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9章

    陈桂枝也愣了下,“他给你就要?”

    黎峰拒绝过,没能拒绝到底。

    他说:“他们家马上要发大财了,一个猪肚不算什么。”

    说起发财,大家心思都活了。

    顺哥儿都好奇问怎么个发财。

    黎峰从怀里掏出一本书,他们才学认字不久,识字量都差不多,这书上的字,大多都不认识。

    “印书挣钱的,书是谢岩写的,说是什么科举答题的方法,都印出几百册了,书贵,几百本摆着,怎么都能挣个一百两银子吧?”

    对比炒酱的生意,他们家落后太多了。

    陈桂枝有点感伤:“你爹那时候就说送你去读书。”

    黎峰不提当年,他现在就是在家里识字,老童生的家门都不想进。

    那些书拗口,没意思。摇头晃脑学些不知所谓的东西,他没兴趣。

    他这一身的力气,把他摁在学堂里,真是为难他。

    他说:“我们也能印书。”

    问是什么书,黎峰说不出来。

    他没法跟娘说什么书,也没法子当着弟弟的面说。

    这顿晚饭吃完,黎峰把陆柳叫到房里,从炕柜里拿出画册,跟陆柳说:“我问过谢岩了,我们可以印这个。”

    陆柳脸蛋通红:“怎么印?要拿出去吗?我们都还没看明白呢。”

    他俩都想着挣钱,荤话说两句,就坐到椅子上,把画册摆开,说起印书的事。

    黎峰下午在鲁老爷子那儿多留一阵,怎么个印法,他都打听清楚了。

    图画的雕版要贵一些,是八十文到一百五十文钱一页。

    需要他们加工印出来装订好,要再给工钱。

    只要雕版,就给工费就可以了。

    做完以后,在雕版上刷墨,印在纸上,晾干墨迹就是一幅画。

    看一本书有几页,够数就装好。

    他们有好几种装法,一般给书生看的书,都是线装书。

    杂话书册都是浆糊刷的,也不会刷太仔细,多翻翻就可能脱页。

    别的装法,鲁老爷子没细讲,常见的就这两种。

    他们各自拿几本画册数一数,最多的才二十页,少的才九页。

    按照图画来算,就是三十八幅和十六幅,首尾两页是封皮,没有图画。

    黎峰又拿了算盘出来。

    他们家余银不多,这阵子刚起头,各处花销大。

    要起作坊,有人搭伙,得要个半年时间。

    这样攒起来的银子,才够他们家占大头。

    如果印书挣一笔快钱,就能很快拉起班子了。

    画册也能做小一点,巴掌大就行,这样省纸。

    一刀纸有一百张,一张大纸可以裁出一百零八张小纸。

    他们刚开始印,买一刀纸就够用了。

    一根墨条约莫印一本半书,看用墨数量。

    画册就这几页,一根墨条应该可以印个三五本。

    黎峰打算先买半刀纸、十根墨条、十幅画。

    十幅画的雕版要八百文钱到一千五百文钱,半刀纸是二百文,十根墨条要二百五十文钱。然后拿回家,他们自己装订。

    这些就只能有个三五十本,算少一点,三十本。这种书在书斋里都没叫价,三钱银子一本。黎峰算二钱银子一本,三十本书,就能卖出六两银子。忙活一次,能挣四两多。

    陆柳:!!

    拿到这个银子,再做些雕版,做厚书和薄书。

    雕版到手,后边成本浮动不大,二十页的卖三钱,十页的卖两钱,抬抬价。

    差不多把县西四个村子走完,他们手里攒出银子,就可以先把作坊弄出来了。

    画册也就在村落里走走,村落里有钱人不多,价钱就这样,抬不上去。

    去县里,走街串巷问一问,也能零散卖一些。

    长久不行,村落里做生意,一家有了,等于家家有,可以互相借阅,就一些手里有闲钱的小年轻,会在手里留个一两本。

    这笔钱挣完,就得看有没有新鲜货。所以后面不多印,先把作坊弄起来。作坊是要紧事。

    然后就可以慢慢攒雕版,印出来胡乱装,再去县东头的村落走走转转。

    陆柳震惊:“天呢,这么挣钱!”

    作坊都能挣出来!

    黎峰摸摸他脸,问他:“想挣这个钱吗?”

