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周荣:“叔,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向上反映,就说自已从公共食堂的操办里琢磨出了一个道理,不管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共产主义社会,都应该共同富裕。周家湾的示范基地,已经让很多乡亲摆脱了贫困,但其他生产队,还有许多人家在为没钱盖房和娶媳妇而发愁。
你作为大队长,于心不忍,特向组织申请,把万头猪场和万只鸡场的指标,分给胜利大队的其他几个生产队,以实现共同富裕。
这样既能分摊风险,咱们整个大队相当于都纳入了示范村的范畴,其中一个村有事,其他村不会坐视不理,我们就能把胜利大队拧成一股绳了。
这事要是成了,叔作为大队长,功绩可想而出,到时整个县城乃至全国,都会知道你的名号!”
周传义听的热血沸腾,摆摆手,假装不在意的说:“我不在乎那些虚名,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最大愿望。
我们周家湾的示范基地,去年丰收,惹得不少人眼红,我们担心有人暗中使坏,民兵队的人,每天三班倒的巡逻。
要是我们整个大队都纳入了示范村,大家有了额外了收入,就不会惦记周家湾了。
一旦有事,去吆喝一声,大家定会来帮忙,就没人敢欺负我们了!”
周荣:“我也是这么想的,才建议你把养猪场和养鸡场的指标让出去。”
周传义:“这个你放心,我一定办妥!”
周荣:“报纸上说我们今年要完成1070万吨钢的任务,据我所知,目前一半都没达到,城里各单位,都在为这事努力,但人手就那么多,所有人齐上阵,24小时不休息,都无法完成中央定的任务。
我听一位专家说,组织大概率会发动全国人民一起炼钢,连我们农村也要参与。
这事如果真的发生,村里的壮劳力势必会被抽调走,田里和基地的活就没人干了,粮食和菜,很可能烂在地里,叔得尽早想好对策,免得临时手足无措。”
周传义不解问:“我们农民哪会炼钢?非把我们弄去,不是凑人数吗?那位专家可靠吗?”
周荣:“人家在京都有关系,敢这么说,肯定是有几分成算的,我们得提前做好预防。”
周传义:“你有什么建议?”
周荣假装沉思,片刻后,说:“如果组织真的下了指令,两位叔就去找传裕叔,建议在公社那边统一建炼钢炉。
记者来拍照或上级领导来检查,看着一溜烟的几百个炼钢炉并排在一起,那场面要多壮观有多壮观,比放卫星还带劲,绝对能上报纸头条!
炼钢炉建好后,从每个生产队抽调二三十个壮丁去帮着炼钢,其他人继续忙活田里的事。
这样既能出名,又能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田里的活也没有耽误。
万一上面不同意这么操作,非要每个生产队搭建自已的炼钢炉,我建议大家同样分工协作,一部分人炼钢,一部分人负责田里的农活。
钢铁不能吃,但粮食可以,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希望两位叔,一定要把粮食放在首位。”
周传景说:“这个不用你说,我们都知道,绝不会让粮食烂在地里没人管的。”
周传义:“我觉得你的第一个法子,听起来更靠谱一点,我们尽量说服公社统一安排炼钢的事。”
周荣:“好。”
第291章
公共食堂,不养蛀虫!
周荣在周传国家歇了一晚上,和他们说了些周父周母的近况,邀请他们去参加周彩的婚礼,第二天返回江城。
周传义和周传景觉得,直接告诉大家今年没钱分,肯定会有人闹事。
两人商量一番后,在食堂前挂了块板子,用木炭在上面写着食堂每天的粮食消耗数额。
比如今天炊事班领了2300斤米,80斤油,200个鸡蛋,50只鸡,1500斤黄瓜,1400斤茄子。
大家看到这些数额,有点震惊,似没想到每天的消耗量这么大,但一想到都是国家发下来的,不要钱,就收起了愧疚心。
应上级要求,各大队要建自已的小学,给国家培养更多人才,也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
三天后,周传义忙完大队的事,又去建校工地转了一圈,就回了周家湾,和周传景一起主持大会。
十点半左右,收工的锣声响起,大家还以为是敲锣的人看错了时间,不管怎样,不用干活,大家都是高兴的,欢喜的回家拿着碗筷,去食堂那坐等开饭......
