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周荣这么一提点,大家刚才因赚了大钱而热血沸腾的脑袋,瞬间清醒过来。那些年对资本家的种种处罚,也像电影片段似的,在脑子里一遍遍闪过。
亲历过那些场面的人,后背不觉冷汗涔涔,他们差点就得意忘形了......
许家的一族亲,上前给周荣鞠了一个躬,感激道:“你真是我们的定海神针!如果你不说刚才那番话,老头子我爱吹牛的毛病一犯,就会把自已赚了多少钱的事,抖的所有人都知道。
到那时,估计就和前些年一样,被人举报,然后抄家、开大会,想想那场景,就让人害怕,谢谢你,救了我和我的家人一命。”
现场还有几位想出去显摆的人,同样给周荣鞠躬道谢。
周荣浅笑道:“闪电总是击打最高处的物体,我希望金钱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而不是麻烦,只要大家低调做人,用心做事,我们的生活定会越来越好,家族也会越来越兴盛。”
“啪啪......啪啪......”江林海带头鼓掌,大家紧随其后,掌声四起,久久不息。
虽说周荣带大家赚钱的本意不错,但江林海担心她在金钱面前经不起诱惑,也无法震慑其他亲人,致使大家越来越“利益熏心”,罔顾法纪,这样所有人都得受连累。
所以每次团圆饭,江林海都让周彩带他参加,就想看一下周荣是怎么办事的,如果情况不妙,他好及时劝说。
如今看来,是他忧虑了,周荣比他想象中的要清醒,也有手段,几句话就能让大家惊醒。
有了这样的引路人,大家不敢走歪路,要是偏离轨道,相信周荣会立马将那人踢出局。
江林海很欣慰,也庆幸周家有这样的一位人才,只要有她在,家族不愁不兴盛......
周荣的言行让周父周母无比自豪,不愧是他们的闺女,思想永远走在别人前面。
家里有她掌舵,五代内都不会出“逆子”,万一有那不听话的子孙,估计早被移出族谱了......
第561章
投机取巧的事不适合你
团圆宴结束后,周纪宴、黄莉等没在周荣那投钱的人,很好奇大家今年赚了多少,如果和去年一样,收益有70%左右,他们也想跟着投一点,就找自家父母亲人打听。
大家被周荣敲打后,担心这些人管不住嘴,出去乱说话,从而害自已倒霉,默契的说没赚多少钱。
但毕竟是自家的孩子,作为长辈,都盼着子孙日子顺遂,不为钱发愁,大家暗示黄莉几人,去周荣那投资不会吃亏。
今年的团圆宴又没有自已的份,黄莉几人心里很憋屈,想着先投个百来块钱试水,如果赚了,他们就追加,要是亏了,损失也不大。
只要不把本金全部亏完,他们在振华国际酒店多吃两顿饭,亏的部分就弥补回来了。
或是找大荣姑姑姑奶奶哭诉一下,相信以她的家底,要赔偿自已那点钱很容易......
几人打着自已的算盘去陈公馆找周荣,说要投资。
周荣没问他们要投多少钱,直接说她现在不缺投资金,让黄莉几人回去。
周纪宴不解的问:“姑奶奶,我爸说可以追加资金,怎么我们投钱就不行呢?”
周荣反问他:“你为什么之前不投,现在又想投钱了?”
周纪宴顿了一下,支吾道:“黄莉他们的纺织厂效益不好,已经有几个月没发工资了,要发也是给布匹抵消工资。
家里就靠我每月40几块钱的工资过日子,除掉花销后,攒不下多少钱。
要是亏了,孩子就得跟着饿肚子,我得选个最稳妥的方式管理为数不多的钱财,希望姑奶奶谅解。”
周荣:“你的钱适合存入银行,那才是最保险的,放我这,风险太大,万一哪天亏了,你们逢人就说我坏话,败坏我的名声,或是来找我耍赖,非要我赔,你说我是找人抓你们还是不抓?”
周纪宴心虚的说:“我们......不......不会那样的......”
周荣:“回去好好过日子吧,投机取巧的事不适合你。”
周纪宴见周荣态度冷淡,话也说的绝情,只好拉着黄莉离开。
另外几人,周荣给的答复差不多。
被拒的人,都觉得周荣不近人情,也瞧不起自已,不愿和她走动,连过年都没来拜年。
周荣乐得自在,这样的后辈,她确实看不上眼,自动疏远了更好,省得她还要去费口舌断亲......
