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历史风貌街区 保护 整治 更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承载了城镇早期历史记忆、曾经拥有过繁荣和辉煌历史的旧城区、城镇主要商业街区,一些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更新,保持着历史风貌和活力; 一些在城镇大规模改造的浪潮中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有的风貌特色; 还有一些则随着城镇新区的开发和城镇发展重心的转移,逐渐被遗忘,走向了衰落.对这些已经衰落,濒临大规模拆改命运的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整治与更新,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挑战.文昌里历史街区沉淀了深厚的历史记忆,曾经繁荣辉煌而如今却渐失活力,如何在妥善保护基础上逐步更新,从而实现长效保护和延续片区生命力,这不仅是现实利益的要求,也是为了更好地延续抚州早期发展的宝贵记忆.
1 项目背景
文昌里街区位于抚州城东部,古称港东厢,与主城一河之隔.文昌里街区西临抚河,东接孝桥镇,位于抚河与干港所夹的桥东地区西部,自古为进出抚州城、联系城乡的重要地区,目前是抚州城仅存的风貌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
文昌里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现状如下:
( 1) 历史文化价值.①临川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之一.街区内现存的汤显祖墓、"儒林第"、"文林第"、"大夫第"等临川才子文化遗存,正觉寺、玉隆万寿宫、天主教堂等临川宗教文化遗存,文昌桥等"崇文尚学"传统的代表性遗存,千金陂等才子投身公共事务、赈济捐资的文化传统遗存,都是临川文化的重要构成,印证了文昌里历史街区是临川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之一; ②江西古代内河航运蕴育的滨河商贸街区的典型代表.地处连接赣闽、通达长江的重要水道,千福厂、肖公庙、芝兰馆、太平馆等码头遗址,船只修造、转运仓储等产业遗存,粮油加工、贸易金融等产业遗存,码头与街巷格局的紧密共生关系,印证了文昌里历史街区是江西古代内河航运蕴育的滨河商贸街区的典型代表; ③以商帮文化为代表的赣闽商路重要节点.经抚河、杉关、闽江水系连通赣闽的水陆商路是江西对外联系仅次于赣江的重要通道,街区内现存的玉隆万寿宫、福建会馆等重要商帮文化遗存,见证了文昌里历史街区在赣闽商路中的重要地位; ④抚州多元宗教与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活态展示馆.街区内现存的正觉寺、玉隆万寿宫、天主教堂等多元宗教遗存,汤显祖墓、高平旧第等耕文化遗存,中西合璧的特殊建筑风貌,中西宗教节庆与传统集市庙会在街区的共存,展现了街区独特的多元文化形态.此外,浓厚的生活氛围、居民日常生活,使文昌里成为罕见的多元宗教与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活态展示馆.
( 2) 现状特征.文昌里历史街区风貌完整、规模较大、遗存丰富,是江西古代临川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价值高.然而就目前的保存现状而言,总体情况堪忧,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大部分传统建筑年久失修,保存状况堪忧.街区建筑整体保存状况堪忧.其中,建筑质量差及危房建筑占四分之一,且基本为传统建筑.大量传统建筑因火灾、洪水浸泡、雨水影响,出现破损甚至倒塌的风险,亟待维修.
此外,在河东防洪墙修建之前,由于街区经常被汛期洪水浸泡,居民普遍将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一层改造为简易砖墙,传统建筑风貌受到影响;②外围交通不成体系,穿越交通影响街区整体风貌与遗存安全.街区长期处于城市发展的边缘地带,除个别跨河交通主干路外,整体交通发展滞后,特别是街区周边的交通组织混乱,人流车流混杂,主要东西穿越交通集中于大公路 - 文昌桥 - 大公东路一线,严重影响街区整体风貌,不利于包括文昌桥在内的遗存安全; ③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展示利用,后继乏人流失严重受现代生产与消费环境的影响,在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需求上均存在萎缩,大量传统文化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流失和消亡.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传统工艺、传统艺术面临消亡.由于缺乏足够的关注和社会的宣传,传统文化无法展示与合理利用.
