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景仁是清代中期着名诗人,其诗被认为近于李白,但两人同中有异。在诗风上,李白诗清新俊逸,黄景仁诗被认为清雄或清刚,但带有凄凉的色调;在诗技上,李白和黄景仁都善用多种修辞手法,都工于发端,但李白不喜对仗,黄景仁则精于对仗;在诗情上,李白浪漫率真,黄景仁同时具有幽苦和高蹈相反相成两方面。
关键词:黄景仁;李白;比较;诗风;诗技;诗情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诗风的比较
二、诗技的比较
三、诗情的比较
参考文献
“常州星象聚文昌,洪、顾、孙、杨各擅场。中有黄滔今李白,看潮七古冠钱唐。”(《仿元遗山论诗》其二十七)[1]690这是清代性灵派领袖袁枚的一首论诗绝句。其中,洪是洪亮吉,顾是顾敏恒,孙是孙星衍,杨是杨芳灿,都是常州人。诗中袁枚最推崇的诗人是被他誉为“今李白”的黄景仁,最推崇的诗作则是其前后《观潮行》。黄滔是晚唐五代诗人,此处用以代指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字汉镛,一字仲则,自号鹿菲子,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四岁丧父,少年时即有诗名,壮岁为生计奔走四方,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病卒于运城(今属山西),年仅三十五岁。有《两当轩集》行世。黄景仁的诗在生前身后都有高名,被认为近于李白,几于众口一词。袁枚除上举绝句外,尚在《哭黄仲则》诗序中说:“仲则……七古绝似太白。”[1]769又在《随园诗话》卷七中说:“黄景仁字仲则,诗近太白。”[2]217黄景仁的挚友洪亮吉《黄君行状》亦云:“自湖南归,诗益奇肆,见者以为谪仙人复出也。后始稍稍变其体,为王(维)、李(颀)、高(适)、岑(参),为宋元佑诸君子,又为杨诚斋,卒其所诣,与青莲最近。”[3]213指出黄景仁诗兼综唐宋诸家,而最近李白的特点。洪的行状多为后来诸人所沿袭,可见其代表性。另外,汪中《与秦丈西岩书》称道黄景仁“雄才逸气,与李太白、高青邱争胜毫厘,实非今世上所有”.(汪喜孙《容甫先生年谱》乾隆三十四年条引)[4]7左辅《黄县丞状》亦云:“诗天才超逸似太白,而灵气幽光,窈渺无极。”[5]607除洪亮吉外,汪、左两人都是黄的挚友,观点亦接近。类似的评价还有不少,比如朱春生《两当轩诗钞后序》云:“其才力之雄肆,气体之高超,于唐贤中直欲希风太白,一时才士,几莫与抗手。”(《铁箫庵文集》卷一)[6]135吴蔚光在《黄仲则诗序》中称:“七言长句洎律体神似李白、东坡。”(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钞本《素修堂集》,亦载《素修堂遗文》卷三)[6]40潘瑛在《国朝诗萃初集》卷七中称赞黄景仁:“七古神奇变化,独近青莲。”[6]87邱炜萲在《五百石洞天挥麈》卷五中说:“鄙意‘清新俊逸’四字,为李青莲一家衣钵,兼之实难,国初如黄莘田七言近体,乾隆如黄仲则七言古体,庶几兼此四字者。”[6]268吴、潘、邱三家特别指出黄诗七古近李白的特点。本文拟从传统诗学的角度,以具体作品为例,深入分析黄景仁诗和李白诗的异同。
一、诗风的比较
杜甫《春日忆李白》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7]107以庾信、鲍照比拟李白,并称其风格为清新俊逸。清新意为清逸脱俗。杨慎说:“清者,流丽而不浊滞;新者,创见而不陈腐也。”[8]814俊逸意为豪迈奔放。任华《寄李白》诗:“至于他作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9]2902皆就其风格而言。到了宋代,论者多以“飘逸”称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引《遯斋闲览》王安石的话说:“白之诗歌,豪放飘逸。”[10]37苏轼在《书学太白诗》中称:“太白诗飘逸绝尘。”[11]2098严羽则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12]168皆为其例。
