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检测机构 诚信建设 发展 管理
1检测机构诚信建设背景与意义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是建筑材料进场检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结构实体和重要使用功能检验的重要手段,对确保工程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客观评价,事关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社会公信力.
2005年11月份开始,检测行业正式由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化运作,这也意味着各类检测机构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残酷的生存压力.因此,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检测市场秩序混乱的现场很严重,普遍存在检测报告失真和造假现场.在当前的建设工程行业,质量检测基本上都由施工单位委托并支付检测费用,且该检测费由工程款支出.
这种委托关系存在经济上的利害关系,在经济关系和社会职能矛盾冲突的时候,部分检测机构很难做好自身定位,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因此,建立检测行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培育行业诚信氛围,推进机构的诚信建设,有利于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是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
2检测机构诚信建设管理措施
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并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文件、标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及其配套程序文件的要求,检测机构建立诚信档案已经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截至目前为止,2015至2016年两年内全国已经有28家单位成为全国性质的检验检测诚信建设试点单位.
这份殊荣不仅肯定了我院在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凸显了我院在促进检验检测机构增强诚信意识,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营造公平、公正诚信的检验检测市场所制定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人员培训.在人员能力上,我院开展了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核查人员诚信相关培训,确保每位人员能力满足工作岗位要求;②设备设施.在设备设施上,我院组织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并在规定的检定和校准周期进行期间核查,确保检测活动正常开展;③样品管理.我院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检验检测样品的标识、储存、流转和处理进行管理,利用有效手段识别样品的来源,保护样品安全性和完整性,并保存好相关记录;④检测方法.我院严格制定并执行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的检验检测制度、标准、方法、程序、方案、作业指导书,并时刻确保相关要求的有效性;⑤环境条件.在环境条件上,我院为保证设施和环境条件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检测环境都有相关的控制文件及记录;⑥检验能力.我院每年要参加上百次外部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或者实验室间比对,确保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及准确性.
我院在诚信化建设上,不仅按照GB/T31880-2015《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标准的指导,从法律要求、技术要求、管理要求、责任要求等四个方面出发,为我院增强诚信管理理念、推进诚信建设、防范失信风险、提升社会信任、树立品牌效应,同时还在《程序文件》和《管理文件》明确规定要求委托单位按时按量送样,出具检测报告实行按年度流水连续编号,绝不允许因延期送样出现"插号"现象,绝不允许补发报告或补发样品等虚假报告发生.
3我院在水利检测行业的现状
我院2012年9月分别取得混凝土工程和岩土工程水利乙级检测资质.取得资质以来,早期我院也分别做过省内各农村饮用水,河流护堤,小型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测工作.据我们了解在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尤其是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负责人专业知识薄弱、项目施工人员(大都是农民包工头)技术能力有限、监理人员也形同虚设,工程质量检测只是成为项目验收不可缺少的一份资料,并没有实现作为保证工程质量一种重要手段.
随着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建设发展的需要,相关制度的制定及严格落实,我院在水利建设工程的检测市场没有任何竞争力,直至今年水利检测业务总额不超过10w元.
4建议
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建设初期普遍存在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偏低,违背承诺、虚假报告、商业贿胳、不实宣传等现象.然而,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建设,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是树立检验检测行业良好形象,增进社会对检验检测机构公信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为了规范水利建设工程检验检测市场竞争合理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各检测机构自觉遵守有关检验检机构诚信化建设的法律法规,符合GB/T31880-2015《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充分发挥质量检测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作用;②监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检验检测机构的诚信化建设,建立诚信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平台,按年度对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信用评级,淘汰信用等级不良的机构;③监管部门还要采取措施规范及约束水利建设单位,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施工管理要求,对建设工程用材料实行"自检、平检、终检"三检制度.努力提高检验检测机构的自觉性,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建立检验检测机构和工程建设单位之间相匹配、相协调、相适应的和谐关系,充分保证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