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八大钦差原著,执耳app、sc工作室联合出品,都市灵异百合广播剧,《神龛》,第一季,8月27日,敬请期待。”于舟的手激动得有点抖,她对向挽说:“挽挽,你听见了吗?”
“这就是广播剧。”
把文字变成声音,用音效搭建场景,将幻想从脑子里拽进耳朵里,把情意自含蓄的手指间变得能够宣之于口。
角色的念白,语气的停顿,音乐的进出,节奏的调动,好像让她的故事活了起来。
和听别的广播剧不一样,和听所有的广播剧都不一样,这是她的故事,让她心潮澎湃。
“向挽,这就是广播剧啊。”她又重复了一遍,这一遍声音有点低。
向挽望着她,这个爱絮絮叨叨的女孩儿此刻素面朝天,一头黑长发掖在耳朵后面,往常她话很多,一席话可以翻来覆去地说,甚至能忽悠得人找不着北。
但此刻她穿着睡衣盘坐在面前,对着手机里的音频,只说了两句话。
——原来这就是广播剧啊。
她美滋滋地低着头,又听了一遍,又把进度条拖到预告处,再放一遍,忽然抬头,问向挽:“sc工作室,是什么?”
向挽摇头。
“哦哦,忘了你不懂英文。”
话一出口,她突然想到,这应该不是英文,而是拼音。
sc……苏唱。
苏唱的工作室?她什么时候有的工作室?
不对,她早该想到了,原本的阵容和制作变成这样,一定有投资方追加投资了,如果不是执耳,那就是……
她撑着下巴,想起当初跟苏唱对于她的工作进行为数不多的交流,自己也曾问过,她为什么是一个自由人,不签公司,也不自己弄个什么工作室的。
苏唱说没有必要,因为她只喜欢配音,不需要弄工作室做剧,她不爱投资。
于舟心里五味杂陈。
回到自己的房间,又想起下午见面时,自己因为这事而高兴,苏唱在对面淡淡笑。于舟拿起手机,从微信联系人里找到苏唱。
打了又删,删了又打,最后发过去的是:“预告听了,好喜欢。”
十五分钟后,苏唱才回过来:“喜欢就好。”
喜欢就好,这四个字很微妙,通常它用在送别人礼物的时候,对面说谢谢,很喜欢,然后你会回复——喜欢就好。
所以苏唱的这句话,好像包含了一点,这个广播剧是她出品的意思。
于舟没有话说了,正要收起手机,苏唱发过来一张图片。
是一只奶猫,蹲在她家,她的手摸着奶猫的头,有点糊地拍了一张。
“这你的猫?”于舟好奇了。
“楼下捡到的流浪猫,它不吃猫粮。”
于舟给她发语音:“这么小,不能吃猫粮的,你看看宠物店里有没有猫用奶粉,冲了喂给它吃,先看看它舔不舔,如果不吃,试试用针管喂进去。”
“你会不会弄啊,不会的话,让你家阿姨弄,你别折腾它,也别摸它,小猫到了新环境会应激,最好先别管它,让它适应适应。”
苏唱的语音过来:“我不折腾它。”
“也不要洗澡啊,”于舟说,“这么小的猫千万不能洗澡的,你爱干净,但是记得再脏也不能给它洗。”
“好。”
于舟想了想,没什么好嘱咐的了,又听苏唱问:“它叫什么猫?”
“什么?”
“它的花色是白色黑色,算什么品种的猫?”
“什么品种?这就是一只土猫。中华田园猫。”
“那我认为它的品种是奶牛猫。”
于舟笑了:“这还有认为的啊?”
