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这不是明摆着嫌弃他们穷,想要巴结老三家吗?!当然了,他家的玉兰也是个半斤八两的货。
周传国打算等周玉兰从周父那回来后,好好训诫一番,并教她怎么把礼数做周全,否则以后就别来拜年了。
周传泰过来“炫耀”时,周传国把自已的想法说了。
他认为自家兄弟,不应该藏着掖着,把话说开,能避免些不必要的误会,也能让周芳以后更懂礼教......
周传泰听完,才意识到自家闺女确实做的不地道,心想着回去后,就把几个儿子从城里带回来的烟酒吃食,匀一部分出来,让周芳送到周传国、周传安和周传祥家。
周传泰刚准备回家,周荣就来了。
当着周传国、周传泰及周家几位没出去拜年的兄弟面,周荣直言周芳和周玉兰强迫她安排工作,还想把她嫁给鳏夫和瘸子,为朱家村和吴家村也张罗示范村的事。
周荣大跨步离开,周芳和周玉兰担心她去“告状”,立马追了过来。
只是她们的速度比不上周荣的,等两人追上,周荣的话,都快说完了。
周芳一把拽住周荣,不高兴的说:“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我们好心为你介绍婆家,你不乐意就算了,哪能到我爹和大伯面前嚼舌头?”
周玉兰也说:“亏得我们把你当姐妹,担心你带着三个孩子,日子不好过,劳心劳力的为你寻摸好婆家,你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还到我爹这来告状,真是不像话,哪里像亲戚的样子?!”
周荣甩开周芳的手,冷声说:“所谓亲戚,亲才是戚,不亲就弃!
你们为了自已的利益,一门心思的专营,我都明确表示不方便、不乐意了,你们还打着‘为我好’的口号,在那自吹自擂,强逼我答应。
我在你们身上没有感受到任何姐妹情,只有明晃晃的算计,我们观念不合,以后不要来往了。”
周芳气哼哼的说:“你这人怎么说话这么难听?我都说了没有别的目的,就想你有个男人可以依靠,三个孩子有个爹,免得在外面被人欺负。
你不领情就算了,哪能胡乱揣测,故意曲解我的意思?真是好柴烧烂灶,好心没好报!”
周荣:“你敢用你自已、你的孩子、你的男人来发誓吗?你要是真心为我好,没有歪心思,就顺风顺水,吃喝不愁。
如果心思不纯,想算计我,就天天走背运,喝水呛着、走路摔着,你们一家人,一辈子穷困潦倒,三餐不济,你还天天被男人打。”
周芳:“???!!!......”
第265章
到底谁是你的亲闺女?
这种毒誓,周芳哪里敢发?!
村长不知从哪听到的消息,说周荣是福星,能旺家旺村,还是大学生,在城里当干部,手眼通天,周家湾的示范基地能成,周荣功不可没。
如果此人能到朱家村,全村过上好日子,近在眼前。
她受了村长的嘱托,不论用什么方法,都要把周荣弄到朱家村。
村长说了,只要周荣嫁到朱家,就算办不成示范基地,凭着周荣在城里的职务,弄几个工作名额,是轻而易举的事。
等周荣怀孕或过几年退休了,就把她的工作顶替掉。
村长的大儿子做服装店的公方经理,自已做副经理,其他店员会一一辞掉,换上自已人。
到时不仅村长家能成为城里人,他们家一样能跟着进城。
没进城的这段时间,她家每天不用下地干活,并按满工分计算。
周芳觉得村长的提议很好,这番操作,周荣既找到婆家,有了依靠,她家也能得到天大的好处,一举两得,皆大欢喜。
但现在周荣不乐意,还逼着她发誓,这哪成?
那种毒誓是能随便发的吗?
万一成真了呢?!