2月初,周家星送了37万多到周荣手里。
这笔钱,有一部分是食品厂公账上的结余款,一部分是乡亲们手里的闲钱。
周家星派发分红时,提了一嘴,问有没有人愿意集资,把钱存到周荣那,拿去投资项目,按每年的收益情况赚取分红,当然了,如果亏了,后果也得自已承担。
周荣的一身行头,还有给周父周母买的几样电器,一看就是会做生意的,大家相信她的能力,根据自家情况,100-2000元不等的交到周家星那,希望借助周荣的本事,赚取更多的收益。
万一亏了也没事,家里还有地,食品厂也有分红,饿不着肚子......
王睿哲在1月底与许瀚华一起回了江城,他告诉许曼和王城南,自已想去政府部门为群众服务。
王城南见儿子想通了,就去找人事局和军转办的负责人,说他儿子的工作到现在还没有安排,再不安排,他就写信给中央,举报大家玩忽职守及怠慢转业军人。
需要安置的转业军人太多了,各部门的职位又有限,大家通常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来处理,王城南不来询问,人事局和军转办都忘记了王睿哲的工作还没安排。
别人为了落实工作,不是托关系,就是送礼,王睿哲有背景,家里也不像差钱的,大家都在等着他的下一步动作,就把他的名字排到了后面。
结果他不按规则出牌,直接请出耿直的老父亲来“讨说法”。
人事局和军转办不想事情闹大,安抚了王城南后,内部协商一番,就把王睿哲安排到监察局做科员,享受副科级的待遇,随时能去上班。
2月8日(星期一),王睿哲去监察局正式报到,他对待工作很认真,凡事以组织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有的领导很欣赏他,有的不喜欢他,觉得他“坏了规矩”,总是暗地里给他使绊子。
王睿哲在单位里过的一点都不轻松,但他明白,要想做一个受人尊重的干部,被百姓敬仰,肯定需要经历一些心酸,付出很多代价。
只要能为百姓谋福祉,历经一些磨难是应该的,他也做好了披荆斩棘的准备......
2月16日是除夕。
周父周母、钟循慈、乔冬菁他们相聚陈公馆吃团圆饭。
陈瑾瑜为了践行诺言,将自已今年的收益取了出来,给许曼买了一双皮鞋,作为新年礼物。
许曼开心的在周荣面前炫耀,说她也有皮鞋了!
周荣打趣道:“我记得你的鞋柜里有几双皮鞋都是新的,你好像不缺鞋子。”
许曼:“那能一样吗?这可是我孙子买给我的!”
快八岁的陈瑾琛和陈思甜,见陈瑾瑜给许曼送了新年礼物,一起画了幅“美人图”送给许曼。
许曼拿着两人的画,继续找周荣嘚瑟:“这也是我孙子孙女送的新年礼物,好看吧?!”
周荣看着画纸上形似《西游记》里白骨精的人物,笑道:“你什么时候变成妖精了?”
许曼:“这哪里是妖精,明明是美人!你不懂得欣赏,我不给你看了!”
说着,就把那幅画像宝贝似的收起来。
周庆安一家今年没有回来过年,钟乔恩只顾在房里看书或倒腾他的飞船模型,很少下楼。
周蕊不是吃,就是玩。
两人在周纪帆眼里就是个缺心眼的,都不知道给奶奶准备礼物,害得他们奶奶都被人比下去了。
周纪帆从京都带了些烤鸭和糕点给家里人,还给周荣买了副手套,这些东西与许曼收到的礼物比,稍逊了一点。
为了挽回奶奶的面子,只能把自已新研发的成果,提前展示了......
第562章
只要奶奶开心,我做什么都值得
我国在83年的时候,开通了国内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国内,84年兴起。
目前bP机只有单向通讯功能,要想联系对方,首先要打电话给寻呼台留言,寻呼台再把留言内容发给对方,对方收到消息后才能回电话。
打电话给寻呼台留言是收费的,一条留言的价格要一块多,bP机光入网费就要2000元左右,每月还要支付50元的月租。
就连发消息都是按字收费,并且一条消息还有字数限制,超出就要默认为两条发送。
但它的整体价格却比座机、“大哥大”便宜很多,且机身小巧,便于携带,只需2节电池就能实现超长待机一个月。
基于这些优势,经商、异地恋、出差办公的人,都对bP机爱不释手。
周纪帆上大学后,周荣就不再限制他花钱,还在京都给他办了一张存折,在里面存了几万块钱,需要用钱了,就自已去取。
学校里有老师使用bP机,报纸、电视上也有bP机的广告,周纪帆好奇它的原理和工艺,就买了一个回来研究。
因周荣捐了一部“大哥大”给学校,周纪帆的专业成绩也很好,老师特别器重他,允许他随时使用实验室。
周纪帆买了些配件实验了一段时间,自已琢磨出了一个功能简单的bP机。
他知道周荣喜欢赚钱,本打算升级部分功能后,再把制作方法送给周荣,让他奶奶大赚一笔。
现在为了帮周荣扳回一局,只能提前将初级版本的bP机拿出来......
