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58章

    第1302章

    请皇上御驾亲征

    密报上说了,王彪临阵脱逃,南疆谣言四起,军心不稳,出现散兵脱逃现象,就连原先的南疆军都不安,纷纷有退缩之意。

    齐麟在密报上奏请朝廷委派一位镇得住场面的武将前来,不然南疆失守非危言耸听。

    肃清帝铁青着脸,让官员举荐武将前往南疆。

    大家面面相觑,眼下除了北冥王,便只有一位已经被罢免的萧大将军了。

    其他武将,不管是朱老将军,还是方十一郎,抑或是原先的陈将军,都不足以镇得住如今南疆的局面,稳定军心。

    北冥王是最好的选择,但早先听闻北冥王突发心疾,带病如何能上战场?

    而且如今情况危急,沙国人已经兵临城下,必须要快马加鞭赶过去的,北冥王患有心疾,是支撑不住的。

    至于萧大将军,如今加急下旨到成凌关,萧大将军再从成凌关出发去南疆,再如何跑死了千里马,也需要半月才可抵达。

    且萧大将军年事已高啊。

    除了他们二人,还有什么适合人选?

    或许还有的。

    有些人默默地把眸光投向肃清帝,御驾亲征最能挽回军心。

    但问题谁都不敢提出来啊,若是皇上在战场有什么闪失,首先提出的人便罪大恶极。

    关键时候,还是穆丞相稳得住。

    他先问道:“北冥王如今情况如何?病情可有好转?”

    肃清帝眸色冷了冷,“他去梅山静养了。”

    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情,以为北冥王就在王府养病,所以听得肃清帝这样说,大家都愣了愣。

    “能去梅山?这是有好转了?”齐尚书试探地问了句,总觉得方才皇上脸色不对。

    “先别管北冥王,除他之外,还有谁?”肃清帝淡淡地道。

    穆丞相就是要引出接下来这句话,“要稳住当前南疆局势,挽回军心,唯有皇上御驾亲征。”

    穆丞相这话一出,现场落针可闻。

    纵然很多人心里都这么想,也觉得丞相提出来是最合理,却没想到他就这么直接说了,不带一点分析。

    但其实也不需要分析,今日能在这里的人,都绝非脑子糊涂的。

    肃清帝不是没想过御驾亲征,事实上在召集相商的时候,他便逐一排除人选。

    最适合的两个人都不实际了,或者说,已经错过了机会,李德槐提出的时候,该当机立断。

    现在,谢如墨怕是已经前往燕州。

    念及此,他胸腔里的愤怒发不出来,只觉血气翻涌,喉头腥甜,更觉得说不出的悲哀。

    亲兄弟啊!

    往日的怀疑,如今想起便无一点愧疚了,只后悔自己没有更进取些,更是懊恼曾试图重用他,殊不知他真有狼子野心。

    怀疑的种子,会在局势急剧恶化的情况下,迅速茁壮成长。

    开始只是怀疑,现在他敢肯定了。

    可他依旧还是不敢直接把北冥王府一干人等收监发落,不能在如此恶劣的状况下,给谢如墨送枕头。

    至于御驾亲征,不到毫无办法,他不能上。

    一旦他上了南疆战场,国无君坐政,谢如墨势如破竹直捣京城,稳坐龙椅称帝,大概也不需要三个月。

    众臣见他铁青着脸沉默不语,以为他是思考穆丞相提出的御驾亲征,却没想他在钻牛角尖。

    大家只等着穆丞相跪下,奏请御驾亲征,他们便跪下附和,一同奏请。

    但穆丞相提出之后,却没有下一句了。

    大家一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

    甚至,不知道是否该请立太子。

    第1303章

    传大皇子去

    皇后自从禁足之后,就没踏出过长春宫一步。

    但在宫中经营这么多年,她便是禁足,外头的大事也会传入她的耳中。

    包括今天穆丞相提议的让他御驾亲征。

    她的心因为这句话一直在剧烈跳动,兴奋也激动。

    皇上如果御驾亲征,便要立太子,这个时候立太子没有别的人选,只有她的大皇子。

    她简直觉得北冥王这一次病得太及时了。

    兴奋过后,她渐渐冷静,觉得此事也未必能促成,皇上已经久不上战场,如今未必肯冒这个风险。

    而且,朝中又不是没有武将可用,加上现在还有燕王谋反作乱呢。

    只是转念一想,觉得皇上若能御驾亲征,反而会大获民心,燕王这只秋后蚂蚱,也蹦跶不了多久。

    辗转反侧,几乎是一宿没睡。

    天没亮,就听得外头传来声音,守夜的宫女桐儿急急忙忙进来禀报,“娘娘,皇上差人来把大皇子带过去。”

    皇后立刻起身,声音带着微不可查的颤抖,“快,给本宫更衣。”

