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6章

    他笑道:“娘,我就想跟你睡一屋。”

    陈桂枝不跟他睡一屋:“我藏个私房钱都不方便。”

    顺哥儿:“……”

    不知怎么说,但娘都这么直白了,他还是收拾收拾,搬去小屋住吧。他也有私房钱呢!

    这一天,家里收拾着过。

    夏季之前,还要穿夹袄,陆柳没有夹袄。陈家给陆杨的陪嫁少,薄衣服有,厚衣服就身上一套。黎峰扒了棉衣,都是厚实的,眼看着天暖了,陆柳只好又拆棉衣,自己做个薄夹袄。

    这个活可以拿出来干,在小铺子里,坐在桌边做,有人来买东西,他也搭着卖卖货。

    陈桂枝看他在做夹袄,跟他说:“你棉衣留两身就行,回头再拆一件薄的,把棉花压实一些,山下比外头冷,早晚都凉,干活热,坐一会儿就冷,换季的时候最容易生病。”

    两件棉衣的棉花做夹袄,就有多余的。

    多余的就放一放,攒一攒。她看陆柳的棉裤也不厚,等彻底转暖了,棉衣全穿不住了,再把剩下两件也拆了改改。

    陆柳个头小,陈老爹虽然也不高,但好歹是个男人,他的棉衣穿陆柳身上太大了,改小一些,穿着合身,不透风,再掏些棉花出来。下回拿了卖酱的银子,就近在县里裁几尺布,让他先做一件厚实的棉裤穿。

    酱卖得好,就多扯几尺布。

    陈家那些陪嫁的旧衣裳,实在寒碜。

    在寨子里穿,都嫌穷酸。

    陆柳听得泪眼汪汪:“谢谢娘,你真好,我都没想到这个。”

    年过完了,各家都忙,过来聊天说话的人少了些,家里有个清净时候。

    陈桂枝手下得空,也跟他一起絮棉花。

    她跟陆柳说:“家里现在不种地了,手上就得勤快点。别人有个农忙农闲的,我们这一年到头都要候着。得了空,你手上有什么活,要分出来一起做,攒着堆着,等家里忙起来的,你自己的事全没空干,到时都要乱了。”

    陆柳都是说好,对她更是亲近,说话的腔调都变了,愈发柔软,听到耳朵里都是甜的。

    家里各处好着,黎峰跟王猛、大强一起,到陆家屯外头,叫上两个爹,一起去县里。

    车上都载着货,坐一起有点挤,去县里的路上,将就着凑合,等回来的时候,就宽敞了。

    两个爹到路边一看,就说只去一个,黎峰硬把他俩都留下了。

    他话说得简单:“铺子里忙,他身子不大好,你们过去劝劝。”

    两个爹没二话了。

    大强跟王猛挨着,低声问他:“谁呀?”

    王猛说:“陆夫郎的哥哥。”

    说起陆杨,他竖起大拇指:“脑子是真活啊,张口都是挣钱的事,有劲儿。”

    大强心思也活了:“你说卖酱的事能成吗?”

    姚安回家跟他说了,要是以前,搭伙的事,他尝试就尝试了,亏不了几两银子,大不了当几个月白干了。

    可他连着三年都是蜂窝聚集的猎区,已经白干很久了,都在吃老本,爹娘都要被他啃穷了,他一时不敢入伙。

    王猛觉着能成:“就是利薄了点,我是不在乎,给我家夫郎找点事干,他那张嘴,跟你一样不讨喜。”

    忙起来就没空招惹是非了。

    大强就不服了:“你夫郎的事,你扯我做什么?我可没在外头瞎骂人。”

    王猛也不服了:“他什么时候骂人了?说话难听点,怎么叫骂人?”

    大强看看黎峰,嗓音压得更低:“他骂陆夫郎的事,你还不知道呢?”

    王猛真不知道。

    他听懵了:“啊?”

    大强撇嘴:“跟你说,比嘴臭,我不如你夫郎。”

    王猛不乐意听:“你什么人啊,跟我夫郎比嘴臭嘴香,我揍你信不信?”

    大强笑了:“我怕你?你揍我那也是他嘴臭。”

    他俩一路说,说着说着要吵起来。

    黎峰吼一嗓子:“你俩做什么!”

    王猛哑声了。

    这是多年习惯,他跟黎峰搭伙组队上山,听话是第一要义。

    听完了,心里想想,意识到现在不是在山上,就跟黎峰说:“他骂我夫郎。”

    大强冤枉死了:“他夫郎嘴臭,我说实话,他说我骂人,我骂什么了?”