“嗯。”
神经病,于舟不爱跟她聊了,回了句:“我睡了,你注意观察。”
“好,。”
好搞笑哦,她把手机放到自己胸前搭着,苏唱以前哪是养猫的人,猫毛弄上她那些贵得要死的衣服,她不抓狂才怪。
哦,抓狂的应该是给她洗衣服的店员吧。
月薪三千的人不应该操这份心,冒犯了,于舟笑笑,穿着拖鞋往浴室去。
第50章
赵女士和小姐妹聚过之后,被小姐妹的海滩旅游计划所蛊惑,决定给自己的假期充值,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周边游。
等再回到江城于舟小屋的时候,脸晒黑了一圈儿,但是喜气洋洋的,而向挽的培训课也快要接近尾声。
与此同时,《神龛》广播剧发布了定档预告,正式官宣。
官宣时,于舟特地注意了网上的消息,还注册了一个账号,以防有争议时去battle。
笑死,根本没有争议。
所有人都在说这篇文是祖坟冒了青烟。
于舟高兴,又没有那么高兴。
和所听到的初版预告不同,正式预告里并没有“sc工作室联合出品”这一项。
于舟也在猜,是不是临到发布,苏唱又觉得不太好,怕之前的过往被八出来。
但她这次问了,在苏唱和她说给奶牛小猫打疫苗的时候。
苏唱说,因为sc工作室注册的时候想得太简单,直接用了她的拼音缩写,有心人很快就能联想起来,而喜爱她的听众,可能会因为这是她第一部
出品的剧,对这个作品特别肯定。
她说,但这部剧,剧组也许想要听一听,听众不“那么肯定”的反馈。
说得很含蓄,但于舟听明白了。
但苏唱也有纠结,因为作为出品方,应该要为作品承担责任,公布出品方保证听众的知情权利,也很重要。
后来和执耳方的负责人商量,考虑到她并没有参与过多制作环节,仅仅是作为投资方,可以不进行公开,所以,就退掉了出品方的title,仅作为投资人,投资了执耳app制作这部剧。
因此,最终版本的预告,出品方只有执耳app一个。
有一点复杂,如果于舟不问,以她的脑瓜子,根本想不到苏唱想了这么多。
她突然想到一些之前的事情,如果是原来的自己,是不是就任由自己的猜测发酵,以为是苏唱不愿意跟她有私人牵扯?
于舟突然发现,其实她自己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她很喜欢逃避,比如之前觉得苏唱高高在上,觉得苏唱不愿意公开,她就逐渐离苏唱的圈子远一些,不打扰她,也不再给任何东西可能伤害自己的机会。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也是一种彻底的鸵鸟行为。
她总是不断地说服自己,接受一个看起来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来讲,相对“安全”的理由。哪怕这个理由并不那么合理。
向挽的培训课,有一个小小的结业考试,由于是来到这里的第一个考试,向挽很重视,在家里复习了好几天。
每天晚上关上门学习,比高三党还用功。
赵女士又重温了一下高三家长的岁月,每天准备果盘给向挽送到书房去,赵女士习惯在“被需要”上寻找满足感,和于舟一样。感觉像自己生了二胎。
而向挽无疑是争气的“二胎”,还没从培训班毕业,她接了两部非商协役,渐渐在论坛里,有了除去“嫂子”之外的姓名。
《神龛》广播剧的播出,没有像很多人预期的那样,大爆特爆。
虽然有闪亮的卡司加盟,质量也很不错,但,原著太……糊了。
像苏唱她们这样的CV,虽然意味着能吸引更多的眼球,但也意味着,她们的粉丝有非常非常多的选择。
因为她们不缺作品听。
在苏唱主役的众多大IP的声量中,《神龛》显得没有那么起眼。
一个小高潮,还是在向挽出现的那一期来临,cv列表里出现了向挽的名字,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向挽和苏唱的交集,能够追溯到那么久以前。
没有大爆,但不意味着加成不明显,播了几期之后,于舟的,评论量也从两位数,稳定在了三位数。
私信里开始有粉丝关心她,每天给她问早安。
开始有广告来找她,多半是情趣用品的广告。
在《神龛》的收藏数破30000的时候,有出版社上门了。
于舟举着手机,用光宗耀祖的口吻,热泪盈眶地对住了过长时间的赵女士说:“妈,我要成作家了。”
