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添加时间:2017/05/1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弥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在这一方面存在的限制,适用于所有的患者检查诊断,而且成像影像学信息中包含着多个方面的信息,医生通过直接的观察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CT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冠心病和有冠心病史的62例患者,采用CT技术对其进行诊断,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影像。结果: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27例,重度狭窄24例。通过比较所有患者的造影图像和CT冠状动脉图像发现,51例患者的对比结果基本一致,12例患者的冠脉造影和狭窄程度评价不相符。结论:CT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检查诊断方式,在冠状动脉成像影像学方面能够为准确的分级和治疗冠心病患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CT技术;冠状动脉;成像影像学;诊断;应用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显着的提高,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相应的改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其中最显着的就是冠心病[1].对于冠心病来说,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的功能出现异常,心肌中的血流量不足,导致心肌受损,其多发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2].在近几年来,随着逐渐发展的医学影像技术,在各种疾病的检查和诊断过程中都逐渐应用了CT技术,能够帮助医生快速的确诊,以免延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间。采用CT技术检查患者的冠状动脉,通过成像影像学信息就能够直接地了解到患者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构成以及钙化程度,能够为患者及时地提供药物和干预治疗[3].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和有冠心病史的患者,采用CT技术对其进行成像影像学诊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冠心病和有冠心病史的62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36-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78±6.12)岁。所有患者通过临床诊断,都是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及在之前具有冠心病史。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
受检者呈仰卧姿势,医护人员需要将扫描的方法详细地告知患者,以免患者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心电门控进行呼吸训练。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对患者注射50-60ml的对比剂,其注射速率为每秒5.5ml;然后再按照相关的速率注射30ml生理盐水[4].注射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触发扫描,扫描野中央的层面胸主动脉确定为触发点,触发阀值是180HU;或者是采用手动触发的方式,触发点是患者左心室中对比剂的浓度达到最大值的时候。
1.2.2扫描参数
管电压和管电流分别是100-120KV、400mA,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30时,也可以适当地增加管电流。扫描的时间一般持续0.35s-1.40s,前瞻性心电门控,容积数据采集的范围是320层*0.5mm[5].
1.2.3图像后处理
图像的采集层和重建层的厚度都是0.5mm,向工作站上传两个重建的Volume容积数据包,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对图像信息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也就是实现高级重组,利用相关软件对图像信息进行容积再现重组、曲面重建以及多平面重建[6].通过冠状动脉探针软件能够对血管中斑块形成,以及是否狭窄进行判断。
1.3诊断指标
根据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三个等级。
2结果
在接受诊断的62例患者中,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27例,重度狭窄24例。通过比较所有患者的造影图像和CT冠状动脉图像发现,51例患者的对比结果基本一致,12例患者的冠脉造影和狭窄程度评价不相符,冠脉造影要小于狭窄程度评价。其中有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狭窄,但是CT冠状动脉图像是中度狭窄;通过回顾比较分析,有2例患者是由于在处理冠脉血管走形问题之后,没有详细地关注血管走向造成的;剩下4例患者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3讨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来说,主要是由于其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问题,引起血管的管腔狭窄,冠脉出现痉挛或者是阻塞引起患者的心肌出现缺氧缺血问题,最终引发冠心病。在近几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是造成患者出现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就目前来说,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应用最主要的方法就是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准确地判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脏疾病,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但是对于这种诊断方法来说,属于有创检查,患者的接受程度较低,而且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患者。另外就检查本身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血管斑块信息方面有所缺少。随着逐渐发展的影像技术,加快促进了高端CT设备的更新,各个方面都逐渐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弥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在这一方面存在的限制,适用于所有的患者检查诊断,而且成像影像学信息中包含着多个方面的信息,医生通过直接的观察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由此可见,CT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检查诊断方式,在冠状动脉成像影像学方面能够为准确的分级和治疗冠心病患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严丽丽,沈倩波,甘继宏,等。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6(18):46-47.
[2]丁军峰,冷静,马新征。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5(21):140-141.
[3]焦晟,周诚,吴国庚,等。老年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技术特点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3(8):1294-1297.
[4]刘金生,叶贱辉,陈健民,等。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1,37(14):2868-2869.
[5]李志刚,伍小六,胡宴宾。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14(2):160-162,165.
[6]刘卉荣,梅勇,赵雄,等。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15(7):55-56.
[7]谈高,卢晓娟,付志明,等。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6):60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