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每个公社都成立了自已的学校、医院、文化馆、业余剧团、公共食堂等,有些公社还成立了敬老院,让无儿无女的老人,可以在里面安度晚年。居委会还建立了人民生活服务社,下设洗衣、缝补、邮电储蓄、家务劳动等,成龙成网的服务组织,遍布公社每一个角落。
人们广泛传唱:“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过了桥梁进天堂,幸福生活万年长。”
有些公社除了托儿所、幼儿园外,还建了一条龙的育幼院,院里不仅有大中小班,还有咪咪班和哺乳班,7岁以下的儿童都可以在里面过集体生活。
现在不仅工业农业要跃进,教育也要大“跃进”,推行小学5年一贯制,初中、高中的三年制暂时没变。
大娃和周家广都跳了一级,上了初三。
教育局出了新政策,自9月份开始,初中及高中学生,需要转户口和粮油关系,即使不住读,三餐也要在学校吃。
周家广和大娃的户口及粮油关系都转去了学校,只晚上回家睡觉。
周荣要上班,也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二娃和妮妮的午饭,让他们自已去食堂解决。
长安里的公共食堂,每天闹哄哄的,两人没有大人陪同,经常抢不到座位,妮妮索性拉着二娃去托儿所里蹭饭吃。
好在托儿所目前实行免费制,没人说他们,还劝他们多吃点,才能长得高......
为了体现集体的关怀,使干部们摆脱繁琐的家务,无牵无挂地投入工作,某单位成立了干部“公寓”,所有家务事有专人管。
每天下班回家,房间内热水瓶里灌满了开水;要洗澡,公共浴室准备好了热水。
要换干净衣服,只要晚上把脏衣服放在床上,服务员第二天洗干净后就送回来,伸手就可以在床头拿到。
要办什么事,只要写在一块小黑板上便有人代办。
缝补衣服,接送幼儿,代买东西,样样都有人照料。
公寓内还办起了公共小食堂,饭是由机关大食堂送的,菜是小食堂照顾大家不同口味自已炒的。
周荣从许曼那得知有这个“公寓”的时候,羡慕的表情,溢于言表。
许曼打趣道:“我听说那公寓里有很多单身汉,要不要我找人去帮你撮合一下?以你的容貌才情,肯定被大家争抢着娶,这样你就能立马搬进去了。”
周荣:“年纪比我小的,不会考虑我,年纪比我大的,到现在还单身,不是那人有毛病,就是家里有一摊子烂事,我是有多想不开,去自讨苦吃?”
许曼嘿嘿一笑:“你考虑问题,总是全面、冷静,你真的不想找个男人陪着吗?解解闷也行啊!”
周荣:“你有王区长解闷就行了,不必为我操心,走吧,食堂快开饭了,我们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好菜,要是不满意,就赶紧换食堂,免得去晚了,被大家抢空了。”
许曼:“好。”
周荣所在的辖区,成立了60几个大小食堂。
公共食堂及各类福利事业的所需花销,目前全部由公社和分社补贴。
而补贴的资金来源,几乎来自辖区内的各个企业。
公社和分社对企业实行“统一管理,共负盈亏”的政策,所有企业除缴纳国家的所得税外,其余利润大部分甚至是全部上交,有的是70-80%,有的规定是100%或90%上交。
因是新政,大家目前都是支持的态度。
许曼为了响应组织政策,把服装店后面的小厨房关了,让所有店员去食堂吃饭。
店员们也乐意去食堂,那里的伙食,堪比过年呢!