周芳支支吾吾了半天,就是不发誓,还狡辩,说周荣不顾亲戚情分,说话做事太绝情,大家把她吹的那么好,言过其实。
周荣不想和周芳做无意义的争辩,对周传国和周传泰说:“大伯、二伯,你们一直都是我非常敬重的人,我希望我们一家人,可以齐心协力,攻克难关,把日子越过越好。
我这人有个毛病,不喜欢别人干涉我的生活,更不喜欢别人替我做决定。
我嫁不嫁人,都是我自已的事,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包括我的爸妈。
不是我夸自已,就我的条件,一般人我根本看不上,更别说鳏夫和瘸子了。
周芳和周玉兰,心里盘算着什么,想必不用我言明,大伯和二伯都能猜到。
她们不拿我当姐妹,我自然不把她们当亲人,以后我会与她们断绝一切来往,请大伯、二伯、诸位兄弟做个见证。”
周传国羞愧不已,尴尬的说:“我不知道玉兰会做出那种缺德事,大伯给你赔个不是,我等下定好好教训她!”
周传泰也说:“芳芳说话做事不地道,你的决定我支持,她要是不改正,我也和她断绝关系!”
周荣:“大过年的,我不是要大家闹的不愉快,就想摆明我的立场,希望大伯二伯别介意。
我觉得亲人之间,应该多点坦诚,少点算计,遇到难处了,大家才会心甘情愿的帮忙,我们这个家族,才会越来越兴盛,大伯、二伯觉得我说的对吗?”
周传国:“你的话很在理,一家人就得把话说开,才能避免误会,你放心吧,今天的事,以后绝不会再发生!”
周荣:“好,我信大伯。”
周荣离开时,瞥了眼周芳和周玉兰,姐姐给你们面子,你们非要当鞋垫子,就别怪姐姐不客气了......
等周荣的身影消失,周传国看着周玉兰,叹息一声:“你走吧,回去好好琢磨下,自已错在哪,如果想不明白,就不要再来周家湾了。”
午饭都没吃就被赶走,太没面子了,周玉兰辩解道:“爹,我是出于一片好心,没有恶意,是大荣姐想多了。
她要是不想嫁人,我以后不帮她做媒就行了,何必把事情闹大,让大家都不愉快呢?!”
周传国冷哼道:“你到现在,都没意识到自已的错误,我教了你那么多做人的道理,看来都是白教了。
你回去吧,守着你吴家村的好日子,别来周家湾给我们添堵。”
周玉兰:“爹,大过年的,你真要赶我走?!你不是说最疼我吗?我现在回去,别人怎么看我?”
周传国:“我疼你,你又是怎么回报我的?不为家里出份力就算了,还总是绞尽脑汁的为自已谋划好处,算计他人,枉费了我和你娘的苦心。
你既然一心扑在吴家,就去吃吴家的米,喝吴家的水,不要来占我们周家的便宜。”
周玉兰:“......”
周传泰对周芳说:“你也回去好好想想,想明白后,给大荣赔礼道歉,如果她不原谅你,以后就不要来周家湾了。”
周芳不可置信的说:“爹,你为了周荣,要赶我走?到底谁是你的亲闺女?!”
周传泰:“如果可以,我肯定希望大荣是我的亲闺女,她懂事孝顺,不会为了自已的私利去谋害别人,用自已的本事为家里和村子争光,我为她感到自豪!
再看看你,自出嫁后就很少回村,难得回来一趟,不是嫌村里这不好就是那不好的,或是想方设法的为自已划拉好处。
我自认为自已很大方,怎么就生出你这么个自私自利的闺女?
你出生的那天,你娘正在割油菜,突然发作,来不及回家,就把你生在了油菜地里。
那天好像还有一个娃娃出生,我等下回去问问你娘,是不是把你和那个娃娃搞混了,或是不小心让你呛了几口油菜籽,导致心眼全被菜油给蒙上了,净做些缺心眼的事!”
周芳:“......”
周玉兰和周芳被周传国、周传泰轮番训,两人自知理亏,也不想失去越过越好的娘家,不敢犟嘴,低着头,默默听着......
见周玉兰和周芳没有继续狡辩,周传国、周传泰也不想大过年的让乡亲们看笑话,告诫两人,断了那些损人利已的念头,否则等待她们的,就是一纸断亲书,之后默认她们留下吃午饭。
周玉兰不想这一趟白来,帮她娘做饭时,说她和吴家的几个妯娌相处的不太好,想分家,另盖三间房独住,但目前手里的钱不够,问曹大云能不能借点。
周荣对周传国他们说的话,曹大云都听见了,她对周玉兰很失望,觉得疼爱多年的亲闺女,都不如侄女对家里上心。
现在又把算计写在脸上,曹大云更加心寒了,讥讽道:“你是想学那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周玉兰:“......娘,你这话说的,我是你亲闺女吗?”
