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论文定制热线

热门毕设: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桥梁工程计算机javaasp机械机械手夹具单片机工厂供电采矿工程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定制 > 毕业设计论文 >
快速导航
毕业论文定制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家专业提供高质量代做毕业设计的网站。2002年成立至今为众多客户提供大量毕业设计、论文定制等服务,赢得众多客户好评,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写作老师大部分由全国211/958等高校的博士及硕士生设计,执笔,目前已为5000余位客户解决了论文写作的难题。 秉承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我站拥有无缝对接的售后服务体系,代做毕业设计完成后有专业的老师进行一对一修改与完善,对有答辩需求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为你顺利毕业保驾护航
代做毕业设计
常见问题

以《孙子兵法》的视野分析辽沈战役解放军获胜的必然性

添加时间:2016/12/0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孙子兵法》是一部享誉世界的兵家圣典,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都体现出重要价值。本文试以《孙子兵法》的视野,回眸辽沈战役那场国共双方当年在东北黑土地的生死之战,以求找到胜者获胜的法宝。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要]《孙子兵法》是一部享誉世界的兵家圣典,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都体现出重要价值。以《孙子兵法》的视野,审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从人民群众的支持、天时地利的合理利用和军队的作战能力三个方面,对辽沈战役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孙子兵法;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
  
  《孙子兵法》是一部享誉世界的兵家圣典,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都体现出重要价值。本文试以《孙子兵法》的视野,回眸辽沈战役那场国共双方当年在东北黑土地的生死之战,以求找到胜者获胜的法宝。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军事实力和战争资源等方面的差距异常明显:国民党总兵力约430万,共产党总兵力约127万,双方总兵力之比约为3.4:1,国民党与共产党控制的国土面积和人口之比约为3.17:1和2.49:1,在军事装备和外来援助等方面的差距则更加悬殊[1].然而辽沈战役之后双方的军事力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此一战,共产党将国民党打出东北,为最终推翻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奠定了有利条件。
  
  孙子把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归结为“五事”和“七计”,“五事”即“道、天、地、将、法”.“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以《孙子兵法》的视野,审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从人民群众的支持、天时地利的合理利用和军队的作战能力三个方面,对辽沈战役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分析东北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
  
  一、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辽沈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孙子曰:“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生,可与之死,而不畏危。”即所谓“道”,就是让民众与领导者同心同德,意志一致,这样民众就会和领导者一起生存,一起赴死,而不怕危险和艰难。民心所向历来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我国经过长时间战争的摧残已经破败不堪,人民迫切希望停止战争,修养生息。蒋介石为了将其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的军队运至前线抢占胜利果实,为内战争取时间,于1945年8月14日至26日接连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渝谈判,企图将内战之责嫁祸给共产党。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获得民众的积极响应[2].8月28日,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并多次作出让步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署,得到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大众的一致拥护。然而1946年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全面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将国民党完全置于渴望和平的人民的对立面。
  
  为了早日使东北人民从日本的奴役下解脱出来,自1945年8月起,中共中央先后向东北派出2万多名干部和11万军队,组建东北局,深入农村基层,实行减租减息、分配土地、改造政权、建立武装自卫队、进行剿匪运动等政策,获得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国民党军队凭借武力进入东北后,巧取豪夺,大肆压榨东北人民,军官们不遗余力地为自身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老百姓苦不堪言,正如后来率众起义的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给时任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的信中所写:“今日时局,政府腐败无能。官僚之贪污横暴,史无前例,豪门资产凭借权势垄断经济,极尽压榨之能事,国民经济崩溃,民不聊生。”[3]102国民党为了加大东北的反共力量,大肆收编土匪、汉奸和伪军,许多土匪、汉奸头子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的保安司令,打着国民政府的旗号大肆掠夺人民财产,使得原本就处于水火之中的东北人民雪上加霜。此外,国民党还派出大量特务刺杀爱国将领,着名爱国将领李兆麟将军就死于特务暗杀,激起爱国人士和当地人民普遍反抗和强烈愤慨。
  
