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游戏;教育观念;教育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福禄贝尔认为":儿童的游戏是儿童心灵最美好的花朵,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儿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游戏的本质在于激发幼儿内在动机,让幼儿获得自我需要的满足而体验到积极的情感.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尽管大家对儿童游戏赋予极高的教育价值.但由于人们在观念形态、理论层面和实践研究方面的分歧,导致他们对游戏目的与教育实践认识上也产生着冲突[1].要在游戏活动中实现教师的观念形态和实践运用的相互统一是个两难的问题,只有立足于对幼儿教师组织游戏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了解教师内心的教育观念与思想,才能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事实依据和理论前提.
本研究围绕"游戏中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这一核心问题,尝试对两位教师在各自组织的游戏活动中的言行表现进行透视与思考,试图对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等方面进行详尽的描述及深层的思考,力求为教师观念与行为的相互融合提供某种意义上的借鉴,也为教师组织角色游戏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二、研究的工具
(一)抽样方法
本研究采用现场描述的研究方法,在某实验园的中班段中选取年龄、教龄、职称有异质性特点的两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钟老师,27岁,从教 8 年,幼儿园一级教师.
辛老师,20 岁,从教 1年,幼儿园二级教师.
(二)材料搜集
首先是随堂听课,观察和了解教师在组织游戏进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等;其次是活动后访谈,采用全程录音及关键词速记相结合,事后按照录音及时逐字抄录的形式,尽量做到所记录的资料全面完整、符合事实.
三、现场的描述及分析
本文只是选取两个中班游戏活动中的小片段进行展示,对游戏的开头部分进行现场描述与分析,并与访谈资料相结合进行探讨和反思.
(一)案例一:钟老师组织的角色游戏活动情景A 引入活动师":请小朋友想想,下午的角色游戏,你想玩什么?可以方便和小朋友说悄悄话"(幼儿自由交谈,师来到孩子中间,蹲下来倾听,然后返回,集中提问)幼儿 a:想玩照相馆,理发师照相馆(师纠正,理发师是不是照相馆里工作人员)幼儿b:我想玩娃娃家(师点点头,并肯定,你说得很完整)幼儿 c:工作银行(师纠正并引导全体幼儿齐声说:娃娃银行)B 师进一步启发师:你怎样才能赚到很多钱?
众幼儿:到银行领钱师:怎么让更多的人到你店里来?让你赚很多很多的钱,有什么办法?
(没人回答,师走到男孩 d 面前并蹲下来跟他说悄悄话,然后坐回原位,提问)
师":d 小朋友,你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赚到钱?"男孩 d:要有礼貌.
师":好办法,大家给他鼓鼓掌."(这时另一男孩不知咕噜了一句什么,老师立刻走过去,摸了一下这男孩的头说:
"今天不讲这个,你讲的是安全问题,下次再告诉你.")师":我来告诉你们,对顾客要讲礼貌,要微笑服务,才能赚到钱.现在,请小朋友按顺序轻轻走出去,开始游戏."情景:幼儿按顺序,一个接一个抬着椅子走到自己喜欢的主题活动场地上.每个主题活动场地上都挂着精美的标志牌,摆放着相应的一筐玩具,室外有银行,美食街,出租车公司,室内有玩具出租店,娃娃家,超市,照相馆,肯德基,其中肯德基和出租车公司没人玩.(师问一个幼儿":出租车没人玩,你玩好吗?"幼儿摇头不同意)游戏的引入应简短而富有启发性,对幼儿游戏活动起着导向性的作用.钟老师组织活动的现场和访谈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进行对照,发现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并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思考1. 观念认识的偏差从案例一,我们可看出教师是整个活动的主导者、是活动设计的导演,而幼儿却是演员、是活动的配合者和执行者.
教师按自己的意图设计提问":怎样才能赚到钱",但幼儿没有产生积极的反应,可见"赚钱"对中班幼儿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虽转换角度进行引导,但仍按自己预设的内容来进行提问,甚至直接给幼儿答案的暗示.而面对不符合教师设计要求的回答,老师打断了,说明教师急于完成预设的主题内容,忽视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
在访谈中,钟老师认为"游戏的目的首先应是让孩子感到快乐,其次才是礼貌用语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说明钟老师的观念是注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快乐情绪体验.同时她认为"孩子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只停留在行为上,还没上升到能运用口头礼貌语言进行交往".所以,钟老师在游戏中非常注重幼儿表达能力和礼貌用语的使用,并在游戏指导中反复强调.其实幼儿的游戏是幼儿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上的自我表现,教师的任务是应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唤起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和迁移.幼儿的世界只能是孩子自己创造的游戏世界,教师只有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才能从幼儿的反应中敏锐地捕捉到蕴藏在其中的巨大学习价值[2];教师只有卸掉导演者的角色,才能从对自身教育行为语言的关注转移到对幼儿经验水平、学习与发展的关注,才有机会聆听幼儿的叙述、感受幼儿的情感世界,也才能让幼儿的智慧火花星星点点缀满整个活动过程.