    陆柳“嗯嗯”点头。

    既然想,他们就可以再聊聊别的。

    黎峰是知恩图报的人。陆杨对陆柳什么样,他心知肚明,真是亲哥哥,简直是追着喂饭吃。

    印书能攒出快钱,他拿这个银子,想先弄山菌作坊。道理都有,他细细跟陆柳说。

    陆杨之前跟黎峰提过,想要把贵价的菌子集中售卖。

    这件事黎峰去跟寨主递过话,通了气。因陆杨最近病着,没什么精神,还没联络外地游商,价钱和数量都没定,这事不好往后谈。

    现在他们有了个挣快钱的法子,他就想先把这个事促成,这样两家有来有往的,互相扶持,才能走得更稳当。

    “我是想着,书是他们给的,我们搭着挣钱,这是好事。酱料作坊的事说起来不急,现在人手都没定,开春有农事,一般人空不出手,刚起步,我们秋冬再起班子立作坊。手里有了银子,我们先在寨子里收山菌,把这个事办成。手里有好货,陆杨再跟别的商人谈价谈量都好说。不然他白忙一场,这叫什么事儿?”

    陆柳听得连连点头,心中感动不已。

    他在家里说不上话,各处都有人拿主意,大峰待他好,娘也处处和善,愿意教他,总说他可以自己做主,实际上往外拿点东西,他心里都忐忑得很。

    尤其是家里刚开始做生意,开支大,他知道投出去的本钱都没回来,更不敢随意取用。

    上回好不容易找娘说了拿兔子的事,哥哥又给他还回一个猪肚。他对银子很是渴求。

    今晚聊起挣钱,黎峰说起互相扶持,陆柳才拨开云雾见月明,发现两家之间的往来,不仅只有送吃送银的贴补,也能一起做一番事业,都红红火火的。

    他往前想想,现在家里卖的山货、菌子、炒酱什么的,也是一起做生意。只是哥哥给的价钱好,抽成又少,陆柳一直觉着他们太占便宜了。

    他总说挣钱了怎样怎样,听着像画饼子,可他真是那样想的。有钱了,他拿一些出来,谁都不会在意。他就可以对哥哥好一些了。

    原来那条路近在眼前,他之前没看清。

    黎峰给他擦擦脸上的泪珠:“怎么这么爱哭?”

    陆柳直说感动:“你真好,我好幸福,你跟娘都对我好,我哥哥也好。”

    黎峰哄他一会儿,说:“都是好人,才好一处使劲儿挣大钱。你别哭了,我们找娘说事情,印书的事你说,山菌的事我说。”

    图册的事,黎峰作为儿子,真是没法跟亲娘开口提。

    一个屋檐下住着,经常偷偷摸摸躲屋里不是事。

    而且装订书籍,肯定是早点弄完早点挣钱好,不好慢慢摸摸的干。告诉娘是必要的。

    等拿了银子,开始大量收山菌,还要娘来把关,再请两个人搭把手。

    山菌能挣钱,寨子里的闲人都会上山采菌子。到时家里忙不转。

    陆柳也不好意思,想想这件事的好处,他从黎峰手里接过算盘,先把账算了一遍,心中有数,才起身,出去找娘说事情。

    黎峰不跟他一起,等他说完印书的事再过去。

    屋里的房门都是长木板拼出来的,中间有缝。

    陈桂枝没上门闩,让他进。

    她就算着这两口子会来找她。

    她往陆柳身后看一眼,没见着黎峰,她也不问,让陆柳坐。

    顺哥儿独住一屋的好处也出来了,平时说个私房话什么的,都方便。

    陆柳把门关上了,眼睛还红红的,一看就是哭过。

    陈桂枝目光顿了顿,问他:“大峰欺负你了?”

    陆柳赶忙摇头:“不是,大峰没有欺负我,他对我可好了。我来是说印书挣钱的事。”

    他沉默一会儿,组织好语言,开口继续道:“大峰问过了,我们也可以印书挣钱。我们这儿有几本画册,唔,就是那种画册。刚才我们算过账了,利钱挺高的,不过大峰说,能卖的地方不多,开始就攒些银子,不贪心,搞些快钱出来,把作坊搭起来。有了空,再买新雕版回来,他抽空去县里卖、去县东几个村子里卖。”

    他说着计划,也算钱,成本多少,利钱多少,明明白白。

    第一次就三五十本书,他们自己装订,自己在家裁纸、印图、装册。

    自家的事,就不计工钱了。

    陈桂枝问他:“书是哪里来的?”

    陆柳老实答话:“我哥夫挣来的,我哥哥后来送给我了。”

    陆柳的哥夫是谢岩,原来陆柳是跟谢岩定亲的。

    要是没换亲,陆柳说不定可以过另一种日子。

    她盯着陆柳看两眼,陆柳还紧张兮兮等她准话。

    陈桂枝一时无言,这孩子真是个傻的。

    陆柳不在意这个,黎峰也没提,看起来他们四个相处挺好的,陈桂枝也不挑事,略过这个复杂的人物关系,又问他:“你哥哥不拿这个挣钱?”