再看黄景仁诗风。黄的友人吴锡麒在给《两当轩集》的刊刻者刘松岚的信中说:“所刊黄仲则诗,已得寓目。玩其旨趣,元本风骚,清窈之思,激哀于林挺;雄宕之气,鼓怒于海涛。”[6]48指出其诗具有清窈雄宕的风格。后来谭献直接以“清雄”评黄诗:“阅黄仲则诗。清雄成就。”[13]78近人邱炜萲云:“《两当轩集》,为奇,为横,为秀,为丽,销纳唐宋,陶冶性情。初阅之,颇觉千门万户,不可名状。再三详核,余敢直决以‘清刚’二字。”(《五百石洞天挥麈》卷六)[6]269清雄、清刚含义类似。邱又说:“鄙意‘清新俊逸’四字,为李青莲一家衣钵,兼之实难,国初如黄莘田七言近体,乾隆如黄仲则七言古体,庶几兼此四字者。”(《五百石洞天挥麈》卷五)[6]268甚至直接认为跟李白一样具有清新俊逸的特点,并特别指出其七古的毕肖。我们看黄景仁的名作如前后《观潮行》《太白墓》《太白楼和稚存》《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虞忠肃祠》等七古确实都具备清新俊逸的特点。
但黄景仁的清新俊逸又不完全同于李白。李白被称为“谪仙人”,像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多有出尘之想。黄因为个性和经历的原因,虽然被认为谪仙再世,其诗却染上了凄凉的色调。即使是他被认为最像李白的体裁七古,也是如此。比如袁枚盛赞的《后观潮行》,在极写江潮的壮阔之后,转入对身世的感慨:“独客吊影行自愁,大地与身同一浮。乘槎未许到星阙,采药何年傍祖洲?赋罢观潮长太息,我尚输潮归即得。回首重城鼓角哀,半空纯作鱼龙色。”[5]14写出漂泊无依,不能自主之感,连鼓角之声也似乎充满了悲哀。另如《晓雪》“先生屋小如宛丘,岁晏苦听风声愁”[5]16,刻画出贫士的处境;《衡山高和赵味辛送余之湖南即以留别》“千古骚人且如此,我辈升沉偶然”[5]24,强作旷达语,似达实郁;《骤寒作》“去冬途中敝黑貂,今秋江上典鹔鹴”[5]58,以及《偕容甫登绛雪亭》“囊无一钱买君醉,聊复与尔登高台”[5]72,与李白的貂裘换酒,“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洋洋意气恰形成鲜明的对比。
至于黄景仁的七律,在清雄二端更近于清。特别是其情诗,一般认为学李商隐,其风格可以《绮怀》(其十五)“缠绵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之“缠绵宛转”概括[5]265-266,而不像李白诗那么超逸。缪钺曾把庄子和屈原作为中国诗人的两种代表:
庄子虽深于哀乐,而不滞于哀乐,虽善感而又能自遣。屈原则不然,其用情专一,沉绵深曲,生平忠君爱国,当遭谗被放之后,犹悱恻思君,潺湲流涕,忧伤悼痛,不能自已。
盖庄子之用情,如蜻蜓点水,旋点旋飞;屈原之用情,则如春蚕作茧,愈缚愈紧。
李义山之心情,苟加以探析,殆极近屈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义山自道之辞,亦即屈原之心理状态。
(《论李义山诗》)[14]80-81
所以李黄不同还在于李白近于庄子,而黄景仁近于屈原。黄的情诗字面多化用义山,风格亦复相近。比如:《秋夕》“愁似春蚕未断丝”[5]11及《绮怀》(其十五)“缠绵丝尽抽残茧”[5]265,化用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15]399;《感旧》(其四)“讵有青乌缄别句”[5]12及《绮怀》(其九)“辛勤青鸟空传语”[5]264,化用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5]399;《感旧》(其四)“聊将锦瑟记流年”[5]12,化用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15]493;《绮怀》(其三)“井畔丝牵玉虎回”[5]263,化用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二)“玉虎牵丝汲井回”[15]386;《绮怀》(其七)“检点相思灰一寸”[5]264,化用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二)“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15]386;《绮怀》(其七)“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5]264,化用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一)“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15]386;《绮怀》(其十五)“似此星辰非昨夜”[5]265,化用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15]133.