周传景见人到的差不多了,大声说:“提前让你们收工,不是来吃饭,是有事要通知你们。”
一村民问:“队长,是国家又出台了什么好政策吗?”
另一村民起哄道:“是管饭不够,还要给我们发新衣、发钱吗?”
大家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周传景笑道:“这种美梦,我倒希望是真的,只可惜,只能在梦里看到。
马上就9月份了,按照我们原先的计划,等卖了早稻后,把卖菜的钱一起分给大家。
但你们也知道,咱们生产队在办公共食堂,全村1000多号人,都敞开了肚皮吃,每天要吃上2000多斤米,几十斤油,几千斤的蔬菜。
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和菜拿出去卖钱,能不能管到新粮出来,都要另说。
公账上的钱,需要拿去买油和添置农具。
叫你们来,就是和你们说一下,村里以后不分钱了,因为没钱可以分!”
大家一惊,顿时炸开锅。
一男子站起来,气呼呼的质问:“我家有七八个壮劳力,每天都是挑十工分的活在干,为了就是多赚点钱,给家里再盖几间房,你现在说不分钱了,凭啥?老子不服!”
另一男子说:“我也不服!我们家辛苦干了大半年,就指望田里的收成卖了后,多分点钱下来,好给儿子娶媳妇,要是不分钱,我们拿什么娶媳妇?!
是不是你们这些干部贪了公账上的钱,故意扯个理由糊弄我们?”
周传景接过会计递上来的账本,说:“村里每一分钱的去向,这里都记录的清清楚楚,你们要是不服,尽管来查账!
我刚才和你们说了,粮食、蔬菜、养殖场的猪、鸡等,要留给食堂做饭,钱要拿去买油、买农具,没有剩的!”
一青年问:“我们吃的粮食不是国家发的吗?为什么要动用我们自已的钱财?”
另一青年说:“就是!我们现在可是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有的是钱和粮,你们这些干部天天看报纸,不知道我们的粮食亩产已经过万了吗?
农业部也说我们的粮食储备比那可恶的美国,还多出40亿斤,我们国家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就算我们一餐吃十碗饭,都不会把国家吃穷!”
周传义站出来,大声说:“谁告诉你们,粮食是国家发的?不要拿一些道听途说的话,来曲解组织的政策。
我们收到的文件是,各生产队自行承担公共食堂的一切花销。
你们吃的每一粒粮食,每一棵菜,每一滴油,全是自已种的,和村里花钱买的,这天上就没有掉馅饼的事!
亩产万斤是其他省份的个别生产队,可没有发生在周家湾,我们早稻的亩产才800斤左右。
就算国家有钱有粮,但全国有6亿多人口,无所顾忌的吃喝,金山银山也给吃没了。”
一婶子说:“那这食堂办了干嘛呢?吃来吃去都是吃自已的,还不如把粮食和钱分了,大家各自回家做饭。
我家有十来个壮劳力,往年能结余不少钱和粮,伙在一起,老娘相当于拿自家的粮食和钱,去接济那些懒货,凭什么?我要散伙!”
那些劳力多的人家,反应过来后,都嚷嚷着让周传义和周传景把钱和粮分了,他们不要吃公共食堂,不划算。
也有一部分人说公共食堂好,不能解散,否则就是违背组织政策,是可以带去开大会的。
他们的言论,马上被那些想解散食堂的人攻击,说他们就是想占大家便宜,真想吃食堂,就自已出钱出粮。
一时间,大家吵得不可开交。
等大家吵累了,周传义说:“公共食堂是组织的新政,才颁布不久,肯定不能就此散伙,不然上面责怪下来,所有人都要跟着遭殃。
但怎么将食堂办下去,大家商讨一下,我们想一个折中的法子。
我们国家的律法,最讲公平公正和民主,最终的方案,我们采取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涉及到自已的切身利益,谁都不愿马虎了事,立马讨论起来。
多数村民觉得,食堂不能像之前那样没有节制的吃喝了,要严格管控每餐的粮食数额,最好是按劳力、工分、年龄等标准,按需分配。
每餐的菜,只能炒两个,除了逢年过节,不许吃肉,谁要嫌伙食不好,就回自已家里开小灶。
公共食堂,不养蛀虫!