    她禁足的这段日子,皇上没来过,更无召见过大皇子,她虽心急却也知道不能鲁莽,只能静静等待。

    此番战乱,对朝廷对皇上而言是内忧外患,但对她与大皇子来说,却是天赐良机。

    “皇上可有召见本宫?”皇后洗漱之后,才想起来问道。

    “没有,只叫吴大伴来接大皇子。”桐儿说。

    皇后有些失望,皇上如果要御驾亲征,后宫之权应该回到她的手中,这才镇得住嫔妃们,镇得住她们的魍魉心思。

    总不能说立了太子,后宫之权却还在淑妃德妃手中,那太危险了。

    “兰简呢?”皇后问道。

    “回娘娘的话,兰简姑姑在安抚大皇子。”桐儿有些无奈,“太早了,大皇子不愿意起。”

    “也难怪他。”皇后瞧着外头的天色,“还没天亮呢。”

    皇后往日娇惯了大皇子,近期虽有改善,但也没有说天没亮便起来读书的。

    想着如今是关键,便亲自前往大皇子的寝殿去,许多话都得叮嘱一番,免得他说错了话,惹得皇上不高兴。

    待去到珑悦殿,便听得里头传出嗷嗷发怒的声音,她急忙加快脚步进去,只见兰简姑姑抱着他让宫女梳头。

    “兰简!”皇后轻喝,“不得这般纵他,免得被吴大伴瞧见了。”

    兰简姑姑忙道:“娘娘放心,已经差人请吴大伴前殿里喝着茶,他不会来这里。”

    大皇子依旧是要抱着,他从床上被挖起来,发了一通脾气,兰简姑姑好不容易才给他穿好衣裳,如今抱着他梳头,他便可以继续睡。

    如今见母后来了,他也清醒些,揉揉眼睛不耐烦地说道:“母后,儿臣不想起来,儿臣不想见父皇。”

    “不许胡说!”皇后板着脸,严肃地道:“母后怎么教你的?要多与父皇接触,在父皇面前需得乖巧懂事,不得胡来,不得狂妄。”

    “好容易才免了请安,现在又要去,烦死了。”大皇子烦躁地打着兰简姑姑的肩膀,双腿往前一蹬,“我不想去。”

    皇后气得举起了手,欲朝他腿上拍一巴掌,但想着他的脾性,若真打了回头闹得更凶。

    在长春宫里如何闹都无所谓,但如今是要去面圣,又是如此要紧的时候,自然不能让他闹的。

    皇后放下了手,弯腰哄道:“你今日乖乖听话,过几日母后便可准许你不去上书房,如何?”

    大皇子眸光一亮,“真的?母后可不许骗我。”

    “你乖乖听话,母后自然也会奖励你。”皇后示意宫女快些梳头,免得皇上等急了。

    第1304章

    朕让你日月无光

    把大皇子送去给吴大伴的时候,齐皇后笑着说了句,“今个儿太早了,大皇子还没睡醒便起,公公路上多提点着,免得他犯糊涂,殿前失仪。”

    皇后说完,兰简姑姑便上前塞银票。

    吴大伴没收,恭谨地道:“娘娘放心,没什么殿前失仪的,是皇上想见儿子,才叫老奴跑一趟。”

    吴大伴见惯脸色与人心,齐皇后是想让他透露皇上会问大皇子什么,然后路上教大皇子回答。

    往日,有些赏赐收了便收了,这一次是真不能收。

    皇后面容僵了僵,随即笑着,“那就劳烦公公了。”

    吴大伴躬身,牵着大皇子告退。

    肃清帝在锦华殿的廊前踱步,昨晚他一宿未眠,御驾亲征四个字像一条布满荆棘的藤,牢牢缠住他。

    御驾亲征需要考虑的太多。

    如果要上战场,便要立太子,但大皇子的资质年少,资质又平庸,性情既刁蛮又懈懒,从哪方面看都不适合当储君,当皇帝。

    偏生,这是他的嫡长子。

    “吴大伴去了多久?”他有些不耐烦地问身旁的桂生公公。

    桂生恭谨回答:“回皇上,有半个时辰了。”

    其实已不止半个时辰,但桂生不敢说,皇上脸色已经十分难看。

    但半个时辰对皇帝来说,还是太久了,他隐隐动怒,“长春宫距此不远,怎半个时辰还没来到?”

    桂生道:“奴才马上去看看。”

    没等他走出锦华殿的大门,便见吴大伴背着大皇子气喘吁吁地来到。

    而他背上的大皇子,已是酣然入睡。

    肃清帝见状,顿时大怒,“把他放下!”

    吴大伴喊了一句皇上息怒之后,便把大皇子放了下来。

    大皇子趴在吴大伴的背上睡得正香,忽然双脚落地,顿吓了一跳,习惯性地擂起拳头便打吴大伴,“刁奴。”

    吴大伴抓住大皇子的拳头,提醒道:“大皇子,快给皇上请安。”

    大皇子惺忪的眸子对上肃清帝冰冷的视线,一个激灵,立刻跪下,脸上乖张神色收敛,规规矩矩地道:“儿臣叩见父皇。”

    肃清帝冷冷问道:“为什么要吴大伴背着过来?你这双腿不是用来走路,用来作甚的?”