第294章
食堂竞赛
为了让社员对公共食堂满意,各公社近期大搞食堂竞赛,看哪家食堂搞得好,得到社员的更多认可、夸赞。
这也是干部们的政绩之一。
各食堂几乎倾其所有,倾其所能,不但吃饭不限量,就是吃菜,也强调一个星期不重样,半个月不重样。
今天包饺子,明天炸糍粑,后天吃瘦肉粥,大后天蒸包子。
有时还能点菜,将自已想吃的,告诉炊事班的师傅,只要有食材,隔天定能吃到自已心仪的饭菜。
吃炸糍粑的时候,可以蘸白糖,白糖不是用碗舀,而是拿筲箕端,想蘸多少蘸多少。
在大家心目中,这就是幸福生活应有的样子。
大家不由传唱:“公共食堂一枝花,男女老幼都爱它,饭热菜香服务好,生产劳动干劲大”,称它为“社会主义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里,吃饭不要钱,放开肚皮吃,不限食堂,还可以跨区。
比如去一区或五区的食堂吃饭,没人说你什么,还会热情欢迎。
各管理区都成立了食品合作社,市集上的所有早点摊、熟食店,全部合并到食品合作社里。
街上那些那卖烧饼的、炸油条的、做米粑粑的、卖卤菜的,都成了里面的服务员。
那些只有1-2人经营的私人小店,或不隶属市政府管控的商铺,要么被大店、大厂合并,要么纳入公共食堂后勤部。
周家湾的四个菜店,已经停业了,严秀珠她们暂时在家休息,以往都没什么假期,就当给自已放假了,反正家里有存款,吃喝又能去公共食堂,她们也体验一把幸福生活......
周荣他们所在的铺子附近,有一家饭馆,被改成了公共食堂。
之前饭馆大门两侧贴的是生意兴隆有关的对联,改成公共食堂后,对联也跟着换了。
上联是:食堂巧煮千家饭,下联为:公社饱暖万人心。横批书:人民公社好。
这个食堂的早餐很简单,不是稀饭馒头,就是馒头稀饭,偶尔会做包子、炸面窝油条,但量不多,想吃就得赶早。
中餐晚餐都是二荤二素,口感还行,周荣和许曼通常会先来这里瞧一瞧。
要是菜品不好,就多走几步路,去百货公司的公共食堂吃,那里的饭菜,堪称一绝,听说炒菜的大厨,祖上是干御膳房的。
不管是辖区内的居民,还是慕名而来尝味道的,每天都能把食堂挤满,体格不够的人,根本挤不进去。
周荣和许曼去尝过一次,饭菜确实好吃,但汗也没少出,人挤人的,都不给人喘息的空间。
两人不想去挤肉饼,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去那个食堂......
食堂的入口处,挂了一块黑板,上面写着今天的菜肴:四喜丸子、糖醋里脊、炒南瓜,炒豆角。
还没到下工时间,一些不上班的老人、妇孺,或像周荣、许曼这样可以随时翘班的人,已经把食堂的桌椅,占的七七八八。
周荣和许曼边品尝今日的菜肴,边看着一波又一波的人涌进食堂。
很快,食堂里就热闹起来,尖嘴妇女的高嗓门、小孩子的叫喊声、年轻人的嬉戏声,不绝于耳,像一首别样的交响曲,在耳边回荡。
炊事员和食堂管理员忙得不亦乐乎,边炒菜、打菜,边问大家对饭菜的意见,以便他们做改进,好在食堂竞赛中获得表彰......
公共食堂开办后,居委会就动员各家上交家里的锅瓢碗盏和粮食,家里不许开伙,都去吃食堂。
大家都觉得公共食堂好热闹,也新鲜,吃完饭嘴巴一抹,不洗锅不擦桌,幸福又洒脱,全都欢欢喜喜的支持。
周荣不会自讨没趣的去破坏这种“吉庆温馨的气氛”,居委会让她上交家里的粮食、锅瓢碗盏,她都十分配合。
反正米缸里就几斤米,鸡蛋、面条、糖等吃食全没有,拿去就拿去吧。
鸡笼里的十几只鸡,早就被周荣拿来炖了鸡汤,一部分留在外面吃了,一部分收入空间里存着。
周荣本想把活鸡收入空间,小帅说鸡粑粑的味道太难闻,空间里的其他食物可能会被“污染”,她只好放弃,把鸡变成了鸡汤......
8月份农村办公共食堂的政策一出来,周荣就去找了周母和周桂,说城内估计也要办公共食堂,让她们不要往家里囤粮,只买当天吃的食材就行了。
周家华、周家富他们本就在各自的单位食堂吃饭,不用刻意通知。
因此新政下来时,周荣他们的损失并不大,那些人口多,又喜欢囤粮食的人家,损失就惨了。
但他们不敢违抗组织政策,只能心痛的交出家里的存粮,然后全家去吃食堂。
好在食堂的伙食不错,也不限量,可以很快回本......