  辽沈战役进入最后阶段时,被长期围困的长春国民党军队拒不投降,长春城陷入饥荒,出现国民党士兵成群结队抢劫百姓粮食的恶性事件,长春保安司令郑洞国采取“驱民养兵”甚至“杀民养兵”以降低居民消耗[3]124.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春后,东北局立即从各根据地运拨30万斤粮食给长春,从而缓解了长春居民的粮食需求。
  
  不仅如此,在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后,为供给驻东北各地苏联红军所需经费,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共同对日作战协定》:同意苏联红军在东北地区发行“红军票”,并规定事后由国民党政府收回。苏联撤军后,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8月1日突然下令禁止红军百元劵流通,规定将劵钞缴存指定银行或机关申请登记,缴存时准先兑换十分之一东北九省流通劵,余数作为存款,不计利息,另定兑换日期[4].实际上,这完全是骗人的谎言,直至国民党政府垮台都未予兑换。国民党政府这种反复无常、违背信义之行为,造成了东北地区金融混乱,加深了人民的痛苦。与之相比,东北局为稳定东北经济和金融,成立了东北银行并在各大县市设立支行,向农民发放农贷解决生产困难,据当时的《东北日报》报道,西安、通化先后获得六十六万和两千五百万的免息贷款,极大地解决了农民的春耕困难。
  
  由上述可见,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的行径不得人心,中国共产党以战争制止内战的正义之举深得民心;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中一系列虐民暴行不得人心,中共东北局在辽沈战役中的一系列益民举措深得民心。正所谓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觉悟而受到惠顾的各地民众尤其是东北人民,就像孙子所言,能够与东北人民解放军生死与共,大力支持解放军的正义之战,从而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解放军获得了辽沈战役的重大胜利。
  
  二、合理利用天时地利是辽沈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共产党军队初到东北时,尚未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武器装备不足,加上土匪伪军的大肆扰乱,部队士气大受影响,正如黄克诚给毛泽东发电报所称的“七无部队”: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等[3]118,根本无法抵挡武器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迫于形势,中共中央迅速调整战略,由最初“独占东北”调整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1945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下达的《中共中央关于应以控制中小城市及广大乡村为工作中心给东北局的指示》中提出:“长春路沿线及东北各大城市我应插足之外,东满、南满、北满、西满至广大乡村及中小城市与次要铁路,我应力求控制。”[5]东北局在中央的指导下,建成了地理位置遥相呼应的、以广大农村和部分城市为基础的东满、西满、南满、北满根据地,其中北满根据地背靠朝鲜、苏联,以松花江为天堑,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地理位置优势。国民党军队则形成了以中长线和北宁线及周边大城市为基础的统治区,其地理位置在整体上处于共产党广大农村根据地的包围之中,并且国民党统治区属于纵深型地理形态,首尾相距数千里,战线狭长。
  
  孙子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的首尾倶至。”[6]意思是善于用兵的人可以指挥军队像常山的蛇率然一样,其先头部队和后续部队相互呼应,互相协调。国民党因其战线过长,地理位置相去甚远,在战斗中无法相互策应。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首先发现这个战略布局上的缺陷,因此采用先南后北的战略,企图先消灭南满根据地解除后顾之忧,再倾尽全力对付北满人民武装。东北人民解放军依靠地理位置上相互呼应的优势采取南打北拉,在国民党进攻南满时派北满根据地的部队跨过松花江,兵临长春四平前线最大限度地消灭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致使国民党军队无法全力进攻南满根据地只好回首救援,最终不仅没有消灭南满根据地解除后顾之忧,反而丧失大量有生力量[3]196.陈诚接任东北保安司令后,采取先东后西的战略企图拓宽统治区的战略地形,东北人民解放军凭借东满西满相互配合的特点,采取东拉西扯的战略,国民党再次损兵折将。不仅如此,东北人民解放军还利用松花江冬季冰封之时,派部队南下骚扰并趁机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在松花江解冻之后则撤回休养生息,进行休整[3]123.
  