周纪帆故意靠近许曼,将bP机拿在手里把玩,还把“嘀嘀......嘀嘀”的铃声调的格外大,很快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许曼问:“这是你奶奶给你买的bP机?她可真疼你。”
周纪帆:“奶奶确实疼我,但这个bP机不是她买的,是我自已做的。”
许曼惊喜的说:“真的?你太厉害了,这个都能做出来!”
周纪帆傲娇的说:“做bP机小意思,我以后还要做手提电话、电脑,只要我奶奶喜欢,我什么都可以做,这个bP机就是我送给她的新年礼物。”
许曼羡慕的说:“你奶奶真有福气,有个这么厉害的孙子,想要什么,你都能倒腾出来。”
其他人也把周纪帆一顿夸,说他有本事,以后肯定能成为科学家。
周荣接过周纪帆手里的bP机看了看,和市面上卖的机型差不多,夸赞道:“我家纪帆真棒,这个都能发明出来,奶奶为你感到骄傲。”
周纪帆:“奶奶,这个功能目前比较简单,只能回复数字,等我研究一段时间,把汉字版本发明出来,就能超越国外那些机型了。
你不是认识很多大老板吗?到时找他们投资,建个厂子,把新机型量产,定能赚很多钱!”
bP机要千禧年之后才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90年代会席卷全国,成为一代潮流。
利用时代契机,先赚一波钱不是不行,顺便让周纪帆感受下商场竞争,也能为他日后研发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奠定基础。
对于外商投资,江城目前的政策仍是政府出地,加上部分旧机器,然后控股,占收益的五到六成以上,党委书记、财务等职务,需要由政府指派。
周荣不介意让政府赚钱,可她不喜欢把官场的那一套带到企业里,动不动就开会、请示,这样的流程和效率,以后势必是阻碍公司的发展。
她的年纪越来越大,有些事想管都未必有精力管,她不想给周纪帆留一个烂摊子,只能把工厂建在政策更加开放的鹏城......
周荣:“你的主意很好,过完年,我就去鹏城找人盖实验室和工厂。等盖好了,你差不多也要毕业实习了,到时我们就仰仗你赚钱了。”
周纪帆:“我的所有成就离不开奶奶的鼓励和支持,只要奶奶开心,我做什么都值得,工厂要是赚了钱,全归奶奶。”
周荣欣慰的笑笑:“你把做bP机需要的设备和原材料写给我,写详细点,我找相应的工厂提前定货。”
“好!”
周纪帆去写清单时,周荣把许曼拉到房里谈话:“我开年后要去鹏城,之前说要在江城建一个服装厂,怕是没精力张罗了,我去找政府批地,再把投资款给你,你全权负责这个项目行吗?”
许曼琢磨了下,说:“这厂子能不能不建了?
城南是飞扬科技公司的党委书记,展宁、睿哲又在政府部门上班,我要是再和你办个服装厂,别人会说闲话的,也不符合政策。
最主要的是,我不会管理工厂,管理好一家工厂,可不是管理两个小店铺那么简单,稍有不慎,我们在南方赚的钱都得亏进去。
我每天给孩子们做几顿饭,有空了就去服装店转一转,日子很充实,手里也不缺钱用,不想折腾了。
你帮我赚的钱,继续投资吧,等我百年之后,就给展宁他们分了。对于钱的来路,就说是投资赚的,利滚利滚到了那么多。
他们要是接受不了,就慢慢接受,反正我人都不在了,管不了那些事。”
计划赶不上变化,以后南方的项目才是自已的工作重心,许曼要是不想管理服装厂,周荣一时间找不到更适合的人帮着打理工厂。
全部聘请外人,她有点信不过,正如许曼说的,经营一个工厂,不是管着几个小铺子。
上百号的员工,每月要开工资,加上其他的开支,要是厂子经营不善,就会成为一个无底洞,拖垮她的其他项目。
不如弃掉,再寻个机会把空间里的设备卖了,换点现金在手里去投资地产和股市,几乎稳赚不赔......
