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庄园景观设计者中的有识之士都希望能够完成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让园林景观也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尽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为中国自己人服务的同时,也带动中国文化的繁荣。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和实用美,而且一般是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构造出来的,虽然它和西方园林比起来有“个人性、私密化”的特点,难以满足现代人“快餐式”文化的要求,但是他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特征又使其可以供现代茶园林庄园景观吸收借鉴,所以中国茶庄园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融合古典与现代园林各自景观的特色,将古韵与现代实用性完美融合。
关键词:中国茶庄园;现代庄园特点;实用性;古典与现代的融合;精神追求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1现代庄园设计的特点
1.1开阔宏大的庄园特点
1.2钢筋混凝土建筑特点明显
1.3强调征服自然的人工之美
2古典茶庄园建设的特点
2.1建筑材料多为木石等自然原料
2.2强调“务虚”的精神追求
2.3强调宛若天成,园与自然和谐共存
3茶庄园建设中的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策略
3.1大方向:传统为现代所用
3.2巧妙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3.3合理运用木石追求茶之典雅
4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古典园林源远流长,每一座优秀的古典园林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上千年的经验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对生活与艺术的感悟创造出来。而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多吸收和借鉴的是西方园林的构景方法和建筑特色,不是因地制宜的成果,虽然符合了现代人对“快餐文化”的要求,但是缺少了中国优秀古典文化的典雅内蕴,和中国人一贯的审美相背离,因此中国茶庄园景观设计者中的有识之士都希望能够完成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让园林景观也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尽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为中国自己人服务的同时,也带动中国文化的繁荣。
1现代庄园设计的特点
现代庄园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受西学东渐风气的影响,多吸收的是西方园林的特点,因此甚至有些地方直接写为“西方现代庄园”设计。它在建设的过程中虽然有自己的特点,但也有明显的不足。
1.1开阔宏大的庄园特点
现代庄园主要借鉴于西方传统的园林建筑,在清朝末年,大规模的救亡图存运动激起了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这种学习包括了社会政治、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园林设计也有吸取西方文化的部分。故宫中尚未完成的洋楼建筑就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建筑的明证。而这种学习在封建统治结束以后、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表现得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现代庄园的设计大多吸取西方庄园设计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景观都比较开阔、宏大,能够容纳的人越来越多。比如现代中国景观设计中多带有广场或宽阔的道路等可容纳多人的区域来进行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人参观、游玩。
1.2钢筋混凝土建筑特点明显
钢筋混凝土建筑几乎成了现代庄园建设的最主要特点。其实这也是源自于西方,西方的自然条件适合规则式的园林建筑。尼罗河附近经常有沃土冲积,这样也聚集了很多泥土、石料,为他们利用混凝土来建造园林建筑提供了方便。因此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也就不仅成了西方文明的摇篮,更成了现代钢筋混凝土庄园建筑的发祥地[1].后来这一建筑风格传入中国,于是便逐渐改变了中国庄园的建筑方式,据资料显示末代皇帝溥仪在天津的故居就是地中海风格的小洋楼。
1.3强调征服自然的人工之美
在对什么是美的理解方面,现代庄园设计中更强调征服自然的人工之美。这也是在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借鉴过程中完成的风格改造。西方人在居住观和自然观方面注重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因此他们在居住环境的塑造上强调人工之美,在对自然的态度上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现代庄园建筑也借鉴了他们的这种风格,在建造的过程中往往体现出人类改造自然的理性之美,通常用自己的手段来建造一些极具理性的几何式建筑可放射性的景点。在花草树木的修剪过程中也强调整齐划一。如现代园林、庄园以及旅游景点、供人类休憩散心的公园等建筑中到处可见修剪整齐的灌木或草坪,形状规整的几何式人工水池和喷泉,等等[2].这些都背离了中国古典庄园建筑的思想。需要有识之士在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2古典茶庄园建设的特点
中国古典茶庄园建设和中国古典园林以及家庭居住庄园建设的理念是一致的,都有以下特点:
2.1建筑材料多为木石等自然原料
与现代庄园建筑中多用钢筋混凝土建筑所不同的是,中国古典茶庄园等庄园、园林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多为木石等自然原料,比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能够见到很多木制的亭台楼阁、小路、水榭。如北京颐和园中的鹅卵石小路、广泛运用于南方园林中的“汀步”和全国各地园林中的假山。即便是实用型的院子也都采用木石结构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庭院中的山石屏风、山石门、山石楼梯等[3].几乎可以用山石和木质结构的地方从来不用砖瓦。而不管是山石材料还是木料也从来不会只采一种使用,而是包括了中国自然环境中各种木材和石材,比如在建筑过程中楠木、松木、樟木等越是名贵的木材越受业主的青睐,而石料则更渴望采集中国国内具有的多种多样的天然石了。宋徽宗为了建造皇家园林倾全国之力为其运送花石纲,虽然不值得人们借鉴,但也能够从此看出中国造园之人对材料的追求之苛刻。
