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粘虫发生特点可以归纳为:属突发暴发性害虫,常年发生二代偶有三代或四代,二代与三、四代发生无相关性,虫龄不齐重叠严重,辽西北三代为主少有二代,其它各地二代发生频率高、三代偶有发生。分析原因是:外来虫源难以预测,虫源过境连续不断,不同生境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要
通过对近几年的粘虫发生情况调查,明确了辽宁地区粘虫的发生特点:虫源为外地迁入,所以粘虫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暴发性;发生点相对集中,原因是粘虫成虫白天潜藏于郁闭潮湿的杂草或作物间,并在有禾本科作物或杂草多的田间产卵,与之相近的作物容易严重受害;多数年份发生2个世代,特殊温暖年份也可以发生3个世代。主要影响粘虫发生的因子是温度、湿度和降水。
关键词:粘虫;发生特点;原因分析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1材料与方法
1.1粘虫成虫消长监测
1.2成虫潜藏处所调查
1.3不同生境条件下粘虫幼虫发生情况调查
2结果
2.1成虫潜藏处所调查
2.2不同生境的粘虫幼虫发生情况调查
2.2.1不同作物田的粘虫幼虫发生情况
2.2.2田间杂草密度与种类对粘虫幼虫虫口密度的影响
3小结
3.1虫源及发生情况调查
3.2发生世代和发生期
3.3不同生境粘虫发生程度不同的原因
3.4预测预报与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
粘虫(Mythimna separa Walkek)是辽宁省禾谷类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第二代和第三代发生为主,虫源外地迁入,所以具有突发性和暴发性,但辽宁省各地发生世代、发生时间截然不同[1~5].为了及时、准确的指导辽宁各地进行有效地防治,就必须充分了解粘虫在辽宁各地的发生危害时期、特点,为此,我们做了如下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粘虫成虫消长监测
利用太阳能黑光灯、交流电高空探照灯诱集粘虫成虫。在沈阳、岫岩选择具有地区代表性的场所,分别安装太阳能黑光灯、高空探照灯诱集粘虫成虫。从5月1日至11月初,每天记载成虫数量,并记录雌蛾卵巢发育级别[6].同时记录天气情况。
1.2成虫潜藏处所调查
在粘虫不同发生世代成虫发生的高峰期,在不同作物田、不同植被地轰蛾,调查单位面积成虫量。
1.3不同生境条件下粘虫幼虫发生情况调查
在第二代、第三代幼虫发生高峰期,在不同地区,在种植密度相同、杂草密度不同的玉米田,以及不同作物、不同时期分别调查粘虫幼虫的虫口密度。玉米、高粱田与谷子田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玉米、高粱田每点沿垄取10株,谷子田沿垄长取1m;小麦田与水稻田对角线5点取样,水稻田每点20丛,小麦田每点2m2,调查粘虫幼虫发生数量,并记载主要杂草种类与密度。
从岫岩的黑光灯诱蛾情况看,2014年与2015年第二代成虫迁入的高峰期基本相同或相近,均在6月上旬。2014年第二代成虫高峰期,沈阳与岫岩的发生时期相同。
高空探照灯诱蛾,第二代成虫发生始期,2014年与2015年有所不同,这可能受虫源地粘虫发生与迁入的时间有关。2015年诱到成虫的时期稍早,但两年的发生高峰期和趋势接近。第二代以后的成虫诱量截然不同,2015年,第二代以后,探照灯诱蛾持续时间长且不间断,与2014年相比有很强的连续性,说明粘虫成虫迁飞活动性频繁、成虫发生量大,导致粘虫发生世代重叠。通过调查,2015年粘虫在辽宁地区一年发生了3个完整的世代(表1)。
2结果
与分析通过黑光灯和高空探照灯两年两地的系统诱蛾量,绘制成以下成虫消长曲线图1、2、3、4、5.
从表2中可知,探照灯诱蛾量大于黑光灯。通过对雌蛾的解剖,不同灯所诱集到的雌蛾卵巢发育差别较大,黑光灯所诱到的雌蛾卵巢发育级别高,探照灯的低,说明粘虫迁飞越境的现象。
黑光灯诱蛾的开始时间晚于探照灯,而结束时间早于探照灯,说明粘虫成虫迁飞有过境现象。2014年结合高空探照灯与黑光灯的诱集结果来看,6月初沈阳地区有非常明显的粘虫蛾迁飞过境行为,集中在6月上旬,诱集蛾量峰值为12头/灯/d,其中日均诱集蛾量在5头左右。而利用黑光灯监测到的粘虫蛾蜂出现在6月中旬左右,可能是受降水影响而将粘虫成虫迫降本地。黑光灯诱蛾有明显的间断性,间接说明粘虫迁入的特征。
2.1成虫潜藏处所调查
粘虫成虫一般在白天没有明显的飞行活动,多潜藏在植物密度大、郁闭、阴暗潮湿的地方,如麦田、马铃薯和杂草地(结果如表3、4)。
2.2不同生境的粘虫幼虫发生情况调查
2.2.1不同作物田的粘虫幼虫发生情况
第二代粘虫幼虫发生时,谷子是处于播种后刚出土的苗期状态,田间裸露粘虫幼虫量极少,几乎不发生。而小麦已是抽穗灌浆期,田间郁闭度大,利于粘虫潜藏、产卵和取食,故小麦田发生量较大。
第三代粘虫发生期不同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15年分别在朝阳、北票、凤城玉米田调查,虫口密度分别平均为32.3头/株、20.6头/株、50.3头/株。由于不同地区第三代粘虫发生时生境、虫源和当地气象条件的影响,发生密度也不尽相同。