二、诗技的比较
李白经常运用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奇情壮采和炽热的感情。比如《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16]1139《北风行》云:“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16]484用了极致的夸张和比喻,非常有表现力。另外,《将进酒》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6]359用夸张表现对自身才能的自信。《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云:“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16]2701则是用比喻表现才能受到埋没的愤慨。
黄景仁诗歌特别是七古继承了李白诗的奇情壮采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如《观潮行》云:“才见银山动地来,已将赤岸浮天外。砰岩磓岳万穴号,雌呿雄吟六节摇。……殷天怒为排山入,转眼西追日轮及。一信将无渤澥空,再来或恐鸿蒙湿。”[5]13《后观潮行》云:“鹅毛一白尚天际,倾耳已是风霆声。江流不合几回折,欲折涛头如折铁。一折平添百丈飞,浩浩长空舞晴雪。”[5]14真是波澜壮阔,照天腾渊,写出了江潮的气势,怪不得袁枚评为“中有黄滔今李白,看潮七古冠钱塘”.又如《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这首名作,其手法也逼肖太白。诗云:“若论七尺归蓬篙,此楼作客山是主。若论醉月来江滨,此楼作主山是宾。……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5]107-108诗中蕴含哲理,末句的自信之情尤近李白。另外,《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其二)云:“忽然破涕还成笑,岂有生才似此休。”[5]31可以看成是对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异代回响,但与李白的一味昂扬不同,有无限低回在内。《癸巳除夕偶成》(其二)云:“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5]236则可看成是对李白“万言不值一杯水”的千古同慨。
在工于发端上,李黄二人也有相近之处。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6]358想落天外,破空而来,是工于发端的典范。黄景仁《元夜独登天桥酒楼醉歌》:“天公谓我近日作诗少,满放今宵月轮好。天公怜我近日饮不狂,为造酒楼官道旁。”[5]341诗起笔就用拟人手法,与李白的《登太白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有异曲同工之处[16]2965.又《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开篇云:“红霞一片海上来,照我楼上华筵开。倾觞绿酒忽复尽,楼中谪仙安在哉!”[5]107大笔勾勒,并点出谪仙,风神似李白。《洞庭行赠别王大归包山》:“洞庭一泻八百里,浮云贴天天浸水。君山一点碍眼青,却似今日酒酣别君之块垒。”[5]37开篇气势夺人,比喻亦精妙无匹。
在律诗对仗上,李黄二人差异则较为明显。李白极少作七律,其五律多古风笔法,喜用散句,不求对仗工整,甚至通首不对仗。似对非对者如《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16]2488《谢公亭》:“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16]3219只一联对仗者如《宿五松下荀媪家》、《对酒忆贺监二首》(其一)、《听蜀僧濬弹琴》,通首不对仗者如《夜泊牛渚怀古》、《对酒忆贺监》(其二)。黄景仁七律则是其最擅长之作,对仗精工且富于变化。对仗精工者如《感旧》(其一):“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6]12《春日楼望》:“忽风忽雨春愁客,乍暖乍寒天病人。”[5]29《黄鹤楼用崔韵》:“到日仙凡俱寂寂,坐来云我共悠悠。”[5]47《夜坐写怀》:“四休愿只饱休足,三上吟偏枕上多。”[5]80《杂感四首》(其四):“三生难化心成石,九死空尝胆作丸。”[5]159《二十夜》:“墨到乡书偏黯淡,灯于客思最分明。”[5]275《都门秋思》(其三):“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5]318对仗灵活者如《客中闻雁》:“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归雁却思家。”[5]23《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其二):“忽然破涕还成笑,岂有生才似此休。悟到往来惟一气,不妨胡越与同舟。”[5]31《十四夜京口舟次送别张大归扬州》:“春水将生君速去,此江东下我西行。”[5]70《太白楼留别史戺庵》:“若使人生无别恨,只除江水不东流。”[5]253《架头颇多故人枉书未报作此寄意》:“久迟作答非忘报,只恐开缄亦断魂。”[5]272这是李黄两人不同之处,既有诗技自然演进的原因,又有性情的差异。与李白一味飘逸不同,黄景仁律诗颇有些沉郁的味道,对仗也较为顿挫。
三、诗情的比较
李白的诗情总体特色是浪漫而富有热情,他具有豪放的性格和坦率的胸怀,善于用明朗率真的笔调。比如《将进酒》:“岑夫子,丹丘生,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16]359面目如见,千古如生。又如《山中与幽人对酌》:“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16]3313真率如魏晋人。