2. 场地局限的思考
钟老师认为"游戏开展应围绕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按正常做法让幼儿根据自己意愿来选择材料,按意愿来布置场地,但是受到场地限制,不能让所有孩子同时挤进去来选择玩具,所以就指定几个孩子事先把相应材料搬到相应场地上,有固定的进出门常规,幼儿很快就能把各自场地布置好,而且游戏常规很好,这是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从游戏情况来看,游戏材料的选择和场地安排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非常安静有序的进行,有良好的游戏常规,但却剥夺了幼儿对场地和玩具选择的权利,丧失了幼儿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会.
场地的限制确实影响到教育观念的实施,但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环境.正如马拉古奇所说":我们重视环境,因为环境有能力去组织、提升不同年龄的人之间的愉悦关系,环境的潜能可以激发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的种种学习".教师只有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跟随幼儿的脚步、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需要不断修正,与幼儿一起创设活动环境,才能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3. 指导方式的困惑
对于角色游戏的指导方式,钟老师的观点是"应以角色扮演的身份平行介入游戏,指导效果较好,但通常情况下我经常采用直接干预形式介入,因为只有一个老师组织活动,确实忙不过来.直接干预导致教师总是指手画脚地干预幼儿游戏,孩子很被动."教师虽然意识到教育行为带来的影响但是却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想的教育观念在实践中往往无法实现.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对其经验的聚合,是导向内部表征世界的建构过程,也是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与交互作用之间的一种转换."儿童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每个幼儿都具有强大的自我发展潜力,教师不要一厢情愿地过多干预和介入幼儿游戏,应与幼儿一起注重游戏主题的生成发展,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迁移,为幼儿提供适时和适度的,做游戏进展的支持者.教师的角色应是"平等中的首席"."多给幼儿一点自由创造的空间"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到实践上.教师适时退出是为了幼儿有更大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案例二:辛老师组织的角色游戏情境片段A 教师提问引入":上次我们工作完,还剩下许多生活垃圾,很不卫生,今天老师要让小朋友想想,这些生活垃圾怎么办?"幼儿:垃圾袋子、垃圾桶、垃圾箱.(师大概提问十来个幼儿)师小结":很多小朋友想出许多办法,可把垃圾放在垃圾桶、垃圾箱里.今天老师就尊重小朋友的意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B 出示纸箱做成的垃圾箱,继续说":好看吗?这是老师用废旧箱子制作的,可用来装垃圾.今天垃圾桶就只有1 个,先让肯德基工作人员试用一下,看好用不好用."C 引出主题":我要让你们想想,你要到哪儿工作?"(幼儿自由交谈,教师走到幼儿中间跟个别孩子轻声交谈,然后坐回原位,提问同一问题,幼儿举手发言.师注意倾听幼儿想法,并简单重复幼儿回答.)D 提出要求":你们想到哪儿去上班,就到哪个单位上班,但老师要提出两点要求,第一注意你工作单位的卫生,第二注意分工合作."情景:幼儿很快地自然分散到各角落,按意愿自由协商角色然后到活动室里搬走相应的一筐玩具.主配班老师及保育员一同协助搬柜子布置场地,产生的游戏主题有医院、玩具出租店、照相馆、超市、美容店、银行,玩具都是教师实现准备好的.
辛老师的引入是针对上一次游戏中存在问题而展开讨论,用废物制作的垃圾筒激发幼儿讲究卫生的意识.辛老师认为"本次游戏目的是围绕卫生教育和合作行为而展开的,但游戏中我没有很侧重卫生方面的指导,因为自己太投入角色扮演,而不知不觉忘了对卫生要求的强调".在游戏中我们看出孩子的卫生习惯已经很好,不知是不是垃圾筒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老师在游戏中扮演妈妈的角色,带着一个女孩到各个主题活动中以看病、购物、租玩具等活动介入指导幼儿的游戏,指导方式自然,但指导中教师还是习惯唱主角,指导语言过多反而代替了幼儿的思维过程,让幼儿失去了自由创造的机会.通过与辛老师的访谈活动,我们发现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有很大的偏差,这也是辛老师的矛盾和困惑.