通过2015年调查(表5),同一田块或作物第二代与第三代的发生情况不同,如2015年调查,第二代幼虫发生的玉米田和高粱田,第三代就没有发生,而谷子田与水稻田,第二代未发生,第三代发生严重。这种第二代发生重的田块或作物,第三代不一定发生或发生程度与第二代发生的轻重没有相关性的特点,证明辽宁地区不仅二代虫源是由外地迁入,三代虫源主体也是外地迁入虫源。
第二代粘虫幼虫在不同作物田发生的差异原因是,谷子田播种晚,水稻田刚插秧,田间郁闭度小,粘虫成虫无潜藏处所和产卵场所,水稻田由于秧苗间互不接触,之间由水隔离,粘虫幼虫无法爬到水稻植株上。
2.2.2田间杂草密度与种类对粘虫幼虫虫口密度的影响
通过调查,田间与田边杂草以禾本科(稗草、马唐及狗尾草)及其他阔叶杂草(鸭跖草、野苋菜等)为主,凡玉米发育期偏晚、长势偏差、管理粗放、田间杂草偏多的玉米田块粘虫成虫量多、幼虫发生量大、为害严重,玉米植株个体矮小较植株粗壮高大个体受害重(表6)。
3小结
3.1虫源及发生情况调查
粘虫在辽宁地区不能以任何虫态越冬,虫源为外地迁入[7].二代粘虫虫源,全部是从外地随5月末~6月上旬西南季风气流迁入,遇冷锋面成虫降落。三代虫源除本地二代少量残留虫源外,绝大部分为从北方随高空气流传入本地,因此,二代粘虫本地残留虫量与三代粘虫发生程度相关不大,无预测预报参考价值。
3.2发生世代和发生期
常年发生二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个别年代受气温影响,残留在本地区的三代的少量虫源,也有继续发育完成一个完整世代的可能,如2015年沈阳地区就出现了完整的第四代。
通过黑光灯和高空探照灯诱蛾结果看出2个问题:第一虽然高空探照灯诱蛾比黑光灯有偏早现象,但第二代粘虫成虫的迁入高峰期,不论是沈阳地区还是岫岩山区,基本在6月上旬左右偏差不大;第二高空探照灯诱蛾比黑光灯诱蛾不间断的连续性较长,说明粘虫成虫迁飞活动的频繁,并且不断有迁飞过境的粘虫,这也正是造成辽宁省田间世代重叠、幼虫龄期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
3.3不同生境粘虫发生程度不同的原因
3.3.1管理粗放、植株矮小、杂草多的田块,粘虫发生程度严重,通过调查证明这与粘虫成虫对谷子和杂草等有明显的躲藏和趋产卵习性有关,因此杂草丛生的田块粘虫幼虫发生量明显高于没有杂草的田块。其次这类田块较裸露的田块,田间小气候如郁闭、潮湿、温度不高而适宜,对卵的孵化、幼虫的存活都非常有利[8].因此杂草丛生的田块粘虫发生程度远远高于杂草少的田块。
3.3.2同一地区不同作物粘虫发生程不同,第二代麦田幼虫密度明显高于谷子田幼虫密度,第三代发生时,小麦已彻底收获完毕,而谷子抽穗茂密,所以第三代谷子田发生严重。缘于田间作物及小气候的影响。
3.4预测预报与防治策略
由于粘虫是迁入性害虫,所以突发性、暴发性很大,加之粘虫3龄以前食量很小,危害不容易引起注意,一旦发现多处在4龄以后,食量暴增,再防治往往为时已晚,给预测预报和防治带来很大困难。粘虫由于属突发性、暴发性的迁入害虫,天敌跟随能力较慢,所以天敌往往控制不了粘虫的发生。为了有效控制粘虫为害,必须做到:
第一、加强全国协作,早期进行迁出地的虫源调查或提供信息,及早发出中期虫情预报。
第二、加强本地虫情监测,发出准确的短期预报。全面踏查、特别是对杂草密度大且禾本科杂草多的田块或田边的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第三、加强诱杀成虫、诱杀虫卵,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减少作物田间与田边成虫数量和产卵量,减轻粘虫发生程度。
第四、做好粘虫大发生的防治的准备工作,控制粘虫突然暴发成灾。
辽宁省粘虫发生特点可以归纳为:属突发暴发性害虫,常年发生二代偶有三代或四代,二代与三、四代发生无相关性,虫龄不齐重叠严重,辽西北三代为主少有二代,其它各地二代发生频率高、三代偶有发生。分析原因是:外来虫源难以预测,虫源过境连续不断,不同生境小气候差别较大。
参考文献:
[1]林昌善,张宗炳。粘虫迁飞规律的研究V─粘虫季节性远距离迁飞的一个模式[J].植物保护学报,1964(2):93~100.
[2]张云慧,张智,李超,等。东北地区粘虫的季节性迁飞行为[J].昆虫学报,2013,65(12):1418~1429.
[3]高月波,孙雅杰,张强,等。东北粘虫春季空中虫群的迁飞行为[J].应用昆虫学报,2014(4):906~913.
[4]耿超波,陈丽娟。玉米粘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5(5):108~105.
[5]江幸福,张蕾,程云霞,等。我国粘虫发生危害新特点及趋势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2014,51(6):1444~1449.
[6]张蕾,罗礼智,江幸福,等。一日龄饥饿对粘虫成虫卵巢发育和飞行能力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6,49(6):895~902.
[7]李光博,王恒祥,胡文绣。粘虫季节性迁飞危害假说及标记回收试验[J].植物保护试验,1964.
[8]赵彤华,许国庆,徐蕾,等。温度、湿度及光照条件对粘虫活动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6(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