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通俗的来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这种终身教育的意识最初体现在伊斯兰教的教育上,因为伊斯兰教的教育深信:"
人能够通过教育使自己完善起来"(《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p31),而这种观念激励着穆斯林们"从生到死"一贯地进行自我教育。古代波斯的教育也"包括一个人的终身受训,包括一个人直到老死的一切活动。这种教育除了传授科学知识,养成美德,训练智力以外,还包括公民训练和实际生活的见习。"(《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p29)甚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看来,终身教育是解决考试制度所产生的问题的关键。"当教育一旦成为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时,人们对于成功与失败的看法也就不同了。如果一个人在他一生的教育的过程中在一定年龄和一定阶段上失败了,他还会有别的机会。他再也不会终身被驱逐到失败的深渊中去了。"(《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p107)童话大王郑渊洁曾在一个叫"今日博客"的访谈节目中指出:"人的毕业证书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死亡证书,你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但是现实是很多学生误以为拿到文凭就毕业了,这也是郑渊洁觉得学校最误人子弟的地方。
民主,在我看来有两方面的内涵:一个是自我教育,另一个是启发式教育。自我教育主要是培养一种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为的是在缺少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能够进行可持续性的教育,这也是终身教育的必备素质之一。而要做到启发式教育,我觉得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理论可以参考: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而最后两点"解放空间"和"解放时间"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之下显得尤为紧迫。"解放空间"用陶先生的话说就是:"把人民与小孩从文化鸟笼里解放出来,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而"解放时间"是指"把人民与小孩从劳碌中解放出来,使大家有点空闲,想想问题,谈谈国事,看看书,干点与老百姓有益的事,还要有空玩玩,才算是有点做人的味道。"比如,日本在启发孩子爱国时,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欣赏祖国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的有关图片或影像资料,带领他们学会欣赏蓝天白云,启发他们学会欣赏国家的美,继而引导其学会爱自己的国家。他们从一草一木这些身边可知可感的具体事物入手,由小切口引出大内涵。而我们国内学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则更多地把学生当做"美德之袋"、"道德之洞",灌输类似于"学习革命先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勇于同敌对势力作斗争"这类大而抽象的理论性口号性的东西,这样不仅不能充分起到启发学生爱国意识的效果,反而会令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产生迷茫,迷失方向。启发式的教育必须立足于实践,让学生从实践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当然,我们国内也有成功的启发式教育的例子,我自己便有幸经历过: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为了让我们写一篇叫做"包饺子"的作文,就让我们分别准备好包饺子所需的不同材料并带到课堂上现场学包饺子。跟以往写作文挤不出字不同,那次我们竟都有话可写。而这样通过实践启发思维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要真正做到启发式教育,教师还必须具备耐心。只有"愤而启"、"悱而发"才能发挥启发式教育的最大功效。
如若我们的孩子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地民主地在实践中受到启发,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养成终身教育的习惯,那么应试教育也会慢慢和素质教育合二为一的。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1.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