2.2强调“务虚”的精神追求
中国古代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的、小农经济的封建时代。这一时代的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下,在有限的经济实力支撑下一般平民百姓都很难有经济实力供自己追求精神方面的愉悦和享受。一般能够有经济实力建造园林的人都是既有社会地位又有经济实力的达官贵人或富商巨贾,而他们在经济实力的支撑下一般也都有了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在建造园林或私家庄园的时候更注重精神追求,不仅在思想上希望能够体现出自己“务虚”、“空灵”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精神,在造园过程中也渴望利用建筑和景点突出自己的精神追求。比如中国古典园林中各个景点被依据特色赋予的人文内涵就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设的这一特点。
2.3强调宛若天成,园与自然和谐共存
虽然专门用于表现茶文化的中国古典庄园留存不多了,但是中国还有大量古典园林存在于国内各地。通过不断的旅游走访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南方的精致园林还是北方的恢宏大气的建筑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强调宛若天成,园与自然和谐共存。中国人认为“天人合一”,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不竭泽而渔”的主张,提倡不过分破坏自然环境,当然在造园的过程中智慧的中国人民也希望能够“依势造园”,突出庄园“依山傍水”、“宛若天成”的特点。因此,中国传统的庄园中多以花木、池沼山石之类的自然物为主要构成单位,即便是叠石、亭台、楼阁等需要人工完成的建筑也都讲究与山水融为一体,和自然和谐共生,往往建筑在精心挑选的地点,尽量减少穿凿附会、人工造化的痕迹。无锡梅园的天心台、香雪海,中国各个着名园林中的太湖石堆叠以及北京圆明园中的福海在建筑或开凿过程中都能有自然美景与之相互陪衬对应,宛若天成,景色与自然和谐共存。
3茶庄园建设中的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策略
茶庄园的存在主要是为了促进茶经济的繁荣发展或为传播茶文化而努力,茶文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古典性和传统性,因此一定要在建造茶庄园之时体现古典性,但时代的发展又告诫我们不能拒绝现代化的存在。
3.1大方向:传统为现代所用
茶庄园存在的目的之一既然是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生,那么,古典性也就成为了其必须存在的特色。因此,茶庄园一定不能是完完全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不能为了体现人工之美而夺了自然之造化,一定要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雅、精致、古典之美。不过,我们也不能为了古典而古典,不能为了穿凿附会文化内涵而忽略了其使用价值。一定要时刻牢记现代茶庄园的建设原因,为发挥其传播文化以及活跃经济的作用而建。因此,茶庄园中的古典风味一定要为服务于现代的经济发展和商业、文化等作用而存在。
3.2巧妙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筑中运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大势所趋。在现代社会中,钢筋混凝土材料不仅有便于寻找的特点,而且基本上每一个建筑商都能够信手拈来地找到技术精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师。所以说茶庄园的建设不可避免地要用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过,为了体现中国文化和茶庄园建筑中的中国风,必须巧妙运用才能为茶庄园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即便是在文化和科技都很发达的今天,很多愿意参观茶庄园和参加茶庄园活动的人士也都是文化素养比较高、精神追求层次比较高雅的,如果茶庄园中一律运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肯定会引起这些参与人士的反感,也失却了茶庄园的美,显示不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因此在运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之时,一定要遵循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中“宛若天成”的原则,依山傍水、巧夺天工。
3.3合理运用木石追求茶之典雅
木石的运用能够体现中国建筑风格中的典雅,因为用各种树木不仅能够取木材的枝干建造庄园中所需要的房屋,还可以用活体树木等植物营造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寓意,丰富的景点或用木制结构房屋来体现主人的诗情画意与精神追求。如白居易的“柱三间新草堂”等传世之作都是用自己所造房屋来反映主人注重精神财富、忽略物质享受的居住观,而《红楼梦》中林黛玉房前的竹子以及刚进入大观园中的假山障景屏障都有一定的独特作用,不仅能够体现出园子的特色,还能够体现出园子主人的精神追求或巧妙心思。中国茶庄景观如果肯利用这些元素,一定不仅能体现出建设者的独具匠心,还能够让喜爱茶文化的人在庄园中找到归属感,因喜欢茶文化而为茶文化经济的活跃做出贡献。
4结语
中国茶庄园景观的设计因为“茶”之一字而必须要体现建设者的精神追求,然而如今经济的发展和我们必须为经济发展而奋斗的时代特点又告诉我们不能因古废今,一定要古为今用,所以在进行茶庄园建设中,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是必须的,而服务于经济发展也是大势所趋,建设者一定要为此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智聪。中西园林文化与现代居住景观设计的关系---以深圳为例[D].福建省:福建农林大学,2006.
[2]吴卫。东西方建筑与文化模糊比较概述[D].湖南省:湖南大学,2005.
[3]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市:北京林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