大娃和周家广每天都会在学校吃过晚饭才回来,初三的课业比较紧张,两人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书房里商讨作业或做些小实验。
周荣不想打扰他们,下班后直接领着二娃和妮妮去食堂吃饭。
开办食堂,对几个孩子来说,是最开心的事,他们再也不用做饭、洗碗、擦桌子了!
长安里的公共食堂,是临街的一个茶楼改装而来的,场地不大,想占到位置,一定要赶早,或等别人吃完。
担心有人把饭菜拿回家浪费,食堂目前不许外带。
周荣三人到时,里面已经坐满了,她正准备带着两个孩子在外面等一会儿时,姜文娟朝她招手:“小周,过来,这里有位!”
周荣一来,贾德阳就识趣的挪到他大哥那一桌去挤着坐。
贾德阳一人占了一条凳子,足够周荣和二娃、妮妮坐了。
“谢谢姜嬢嬢!”
姜文娟:“这有么斯好谢的,顺手的事!
我看你两个孩子,老去托儿所吃饭,那里的饭菜,我去瞧过,太简单了,你两个孩子老在那吃,怕是营养跟不上。
你中午要是没空管他们,就让他们来我家,我带他们到食堂占位置。”
周荣看了眼二娃和妮妮,用眼神询问他们的意见。
两人不停点头,表示同意。
他们个子高出托儿所那帮小孩子一大截,老是去蹭饭,怪不好意思的......
周荣:“麻烦姜嬢嬢了。”
姜文娟:“不麻烦,街坊邻居的,大家互相帮衬嘛!”
她家院子被征用后,一些势利眼觉得她家要倒大霉,见面都不和她说话了。
只有周荣一家,和往常一样待他们家,碰到了,都热情打招呼,没把他们当做另类。
人家对她友好,她自然要回报一二,顺便结个善缘,万一哪天需要人家帮忙呢?
第295章
我以前不该那么欺负你
9月28号,周彩出嫁的日子。
她的腿伤已经好了,8月份回了单位。
严建忠下台后,秦泰鸿被提拔了上去。
秦泰鸿觉得严建忠被整这事,太蹊跷,毕竟对方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一直都是谨小慎微,这次突然被人针对,他很好奇其中缘由,也想以此为鉴,防微杜渐。
秦泰鸿在暗中调查时,发觉有江家插手,后去沈家做客时,无意中听沈博航说了周彩和江逸明已领证的事,他当即就给周彩下发了回岗调令,还把周彩提拔为副主任。
送上门的大腿,他要是不抱住,就白混了!
周彩对于自已被提拔的事,感到很困惑,觉得以她的能力和资历,还不够格。
周桂已经从周荣那得知了江逸明的家世,她猜到秦泰鸿的用意,劝周彩别多想,领导提拔一个人,自有领导的考量,安心做好自已的工作就行。
被周桂劝解一番,周彩就不再纠结提拔的事,边上班,边期待她的婚期......
周父周母住的地方,只有一间房,周彩的嫁妆又多,不适合给周彩出嫁。
大家商量后,在周荣家给周彩送嫁。
江家给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现金等彩礼,周母全部当做嫁妆给周彩带走,还准备了八床被子、锅碗瓢盆那些。
周母总觉得这些东西太普通,和江家给的彩礼有点不相配,没少犯愁。
周家广得知他妈的苦恼后,和大娃商量一番,打算给周彩准备一个重量级的陪嫁。
红星牌504一3型电子管收音机,是各大商场的紧俏货,32元一台,需要票。
(50年代的电子管收音机)
(收音机背面)
但你即使有钱有票,也不一定能买到东西,因为产能有限,分配到各个城市的库存,只有几台,没点内部关系,根本买不到。
很多学生就萌发了自已组装收音机的想法,一旦成功,就是班里或学校的名人了,家里的大人也会以他们为骄傲。
周家广想送一台收音机给周彩,放学后就拉着大娃去逛无线电商店。
电容、电阻很便宜,但晶体管很贵,一个二极管五毛,高频三极管需要三元。
周家广咬咬牙,将他攒的私房钱全部拿了出来。
大娃觉得他妈除了工作外,就没一点其他的乐趣,也买了一整套的配件,想给他妈组装一个收音机。
顺便让街坊邻居们羡慕下他妈,没有男人又怎么样,他妈有儿子,日子一样好过!
