细节之中。
在现代生活中,善用“中庸”之道往往能够在人际交往中起到调剂作用。由于社会的复杂性,使得人们的生活中需要不断与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人需要选择一种道德取向,来完成自己的基本追求,达到自己的目标。中庸之道恰巧能够起到调节作用,使人保持一颗向善之心,在交际中遵循此道,以此可以化解诸多不必要的矛盾,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达到中和的境界,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平和的心态,让人自然地去相处,和乐融融,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同时还实现了道德生活的中和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将自己的品行与人格不断向其“中和”靠拢,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去发挥自己的正面作用,以此来维持一个良好的交际社会,
4当前大学生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
大学处于一个德性刚开始完善且人格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大量社会竞争压力以及学习压力都将对大学生产生较大影响,这些多元化因素都将推动其价值观的逐步完成。就大学生道德要素修养而言,笔者将从心理素质、意志品质以及道德认知等多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发现大学生道德修养上存在的较大问题:
4.1学生道德认知与行为发生脱节现象
大学生相较于初中生、高中学生来说,具备更强的道德学习能力,但对应的道德行为以及选择却更缺乏。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素质与其学识没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学识并不能帮助学生快速地获得更多文明素质。在社会环境中,民众不应该根据某个人的教育程度来直接评判其道德水平。当前社会中还有大量人提及,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不少低素质现象。
4.2部分学生不能持之以恒
部分大学生的意志相对薄弱,因此在面对各种不同选择时,都会犹豫不决,缺乏果断性以及独立性。其中还有部分学生即使已经做好选择,也不能真正持之以恒地向目标方向努力。当环境中出现诱惑时,其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所以半途而废的现象经常出现。
4.3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意识
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时,都会发现大量家长帮学生提各种行李,同时操办各种学生自己就能够解决的入学手续,甚至有的学生还要家人在寝室陪住几日,方可离开。由此能够发现当前有的大学生还是极为依赖家人,不能真正做到独立自主。
5《茶经》内中庸思想对学生的启示
5.1有效把握“度”
大多数人都将中国人的性格看作为茶,换句话说即为采用清醒理智的方式对事件进行处理,同时保持着不卑不亢,进而在和谐的环境中解决问题。由此也能够看出我国人民对于“和”与“中”两字极为看重。儒家思想一直都极为强调中庸之道,同时也表示中庸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属于基本理论。儒家提出的中庸,可简单解释为存在部分缺点,但却不过分维护,让其保证在一个适中的环境内,不对其中的任何一个进行偏袒,将“中”视为所有行事的指标。“和”在儒家思想中,还具有中、宜、当等特性,能够有效保证人际交往趋于稳定。为此不论是在生活环境,还是在社会环境中,都应该注重“度”的把握,保证每件事都能够达到“和”的标准。在《茶经》内,作者更加强调“度”.从实际环境的角度来说,茶事活动的顺利展开,“度”至关重要。而此处提出的“度”即为中庸。就饮茶者而言,需要对自身精神以及心态进行调节,进而保证整个饮茶状态进退有度。就制茶者而言,火候必须处于中间位置。上述《茶经》内容都能够直接表现出中庸的思想,同时也将“度”的把握展现得淋漓尽致。由陆羽着作的《茶经》不单单只体现出儒家的中庸之道,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道家思想。道儒两家思想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却都具备一个“和”字。《茶经》在着作过程中,极为注重和谐统一。简单举例来说,《茶经》内提出的风炉原理,在风炉上还有大量文字说明,文字与设计两者相互配合,能够将儒家中庸之道表现得更为显着。因此阅读《茶经》时,不单可以了解与饮茶、制茶相关的技巧,还可以对“度”进行掌握,即学习儒家中庸之道的主要思想。
5.2明确目标
人生需要理想,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而理想究其本质就是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时,首先要求目标的正确性,是用于鼓励人前进与奋斗的一种精神动力。陆羽在确定自身人生目标时,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同时在这整个过程中能够做到不动摇,在许多因素的影响下仍能保持本心。在童年时,能够顶住来自智积禅师的压力而不皈依入佛门;当成人之后,有几次做官的机遇,他都不愿意,而是将茶业、茶文化作为自身事业并终身追求,经过不懈努力奋斗终于在茶领域取得了卓着成就。当前青年知识分子应该充分融合自身兴趣与特点,找到自身坐标,并向目标不断奋进。
6结语
《茶经》中所渗透的中庸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十分受益。通过了解陆羽及其《茶经》,当代青年能够从中获取多方面的启示。无论是在自身的目标定位上,还是人生方向上都有所指引,能够帮助年轻大学生从中获取包容性的优质化品质,领悟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从而注重实践、善于交友,在工作和学习中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张文静。孔子仁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J].青春岁月,2012(24):199.
[2]刘忠才。儒家道德自律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启示[J].祖国,2016(13):121.
[3]周松,温志杰。《论语》中的道德理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3):78-79.
[4]赵璐。《中庸》中的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J].河南教育(高教),2014(4):28-29.
[5]卢艳梅。道德相对主义对当代学校德育的影响表现及启示---以某大学大学生使用学校公共计算机过程中的道德行为调查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4):54-56.
[6]张琳洁,龚淑英。茶的物质属性和茶文化的思想背景[J].茶叶,2003,29(4):230-232.
[7]王金水,陶德臣。茶文化发展现状及主要趋势分析[J].农业考古,2004(2):107-111.
[8]张璐。茶马古道云南段音乐文化现状的选点调查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
[9]杨宁宁。论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8-14.
[10]张璐。茶马古道滇藏路线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碰撞与交融[J].歌海,2011(5):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