1. 探索尝试的思路
辛老师觉得"游戏内容应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应符合现代孩子的生存经验,如网吧、小报社、旅行社等.教师应该更了解孩子的需要,幼儿语言表达有一定的局限性,单凭幼儿语言表达还不能真正了解孩子,必须深入细致的观察.因为我年轻,没有经验,所以就多加强学习.我非常喜欢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特别尊重孩子,孩子感觉很幸福、轻松和快乐.而进行传统集中教学的孩子安静有序,但感觉却不如开放活动中的孩子那么快乐."虽然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辛老师却较少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但辛老师也存在着矛盾的心理,她认为",多观摩学习可做到取长补短,但同时也感到困惑,因为我特别会模仿,这样我就担心会限制自己的创造力.再说刚开始工作,反思能力还不强,常常感到迷茫."也许这也是许多幼儿园教师的困惑,在接受新理念的同时,要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和筛选,逐步形成自己理想的教育理念,并把这种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活动实践中,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
2. 实践的操作
顾虑虽然老师有着较开放的教育观念,有着勇于尝试改革的思想,但具体的教育态度与行为背后所依据的教育思想常常会与这一新的理念不吻合[3].访谈中辛老师认为"我们虽然在课改,改来改去却没有真正改变多少,没有什么跨越.虽然非常欣赏开放的教育行为,但在实践中却不敢去尝试."综其原因,辛老师认为"那就是放不开的问题,担心如果有人来听课和评课,会有什么看法和态度,我想这大概跟我们的评价体系有关,其实也可能就是我跳不出自己的圈子.如果我敢试,如果有人给予肯定的话,我一定很有信心的."两个"如果"揭示了辛老师对幼教改革的憧憬和希望,对教育观念运用到实践中的顾虑和困惑这种担忧影响到教师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转化的进程.
四、启示和思考
透过两位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我们可看出教育观念与实际教育行为产生一定的偏差、教育理念与实践运用出现一定的脱节.那么如何达到理想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的完美结合,这是个两难的问题,却是瑞吉欧教育思想的成功之处.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尽快使教育理念运用到实践中,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加强学习研讨,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化发展,幼儿教师通过专业的理论学习,已形成系统的教育理念.研究表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这也是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到研究型教师转化的必备条件.所以要促使教师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思考,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自我反思能力.作为教师首先要主动接受幼教新信息和新理念,注重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通过自己现场的教学录像和回忆描述,回顾分析具体的教学细节和情景,把自己的言行作为研究对象,对自身的情景和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改变思维定势,不断反思和重构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基本看法和理解,提高自我觉察的敏感性.其次要重视学习和研讨活动,通过现场观察案例分析,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要有充分的认识,教师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性影响到自我反思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新手型教师的独立反思能力很难见效,因此要引导教师学会观察幼儿行为、思考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探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教育策略.教师应注重把研讨学习分析和自我反思提高相结合,从多个视角来进行反思性思维活动,发现和澄清自己的教育观念,领悟和运用教育思想,把抽象的、停在口头上的教育理念自觉灵活的转化到教育行为中.[4]
(二)鼓励尝试创新,促进教育观念转化
教师在接触新观念时,往往会以无意识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来进行重组与改造.[5]要实现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融合,需要教师对教育改革有强烈的热情和责任感,有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强烈愿望,有面对自己、改变自己的勇气,这是个长期而艰难的心理路程,要求教师要知难而进,大胆尝试.同时管理者应创设宽松的学术氛围,开展组织学术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和创新,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发展的心理平台,要改变评价方式,转变传统的注重结果评价、以评价作为衡量教师唯一指标的传统评价方式,使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向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转变.多给予教师自由发挥自我探索的空间,允许教师有自我纠错的机会,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和创新,促进教育观念的运用和实施.
通过对教师组织角色游戏活动的教育行为和对教师教育观念进行透视分析.我们认识到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完美结合是个两难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努力、自我剖析、善于思辨,提高教学反思和创新教学的能力,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相信每个老师都能寻找到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王小棉.论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更新[J].教育研究,2003.
[4]龚治勇,肖庆全.多元化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科学咨询,2016(28).
[5]王丽春.改变教师的思维[J].江西教育科研,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