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转变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传统建造方式, 从根本上提高房屋的建造质量和效益, 目前我国正大力提倡和推广建筑产业现代化。本文分析沈阳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并提出解决对策,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转变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传统建造方式, 从根本上提高房屋的建造质量和效益, 目前我国正大力提倡和推广建筑产业现代化。本文分析沈阳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并提出解决对策, 以更好地推进沈阳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建筑产业; 推动; 发展对策。
近年来, 国家颁布多项政策, 也提出很多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任务。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建筑业具有革命性、根本性、全局性的作用。沈阳市是我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并被评为国家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 但在发展上也面临很多瓶颈, 存在诸多问题。建筑业是国民支柱产业, 一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情况严重影响着它的经济发展水平, 所以沈阳市亟待提出应对建筑产业化发展弊端的对策, 加快建筑业转型步伐。
一、沈阳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一) 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表1)(二) 编制相关技术标准 (表2)(三) 相关试点示范项目示范基地。
在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 沈阳市完成了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示范项目的建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沈阳市万科春河里、沈阳市万科金域蓝湾、沈阳市地铁丽水新城保障性住房等。其中, 沈阳市万科春河是万科公司和日本鹿岛全方位合作的结果, 是沈阳市第一次引进日本成熟的建筑技术。同时, 也顺利推动和实现了100米以下装配式剪力墙体系专家论证, 实现技术体系方面的规范认证。其中, 多项技术已获得建筑类的国家级专利, 并且该项目包括国内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最先进技术, 是万科集团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最具代表性作品。
二、沈阳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阻碍因素。
(一) 人才短缺。
相关资料表明:沈阳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方面的工作者比较少, 而且相关人员素质、知识和技术都达不到要求, 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构配件生产阶段, 都缺少懂技术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人才的稀缺, 导致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建筑产业化人才培养目前处于无师资、无教材、无市场的尴尬局面。现在在建筑类院校, 了解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老师屈指可数, 对此了解的学生就更是少之又少。大学设立的课程还是现浇混凝土结构, 教学和实际无法接轨, 建筑高校学生毕业后也无法从事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
另外, 新规程发布后, 能读懂的人凤毛麟角, 都需要通过企业宣讲来介绍。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预制混凝土构件厂, 更重要的是技术前移, 管理前置, 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配备。沈阳市已经认识到人才缺乏的紧迫性, 然而目前在建筑产业现代化人才培养方面, 不注重实际, 只是把产学研简单的结合、整合产业资源, 这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
(二) 产能释放率低。
据不完全统计, 沈阳市拥有7家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 其中5家有专门的生产线, 另外两家主要生产预制混凝土结构相关的小型配件。国内的预制混凝土构建厂设计产能大约是10万立方米, 但是由于构配件厂的生产线不能承受每天不停工作的负荷, 现实的产能仅仅是设计产能的1/2, 那么沈阳市5家活跃大型构配件工厂每年产能最低达到25万平方米。但是, 根据资料显示, 2014年沈阳市的构配件销售并不乐观, 一年仅仅销售构配件2万立方米。由此可知, 2014年沈阳市构配件工厂形势很不理想, 产能释放率只有8%.大型构配件工厂尚且如此, 小型企业更没有生存空间, 很难维持。
从某构配件厂负责人那里得知, 由于每个建筑项目基本情况不同, 假设一个项目的装配率是20%, 也就是说50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需要大约25万立方米的混凝土预制构件。沈阳市5个构建厂就可以满足需要。现在沈阳市产能过剩。
(三) 标准、制度体系不完善。
通用化、标准化和体系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目前, 通用的现代化建筑标准和体系仍然在起步阶段, 缺乏针对不同建筑体系的技术标准、设计标准、管理标准、生产标准、验收标准、计价标准等。虽然沈阳市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规定, 但针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系统性的政策制度研究与制定仍然不足。
三、加快推进沈阳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一)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针对沈阳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最本质的原因是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因为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广初期, 成本高, 更加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虽然沈阳市的政策文件中已经强调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建筑产业现代化, 并且明确了沈阳市的发展目标, 但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 实效性很低。所以, 政府应该建立建筑产业现代化地方监督机构, 监督地方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的实施, 制定实施细则, 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刺激、鼓励沈阳市对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热度, 让奖励措施落到实处。同时, 沈阳市也应该借鉴江苏、山东等省市的发展经验, 建立切实的财政补贴政策, 并由监督机构严格执行, 对符合条件的单位、项目进行资金奖励。
(二) 加强相关人才培养。
目前, 产业工人和专业管理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阻碍产业升级、影响施工安全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 人才培养成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 要重视产业工人和专业管理人才培训工作, 让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企业和建筑类院校接轨, 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全产业链的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专业的培训;其次, 还应该对建筑部门从业人员进行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知识、技能的宣传和培养, 定期举办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研讨会和企业内部培训, 培养出涉及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团队;最后, 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不容忽视, 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训。
(三) 完善的技术标准和制度体系。
完善的技术标准和制度体系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快速较好发展的根基。应加快编制现行标准体系和抗震设防、绿色节能等要求, 加快研究制定城市基础性通用标准。鼓励企业确立适合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产品和装配施工标准, 尽快形成先进适用的技术、产品标准和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李惠玲, 孙飞, 冯雪。沈阳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发展路径[J].辽宁经济, 2016.
[2]隋明悦。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现代化深入发展[J].建设科技, 2016.
[3]吴剑锋, 王彩华。秦皇岛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