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河干流水功能区达标分析与水资源保护对策
添加时间:2017/02/03 来源:未知 作者:论文定制
本文根据陕西省水文局 2010 年~2015 年渭河水质监测资料,对造成渭河水污染严重的 CODcr、NH3-N 污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利于为渭河进行更好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 要 渭河是陕西省的第一大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是陕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近年来,随着渭河综合治理的开展,水功能区水质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仍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依然阻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针对渭河水功能区水质的变化,寻根溯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 2011~2015 年渭河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资料对渭河干流陕西段主要污染因子 COD、NH3-N 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渭河干流 COD、NH3-N 污染因子的污染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渭河流域污染治理措施。
关键词 水功能区;达标分析;保护对策;渭河干流。
1 渭河干流概况。
渭河是陕西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沿岸大中城市如西安、宝鸡、杨凌、咸阳、渭南等现代文明的用水保障。在“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实施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战略部署,目前基本实现了“渭河三年变清”的计划任务“,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规划蓝图已初具雏形。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渭河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河道缺乏必要的生态用水,因而污染的速度仍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渭河水功能区达标情况,本文根据陕西省水文局 2010 年~2015 年渭河水质监测资料,对造成渭河水污染严重的 CODcr、NH3-N 污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利于为渭河进行更好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干流全长818km,陕西省境内 504.4 km.渭河干流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一级区 3 段,分别为渭河甘陕缓冲区、渭河宝鸡、渭南开发利用区、渭河华阴缓冲区。二级区 12 段(见表 2-1)。
2 渭河干流水功能水质评价。
全因子评价选取 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等参数,双因子评价选取 COD、氨氮,采用单指标评价法,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对渭河干流水功能区水质进行类别评价和水功能区达标评价,评价结果如下:
2.1 水功能区类别评价。
全因子类别评价:渭河干流 14 个水功能区 16 个断面中,水质类别为Ⅰ~Ⅲ类的断面个数比例占评价断面总数的 37.5%,Ⅳ~Ⅴ类水质断面个数比例占 31.25%,劣Ⅴ类水质断面个数比例占 31.25%.
全因子按河长评价Ⅰ~Ⅲ类水质河长占到评价总河长 37.4%,Ⅳ~Ⅴ类水质河长占到评价总河长 37.5%,劣Ⅴ类水质河长占到评价总河长 25.1%,主要超标物位氨氮、化学需氧量等。
双因子类别评价:渭河干流 14 个水功能区 16 个断面中,水质类别为Ⅰ~Ⅲ类的断面个数比例占评价断面总数的 43.75%,Ⅳ~Ⅴ类水质断面个数比例占 25.0%,劣Ⅴ类水质断面个数比例占 31.25%.
双因子按河长评价Ⅰ~Ⅲ类水质河长占到评价总河长 38.1%,Ⅳ~Ⅴ类水质河长占到评价总河长 36.8%,劣Ⅴ类水质河长占到评价总河长 25.1%,主要超标物位氨氮、化学需氧量等。
2.2 渭河干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现状。
2015 年渭河干流 14 个水功能区全因子、双因子评价达标个数均为 4 个,按个数达标比例为 28.6%,达标河长为 34.2%.
3渭河干流水功能区水质变化情况。
从以上 3 个沿程变化图可以看出,渭河干流沿岸城市咸阳、西安、渭南在流量逐渐增大的情况下,水质仍在变差。说明沿岸的城市污水排放的增加远大于流量的增加。
根据陕西省水文局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的普查登记报告统计,渭河干流共有 69 个直接排污口(通过支流汇入的另计),废污水入河量 5.55 亿 m3,占渭河流域废污水入河量的77.0%,化学需氧量入河量 13.75 万 t,占流域入河量的 77.4%;氨氮入河量 1.10 万 t/a,占流域入河量的 85.5%.尤其是渭河干流沿岸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排污量较大。辖区内水功能区直接接纳排污量较大,导致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已不堪重负。排污量统计见表 3-1.
从表 4-1 可以看出排污量较大的几个区段:渭河宝鸡景观娱乐用水区排污口有 23 个,废污水排放量 0.47 亿 m3,占入渭总量的8.44%;渭河咸阳景观娱乐用水区排污口有 4个,废污水排放量 0.43 亿 m3,占入渭总量的7.78%;渭河咸阳过渡区排污口有 2 个,废污水排放量 1.05 亿 m3,占入渭总量的 18.92%;渭河西安农业用水区排污口有 6 个,废污水排放量 2.50 亿 m3,占入渭总量的 45.04%.可见排污量较大的入河排污口主要分布在流经宝鸡、西安、咸阳等大城市的水功能区。
根据陕西省水文局 2013 年 8 月编制的《陕西省国家重要江河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排总量控制方案报告》渭河干流各水功能区 2015 年的纳污能力见表 3-2.表3-1 中不达标的水功能区污染物入河量均超过其纳污能力。
4 渭河干流水功能区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选取渭河干流 3 个主要控制断面咸阳公路桥、耿镇、华县近几年 COD、氨氮、流量变化进行趋势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 3 站 COD、氨氮浓度变化均为下降趋势。分析原因:①我省水利系统按照省政府关于渭河污染治理的总体要求,实施了渭河全线综合治理,通过加大污染源整治力度,水量调度、生态治污等措施,使渭河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②从2011 年国务院 1 号文件到 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 3 号文件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市加大了治理力度密切相关。
目前渭河水质得到较大改善,洪畅、堤固、岸绿、水清、景美的格局初步形成,相信再经过几年的不懈治理,渭河一定会建设成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构建人水和谐的新渭河。
5 渭河水资源保护对策。
4.1 从国务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考核的这 3 年来以来,水库蓄水导致下游河流径流量的逐年减少,环境容量丧失殆尽,污染严重加剧。因此通过工农业生产节水,以减少引水量,提高河流径流量,使河流径流量有较大增加,以改善渭河中下游的水质,减轻中下游城市的治污压力。
尽快实施引汉济渭工程。在改善关中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的同时,增加渭河的生态水,从而把被城市超采、超用的水量还给生态,增加河流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4.2 积极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流域水资源保护部门、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的优势,在平等互惠、相互补充、互为印证的原则指导下,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框架体系,在排污监督和监管处理水污染突发事件上统一行动,达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重大问题协商,团结治理水污染。
4.3 逐步推行排污总量控制,应用市场机制,有偿使用环境容量,合理利用中水,制定相应的中水回用的法规、政策和奖励制度,实行按质供水。
渭河沿岸的中小城镇和农村排放的城镇生活污水,也是渭河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根据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基本现状,首先考虑采用荒地、废地、劣地以及坑、塘、洼,建一废水土地处理系统和废水稳定塘系统等多种形式的处理系统,以低成本、有效的控制水质。这种经济、简易、节能的处理技术,如果与当地的生态农业相结合,形成污水回收与再用的生态农业就可以实现污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达到生态治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