周荣:“行吧,服装厂我们就不建了,你那服装店还在用老式缝纫机,效率太低了,改天我给你弄几套先进的设备回来,咱们即便是小店,也能赚大钱。”
许曼:“这个可以,需要的费用,你直接从我的存折里支取就行了。你要是在南方看到些好看的布料,也可以运回来,钱同样从存折里扣。”
周荣:“好。”
第563章
谢谢荣姨分一杯羹给我!
过了元宵节,周荣就回了鹏城。
她本想邀请周父周母到鹏城和香江去玩,两人觉得周荣是去盖工厂的,定有很多事要忙,不想给她增加负担,没同意,说他们喜欢住在周家湾,哪都不想去。
等他们想出门了,就联系周荣。
周荣拗不过两人,只好由着他们。
许瀚华比周荣先到鹏城,他得知周荣想盖个实验室和工厂生产bP机,极力赞成。
bP机不仅在国内受欢迎,在香江和其他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同样走俏。
许瀚华问周荣,想用哪家公司投资建厂。
周荣手里不缺建厂的钱,可生意场上的钱是赚不完的,一个好的合作伙伴,能共同抵御风险,还能确保事业长久发展。
她如果只是留下大量的金钱给周纪帆、钟乔恩他们,非但不能帮他们实现梦想,还有可能会害了他们,只有可靠的伙伴和人脉,才能助力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
周荣:“我的投资公司出六成资金,剩下的四成,你可以入股。”
许瀚华欣喜的说:“谢谢荣姨分一杯羹给我!我打算从自已的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里,各拨两成的款出来投资,你觉得怎么样?”
周荣:“可以。”
两人商量一番后,给工厂取名“帆硕科技”,从已购买的土地里拿出一块建造厂房和实验室。
周荣暂代法人,等周纪帆满18岁,就变更公司信息,让他担任法人。
周荣担心他们因为不懂行,导致建造的厂房和实验室不合格,从沈善瑞那拿到沈善琪的联系方式,给他打电话,问他最近忙不忙,能不能来一趟鹏城,有要事相商。
沈善琪在中科院一点都不忙,只要是好事,在单位里就需要论资排辈,他作为刚进单位不久的新人,目前干的工作和打杂的没区别。
一听周荣有要事相商,他当即就找领导请假,拿到假条后就赶往鹏城。
等见到沈善琪,周荣请他和沈善瑞一起去酒店吃了顿大餐,然后打了一辆出租车,把两人带到一片荒地前。
周荣:“我打算在这里建一个工厂和实验室,先生产bP机,再研制手提电话、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让大家的交流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同时在技术上超越国外,不被那些老外瞧不起。
善琪,有兴趣加入吗?”
国内的民生类科技产品,目前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就连一个小小的bP机都是与人合资,借用国外技术生产的。
沈善琪很赞同科技强国,兴奋的问:“大姨真的要建工厂和实验室吗?都有哪些人加入?”
周荣:“这块地我们已经买下来了,就等着懂行的人来了后,告诉我们怎么把厂房和实验室建造的更加专业。
纪帆把bP机倒腾出来了,目前功能比较简单,只能显示数字,他想研发汉字版本的,还在琢磨中。
不过他要上学,就算新款bP机研发成功,也要等毕业后才能到厂里上班。
你有没有同学或是同事,对这个感兴趣的,可以把他们引荐过来,只要技术过硬,我不会亏待他们的。
每月至少给800的工资,要是负责的项目投入市场后反响很好,还会有千分之二的项目分红,到时轻轻松松就能成为百万富翁。”
这番话听的沈善琪热血沸腾,他每月的工资只有90几块钱,去年谈了个对象,工资根本不够花。
要不是之前听了沈善瑞的话,将省吃俭用攒下来的1000元寄给周荣投资,滚动了几年,本金加收益快有5000元了,他今年年底想结婚,都拿不出钱。
要是真能像大姨说的那样,每月能有800元的工资,项目成功后还有分红,他就不用为生活发愁了。
“大姨,我回去后就联系同学和同事,要是他们愿意,我会尽快把他们的信息反馈给你。”
周荣:“好,你们帮我构思下厂房和实验室该怎么建,我好找人出设计图,然后安排人动工。”
沈善琪:“没问题!”
沈善琪的行动力很强,回了京都后,就四处联系同学和同事,把周荣的设想和给的待遇告诉了大家,很快就吸引了十来个人,并一起商讨如何建造厂房和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