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诗人”诉说“离别”--浅谈肖邦《E大调练习曲“离别”》
添加时间:2017/06/0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肖邦在前期创作的作品中融入了波兰的民族音乐,在当时欧洲大革命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为祖国波兰创作了很多作品,E大调练习曲就是其中之一,此曲至今仍被很多钢琴家演奏,深受人们的喜爱。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要:肖邦练习曲是他众多创作体裁之一,也是人们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其中《E大调练习曲》是肖邦练习曲中广为人们热爱和熟悉的曲目,人们也称这首作品为“离别”.此曲于1830年肖邦离开波兰前创作,作品音乐表情丰富且有内涵,主要表达了肖邦对于即将离开家乡时的深深不舍和留恋之情。
关键词:肖邦;离别;诗人;情感;旋律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波兰人(1810年一1849年),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不满20岁成为了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30年移居法国巴黎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后半生。他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舒曼曾评价他的音乐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在一流的作曲家中,他是唯一把自己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意义非凡。肖邦的创作生涯以183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和巴黎时期。肖邦在前期创作的作品中融入了波兰的民族音乐,在当时欧洲大革命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为祖国波兰创作了很多作品,E大调练习曲就是其中之一,此曲至今仍被很多钢琴家演奏,深受人们的喜爱。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看冷落清秋节!”法国七月革命爆发,波兰的时局动荡不安,肖邦的亲人、老师、朋友都希望他能出国深造,并希望他的音乐为祖国获取荣誉。肖邦20岁时就要面对离开故土,远走他乡的境遇。看着家乡的硝烟弥漫,战火狼烟,这让感性的肖邦内心无法平静,因此在他即将告别祖国之即,创作了这首E大调练习曲,后来人们也把这首作品称为“离别”.
据肖邦的学生柯托曼的回忆,肖邦曾两次谈到这首练习曲,虽然话语不多,却对我们理解这首乐曲有很大的启示。一次是肖邦谈到这首乐曲时,感慨地说:“在我的一生中恐怕再也不会写出这样优美的旋律来了。”因为当时的心情和想法肖邦再无法重现和捕捉,时间不会倒流,想必肖邦发出这样的感叹也是觉得当年的感伤当年内心的五味陈杂怕是同当年的自己一样,再也无法重现了。另一次是柯托曼弹奏这首乐曲时,乐声引起了肖邦深深的思索,他将手轻轻地放在学生的手腕上,低声说:“啊!我的祖国!”由此看出肖邦在这首作品中倾注了对祖国的无限爱恋之情,而琴声更引起了身在异国的肖邦的深切的怀念之情。当年的情景又映入眼帘,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随着琴声纷至沓来。李斯特也曾给此曲很高的评价:“为了写出这样优美的旋律,即便奉献三年的生命也不足惜”.
肖邦的这首“离别”可谓是情到深处自然浓。作品一共分三段,每一段作者的情绪是既有变化又富有深意。
首先是A段(1一21小节),整段是给人忧伤、柔美的感觉。旋律极其优美且恬静,体现出故乡在肖邦心目中的美好。第一句从第一小节到第八小节映入眼帘的是肖邦正在回忆故乡美好的景色和逝去的童年美好时光,第二句是基于第一句上的发展,旋律相似,肖邦想到即将离开祖国、亲人、朋友,想到此情此景感到不舍和忧伤;从十四小节到二十一小节更添了一份即将要离开故乡的那种不舍层层递进,展现了肖邦浓烈的爱国情结,其中17一18小节和声依次做下行运动,可以感受和想象肖邦因即将离家的无奈、沮丧之情。肖邦在乐谱上标注lentomanontroppo.(慢的但不过分),这种节奏可以让听者边聆听边用心的歌唱。在演奏方面,触键速度和触键点的不同直接影响钢琴的音色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本段需要表现出优美而且忧伤深沉的感觉,同时此段谱面上还有演奏标记legato(连奏的),因此在弹奏时应用指腹的位置触键且触键的速度稍慢些,触键的瞬间与琴键有缓冲感。在弹奏旋律声部时手指入键要尽量深些且慢慢把力量送入键底,非旋律声部要尽量弱化且触键位置尽量浅一些,这就需要弹奏时用手指的力量慢速触键,尽量贴着琴键弹奏。整段演奏时要让欣赏者听起来像有感情的说话一样,深情并茂,富有感情。
B段(21一61小节)是本曲的高潮段落,也是肖邦情到深处的宣泄。
谱面上一开始表情术语标注poCopiuainmato(多一点活跃),此外还标有跳音记号,所以此段刚开始的部分与第一段相比在感觉上要轻快些,用了两组模进,但当肖邦想到祖国的动荡不安,即将与家人分离并独自前往陌生的城市,情绪忧郁悲伤随之变得越来越激动、焦躁不安,心情也越来越错综复杂,作品通过一连串不和协音程的表达情感。作品42至45小节、42和44小节,音程的下行似流水倾泻而下,像时间一样一去不复返。46至54小节,是不和协音程一连串的大跳,音响辉煌果断,一系列不协和音程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各方面都处在白热化阶段,作者急需一个情感发泄的出口。大量的落滚节奏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面临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在弹奏方面由于是乐曲高潮,一定要具有爆发力,这需要用快速触键和臂力触键的方法弹奏。弹奏时手指力量感觉直接沉入键底,音响辉煌果断,有时根据力量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需要肩部放松用上身的力量完成。
再现段(62一77小节),在旋律方面与第一段基本一致。在情感上是第一段的升华,与B段相比具有对比之意,弹奏时感情应更上一层楼、更赋予意义,演奏时触键较第一段应更深、更连,以此来表达作者浓烈的情感。聆听此段一开始,可以发现作者对生活的接受,感受到作者思想的成长。随之听者的心也由上一段的紧张痛苦到平和释然。肖邦在此段表达了最后的思想和希望,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战争可以平息,祖国安定团结,一切都可以回到最美好的时光。
听离别就好像是听一个成长的过程。乐曲的A段就如同我们一样,总是习惯的回忆,回忆过去的美好,可是时间总是催促着我们一路向前,不会停留。乐曲的B段就像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必须面临各种选择,充满仿徨和痛苦。乐曲的最后一段是选择过后获得的结果,这个结果就叫做成长。随着成长,人生会有越来越多的离别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在人生面对离别的时候,这首离别可以当你的知己,伴你走过。虽然不会跟作者相遇,但乐曲的旋律,作者的赤子之心充盈着我的思想,让我不再苦于表达,让我的内心不再仿徨。感谢肖邦的离别,感谢人生的离别。因为离别,丰富了我们的回忆,因为离别,我们有了更好的相遇。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经典导读[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
[2]傅雷。傅雷谈音乐[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3]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张建国。钢琴基础教学导读[M].上海音乐出版社,0Z以。
[5]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6]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7]贝尔纳·加沃蒂着。张雪译。肖邦传[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8]约瑟夫·班诺维茨着。朱雅芬译。钢琴踏板法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