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纤腰婉约踏丝履---唐代线鞋
添加时间:2017/06/1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品位唐诗和画卷,我们仍然能够在字里行间和笔墨纸砚中领略大唐女子纤腰婉约踏丝履的绝美。走入街市,在某个转角的鞋铺里,我们仍然可以在一双双精美绝伦的鞋履上一睹丝鞋的盛唐气象。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要】提起唐代,一定绕不开“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的盛世繁华,也忘不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恨情仇。唐朝从建国到消亡,总共只有二百八十九年的时间,却在中国的历史之上雕刻了一个无法复制的锦绣岁月,遗泽着后世数不尽的文化瑰宝。回首大唐,我们发现这个绚丽的朝代不仅馈赠给了后人唐诗和长安,也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扼要讲述唐人足下的独特鞋履---线鞋。
“濯秀盘根在碧流,紫茵含露向晴抽。编为细履随君步,织作轻帆送客愁。”唐朝诗人徐夤在《蒲》之中所提及的细履,其实便是整个唐朝时期女子们最为喜爱的一种鞋式--线鞋。这种出现于唐诗之中的线鞋,不仅样式乖巧,同时也在当时随处可见。由于线鞋制作简单,舒适耐用,所以几乎存在于整个唐朝时期各个阶层的女性生活之中。《旧唐书·舆服志》有记载:“武德来,妇人着履,规制亦重,又有线鞋。开元来,妇人例着线鞋,取轻妙便于事。”武德为唐高祖的年号,开元则是唐玄宗的年号,从初唐再到盛唐,在风云变幻的唐朝历史里,线鞋则一如既往地成为女子们的最爱,而这些沉淀于历史的蛛丝马迹里,我们也可以发现线鞋在唐朝鞋履史上的源远流长。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线鞋可以被认为是唐朝女子生活方式的一种缩影。在没有程朱理学束缚的社会环境之下,唐朝女性无论在家庭或者外面均有着极大的生活自由,也在浑身上下体现着开放的思想。这种率性的自由,不仅熏陶出了唐朝女子骑马绕街和朝堂议事的巾帼风范,同时也培养了她们对待穿衣打扮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态度。实际上,轻便而又舒适的线鞋,远比魏晋六朝时期沉闷的靴履更加适合崇尚自由的唐朝女性的双脚。穿着方便,制作讲究的线鞋,让唐朝女性可以不像中国历史上其他任何一个朝代的女子那样因为顾及所谓的仪态,而不得不束缚自己的双脚,约束自己的步伐,纠正自己的姿态。在开放的唐朝女性眼中,轻便的自由远比端庄的礼仪更加重要。所以线鞋仿佛更像是唐朝女性对于整个时代的一种宣言,自由、开放和灵活。
线鞋的存在反应出了唐朝女性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凸显出了唐朝时期的富庶和高超的制作工艺。一般的线鞋往往是麻绳为底,丝绳为帮,做工精致。两种不同材质的线绳在线鞋这里被融为一体,需要制作者高超的技艺,也表明唐朝时期制鞋匠人已经懂得了利用不同的材质来组成鞋履的不同部分,从而达到延长鞋履使用寿命,提高鞋履穿着舒适度的目的。唐朝时期,制作线鞋的材料远不止简单的丝线或麻烦。在材料的选择上,若要保暖,线鞋材质甚至可以是贵重的绒,有诗为证:“金刀剪紫绒,与郎作轻履”.亦或可以是毡,“布裘拥寒颈,毡履温承足”.这种灵活多样而又轻巧灵便的线鞋,不仅流传于民间街坊,更是出入宫廷庙堂,在《步辇图》中宫女所穿的便是线鞋。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唐朝都颇受胡风的影响,丝绸之路在唐朝的繁盛让唐朝得以从络绎不绝的胡人商队那里领略了胡服的异域风情。这种包含印度、波斯等众多民族成分在内的胡服,令唐代妇女耳目一新。于是,一阵狂风般胡服热席卷整个大唐。正如元稹在诗中所说的那样:“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地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可以说,整个大唐都是胡服胡饰的天下,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唐朝女子的线鞋却顺着丝绸之路征服了沿路所有的区域和民族。从目前考古发现,唐朝丝绸之路沿路多个区域均发现了丝鞋,敦煌莫高窟的精美壁画上亦有穿着丝鞋的女子形象。由此可见,丝鞋和唐诗、瓷器还有丝绸等物已经成为了大唐文化的载体。沿着蜿蜒、漫长的丝绸之路,这些大唐器物显示了来自于东方古国的富裕强大,并深刻影响着沿途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与生活。
如今,大唐的繁华已经成为史书和诗句里的永久记忆,但是唐朝女子脚下的丝鞋却并没有真正在历史中消失。品位唐诗和画卷,我们仍然能够在字里行间和笔墨纸砚中领略大唐女子纤腰婉约踏丝履的绝美。走入街市,在某个转角的鞋铺里,我们仍然可以在一双双精美绝伦的鞋履上一睹丝鞋的盛唐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