    陈酒是黎峰的表弟,又是小哥儿,如今都嫁人了,男人和哥哥都在这里,大强张口说人嘴臭,黎峰都听不下去。

    “什么臭不臭的,那又不是个汉子,你这话太不中听了。”

    大强:“……”

    这年头,说实话还要挨骂。一伙人全是臭嘴。

    他们行在路上,陆二保跟王丰年不敢多说孩子的事,听他们吵一阵,也没听懂其中的关系,过了会儿,才跟黎峰说起家里事。

    他们叫陆杨老大,一般叫孩子,也会按照排序来称呼。比如黎峰,陈桂枝喊他的时候,也会叫老大。

    王丰年说:“我家老大给他大伯家找了个挣钱的活,让他们炒面粉卖。大伯家不好撇下我俩,我们这两天也在炒面粉。说是要两百斤,月中前就要交付。”

    黎峰没听说,搭着聊一聊:“炒面粉怎么挣钱?”

    这事是陆林跟张铁过来说的,猪崽就等送完炒面粉再就着车子一起接回来。

    他们两口子没听全乎,各处都不懂,就知道炒面粉能挣钱。

    黎峰也不细问,他们家已经有好几个挣钱的买卖了,陆家屯这里才得一个,也是抡锅铲的事。炒面粉比炒酱简单,不知长久不长久。王猛和大强都在,问细了,让人抢了生意就不好了。

    紧赶慢赶的,他们到了县里。

    王猛上回一起送的柴火,算个熟脸,他带大强一起去酒坊送柴火,认个门。

    黎峰就先拉着山货,带着两个爹去陆杨的铺子里。

    陆杨的铺子外头已经搭起了试吃摊子。试吃的勺子是短竹篾,是陆林回家拿来的。

    他们家做竹编,这些东西多。一长条竹篾,能切出几十根短平勺,客人吃完了,放一边,他们拿到后头洗一洗,还能接着用。

    试吃就是免费,路过行人听见吆喝纷纷侧目,看见酱碟子就拐弯,过来试吃品尝。

    酱里有菌子丁和肉丁,吆喝的时候明明白白说了,但客人们一勺定量,挖到什么算什么,不能挑拣。

    短竹篾短又平,正好控制了试吃的量,这儿没一会儿就围了不少人。

    好些人喊着没尝出味儿,陆杨让他们往后靠靠:“那你们重新排队,再吃一次。给后头的哥哥姐姐让让路,让他们也尝尝,大家一起吃!”

    别守前面蹲着吃。

    菌子酱的味道不用提,炒酱之时就有很多人吃过,吃过都说好。

    嘴刁一点的客人,品出酱香,咬到菌子,再看里头真的有肉丁,眼珠一转,就知道真划算。

    便宜的酱料味淡,不够咸,不够香。

    想也是,最便宜的酱料是五文钱一斤,酱油也是五文钱一斤。

    酱油都是水,酱料黏黏糊糊能吃出豆子。便宜的酱,肯定勾兑过,早没味儿了,调个色,看着香而已。

    陆杨在午饭之前摆摊子,吆喝着试吃,就拿了两斤出来,吃完就没了,想吃就下回再来。

    下回是什么时候呢?三五天之后。等不及,可以照顾照顾生意。

    好吃又划算的菌子肉丁酱,十二文一斤,六文钱一碗。

    陆杨也定做了量勺,一勺就是半斤。碗要另外收钱,两文钱一个。

    要是自己带碗过来,就不用加钱了。

    还能买小坛子酱,一坛子酱有个两斤多点儿,多个一两左右。算出来也有个一文多钱的零头。加坛子,两斤酱是二十四文钱。

    第一次买,买小碗酱的人多。

    都是当时试吃了,觉得香,嘴里馋,正好要吃饭了,先拿一碗回家,吃完了再说。

    这个生意开张,陆林收钱取酱,陆杨则靠边,观察着客人们的神态。

    勺子还是太小了,很多人没尝出味儿。

    来买的人都是重新排队,有所准备,要么吃到了菌子丁,要么菌子丁肉丁都吃到了的人。

    再有几个,是吃到嘴里,感觉还不错,但没勾出馋虫,看别人在买,一碗才六文钱,就搭着买了。

    黎峰过来送货,在后面卸货,听张铁说前面在搞试吃摊子,陆杨要过会儿来点货,就不急着卸货。

    他跟两个爹说一声,绕去前头。

    试吃的酱才两斤,一会儿就没了。

    黎峰想要捧场,都没拿到试吃的酱。

    他想了想,掏出十文钱,拿了一碗酱,就着两个馒头,坐门口就是吃。

    他本就饭量大,不怎么挑嘴,吃东西香。馒头就往碗里蘸酱吃,一口馒头一口酱,他也不说话,三两口吃完一个大馒头,还回头问:“老板,有水喝吗?”

    陆杨看他会来事儿,给他倒了一碗热茶。

    黎峰喝完一碗热茶,又吃第二个馒头。

    一样的吃法,一样的不说话。

    试吃的时辰好,他来得也巧,正是饭点。

    好些尝出味儿,馋虫没勾起的人,看他这个吃相,也跟着馋了,纷纷问他是什么味道。

    黎峰看他们一眼,还是不说话,几口吃完,他就近把碗还了,也就不用给碗的钱。

    吃完摸摸肚子,演得可真:“十文钱一顿饱饭,有馒头有肉,吃得好!”

