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黄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病理特征主要有浆液性和粘液性两种,部分病例伴有腹膜种植、间质微浸润或乳头微生长;间质微浸润、腹膜种植和乳头微生长均为影响BOT复发主要因素,需加强对存在这几类病理特征患者术后观察随访。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要:目的 研究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病理特征,并分析其复发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接收的8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OT)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及术后标本,总结其病理学特征,分析影响复发的有关因素。结果80例BOT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77.50%),组织病理学分型有浆液性肿瘤26例,粘液性肿瘤47例,其他类型7例;20例病理切片检验发现存在间质微浸润或者微乳头,其中非浸润性种植6例,伴腹膜种植性生长11例,浸润性种植3例;80例患者中有6例复发,均为伴有间质微浸润或微乳头患者。结论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病理特征主要有浆液型和粘液型两种,部分病例伴有腹膜种植、间质微浸润或者乳头微生长;间质微浸润、腹膜种植和乳头微生长均为影响BOT复发主要影响因素,需加强对存在这几类病理特征患者术后观察随访。
关键词: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复发;病理特征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OT)是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恶性程度较低的卵巢肿瘤,临床预后较卵巢癌理想,但仍存在微浸润、转移等恶性肿瘤特征,严重者可发展成浸润性癌,其中以复发较为常见[1-3].为此,本文对BOT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研究影响其复发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接收的8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OT)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检查、确诊为BOT,行手术治疗并接受术后观察随访。本组患者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1.32依5.13)岁。纳入标准:临床病理确诊为BOT;年龄超过18岁,但低于80岁;临床资料完整,可全程配合治疗和接受随访。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心肿瘤疾病;<18岁或>80岁;临床资料缺失,不愿接受随访者。
1.2病理检查和诊断标准
1.2.1术前检查。8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检查和CA19-9和CA125等 肿瘤 血清标 志 物 检验,CA125正 常 值 范围<35 U/m L,CA19-9正常值范围为<27 U/m L.使用ELISA酶联免疫法进行肿瘤血清标志物检测,采集血样后凝集30 min,取血清,使用稀释液对酶复合物进行稀释,然后加入血清进行阳性、阴性对照分析。
1.2.2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诊断标准。患者术后均取手术标本,并以浓度为4.00%中性甲醛加湿固定好,对标本进行观察并记录有关数据,按脱水、浸蜡等常规步骤制片,然后在常规光镜下进行观察。诊断标准如下。上皮性交界瘤:瘤细胞为复列或者单层,生长有肿瘤呈乳头腺样生长,少部分为核分裂象,异型性为中度;浆液性交界瘤:肿瘤呈细层排列,呈乳头状生长,少部分为核分裂象,核较大,异型性较低[4].
1.2.3 BOT诊断和分期标准。以HWO 2003年提出女性生殖道肿瘤诊断有关标准为依据,以FIGO卵巢肿瘤手术-病理相关分期标准为依据[5].无生育需求患者采用双附件切除手术,有生育要求患者采用保留切除术,II期及以上患者均辅助使用静脉化疗方案治疗。
1.2.4术后随访。术后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为期3年,第1年每3个月进行1次门诊随访,第2年起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X²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前诊断
2.1.1临床表现。患者临床表现为盆腔或腹部包块、肿物,共62例(77.50%),其他症状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月经紊乱5例(6.25%),腹痛、腹胀7例(8.75%),便秘或尿频4例(5.00%),无症状2例(2.50%)。体征:盆腔包块54例(67.50%),其中5例伴有腹水阳性体征(6.25%)。