出版对一个写手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当然不仅仅是钱。
它意味着你的文字可以被打印出来,装帧好,被喜欢它的人妥善收藏,也意味着它有资格被摆到书店里、书架里,和我们小时候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书籍并驾齐驱。
大概每一个写作的人,都对书店有过向往。
对于热爱文字的人来说,书架上的书籍是装巧克力的纸盒子,小小的我们在书架中穿梭,望着琳琅满目的书籍,抬头将一本抽出来,就会是一个世界。
于舟也想,让《神龛》成为某位素不相识的朋友,安静一下午的,小小世界。
向挽一边洗碗,一边看她在旁边蹦来蹦去,又很大家闺秀地笑了。
她在哗啦啦的水流声中说:“恭喜,你也要一字千金了。”
“喂,”于舟靠在水槽边,“你夹带私货,夸我还要捎带你自己。”
向挽低头浅笑。
“以后我要是红了,可咋整啊。我会不会特别飘,特别膨胀,特别看不起你啊?”于舟有点愁。
向挽看她一眼,以看“范进中举”的眼神。
“没关系,咱俩还是各论各的,你管我叫大作家,我管你叫大cv。”于舟喜滋滋地下了结论。
“大作家,你的袜子到底收不收啦!”赵女士在外面喊。
“来了来了。”于舟应声出去。
收完袜子,于舟才想了一点实际的问题,因为出版社这件事,她不太懂,和向挽一起看了看这家出版社的介绍,好像也没怎么听说过。
赵女士就更指望不上了。
于是在苏唱给她发奶牛猫打第二针疫苗的照片的时候,她多说了一句。
“有出版社找我了。”
其实不仅是因为困惑,好像也有一点想让苏唱知道。
不对,她是想向全世界炫耀。
“恭喜。”
“但我不知道这家出版社好不好,应该签吗,有点忐忑。”
“你不是签约长佩了吗?你的编辑呢,问一问。”
“哦对哦。”她现在是有编辑的人了。
“不过我建议你等一等。”
“为什么?”
“还会有别的出版社来。”
苏唱永远那么自信,好像从不怕机会丢失掉,应该说,她一直都很有底气,因为这个世界总会回馈给她更好的、最好的。
但于舟第一次感受到苏唱将这份信心用在自己身上,用在她的作品身上,她感觉很微妙。
好像她真的只是一个作者,因为作品可能的出版机会,和合作的cv在平等地对话。
当年的她并不会这样,因为写作其实是相对私密的事情,她会在里面用很多矫情的话描绘一些难以启齿的感受,她耻于让认识的人看。
不想让赵女士看,不想让于老爹看,也不想让枕边人看。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写作对于舟的意义是“跨过亲密关系的倾诉”,我以我最隐秘的、辗转反侧的情怀,致遥远的、永不会见面的你。
现在她和苏唱拉开了距离。
苏唱也成了万千读者中不特别的一个,拿到了她的入场券。
第51章
【上一章更新过了,移除掉了abo题材,因为写得太不顺手,抱歉。但长佩不会自动刷新,需要大家在app里进入“我的”-“个人设置”-下拉-“清除缓存”-“清除缓存”&“清除已下载作品”手动更新,即可看到最新章节,辛苦大家更新,给大家添麻烦了。】
向挽结业的第二天,赵女士宣布她终于要功成身退,回去“伺候”于老爹了。
“我终于知道你这丫鬟命遗传谁了,遗传你老妈我。”赵女士穿着打底裤收拾行李,然后嘱咐她俩,“秋天了呀,你们露腿什么的收一收,现在不注意保养哦,年纪大了膝盖疼死你。”
向挽蹲在一边,很乖巧地帮她叠衣服。
“乖乖,你要记得想阿姨哦。”她看着向挽,想要抹眼泪。
这个“二胎”比于舟还贴心,让她终于能用上此前给亲生女儿准备的“乖乖”这个昵称。
向挽掖掖嘴角,抬头和于舟对视一眼,眼里隐隐带笑。
“想笑就笑嘛,她是戏精,你又不是第一天知道。“于舟靠在门边。
赵女士回身给她的小腿肚子一拳:“你懂什么!这个小姑娘就是没有心的啦,你不要带坏挽挽了。”
又转过身拉着向挽的手,柔情地抚摸。
向挽眼睛亮亮地看着于舟抿唇笑,被她拉着的样子好像是小媳妇。
于舟看不下去,走了。
等着吧,她心里恨恨的想,你的“乖乖”最会装怪,看着跟小黄鹂似的,以后你才知道她蔫儿坏。
手机在震,她拿起来,是苏唱的消息:“阿姨要回去了?”