2 保护措施
文昌里街区曾作为城市传统的经济中心和商业中心,集中承载着城市历史与记忆,是弥足珍贵的城市资源.如今,伴随城市经济重心的迁移和片区基础设施的老化,文昌里街区已被人遗忘、渐失活力,横街、直街及周边地区逐渐沦为城市边缘.文昌里历史街区是集居住、商业、旅游、宗教、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抚州传统建筑特色、临川文化特色的活态文化遗产保护区.
2. 1 历史格局保护
保护文昌里依靠河运码头发展起来的梳齿状街区格局.保护 5 条街区历史演变主轴.第一条南自山前庙起,经太平街-直街-郭家湾-河东湾-前进路,至孝义桥; 第二条为横街( 通往正觉寺) ; 第三条为东乡仓( 通往东乡) ; 第四条为大公路( 通往温圳、进贤) ; 第五条为炉子厂( 通往万寿宫) .保护抚州会馆、天主堂、正觉寺等主要功能节点.
2. 2 历史街巷保护
包括直街、横街、三角巷、竹椅街、灵芝山路、李家巷、东湖庵、东乡仓、郭家湾、河东湾、前进路、太平街、官沟上、炉子厂、刘家井、榔树下等.重点保护街巷控制要求: 保护街巷的尺度( 重点保护街巷高宽比) 、走向、名称.保护两侧建筑高度、立面连续性及传统街巷景观,禁止拓宽街巷.如果历史街巷同时存在观水、观景视廊应给予重点风貌控制,避免视线遮挡.
2. 3 历史环境要素保护
具体如下: ①传统路面铺装的保护.严格保护横街、太平街、河东湾等街巷现存麻石路面,重点恢复横街、直街、太平街、郭家湾、河东湾、官沟上、汝东园、三角巷竹椅街等街巷的麻石路面,其他次要街巷路面铺装材料与铺砌形式应与所在地段整体风貌格调相协调; ②古桥及古井保护.按照《文物保护法》的基本保护原则,对文昌桥、孝义桥文物本体及其环境进行严格保护.应对东乡仓古井、刘家井进行更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内涵,与白塔庙古井一起列入保护名录,竖立保护标识.
实施古井本体修缮工程,恢复文物原状.整治古井周边环境,使之成为社区活动与交往的公共空间.
3 政策建议
3. 1 机构设置.设立能够协调、管理各职能部门分管事务的统一管理平台.这个管理平台的设置既要满足街区保护管理的需要,同时也应兼顾街区以外、桥东地区的整体文化旅游开发,统筹更大范围的发展与街区保护之间的关系.
3. 2 保护专家委员会.由政府牵头,组建文昌里历史街区保护专家委员会,对街区内的建设活动进行评估,对街区内的各类改造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协助规划管理.
3. 3 强化落实机制.由新设置的统一管理平台牵头,对保护规划涉及的各部门进行任务拆解,将系统性的保护与整治措施分解到各部门,强化落实机制,明晰责权.
3. 4 设立保护基金.设立保护基金,用于遗产研究和管理街区,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用于鼓励文创、宣传活动,用于资助社区团体开展文化活动,用于探索居民自助式的小规模院落保护与更新等.
3. 5 设计公共参与机制设计.由社区团体、社区居民参与的公共参与机制,事关街区保护与改造的建设活动应定期向居民征询意见,使居民参与到街区的保护工作中来,唤起居民的保护意识.
4 结论
从文昌里片区的保护规划研究来看,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应着重关注: 保护历史风貌街区的历史特征,强化历史特色,创造宜人的街区氛围和传统风貌; 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促进老城复兴; 改善整体公共环境,增加公共空间和社会服务设施,提高街区的吸引力和环境品质; 在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编制不同层次的规划控制和引导历史风貌片区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历史风貌街区更新与开发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姚海容. 传统历史街区的更新---以上海龙华历史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及城市设计为例[J]. 规划师,2011( S1) : 60 -67.
[3]肖洵彦,陈伟. 浅析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的保护与更新---以台儿庄顺河街规划设计为例[J]. 城市建筑,2012(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