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但近年来三地发展水平出现分化,京津两市与河北省的差距拉大,有出现“极化”效应的可能。通过构建创新效率的评价体系,对京津冀三地3年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作DEA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的创新效率明显低于京津两市。京津冀三地在综合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R&D活动经费投入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水平上的差异,是这种技术创新效率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效率;DEA方法;要素禀赋。
目 录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数据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描述性统计
(三)DEA分析。
四、京津冀三地创新绩效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劳动力素质的差别。
(三)R&D活动经费投入情况和投入结构的不同。
(四)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水平差异。
参考文献
一、引言。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1]一直以来“雷声大雨点小”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望取得突破。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综合科技研究实力最强的区域,聚集了全国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大量科研、经营管理等高级人才和高级技工,知识和人才的密集程度极高。此外,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各种自然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1982年,《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首次提出了“首都圈”概念。2004年,在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牵头促进下,京津冀三地达成加强京津冀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廊坊共识》。
但作为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明显滞后,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2005年,亚洲开发银行甚至提出“环京津贫困带”一说。以数据为证。2000年,京津冀三地GDP占三者总和比例分别为26.92%、17.81%和55.27%,人均GDP分别为22460元、17993元和7663元。到了2011年,相应数据分别变为31.21%、21.71%和47.08%,81658元、85213元和33969元。①京津两地经济总量所占比例增大,人均GDP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显现。
北京市是全国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商业服务业发达,金融实力强劲。天津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综合性的港口城市,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工业门类齐全,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河北省拥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城市,资源丰富,与京津两地交通便捷。三地发展差异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京津冀三地在技术创新绩效上有着一定的差异和距离。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创新受到要素禀赋和创新效率的综合影响,较好的创新要素禀赋结合较高的创新效率,才能有较好的创新绩效。京津冀三地在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突显了三地在技术创新效率上的差距。探讨京津冀三地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三地技术创新效率和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最早由英国学者库克(1992)提出。库克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在地理上互相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且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2]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经济和科技发展有基础性作用。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大多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作为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和制度安排,对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3-4]对于造成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差异的原因,理论界认识并不统一。张建民研究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呈较高程度的正向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差异是引致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5]经济发展程度高的东部省市,如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技术创新的支撑能力、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吸收扩散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等方面也较强,而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在构成技术创新能力的各方面均比较弱。另外,不同区域制度完善程度与其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分布存在一致性,制度相对完善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反之较弱。柳卸林和何郁冰认为,基础研究投入的结构性比例失调对产业核心技术创新产生了消极影响。[6]虞晓芬等认为,企业性质、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等是影响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显着因素。[7]而高建和柳卸林认为,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现状有密切的关系。强的地区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很弱;并且技术创新能力与地区综合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同当地科技水平缺乏相关性。[8]张倩肖和冯根福则认为,外商投资企业R&D溢出是促进中国本地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外部力量,且与中国本地企业自身R&D活动之间存在互补关系。[9]可见,技术创新效率受到多个变量的影响。文章主要对京津冀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
三、数据分析。
(一)数据来源。
文章运用到的数据主要有京津冀三地分别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R&D人员投入(单位:万人年)、R&D经费支出(单位:亿元)、R&D投入强度(单位:%)专利申请数、产品优等品率(单位:%)、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单位:亿元)、技术市场成交额(单位:亿元)、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单位: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单位:亿元)、货物出口总额(单位: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