于舟点出来,去刷了刷朋友圈,果然看到赵女士拍了一张她和向挽十指相握的照片,配文:“要走了,舍不得我的乖乖。”
来的时候“乖女儿”是于舟,走的时候“乖乖”成了向挽。
于舟冷笑,真是母女连心啊。
平复了下心情,她想起来还没回苏唱,于是打字过去:“嗯,终于。”
苏唱的语音发过来,好像因为她那句“终于”笑了一下,背景音闷闷的,似乎在开车。
“之前说请阿姨吃饭,一直没有时间,晚上阿姨有空吗?”
“那你得问她。你在哪呢?”
“奶牛猫眼睛有点发炎,刚从医院回来。”
“哦,就是猫粮吃上火了应该。话说,你这猫还没起名字?一直奶牛猫奶牛猫的,你叫它不觉得拗口吗?”
“我不叫它。”
……
好的吧,苏唱确实,看着也不像在家里会逗猫的人。
但想想哑巴苏唱和哑巴猫在家里相对无言的样子,又有点好笑。
……说一个CV是哑巴是不是有点缺德啊?于舟心里默默道了个歉。
看了二十分钟电视,赵女士果然吊着嗓子过来了,装行李时心血来潮搭上的披肩还挽在胳膊上,昂着头像个出街的贵妇。
“哎呀,唱唱要约我吃饭呀,粥粥。”她飞快地眨着眼,嘴角的弧度很克制。
倒也不必表演为难,于舟想。
赵女士一屁股坐到于舟和向挽中间,捧着手机回复:“唱唱,阿姨有时间的有时间的,那么我们在哪里见呀?阿姨几点都行的,时间地点就你定喽,阿姨都可以的。呵呵呵呵谢谢唱唱呀。”
然后她放下手机,看着电视感叹说:“我这个人嘛就是重情义,唱唱有心,我肯定是不会因为什么东西避嫌疑的。我认为挽挽也是懂礼貌的,老师请客,怎么也要去的。”
她拉着向挽的手,又一顿摸。
“但是有的人我就不知道了哦,别人投资给你做那个什么声音剧,然而反过头来不给面子,不去吃饭,也是有可能的。”
阴阳怪气的。
向挽眉头拎起来,看一眼于舟。
于舟起身回屋,赵青霞,真的是烦死人了。
晚餐吃的是火锅,四个人还是弄了个小包间,考虑到赵女士不太吃辣,苏唱点了鸳鸯锅。
有阵子没见,她的头发长长了一点点,进入秋冬季,皮肤更白了,抿起嘴来打招呼的时候,几乎看不见脸上的血色。
赵女士很热情,把披肩和小包往架子上一挂,就给苏唱来了个拥抱。
苏唱躬身抱抱她,轻拍了拍她的背。
由于苏唱长得高,看起来有点像哄娃。哈哈哈哈哈哈。
“坐吧。”于舟憋住笑,小声跟向挽说。
向挽莞尔轻唤了句“苏老师”,便坐到了于舟的旁边。
几个人一边烫菜,一边聊天。确切地说,是赵女士拉着苏唱絮絮叨叨地说她的近况,从那个广场舞队的领舞其实跳得并不怎么样,就是音响好才当了领舞,说到给于舟家里弄的几盆花好可惜,等她一走估计就要死掉了。
苏唱好脾气地笑着,偶尔把筷子竖起来,用拇指顶着,做出一个暂停的姿态认真听她说。
“挽挽,鹌鹑蛋好了。”于舟不想听她们说话,自顾自狂吃,吃着还不忘用漏勺给向挽捞一个鹌鹑蛋。
“我不吃这个。”向挽说。
“你那么爱吃鸡蛋,怎么不吃鹌鹑蛋啊?”于舟奇了怪了。
“不一样。”向挽摇头。
于舟把向挽碗里的鹌鹑蛋夹出来,放到自己碗里蘸了蘸,吃掉:“你如果养成了挑食的毛病,我就把你扫地出门。”
苏唱看一眼她从向挽碗里捞吃的的动作,架在筷子间的指腹动了动。
把第一圈下的菜差不多捞尽了,赵女士想到一件要紧事。
“唱唱,你们那个培训班,我们乖乖学得怎么样啊?她那个考试分数你知道不知道的?有没有可能签约到那个什么工作室的?”
