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网络时代;外国文学;教学
进入 21 世纪以来,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急速发展,大学作为引领时代进步的神圣殿堂,首当其冲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教育部办公厅 2017 年 1 月 25 日印发了《2017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强调"加快推广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教学模式"."组织开展本科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重构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核心课程群建设与应用,助推教学改革".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亦明确指出,"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②《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亦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
③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高等院校各科各专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技术更新教学理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外国文学作为一门沟通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课程,探讨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教学乃大势所趋,意义重大.
笔者基于对中学语文外国文学选编篇目以及教学实际情况的调查与研究,④获知,中学生忙于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对提分不太明显的语文重视度远远不及其他数学、化学、英语、物理等.作为中学语文的组成部分---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更是不重之不重,皆因高考不考或者考之甚少.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更是被当做"闲书"浪费时间.到大学阶段,即使是中文系的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家作品亦知之不多.面对这样的教学前提,笔者欲对外国文学课堂教学做如下探讨.
一、借鉴流行的"翻转课堂"模式,采用混合教学法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迈阿密大学教授莫里·拉吉和格兰·勃兰特所提出,2012 年被引进我国.笔者按"主题"在中国知网检索"翻转课堂",2012 有关的论文是 8 篇,到 2016 年达到 5219 篇,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流行态势."翻转课堂"简单来说就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流程翻转过来,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笔记---课后作业.而主要借助互联网相关平台和多媒体手段,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教师把授课内容---课件、微课视频、讲义、拓展文献等投放到特定的网络平台,学生自行观看学习,在平台上完成相关的测验.教师、学生、依赖多媒体、网络平台媒介共同协调完成教学.面对面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讨论,教师解惑答疑.
(二)混合教学法
鉴于外国文学教学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把传统教学法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采用混合教学法.外国文学首次课,除介绍课程安排、学时、课程结构外,师生需利用大众常见的网络交流平台---短信、飞信、微信、微博、QQ 建立联系,对学生的外国文学/文化知识做简单调查:包括中学所学和课外获得.其中又以第一章第一节为主,其余各章节在教师备课期间均采用网络平台沟通.学生反馈已掌握与未掌握信息,教师据此统筹备课.因课时所限,授课时,教师借助于多媒体 PPT 把重点难点讲解清楚.课后,教师可将备课过程中筹建的电子资源库分享给学生,包括建筑、雕塑、绘画的图片;讲义;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理论着作;名着电影、慕课与精品课程的网站链接等,供学生以此为生发点做进一步研究,提升教师"教"的水平与学生"学"的能力.
课后思考题,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回复,检测所学.教师依授课进度,可一章发布一次检测卷,教师据此给出学生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一起合成该课程成绩,调动或迫使学生学习.建构主义教育观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情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进行协作与会话.这种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法,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利用现代网络平台线上互动、线下讨论交流,同时鼓励学生备课、自设课件、写发言稿,讲课,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为中心渐渐移向学生为中心.
二、利用图片、影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的研究表明:人获得的外界信息中,味觉仅仅占 1%,触觉仅占 1.5%,嗅觉也只占到3.5%,信息来源主要靠听觉的 11%和视觉的 83%.这样的实验结果给多媒体视听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异质文化的文学文本读起来艰涩抽象,多媒体课件中配合授课内容选择的图片、名着电影直观、生动,符合人体获得外界信息的规律,更能调动"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图片的应用
耶鲁大学统计学教授爱德华·塔夫特曾经指出,信息图像化本身就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其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各自不同的进度来对图像化的信息进行个别化与理性化的筛选和理解.外国文学授课若配置大量切合主题的图片---尤其是经典的文学插图,可使学生对当时的相貌、服饰、礼仪、民俗等有所了解.意大利诗人但丁距离我们时、空遥远,《神曲》晦涩难懂,若把古斯塔夫·多雷绘制的插图展示出来,学生便可直观形象地去理解.
传说中的维纳斯,无从把握,搜集一些以她故事为素材的雕塑、油画图片:如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雕塑《断臂的维纳斯》,配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可慢慢领会爱与美的女神的魅力.巴洛克文学十分抽象,可先从典型的巴洛克建筑、绘画、雕塑入手,搜集相关图片:罗马耶稣会教堂、圣卡罗教堂、鲁本斯油画《劫夺吕西普的女儿》,乔凡尼·贝尼尼大理石雕塑《神志昏迷的圣德列萨》等,然后推演到文学风格.当然,借用作家陈村的话说:"好的插图与文字相关联,又不能喧宾夺主".课件配图亦如此.艺术同源共生.学生通过图片亦领略了雕塑美、绘画美、建筑美.
接受文学熏陶的同时,对其他艺术品进行鉴赏.这样集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文学课是传统课堂无法赋予的.