公账上的钱,要和之前一样,到时间就分下来,他们宁可吃不放油的菜,也不要把钱拿去浪费了。
共产主义社会,又不发钱和媳妇,没有彩礼,没有房子,就得一辈子单着。
他们可不想孤独终老,家里还等着钱盖房子、娶媳妇、养孩子呢!
周传景让人把大家的诉求一一写在本子上,并大声念出来,问大家有没有遗漏的,之后要大家举手投票表决。
要求分钱,且食堂每顿饭按需分配的人,明显占大多数。
周传义和周传景,均满意的笑笑,不由感慨,周荣的脑子就是好使,这么快就帮着化解了村里的食堂危机......
第292章
食堂改革
等大家表完态,周传义说:“既然大家都同意食堂进行改革,那我们就从今晚开始执行。
干8-10工分活的,每餐分三碗饭,5-7工分的,分两碗饭,1-4工分的,分一碗饭,每碗饭,配一勺子菜。
不干活的,不参与分饭菜。
各家的孩子,要多鼓励他们干活,打猪草,去菜地里拔草,清扫猪粪、鸡粪,只要干了,肯定有工分,不会饿肚子。
要是偷懒,家里的大人愿意把自已的那份口粮省出来给他,我们不管,反正村里不养闲人。
我们周家湾从来都是以孝治家,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身患疾病不便下地干活的,村里有赡养的义务,每餐一碗饭,大家没意见吧?”
所有人一同答:“没意见!”
周传义:“很好!食堂变革的决定,是大伙一起商讨出来的,我们先这么办着,之后要不要改,怎么改,同样由大家商量着决定。
希望在执行的时候,有些人不要因为自已的一时得失,心生埋怨。
谁要是在外面败坏周家湾的名声,就带着全家滚出去,我们不欢迎搅事精!”
一妇人问:“大队长说的话,我们肯定会照做,公账上的钱,什么时候分?”
周传景与周传义对视一眼,将两人商议好的结果说出来:“村里有些人,心眼坏的很,喜欢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要是有那懒汉为了一已私利,去外面乱说我们不给大家吃饱饭,上面肯定会怪罪下来,我们今天商定好的规则,很可能不复存在。
大家相互监督,看谁在背后使坏,把他揪出来,我们把他和他的家人,踢出周家族谱,再赶出周家湾!
我向大家保证,公账上面的每一分钱,都不会乱用,从明天起,买油买农具什么的,花了多少钱,我们会在食堂前那个板子上记录,大家一看就知道了。
等晚稻收了,我们把该卖的粮食一卖,一起来分红。”
大家觉得这主意不错,同意了周传景的提议。
周家湾的公共食堂,不再胡吃海喝,开启了“勤俭节约”模式,也规避了很多隐患......
周传义与胜利大队其他几个生产队长交流时,都会暗示公共食堂的弊端,并强调,吃的所有粮食,都是各生产队自已的,不是旁人的,国家并没有出台免费发粮的政策。
希望大家能想办法改革食堂,免得把仓库里的粮食祸害完,全村一起饿肚子。
各生产队的队长,都是老庄稼把式了,听了周传义的话,立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纷纷回去改革食堂供给标准......
大队书记黄安和,听人说周传义改变了周家湾公共食堂的供给标准,还向他人传授经验,当即拿着组织下发的红头文件去质问他,为什么不按规矩办事,要苛待辛苦干活的农民。
周传义浅笑道:“请黄书记指出,我哪里没有按规矩办事?”
黄安和举着手中的红头文件说:“组织的口号是‘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你不让大家吃饱饭,大家怎么干生产?你是要破坏组织政策吗?”
周传义:“请黄书记打开组织下发的文件,逐字逐句研读,告诉我,‘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这几个字眼在哪里。”
黄安和一顿,打开文件反复看了看,确实没找到“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这几个字。
他支吾道:“文件里没说,但之前大家都是这么喊口号,这么干的,你现在擅自更改食堂供给标准,就是不服从组织安排,我要把你的恶劣行为,告诉社长,请他罢免你的大队长职务!”
周传义被周荣“点化”后,随身都会带着有利于他的报纸。
周传义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报纸摊开,指着一条《我们的行动口号——反对浪费,勤俭建国!》的内容说:“组织要求我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国家,不许铺张浪费!
一些社员不参与劳动,或在上工时偷懒耍滑,一顿却要吃个三四碗,还把肉不断往碗里舀,让那些辛勤劳作的社员不够吃,要是不加以遏制,怎么服众?”