    没一会儿,王猛跟大强也来了。

    他俩也是先进的后门,没见着黎峰,两人偷偷摸摸在后面看着,见状,也纷纷去前面演起来。

    恰好,赵佩兰看亲家来了,黎峰又来送货,家里饭都煮好了,不够数,就煮了一锅面条。

    他俩拿了碗筷,一人盛一碗白水面,跑出街,绕到铺子前门,趁着门口的人多,抓紧买了酱来吃。

    本来说一人一碗酱,陆杨怕他俩演太过,适得其反,劝了一句:“拌面的话,这一碗酱能拌三碗呢,你们合伙买一碗酱就行了。”

    他俩就掏了六文钱,当即就把酱分了,还了碗,也不用再给碗的钱。

    这两人也不吭声,就靠边在墙根吃得喷香。

    黎峰看他俩吃面,还假模假样说:“早知道我也买碗面带过来,跟你们凑着买一碗酱吃。”

    大强嘴欠,说他:“你现在去买一碗素面过来,倒我碗里滚滚,也是一碗拌酱面!”

    周围人都笑了。

    这是个好主意。

    这天中午,买素面的人多。

    素面便宜,三个人搭伙,一碗酱分下来,一人就给两文钱。当即把碗还了。

    酱料咸香,菌子丁和肉丁保留了食材的鲜美,吃到嘴里又鲜又下饭,勾着他们一口又一口的吃。

    在这儿吃东西的人多了,后来没尝到试吃酱料的人,也跟着馋了。

    有人懒得去买素面,就近买馒头,也跟人合伙买一碗酱,你蘸一下,我蘸一下,分着吃也挺好。

    黎峰悄悄走远,又绕回铺子里。

    王猛跟大强吃完面条,也拿筷子走人。

    等前门生意淡了,陆杨才空出手,到后院里看看。

    这一看,才发现两个爹也来了。

    他笑脸更深,问他们:“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声?我还让你们等。”

    他们年节里,就知道陆杨病了,这么久不见好,听黎峰说起来,好像严重了一些,见面就盯着陆杨看,见他好憔悴,两人都是泪眼婆娑。

    “有人帮工,怎么还要这么辛苦?”

    陆杨真是闲不住。

    他无奈笑道:“今天是赶巧,我正好开摊试吃,要是你们昨天来,我就是坐着打盹儿的。”

    正饭点的时候,先吃饭再说。

    三个大男人,饭量很大,两个馒头、一碗素面,也就吃个半饱。看在他们帮忙招揽生意的份上,陆杨请他们上桌,再吃一回。

    大强是头一次见陆杨,在前门的时候就狠狠惊讶了一回,到后面,更是忍不住,眼神老往陆杨脸上看。

    他听说过,这俩兄弟长得像。没人说是这种像啊。

    寨子里夸人,也会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简直一模一样。这都是说儿子像老子。他还当这话都是客套话。

    陆杨又不是好脾气的人,他一眼瞪回去:“再看不给你饭吃。”

    大强:“……”

    要是真凶他,他就顶嘴。

    不给饭吃,他就闭嘴。

    黎峰问他:“谢岩呢?怎么还没回家?”

    提起谢岩,陆杨脸上表情一变,浮出笑意:“回过了,他去同窗家里拜访,说要学几道食补的汤羹,回来做给我吃。早上刚出门,明天就要继续上学了。”

    黎峰:“……”

    他是做不出这种事。

    他一时忘记了,他也给陆柳做过几次饭。

    陆二保跟王丰年听着,都念叨着谢岩有心了。

    桌子小,赵佩兰怕生,没在这儿一起吃。

    王丰年夹点菜,下桌去屋里,找赵佩兰一起吃饭。

    陆杨让他等等,拿了空碗,夹出一碗菜,让他们多吃点,吃好点。

    黎峰再问他:“我今天没旁的事,待会儿你让人点货,我带二舅去捉鸡苗。猪崽要不要我捎带?”

    他们三个人出来,车子空着也是空着。

    陆杨稍作思考,等着卖面粉的时候再捉猪崽,县里人多拥挤,路难走,不如让黎峰帮忙捎带一下。

    “行,那你帮忙跑一趟东城区吧。”

    都是亲戚,东城区都跑了,再让黎峰帮忙带四坛酱料过去。

    都是小坛子酱,罗家兄弟占两坛,鲁老爷子一坛,刘屠户一坛。

    拿了猪崽,还要在刘屠户那里买点肉。

    等天气暖了、热了,陆杨就不方便在刘屠户那里买肉了。

    路远,跑一趟,肉都要放臭了。

    到时做包子的成本会高一些,他的包子要少做,以馒头花卷为主。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