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反复实验,不懂就去请教老师,终于在周彩出嫁的前两天,让收音机正常发出声音。
周彩提前三天来周荣家待嫁,得知周家广做的这个收音机,是给她的嫁妆,眼眶一红,有点愧疚的说:“我以前不该那么欺负你。”
周家广摆摆手,豪爽的说:“小时候的事,不提了!这收音机喜欢不?”
周彩:“喜欢,就是太丑了,能给它弄个好看点的盒子吗?”
周家广做的收音机,固定在随意拼凑的几块木板上,看起来不太雅观,也不太安全。
周父瞅了瞅说:“明天还有时间,我来想办法做一个外壳,应该来得及。”
周家广:“谢谢爸!”
周父:“不用谢,想不到我们家之前连洗脚都不会的孩子,如今能做出这么厉害的东西,果然是遗传了我的聪明才智!”
周母翻个白眼:“别在那吹了,大娃的收音机也能响,你明天帮他也做一个外箱。”
周父:“没问题!”
周荣拍着大娃的肩膀,夸赞道:“你真棒,妈为你感到骄傲!”
大娃咧嘴一笑:“只要妈开心,我做什么都值得,我做的这台收音机,是专门为你做的,希望它能给妈妈带来快乐。”
周荣动容的说:“有你们在,我天天都快乐。”
周父去家具厂淘了几块好料子的木板,给一位师傅塞了包烟和两块钱,请对方帮忙加工成商场里收音机的外壳形状。
师傅手脚麻利,工具齐全,很快就给周父做好了。
周家广和大娃将所有组件移到木盒里,调试一番后,收音机可以正常使用。
放装饰画的那里,被周家广放了他们的全家福。
这是8月底,周荣为了庆祝周父50岁生日,喊来全家一起拍的。
周家广指着全家福说:“三姐,你把这个收音机摆在江家最显眼的位置,让三姐夫一家瞧瞧,你的娘家,有的是人,他们要是敢欺负你,我们就打上门去!”
周彩失笑道:“好。”
大娃那台收音机的装饰画部位,放的是他们一家四口的全家福。
周荣很喜欢,将收音机放在她卧房的梳妆台上,每天都会打开听一下......
9月27号是中秋节,江逸明拎着些烟酒、月饼,来给周父周母和周荣送节礼。
要是在乡下,新郎新娘结婚前三天,不能见面,但现在是城里,组织天天宣传要破除封建迷信,解放思想,大家就不讲那么多规矩了。
明天就要出嫁了,周彩既紧张又开心,面对江逸明,不知道说什么,就把周家广帮她做的收音机拿给江逸明看。
“这是七广为我做的,他好厉害!我以前一直担心他调皮捣蛋的样子会连累家里人,没想到他这几年变化这么大,还能做收音机了!”
江逸明看着周彩那自豪的模样,宠溺的笑了笑,其实他们家有收音机。
但周家广做的收音机,意义不一样,尤其是那张全家福,赏心悦目,看着就温馨。
江逸明:“辛苦小弟了,明天他扛布帐竹去大院,我给他包个大红包。”
周彩的布帐竹,由周家广扛,这是他用自已的“智慧”争取来的。
大娃也想扛布帐竹,本想套路周家广,诱导他说周彩的坏话,结果人家不上当。
吃了这么多年的亏,周家广已经知道“口不择言”的重大危害,特别在自已想达到某个目的之前,一定要谨小慎微,谨防对方挖陷阱,否则他的所有努力,将会前功尽弃。
周家广猜到大娃想干嘛,直接和他商量,不“暗害”他,拿到扛布帐竹的红包后,一人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