黄安和:“一派胡言!我们现在已经跨入了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多的是粮食!
米饭不够,你们多做点就行了,肉不够吃,你们养殖场里又不是没有猪,多杀两头就可以了,何必委屈辛苦干活的农民?!”
周传义:“很多社员等着钱盖房子和娶媳妇,仓库里的稻谷,养殖场的猪、鸡等,要拿去换钱分给大伙。
黄书记体恤社员,不如想办法给国家写申请,调拨一大批的粮食和肉过来,要是能再给每家分个百来块钱最好,这样大家所有的麻烦事都解决了。
社员们不找我们诉苦闹事,我们自然不会要求他们节约粮食,每餐想吃多少吃多少,不想上工,就在家躺着。
这项光荣的任务,希望黄书记尽快办妥,粮食和肉拉来的那一天,我会带着所有社员敲锣打鼓的迎接黄书记,还会给你立长生牌。”
黄安和被噎的接不上话,不明白之前还嘴笨的周传义,怎么突然就开窍了,说的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竟让他无法辩驳。
不想被周传义笑话,黄安和只好硬着头皮给公社打报告,希望下拨一批钱粮下来,以帮扶各生产队的公共食堂。
不出意外的被训了一顿,说他不好好研读组织政策,各生产队的食堂,都是自已承担钱粮,公社不负责。
事情没办妥,黄安和不好意思见周传义,经常躲着他。
周传义求之不得,没人给他使绊子,他就能一心一意带着大家搞生产了......
杨林坡也开办了公共食堂,看着大家上工时不积极,吃饭却能吃个几大碗,仓库里的粮食一天天变少,林大河也察觉到了公共食堂的弊端。
这样下去,定会酿成大祸!
林大河想挣个露脸的机会,向前进大队的书记反映,希望可以改革食堂,被狠狠训了一番,还差点被揪去开大会。
林大河被吓的不轻,不再谏言,往家里藏了一些粮食后,随便大家怎么吃喝,反正又不是花他的钱......
第293章
你真的不想找个男人陪着吗?
自中央下达《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后,各部门、各地方都把钢铁生产和建设放在首位,为“钢元帅”升帐让路。
各级党委第一书记亲自挂帅。
江城市委成立钢铁生产总指挥部,市委书记任指挥长,设置专门办公室。
同时要求各大银行全力支持工业大“跃进”,对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追加投资,致使基本建设规模迅速膨胀,战线越拉越长。
银行的正常资金流被打断,需要拆东墙补西墙......
截止到8月底,全国的钢产量只有450万吨,为了完成1070万吨的炼钢任务,由9月份开始,各工业企业,实行大干苦战,每日工作12个小时。
霎时间,各单位都沸腾起来。
职工在生产一线苦战,生产记录不断刷新,高产“卫星”一个接一个放出。
为了鼓舞职工,以免大家闹情绪,宣传报道搞的热火朝天,还有单位安排文工团在一旁打快板,说着各种振奋人心的话。
单位的管理人员,被要求走出科室到现场,为生产一线服务。
对超额完成计划的车间、班组和机台,单位领导会亲自出面,敲锣打鼓送去喜报,给予鼓励,职工之间展开了你追我赶的火热局面。
为了方便大家吃饭,又能节约时间,每到中班或夜班,职工食堂的炊管人员,会把饭菜送到车间。
即便是节假日,职工也放弃公休,主动到工厂上班。
周家华、周家富所在的单位,异常忙碌,经常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就去车间加班。
两人因踏实肯干又不怕苦,没少得到表彰,已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
逛街的人少了,周荣他们的铺子,生意更加冷清,街道办要的利润指标,常常完不成。
好在不是他们一个铺子,八成商铺都无法完成街道办要求的利润翻几番的任务,周荣他们的脸皮就厚了起来,无所谓了......
市郊从8月开始,陆续成立人民公社,到9月中旬,已实现郊区人民公社化,并成立了多个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幸福院,全部实行免费。
接着,城内开始效仿,各区政府都改成公社。
公社进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即公社、分社、管理区三级。
原来的街道办改为分社,居委会或一些大型工厂为管理区。
城内的公社,实行生产生活集体化,家务劳动社会化,各种各样的福利政策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