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藏品具有许多特殊属性:实物性, 文物藏品是历史文化的实物载体;历史性, 是包含时代信息的文物藏品;不可再生性, 不可替代、不可再生;收藏性, 使其脱离原本的使用价值。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 要:文物藏品的利用对博物馆事业有很大作用, 探讨国内外文物藏品利用领域, 分析藏品的特性与价值、利用文物藏品的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构建出科学收藏藏品体系, 从而找到更多有效利用方式。
关键词:博物馆; 文物藏品; 利用;
在当今文化遗产得到空前关注的背景下, 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 博物馆行业发挥自身馆藏优势, 立足于现代, 并与过去交流, 促进馆藏文物资源共享、扩大展示范围, 在博物馆与社会之间建立联系, 对于提高文物利用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1、相关概念及理论
“文物”最早出于战国初期的《左传》, 文物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由人类创造的, 比如北宋中期时金石学兴起, 我国有收藏当代物品与前代文物传统, 它是古代的、近代的, 甚至现代的。文物藏品是“文物”与“藏品”的综合, 藏品、文物和文物藏品范围不同, 我国有专门的国有文物藏品管理机构, 再有就是民间收藏的文物藏品。
文物藏品具有许多特殊属性:实物性, 文物藏品是历史文化的实物载体;历史性, 是包含时代信息的文物藏品;不可再生性, 不可替代、不可再生;收藏性, 使其脱离原本的使用价值。文物藏品是社会进程的见证物, 体现出自身具体的质地、工艺、用途, 其制造、使用、废弃的时间是客观的, 蕴含历史信息、造型优美、工艺精湛, 已经同它们的使用价值相分离, 文物藏品体现背后的社会情况, 反映当时当地的文化内涵, 给收藏者带来审美享受、经济利益等。
文物藏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是凝结在历史文化遗存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历史性是文物藏品最重要的特性, 具有审美、欣赏、愉悦功能、借鉴作用, 其科学价值包括知识、技术和科学内涵, 历史价值是文物藏品最重要的价值, 给观众在观赏中美的享受和艺术上启发, 被制造时蕴含了当时的技术等信息, 起到证实历史、纠正历史、补充历史的作用, 使他们受到艺术熏陶, 得到消遣与娱乐, 其信息也是被我们发掘出来的科学价值。
文物藏品对博物馆功能发挥起重要作用, 如今成为社会大众的文化殿堂, 随着公众对现代博物馆功能提出新要求, 博物馆藏品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 相互依存的。二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文物藏品价值传递依赖工作人员研究, 不能简单说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物质基础, 没有博物馆, 文物藏品只能被存放在库房之中。在发挥博物馆功能时要具有整体意识, 随着新博物馆学产生, 要处理好文物藏品与其他物质基础关系, 现在, 博物馆功能随着大众需要的増多而拓展, 借助整体效益来利用和保护文物藏品, 需要博物馆与外界单位联系合作。
由于本身的不可再生性、唯一性等特性, 博巧馆文物藏品巧用与保护通过科学研究, 不断摸索并完善, 使它不受到自然与人为威胁产生安全问题, 并逐渐形成理论体系与工作规程。博物馆借助数字化进行管理, 实现保存管理、科学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出一体化, 并与其他博物馆进行馆际沟通。
2、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关系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开展工作的前提, 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利用, 要明确保护是基础, 利用是目的, 对此可拓宽思路, 保护第一, 利用第二。利用与保护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 业务活动都需要围绕文物藏品开展, 尽量减少文物藏品的受损条件, 永续保护与永续利用, 根据其特点进行研究, 辨别真伪, 可持续“为基准来衡量利弊, 旨在展开有序保护。
进行陈列展示。以藏品为根本, 以科学技术为手段, 陈列展示是进行宣传和教育的手段, 以解释展品文化为线条, 实现文物藏品自我阐释, 发现它们的文化内涵, 找寻情感线索, 让文物叙述自己的特色。特色文物藏晶使陈列展览具有思想性, 能够让观众在参观中觉得舒适, 还需要对文物藏品进行外在解释, 制造良好的展示氛围, 塑造整体空间。由传统静态展示转变为动静结合, 在展出文物藏品的前提之下, 使表达的信息更为丰满。
利用博物馆课程资源配合学校教育, 使博物馆成为学校之外的第二教育系统, 实现博物馆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 开发课程资源的形式, 实物资源具有生动、直观等优点, 向学生输出历史文化知识, 举办知识讲座、报告, 些博物馆通过文物知识竞赛等形式题, 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 被学生所接受。利用文物藏品进行科学研究, 建立藏品档案的基础工作, 如进行分型分式研究。
利用文物藏品进行科学研究的意义, 在于文物藏品具有正经补史等作用, 经过鉴定, 辨别真伪与级别, 是博物馆社会化的重要推动力。配合设施也需要建立在研究之上, 以健全藏品档案的建设, 这将促进博物馆社会化进程。
3、关于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建议
要构建起科学、完善文物藏品收藏体系, 我们需要具备长远眼光, 未雨纲缪, 要完善文物藏品体系, 能够完整、全面地反映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使我们更加关注博物馆的”地域文化“, 实现文物资源共享。满足大众研究的需求, 为人民提供更全面、更广阔的利用空间, 使文物藏品的管理实现规范化、统一化。
要使文物藏品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 推动文物藏品社会化, 要建立”博物馆文物藏品信息数据库“, 促进我国博物馆全方位面向公众, 使公众获得更多机会接触文物藏品, 并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来提高安全性能。博物馆可通过调查了解公众兴趣点, 向入库参观者介绍文物藏品内涵, 创办多样化协会, 了解领域内学术、社会的最近动态, 增加博物馆的亲和力与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格拉汉姆·布莱克。如何管理一家博物馆博物馆:吸引人的秘密[M].徐光, 谢巧,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2]刘英, 张浩达。数字博物馆的生命力:2007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巧[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3]Benjamin Richard Andrews.Museums of Education:Their History and Use[M].General Books, 2012.
[4]谢治秀。让文物在保护与利用中"活"起来[N].中国文物报, 2014-8-12.
[5]陈为。20世纪初期中国博物馆志愿者及会员制度初探[J].中国博物馆, 2012 (3) .
[6]杨玲, 潘守永。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