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花生》谈育人与做人的艺术
添加时间:2017/06/2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我们该是要稳一稳,好好沉淀一下的时候了,不再一切“向钱看”,不再一味没头没脑地追求高薪,不再在感情中做“拜金主义者”,我们应该做自己最爱的事,去最需要我们的地方,以自己的真正实力开辟一片新天地,实现创新梦!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要:《落花生》给予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对社会人生的感触是立体性的。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个主要环节来写,显示出高超的教子、育人艺术。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父亲的育人艺术;二是母亲的教子艺术;三是课堂的“辩论”艺术;四是把学生引向多元艺术。通过这四种育人艺术的论述,旨在向孩子们揭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的做人艺术。
关键词:《落花生》;育人;做人艺术
《落花生》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讲了种花生、收花生以及尝花生的事情,还讲了收获节上一家人谈话。其中种、收、尝三件事都说得比较简略,着重讲了一家人在收获节上的谈话。谈话中又把父亲的话作为主要来谈。由此看来,父亲是收获节上的主要角色,是“议花生”的策划者和主持者。父亲借助于“议花生”不露声色地对孩子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显示出父辈的良苦用心和高超的教子、育人艺术。课文中体现了父亲的育人艺术、母亲的教子艺术;同时,还把论辩引入“课堂”艺术,把学生引向多元艺术等。
一、父亲的育人艺术
“对话教学是指师生在尊重信任和宽容关爱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反思互动等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味价值的教学形态。”父亲的育人艺术正是通过对话教学来实现。
(一)明知固问,激发兴致
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对孩子们向来爱吃花生的嗜好了如指掌,因此在后园荒地上早已种上了许多花生。这虽然是孩子们早已知晓的事情了,但在收获节上,父亲却明知故问“你们爱吃花生么?”表面上一看,如此简单的问题,也许是父亲漫不经心的一问。其实父亲这一问有它的微妙之处,它一下子问到了孩子们的心底了,孩子们都争着回答“爱”,一个“爱”字却把孩子们对花生的喜爱之情显露出来,同时也活跃了收获时节的气氛,激发了孩子们莫大的兴趣。
(二)再次追问,展开议论
孩子们的兴致被父亲一下子激发起来,有关议论花生的话匣子也被打开。这时,父亲把握好这一时机,进一步追问“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孩子各抒己见,有的说花生味美,有的说花生可以榨油,有的说花生价钱便宜等等。换个角度说,父亲这一问,是想从答话中知道孩子们对花生的认识水平,以便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现实教育,同时展开相关讨论,并让孩子们从中获益。
(三)进行对比,揭示特征
在孩子们各抒己见后,父亲及时收住话题,以“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爱”一言以蔽之,然后把话题自然地转到花生的可贵之处上,父亲拿花生同桃子、石榴和苹果作比较,运用“矮矮的”和“高高的”“埋在地里”和“挂在枝头”“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和“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等对比话语,揭示出花生果实的生长特征:外表不好看,果实不显眼,但很有用。一席话,使孩子们对花生的可贵品质深深地扎入心灵深处。
(四)借物喻理,寄予希望
父亲的话,形象生动,由表及里,揭示了花生果实的生长特征,深化了孩子们对花生的认识。不仅如此,父亲还趁热打铁,借题发挥,由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由物及人,借物喻理,使意思更递进一层。“我”已领悟了父亲的话表示要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的话点明了收获节的主题,是父亲循循善诱教育的结果。父亲甚感满意,并以此作为寄予孩子们的希望。
二、母亲的教子艺术
母亲也参加了收获节,虽在“议花生”时一言不发,但她的行为无时不在向孩子们透发出教子的信息,其教子的艺术真是爱而无痕,潜移默化。她亲自带领孩子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让孩子们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在享受劳动成果的时候,她精心策划了收获节,让孩子们在尝花生的同时,也得到了父亲给予的精神食粮。为筹办收获节,她特意把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把时间确定为收获的当天晚上,把地点定在后园茅亭这个曾经付出过劳动汗水的地方,并请父亲也来参加。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聆听父亲的教诲,体会该是多么深刻啊!
三、把论辩引入“课堂”艺术
“对高年级来说,把辩论引向课堂,进行辩论式学习,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一条行之有效地途径”.这种课文理应抓住产生分歧的问题来进行论辩,《落花生》中父亲最后讲的那句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老子曰:“上善若水。”说道德高尚的人像水一样。水善于施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安居与众所讨厌的低洼之地,所以说它的行为差不多符合道德原则。水的境界就是为人的最高境界,我想其中很重要的是水把自己放在最卑微的位置却能成就大海的广博。它最卑微,卑微到将它放入任何材质、任何形状的容器中,它都毫不介意,并与之“相处融洽”,但它却能滋养万物,这个世界有什么能离开它呢?水利万物而不争却能成其大,先贤们从不同的事物却看出的相通的道理,对我们今天怎样待人,怎样为人是否也应该有一点启发呢?
四、把学生引向多元艺术
“是什么让他们的思维走向多元呢?我在备课中没有安排即兴辩论与练笔,是因为学生的置疑点燃了思考的火花,创造了争鸣的契机。”人生也像一盘游戏,它更需要我们坚持,游戏中的卡关很多,全是靠自己闯过去,第一个闯过去的就是冠军,可能是你,可能是他,可能是我……人生这盘游戏虽然很长,但是重点依然在,可能就在眼前,你走过去,可终点却消失了;可能就要你坚持一分一秒,冠军就是属于你的了;可能这个重点很漫长,长得看不见边了,但你要相信坚持就一定会成功。没有希望,就不会有失望,诚诚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付出的时候不要太计较回报,这样如果真的有回报的话,会是意外之喜。我们都是平凡的草根,不要去羡慕枝上的荣耀,日子会变得坦然而快乐。现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依旧想追求高薪,却从未从自身出发,放低姿态考虑自己的能力如何,究竟有几斤几两,在一次大学生招聘会上也打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想,当代的大学生们真的要好好学习花生的品格,不轻浮,不狂燥,一直都以低调的态度而对世间的一切,这样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加辉煌!
我们该是要稳一稳,好好沉淀一下的时候了,不再一切“向钱看”,不再一味没头没脑地追求高薪,不再在感情中做“拜金主义者”,我们应该做自己最爱的事,去最需要我们的地方,以自己的真正实力开辟一片新天地,实现创新梦!
参考文献:
[1]邓玉秀。赋予对话张力品味花生魅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落花生》教学例谈。2011.
[2]吴建舟。把辩论引入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2005,(7):25-16.
[3]张松辉。老子译注与解析[M].岳麓书社,2008.32-33.
[4]赵挚。把学生引向多元---《落花生》教学案例评析[J].湖南教育,2009,(0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