曹大云:“不是,你是我去挖野菜时,在山里捡的,我没有钱借你,你去山里找你的亲生爹娘想办法吧。”
周玉兰:“......”
第266章
不愧是亲妈,我做什么都支持
周荣从周传国家离开,就去找了周传义,把周玉兰和周芳给她“保媒”的事说了。
周传义听罢,知道大家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低声咒骂道:“混账东西!竟然把算盘打到我们周家湾福星身上,改天让我碰到姓吴的和姓朱的,非给他们套个麻袋不可!”
周荣:“......叔,村里的基地能成功,和我没什么关系,你、传景叔还有传裕叔的功劳最大,你们别在给我‘戴高帽’了,否则那些听风就是雨的人,都会来打我的主意。
我就是个普通人,想过点安静日子,还望叔成全。”
周传义讪讪一笑:“我们示范村成功后,乡里和县里的领导都来视察了,他们想多发展几个示范村,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领导们鼓励各村的村长来参观学习,要是觉得自已村符合条件,可以递交申请,上面审查后,会在各个乡批1-2个名额下来。3902
年前,来村里参观的人,和年底去打年货的场景有的一比,我和你传景叔每天给大家介绍基地的事,喉咙都要说干。
我们要把你的名字刻上荣誉墙,给你入族谱,需要实打实的功绩,不然大家得闹翻天,我就把你为村里做的事,全说了出来。
你也知道,大家都很崇拜英雄和有本事的人,很多乡亲就夸你是福星,是我们周家湾的骄傲,还给你立长生牌。
大家心里高兴,旁人来打听事的时候,难免多说了几句,想必有人听进了心里,觉得把你撬走,他们村的示范基地就一定能成。
你别怨大家,地里一年收不到几个钱,有些劳力少的人家,温饱都解决不了,基地的成功,让他们摆脱了贫困,终于有钱娶媳妇、盖新房、或去卫生所看病了。
大家是真高兴,才会克制不住的和别人讲你的事迹,没想过要给你制造麻烦。
事情既然出了,我们就要认真对待,等过几天开工了,我给乡亲们开个会,警告下大家管好嘴巴,不要再和外人说你的事了。”
甘蔗没有两头甜,凡事都有两面性,享受荣耀,必然要承担被反噬的结果。
周荣混迹商场多年,有心理准备,事情已经发生,大家又身在局中,埋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让团队核心成员心生不快,影响后续合作,或导致之前的工作,化为泡影。
但该告诫的,还是要把话言明,否则还会有人来“保媒”,或出现新的套路,让她防不胜防。
“叔,你和传景叔为我做的事,我很感激,但你们应该提前告知我一下,让我心里有个底,想好一些预防措施,遇到事了,也好及时应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差点被人算计。”
周传义:“这事是我们的不对,一心想着给你个惊喜,没想到弄巧成拙,差点害了你。我向你保证,再有事,一定提前和你说。”
周荣:“好,周芳和周玉兰做的事,不是我大伯二伯授意的,你别连累到他们身上。”
周传义:“我晓得!你大伯二伯都是实诚人,不会干缺心眼的事,可惜我们周家湾像周芳、周玉兰那样胳膊肘子往外拐的女儿、媳妇太多了,管不过来。
回头我和你传景叔商量下,修改下族规,再敢吃里扒外的,一经查明,禁止她们入村。”
周荣:“好。”
周芳及周玉兰对周荣说的那些话,周母坐在堂屋,陪周薇玩时,听了一耳朵。
大闺女自被神仙点化后,性情大变,想用亲情拿捏她,不可能的。
周母也觉得周芳和周玉兰的算盘打的太响亮,不给两人一点教训,以后还会来指手画脚,或开口索要更多好处。
周荣气呼呼的离开,周母知道她要整活了,非但没拦着,等周荣办完事回来,了解经过后,还把周荣夸了一顿。
周荣挽着周母的胳膊,笑道:“不愧是亲妈,我做什么都支持。”
周母:“芳芳和玉兰说话做事确实欠妥当,你把事情挑明是对的,不然她们都不知道自已错在哪,以后会变本加厉的提要求。
不是所有亲戚都值得帮扶,我们也没那义务,你已经帮大家做的够多了,算是仁至义尽,能不能把日子过好,就看他们自已了。”
周荣:“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周家华今天去谢家村拜年,很是出了一把风头。
谢家村目前还没有自行车,周家华骑去的自行车,几乎引来了全村人的围观。
等他给谢老汉的拜年礼拿出来,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羡慕的。
“老谢家的眼光真好,挑了个这么有本事的女婿,我听说家华在钢厂上班,还分了一间房呢!”