(二)名着电影的辅助
接受美学强调接受差异,学生的资质不同,接受知识信息的能力各异,光影技术合成的电影作为外国文学/文化的重要传播窗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教师精心甄选的名着电影可谓学习文学作品重要的辅助手段.中文系外国文学实际上为翻译文学,与原语文学有程度不一的出入.与静态的图片不同,动态的电影更具象化地为学生展示原语国家的文化.王宁谈到文学传播时说,"电影的一经诞生,就把一种集阅读(文化精品)、观赏和获得审美快感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带到现代人的面前,使一部分非文学专业的读者/观众只需花上一、二个小时就读完/看完一部浓缩了的长达数百页的文学名着,并且能获得感官和视觉上的巨大享受".
"读作品"改为"观作品",反过来促使学生对原着(翻译的、原语的)阅读,鉴赏.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形象很难想象性还原,日异发达电影技术把虚拟具象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的不足.《新木马屠城记》、《诸神之战》系列、《奥德赛》等充分运用现代3D 技术打造出宏大的神与神、神与人混战场面;独眼巨人、蛇发美女、半人半羊、半人半马、海怪等各路妖魔鬼怪悉数呈现;地狱、海难等极端境遇场景尽可能被还原.《贝奥武甫》中体大、能飞、通体金色、善喷火的龙,身形可大可小、奇丑、言人语、吞食活人的水怪格兰代尔通过数字技术呈现出来,形象逼真,冲击着观众的视觉神经.文本阅读与名着电影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中国传统戏曲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受地域、经济能力限制的学生,亲临话剧、歌剧现场机会有限,据此教师可搜集选择一些着名话剧、歌剧演出视频,如中、挪联合演出的话剧《玩偶之家》,歌剧《费加罗的婚姻》《巴黎圣母院》《茶花女》《卡门》,学生于艺术欣赏中感受戏剧的不同表现形式,探讨其中差异.电影形象化展示人性,比起阅读枯燥的心理活动描写,学生更喜欢蒙太奇手法的影像呈现.如俄罗斯经典文学名着《日瓦戈医生》《静静的顿河》、《复活》读来令人费解,而借助同名影片,可把极端境遇下的人性挖到灵魂深处.帮助学生研读原着.不论学术论文还是改编影片,都是研究者、改编者对原着的一种理解.观影与观图一样,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阅读与鉴赏原着才是最终目的.
三、泛在教育环境下,弱化学科界限
鉴于当前无线网络的空前发展,各种文献数据库,电子媒介多样化,获取知识便捷迅速,学习无处不在.知识生发点增多,查阅方便,打通学科界限亦是必然.外国文学与其说是外国文学,还不如说是以文学为基点的外国文化,涵盖面之广博,仅仅凭一点文学知识是不够.学习外国文学的难点之一在于难以理解文学发生国的宗教、政治、哲学,授课时自觉采用比较文学相关方法,打通中西、贯穿古今.比如希腊创世神话可比较《圣经·创世纪》、盘古开天辟地,探究异同,揭示不同地域人类在童年时代的类似境遇.
通过中西弃妇形象的对比研究,挖掘中西传统文化对女性的不同规约与她们的可悲可叹处境.悲情名篇《孔雀东南飞》焦刘二人终化比翼鸟、连理枝与奥维德《变形记》中提拉摩斯和提斯柏鲜血浸润桑葚异曲同工.讲授《格列佛游记》以故事情节奇幻曲折的《镜花缘》《西游记》引入,见出中英作家对各自时代时弊的有力针砭.讲雨果、大仲马以金庸武侠创作风格入手,师生共同品鉴作品,学生必然兴味盎然.再如有学者用统计学研究《简·爱》,用精神分析学研究《哈姆雷特》、《红与黑》、《卡拉马佐夫》.用心理学研究意识流文学;西方几乎任何文学作品都不会避开宗教的参与与影响,那么我们就可以研究文学中的宗教思想.用存在主义文学理解存在主义哲学,反之亦然.用已知引导未知,用熟悉探索陌生,用比较的方法融汇中西文学与文化,不失为提高外国文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外国文学的授课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更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不论是混合教学法还是在实际教学中强调图、像的应用,亦或是有意识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打破学科界限,都是新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外国文学教学紧跟时代步伐,转变观念,利用先进教学手段,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力争课堂最优化,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注释:
①教育部办公厅.2017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 组 办 公 室 .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日报,2010-7-30(013).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8:3.
④高鲜花.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外国文学选文问题探究[J].新课程研究,2007,1:104-106.
⑤王宁.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及传媒的功能[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3-7,15.
参考文献:
[1]林雪燕.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
[2]孙霄.巧用 CAI 多媒体优化"外国文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3]吕超.从"通识"到"大数据"---浅论当下中文系外国文学课程的教改策略[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5,2.
[4]周青.多媒体课件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4,21.
[5]潘基鑫,等.泛在学习理论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0,2.
[6]喻玲.视觉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教育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6.
[7]高世华.外国文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6(2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