2.1.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见腹部或盆腔包块、肿物,直径34~376 mm之间,平均直径(115.50±10.25)mm,其中囊性36例(45.00%),囊肿伴有乳头或囊实性41例(51.25%),实性3例(3.75%)。
2.1.3肿瘤标志物检验。80例患者有53例(66.25%)CA125水平升高 (235.55±35.26)U/m L,28(35.00%) 例CA19-9水平升高(196.55±41.32)U/m L,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
2.2术后诊断
病理类型和病理分期:80例患者浆液性肿瘤26例(32.50%),粘液性肿瘤47例(58.75%),其他类型7例(8.75%),见图1;20例病理切片检验发现存在间质微浸润或微乳头,其中非浸润性种植6例(30.00%),伴腹膜种植性生长11例(55.00%),浸润性种植3例(15.00%);80例患者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7.50%,均为伴有间质微浸润或微乳头患者;病理分期IV期0例(0.00%),III期8例 (10.00%),II期12例(15.00%),I期60例(75.00%)。
2.3复发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
随访中出现6例复发,其中1例术后1年复发,3例术后第2年复发,2例术后第3年复发,复发率7.50%.复发患者均接受二次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BOT复发,患者病理类型均属于粘液性交界瘤,检查发现间质微浸润、微乳头的复发率(100.00%)明显较间质无浸润或无微乳头病型高,差异明显(P<0.05),腹膜种植病型复发率(100.00%)较无腹膜种植(0.00%)高,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是卵巢癌中较为常见肿瘤类型。相较于卵巢癌,BOT发病年龄段较低,中位年龄(40.25依4.20)岁左右。本研究中:①80例患者发病中位年龄(41.32±5.13)岁,明显较卵巢癌50岁低。BOT是一种病情发展速度较缓肿瘤,大多数在病情早期可发现确诊,本组患者中I期病例占比最高,为75.00%,其次是II期病例,为15.00%,III期病例为10.00%,无IV期病例。②临床表现主要为盆腔及腹部肿块、包块,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其中以腹部包块最多。③经超声检查可见患者腹间或盆腔存在肿物,肿瘤血清标志物检验发现66.25%患者存在CA125水平升高,35.00%患者存在CA19-9水平升高,两者差异明显(P<0.05),说明CA125检验敏感度更高,在检测复发病例时可作为检测指标。④BOT病理分型主要有浆液性与粘液性。卵巢生发上皮是BOT肿瘤细胞起源,该类细胞基可能分化成各类苗勒上皮,朝宫颈黏膜方向分化则会发展为粘液性肿瘤,朝输卵管上皮方向分化则会发展会浆液型肿瘤。本研究中,浆液型交界性肿瘤主要病变部位为卵巢囊内或卵巢表面,直径在4~42 cm左右,镜下观察发现实体乳头状肿块,有3~6层复层上皮,但核分裂象比较少见;粘液性交界瘤主要呈簇状复层排列,镜下观察为腺样乳头状生长,存在中度异型性,较少见核分裂象。⑤本研究6例患者复发,均为粘液性交界瘤,检查发现间质微浸润、微乳头的复发率明显较间质无浸润或无微乳头病型高,差异明显(P<0.05),腹膜种植病型复发率较无腹膜种植高,差异明显(P<0.05)。说明腹膜种植、间质微浸润和微乳头是影响BOT复发最主要因素。浸润性、腹膜种植肿瘤病变组织细胞同周边正常组织并没有清晰界限,实体细胞多呈筛状、蟹足状或巢状浸润交错分布,具有明显异型性,多伴有粘液样、间质水肿样或纤维组织增生变性。
综上所述,卵黄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病理特征主要有浆液性和粘液性两种,部分病例伴有腹膜种植、间质微浸润或乳头微生长;间质微浸润、腹膜种植和乳头微生长均为影响BOT复发主要因素,需加强对存在这几类病理特征患者术后观察随访。
参考文献:
[1]何剑辉,张斌,徐嘉文,等。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58例临 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10):765-768.
[2] MESSALLI EM,GRAUSO F,BALBI G,et al.Borderline ovarian tu原mors: features and troversial aspects[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原ol,2013,167(1):86-89.
[3]郭仪静,郑秀。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预后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23(9):691-694.
[4]于佳丽。响卵巢交界性肿瘤 复发及预后的因素[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2):1445-1446.
[5]李仲均,黄丽珊,黄素然,等。B细胞易位基因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15):2396-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