“乖乖?”苏唱一愣。
“哦,就是挽挽。”
苏唱看一眼向挽,又看一眼于舟。
于舟也有一点好奇,一面吃东西,一面抬眼等她回复。
苏唱低头,拨了拨碗里牛肉上面的一粒花椒,认真说:“向挽学得很好,算很有天赋的学员,考试的成绩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以我的个人经验来看,签约的可能性不大。”
向挽停下吃东西的动作,于舟也皱了皱眉。
“这两年行业的热度比之前相对高,现在的工作室签演员,也会有履历和学历的考虑,至少会是大学本科。”
于舟明白过来,向挽的户口即便下来了,前十八年的档案也是一片空白,更别说履历了。
赵女士有点失望地轻“啊”了一下,随即又安慰向挽:“乖乖不要紧的,你还小,是应该先学习再考虑工作,配音嘛就当爱好好了,别的方面也不是不能干的,我看你可以去学空姐。”
“噗。”于舟想起赵女士说向挽早起坐得跟个空姐一样,忍不住笑出声。
“妈!”她打了一下赵女士拿筷子的手。
“那怎么了,我又说错什么了?空姐挣得也不少,那她有个正经工作,你们开销负担也没那么重了呀,现在我看她,哦哟十几二十块都要转给你的,哪里就穷到那个地步啦。”
“她又不是转给我,”于舟反驳,“都是绑的我的卡,只是她钱包里不习惯有钱罢了。”
“那我是不懂你们了。”赵女士直摇头。
向挽望着她俩日常斗嘴,见怪不怪,笑吟吟吃菜。
苏唱沉默地眨眨眼,下巴一勾,低头,又继续挑牛肉上的一小块辣椒。
她想起第一次去于舟家里时,赵女士真的热情又好客,里里外外地欢迎她,她喜欢吃赵女士做的酥肉,赵女士连着早起炸了三天。
那时候的她应该没有想过,有一天她会坐在这里,听着赵女士以跟别人更亲近的立场,打听“乖乖”的成绩,讲着苏唱听不懂,但于舟可以的“空姐”笑话,分享关于十几二十块的日常的鸡毛蒜皮。
人与人关系的差距很微妙,很多时候,就在“解释”这两个字上。
如果一件事,需要向人解释来龙去脉,就代表被解释的那个人,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过。
更残忍的是,她们根本没有做出任何刻意的举动。
苏唱其实很了解于舟,知道她特别爱操心别人,特别爱管闲事,也特别善良,因此她才会不顾自己的困难收留了向挽,所以苏唱在草丛里看到奶牛猫的时候,除了真的想救它以外,也有一点不太能见人的私心。
她知道,如果她询问关于小猫的养育问题,于舟是不会不管的,甚至会主动跟她说很多很多。
然后她就可以借着这些“很多”的话头,聊一点别的事。
她以为她们在慢慢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