  可见,东北人民解放军合理并充分利用天时地利等条件,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三、将士作战能力强及后勤保障有力是辽沈战役胜利的直接原因
  
  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说将领要具备智谋、有信义、对士兵仁爱、勇敢无畏、严格要求等品质[7].在东北的对峙中,国共双方的将领都赫赫有名,林彪和杜聿明毕业于黄埔军校,陈诚和卫立煌亦是战功卓着、扬名中外的高级将领,双方的将领都具备孙子所提到的将领的基本素质。孙子曰:“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辽沈战役初期,中共中央军委与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前委在作战方针上出现分歧,林彪坚持先打长春,而中共中央军委则认为应该先打锦州,经多次协商之后达成一致意见,实现了“上下同欲”.在具体作战方针上,中共中央军委提出作战意见供东野总部参考,由东野总部最终决定,做到了“将能而君不御”.锦州被攻克后,蒋介石和卫立煌在作战方针上出现不同意见,蒋介石提出将沈阳主力调往锦州打通沈锦线,与傅作义部队相互支援的作战方针,而卫立煌则坚持固守沈阳,待时机成熟再打通各点之间的联系。这个分歧至辽沈战役结束都没有得到解决,致使卫立煌部和傅作义部无法有效配合,丧失战机。
  
  孙子曰:“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孙子认为法就是军队的编制体制、将士的职责分配以及军队的后勤保障。在将士职责分配上,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下由总前委全权指挥,职责明确,直接对各纵队下达作战任务,有利于统一调度。国民党方面在杜聿明因病去美国,陈诚独揽东北党政军大权后撤销一大批国民党军政要员,改由自己的心腹接任,东北国民党内部矛盾大大加深。卫立煌接替陈诚后,因在作战方针上与蒋介石存在分歧,蒋介石多次直接越级指挥,致使卫立煌与部下存在隔阂,无法有效指挥,这为国民党丢掉锦州兵败辽西埋下伏笔。在后勤补给上,东野不仅有巩固的根据地予以源源不断的军粮和兵员支持,而且根据地内有苏联撤退时留下的兵工厂提供武器装备,加上不断缴获国民党军队的武器,武器装备随着战争的推进越来越精良。锦州被攻克后国民党通过铁路运输军事物资的主要通道被切断,只好利用运输机空运战略物资。由于战线过长,国民党运输机数量有限,并且部分地区空中被东北人民解放军用高射炮封锁,无法进行空投,所以粮食和武器装备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前线需求,这是长春最终得以和平解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士兵的作战能力上虽然国民党新38师和新6军经过美军顾问团专门训练作战能力突出,但从整体来看,人民解放军要明显强于国民党军队。这是因为:第一,早在辽沈战役之前,东北人民解放军很有远见地在全军开展了以“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为目标的军政大练兵运动。通过这次运动,各级指挥员的军事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让官兵在日后的战斗中受益匪浅。事实证明,这次长达半年的大练兵运动,使东野官兵从过去擅长的游击战方式及时转变为适应攻坚战方式。在辽沈战役中,这一作战方式的优势突出地显示出来,其强大的攻坚与防御能力,让国民党军队望尘莫及。第二,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兵员补充由东北当地招募,这些新进兵员都是在保家保田的号召下自愿参军,思想信念要比国民党军队坚定得多,其战斗力自然较强。
  
  不难看出,从将领的智谋、部队的编制、指挥的艺术、战术的运用、保障的力度、军人的信念以及士兵的作战能力等方面两相比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解放军远胜于国民党的东北军队,这显然是东北人民解放军获得辽沈战役重大胜利的直接原因。
  
  辽沈战役重创了国民党军队,使蒋介石几十万精锐在东北黑土地上灰飞烟灭,为人民解放军开展平津战役提供了契机。辽沈战役的胜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孙子兵法》在现代战役中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以《孙子兵法》为视野分析辽沈战役,可以进一步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参考文献】
  
  [1]武月星。中国现代史地图集(1919-1949)[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9:250-254.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786-788.
  [3]魏碧海。东北风:四野战事全纪录[M].北京:长城出版社,2010.
  [4]魏协武,仵永恒。苏联红军在我国东北发行的百元券始末[J].西部金融,2011(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十五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822-823.
  [6]吴九龙。孙子校译[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1-22.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
好优论文定制中心主要为您提供代做毕业设计及各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服务。 网站地图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以及一些期刊杂志,所有论文仅免费供网友间相互学习交流之用,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定制中心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