黄的诗情颇有相反相成之处。其挚友洪亮吉评曰:“黄二尹景仁诗,如咽露秋虫,舞风病鹤。”[3]2246并有《独鹤行赠黄景仁》[3]2065,把黄比成“独鹤”.这个评语形象地揭示了黄诗幽苦和高蹈两种诗情。先看“秋虫”代表的幽苦之情。黄景仁《自叙》云:“间一为之,人且笑姗,且以其好作幽苦语,益唾弃之,而好益甚也。”[5]1可见“作幽苦语”是他有意的追求。正如他在《杂感》诗中写道:“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其自注云:“或戒以吟苦非福,谢之而已。”[5]16表现了诗人坚持苦吟的倔强个性,也是作为洪亮吉用以形容黄诗“秋虫”的内证。“春鸟秋虫”语本韩愈《送孟东野序》:“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时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17]982孟郊正是苦吟诗人的典型,有“郊寒岛瘦”之称。因此,黄景仁的诗有“秋声”“秋气”之目。比如吴蔚光在《两当轩诗钞序》中说:“仲则秋声也,如霁晓孤吹,如霜夜闻钟,其所独到,直逼古人。”[5]595缪钺也说:“黄景仁之诗,殆所谓具有秋气者。其天性及境遇,适足互为因果,相得益彰。”[18]黄景仁《晚眺》“我意先秋感摇落”[5]259正是秋气、秋声的表现。而“一身堕地来,恨事常八九”[5]59(《冬夜左二招饮》),“邈思隘寰宇,素发积忧患”[5]504(《雨中入山访曹以南二首》其一),“闲居寂寂少顾盼,双鬓萧萧积忧患”[5]87(《后苦暑行》)等诗皆可见出其幽苦之情。
再看“鹤”.首先,黄景仁“美风仪,立俦人中,望之若鹤”[3]第一册,212,所谓鹤立鸡群,鹤是他修长身材、如玉风神的直观呈现。其次,鹤象征其高蹈脱俗之情,冲霄凌云之想。“听雨看云暮复朝,谁于笼鹤采丰标。”[5]258(《言怀》其一)“独鹤独鹤,神清骨臞,翮短力薄,不能声闻天,反为病投幕。”[5]519(《独鹤行简赵味辛兼示洪对岩》)“骨臞依槛鹤,诗涩受尘弦。”[5]99(《客斋偶成》)“冻蝇僵壁飞无力,雨鹤栖松翅倒垂。”[5]307(《病中杂成》)以“笼鹤”“病鹤”“雨鹤”等意象自喻不能奋飞。“狂歌忽卷海霞出,正值鹤驭风中回。”[5]513(《游四明山放歌》)“便欲横江,化为孤鹤,飞透吴云里。”[5]425(《念奴娇·忆城东旧游,寄稚存维衍》)“归与好,把落梅短笛,鹤背横吹。”[5]419(《洞庭春色》)则反映了他不耐拘束,渴望自由的心理。而一飞冲天的鸣鹤,也具有豪迈之气。如果说秋虫反映了他现实的悲苦处境,鹤则是他理想的高蹈形象。
张维屏在《国朝诗人征略》中说:“余旧题仲则诗集有云:‘黄生抑塞多苦语,要是饥凤非寒虫。’今三复其诗,益信。”[6]190“寒虫”语本苏轼《读孟郊诗》:“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19]797“寒虫”即上文的“秋虫”,指孟郊这种苦吟诗人的风格。黄景仁虽然如孟郊一般穷愁潦倒,但吐属清华,具有高蹈超逸的气质,所以是“饥凤”而非“寒虫”.这里“饥凤”跟“病鹤”意思相近。按之黄诗,洪亮吉推许为豪语的《少年行》“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5]3,颇有昂扬情调。另如《将之京师杂别》“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5]250,也颇有豪放之意。如果说“秋虫”的意象是黄景仁近于孟郊的地方,“鹤”则是他和李白的共同之处:高蹈豪迈,富于浪漫气质。
参考文献:
[1]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洪亮吉。洪亮吉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4]汪中。新编汪中集:附录一[M].扬州:广陵书社,2005.
[5]黄景仁。两当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许隽超,康锐。黄仲则资料汇编[G].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
[7]萧涤非。杜甫全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8]杨慎。升庵诗话:卷九[G]//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2006.
[9]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0]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11]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2]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13]谭献。谭献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4]缪钺。古典文学论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5]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6]詹锳。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17]刘真伦,岳珍。韩愈文集汇校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8]缪钺。黄仲则逝世百五十年纪念[J].大公报,1933(10):16.
[19]苏轼。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