    陆柳摇头:“他们有别的书卖,大峰都问过了,过几个月,哥夫去府城,还给我们买新的带回来,到时候我们再买雕版,又能挣些银子。”

    陈桂枝垂眸想想。这个事能做,确实挣钱。

    陆杨对这个弟弟真是没话说,各处都周到,恨不能追着喂饭送钱。陆柳嫁来他们家,他们也跟着沾光。

    陈桂枝不能只受恩惠不讲回报,她跟陆杨没有做母子的缘分,如今也算亲戚关系,她想了想,让陆柳去把黎峰叫过来。

    陆柳乖乖应话,去喊了人。

    他们三个聚一起,陈桂枝想再说说山货的事。

    她刚开口,陆柳跟黎峰两个都笑了。

    黎峰搭话说:“娘,我跟你想到一处了,也是说手里有了银子,就先收山菌。陆杨那边只要贵价的山菌,我们就挑拣着收,能给出价,拿出银子,寨主就能帮忙放话,让人把山菌送到我们家来。”

    他们家开小铺子,陆杨的人情关系占了一半。

    炒酱的生意是陆杨送来的,山货是两家合伙,陆杨给了非常好的价格。

    野味上,算是他们帮陆杨,可以帮他拉拉生意,但总归陆杨没有挣多少,不过是铺面人气的事。

    山菌这事促成了,他们才是真的有来有往,互惠互利。

    陈桂枝在寨主那里有点人情面子,她做山货生意的经验多,以前也收山货到县里卖,来来回回折腾过许多生意,县里几家人的石磨都被她租用过,一车车的拉面粉去县里卖。

    只是路实在是太远了,家里孩子离不开人,这些事来来回回的换人搭伙,费劲得很。

    等黎峰能独当一面了,她很多事情都没干了。一年到头就做皮料、零碎收点山货、年底打年糕。

    她说:“这件事能成,对我们家的好处更大。我之前不好说,怕给你俩泼凉水,寨子离县城太远,别的生意都好说,炒酱太难,来回颠簸,坛子易碎,本就利薄,摔一下就没得挣。翻车就是赔本。来年挣出银子,你们能在县里盘下一间作坊,再说炒酱的事,我都没有二话。”

    陆柳听了,连连点头,表示又学到了。

    他会的不多,有一个能挣钱的事,就不愿意撒手。

    理顺了主次,也没想过放弃。小钱大钱都是挣,挣钱哪有不辛苦的?

    听娘这样说,他心里激起涟漪,对未来又有了一些想法。

    挣钱的事,除了银子,还要讲究合不合适。

    他适合做什么呢?

    山寨的位置在这里,他做什么最好呢?

    这需要时间去摸索,陆柳回过神,黎峰已经说起上山猎野猪的事。

    他说不论如何要去一趟:“如今家里有奔头,我就不计较分多少银子,这头野猪猎下来,是跟叶老板搭关系,还丁老板的人情,陆杨以后跟他们往来,面子上也好看。我到时把王猛一起叫上。都有家有室的,上山不能只奔着银子去了。”

    陈桂枝说好,然后看向陆柳:“你这又要开始炒酱了,可以教别人怎么炒了。”

    黎峰笑道:“今天去县里,正好赶上试吃摊子摆出来,我们三个都去演了一回,回来路上,大强跟王猛都说想要试试。明天家里就热闹了。”

    姚夫郎跟陈夫郎都会过来,这两个人不对付,肯定会吵嘴。

    陆柳又不会劝架,到时候他就会慌里慌张的,姚夫郎说话,他就看姚夫郎,追着喊“安哥哥”,要是陈夫郎说话,他就看陈夫郎,追着喊“酒哥儿”。

    陈夫郎跟他们是亲戚,这样一喊,亲疏立现,姚夫郎定会得意,陈夫郎就会生气。然后吵嘴更凶。

    黎峰想想,都笑出声了。

    陆柳不知道他在笑什么,问他两句,黎峰也不说。

    他们抱着算盘回屋,打水洗漱泡脚,陆柳还要问,黎峰依然不说。

    到了炕上,陆柳拿捏他:“你再不说,我就不往你身上趴了!”

    黎峰把他抱到身上了。

    根本没被拿捏到。

    陆柳惊呼一声,被他逗笑了。

    “你说说呀,让我也笑笑。”

    黎峰才不说。

    说了他家小夫郎就哭了,哪里还笑得出来?

    他说:“你听我一句劝,遇到难事就喊娘。”

    陆柳记住了。

    次日清晨,他家里全是他喊娘的声音。

    陈桂枝得出空闲,把黎峰叫来狠狠骂了一顿。

    陆柳愁眉苦脸一整天,这时才见了笑脸。

    他还笑得出来。

    陈桂枝把他也叫来训一顿。

    然后躲墙角的顺哥儿也笑了。

    陈桂枝把顺哥儿也叫来训一顿。

    骂完三个孩子,她心情舒坦了。

    第77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