    大皇子忍着眼泪,心里觉得无比委屈,“回父皇的话,儿臣好困啊。”

    肃清帝看着他,心底涌起无限失望。

    就是这么个货了,能当什么大任?

    他忍着怒气,转身进了殿,“进来!”

    吴大伴连忙把他拉起,道:“快进去。”

    大皇子委屈巴巴地拽住吴大伴的衣袖,他害怕父皇,不敢自己进去,便用哀求的眼神看着吴大伴。

    吴大伴叹了口气,陪着他一同进去。

    殿中亮着几盏灯,映照着肃清帝冷漠阴沉的脸,大皇子不敢抬头,跪在地上一副受刑的模样。

    肃清帝最不喜他这模样,扬手道:“起来回话。”

    “是!”大皇子站了起来,下意识地想往吴大伴身边靠,但触及父皇冷冷的视线,他顿时止住脚步,低下了头。

    “最近读什么书?”肃清帝问道。

    大皇子结结巴巴地道:“读……读了千字文和增广贤文。”

    “背一段千字文。”肃清帝道。

    大皇子傻眼了,背一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他绞尽脑汁,想着下面的内容,最近日日都有读的,原先也能背诵好几句,怎地如今只记得一句了?

    他越发慌乱,脑子便越发打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日月无光,辰辰开张……”

    肃清帝气得一把抓起案桌上的砚台便朝他砸了过去,“朕让你日月无光!”

    第1305章

    秋后问罪不可能

    砚台自然是没落在大皇子身上,吴大伴如何也得挡一挡,这节骨眼上,大皇子可不能出什么纰漏的。

    但纵然没砸到他,大皇子还是被吓得哇哇大哭。

    肃清帝怒道:“朕像你这般大的时候,千字文早已是倒背如流,你却两句都背不出来,从今往后,去你皇祖母宫里住。”

    “儿臣不要,儿臣要和母后一起住,儿臣讨厌皇祖母。”大皇子听得要去跟皇祖母住,当即哭得更大声。

    他不喜欢皇祖母,每一次去给皇祖母请安,皇祖母会像父皇一样问起读书的事,他真的很讨厌别人问读书,为什么一定要读书?

    “马上带走,带去慈安宫。”肃清帝怒道。

    桂生连忙叫了两个小太监,带着一同把大皇子带往慈安宫。

    肃清帝气得一张脸涨红了,心头却觉得无比悲凉,他的嫡长子,怎会是这样的废物?

    吴大伴收拾好砚台,神色一言难尽的复杂,轻轻道:“皇上息怒。”

    肃清帝胸口起伏,怎也压不住满腔愤怒与焦灼,他想过最坏的可能一旦出现,便请母后垂帘听政,等大皇子长大再归还政权。

    但这样的一个废物,便是母后呕心沥血,也无法把他培养成材,只怕还会变成白眼狼。

    他闭上双眼,一宿未睡的倦意袭来,但脑子无比清醒。

    半晌,他睁开眸子盯着吴大伴,问道:“你认为,北冥王去向何方了?”

    吴大伴心里是有猜测,没敢说出口,也轮不到他来说,“奴才不知。”

    肃清帝神色淡冷,“你是否想说,他或许是去了南疆?”

    吴大伴抹了抹额头细密的汗珠,“奴才不敢妄自揣测。”

    肃清帝伸手扶额,倦意浮在脸上,“就算他去了南疆,他如何能未卜先知王彪临阵逃脱?莫非齐麟他们早就查到王彪的意图,去信给他?但为何齐麟不先禀报朕,而是选择告诉他?或者往大一些猜,他在南疆留有自己的探子,南疆有任何情况他都可以马上知晓,比朕知晓得更早。”

    吴大伴越听越害怕,心都悬在了嗓子眼上。

    肃清帝笑了一声,“如果他真知晓情况,就该先禀报朕,这样偷偷上战场,却无兵符,南疆军是听他的,还是不听他的?”

    吴大伴心下叹气,即便北冥王是上南疆战场,也等于是给自己埋下了一道雷。

    王彪一走,肯定是带走了兵符,没有兵符,却能号令南疆军,那么等他凯旋回来,收不收兵权已经没有意义,只有他死,才能解除威胁。

    肃清帝道:“但他不会去南疆战场,这样于他百害无一利,没有朕的旨意,他上阵领兵,犯了大罪,便是立功也不可功过相抵,他这么聪明的人,你觉得他会做这么愚蠢的事吗?”

    吴大伴垂眸,合着都让您说了呢。

    肃清帝自嘲地笑了笑,他明白自己嘴上这么说,心里是真盼着谢如墨是上了南疆战场。

    哪怕无旨前往,他也可以宽恕不追究。

    北冥王府。

    宋惜惜今日起了个大早,昨日便知道王彪脱逃的消息,也知晓穆丞相奏请皇上御驾亲征。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