“女婿有本事就算了,还大方,瞧那些烟酒糕点,都是省城的紧俏货,要是我家的女婿有家华一半孝心就好了。”
“年前老谢家已经收了好几个包裹,这会儿拜年又得了一箩筐的礼,这在我们谢家村,可是头一份呢!”
谢老汉穿着谢翠莲过年前寄回的新衣,听着大家羡慕的话,全程乐滋滋的。
让老伴、儿媳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端上桌,他要好好和周家华喝两杯。
谢家嫂嫂猜到谢翠莲今天要回娘家拜年,都没回自家娘屋,在家候着她,以表示对这个妹妹的喜欢。
谢翠莲提前和周家华商议好了,给父母各包一个10元的红包。
原以为谢老汉会很高兴,结果他不收。
“爹不要你们的钱,这玩意不方便拿给外人看,乡里有钱也买不到好东西,你们每隔一段时间,给我寄点省城的衣物或小玩意就行了。”
谢家大哥谢金海见谢翠莲和周家华一脸困惑,解释道:“邮递员每次来村里,都是送报纸或政府的一些文书,咱们谢家村,之前没人收过包裹。
你们给爹寄东西后,我们就成了村里第一个收到包裹的人。
爹喜欢听邮递员或村长扯着嗓门喊,‘谢老汉家的,领包裹单了!’
然后全村的人,都知道你们寄东西回来了,羡慕的眼珠子都快掉地上了,那感觉贼拉爽!
你们把钱留着,给爹多寄点东西,让他多开心几次,非要给钱,也是寄回来,我们自已拿着包裹单去邮电局取,我们不嫌累。”
谢翠莲、周家华:“......”
第267章
你的老婆本,二姨父哪能要?
初三回到长安里的当晚,周荣发现她的空间变大了。
原以为是小帅良心发现或被她洗脑成功,增加了空间面积。
小帅说和它没关系,是周荣为周家湾的乡亲赚到钱,帮了很多人,且有人为她立了长生牌,时空局的人下达指令,奖励了100平的空间。
看来自已在这个世界做的所有事,时空局都知道。
她极有可能是时空局挑选的“试验品”。
真要这样,时空局就是她的靠山,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她出事,她或许能换种活法。
周荣问小帅,有没有办法和时空局的人通话。
小帅:“你可以说出你的诉求,我会录制保存到系统里,时空局收到反馈后会给我下达相应指令。
历史不可逆,生命只有一次,你所求之事,不能有违天道,不能改变大的历史进程。
时空局不负责你的人身安全,如果你因为所做之事被天道惩罚,或被这个世界的人谋害,一切结果由你自已承担。”
这样的话,就不能大刀阔斧的干了,只能继续谨小慎微的活着。
不能谈判,周荣只好给自已谋点实际的好处,嬉笑道:“我人美心善、听话懂事,不给你们添任何麻烦,估计你们选定的所有宿主里,就没我这么省心的。
作为奖励,空间面积能不能再给我增加一点?
最好是一次性增加1000平,你们要是觉得良心过意不去,给我增加个3000、5000的,我也不介意。”
小帅:“......这么过分的要求,我做不了主,先帮你反馈。”
周荣:“谢谢小帅,我等你的好消息噢!”
时空局的审核很快,不到十秒,屏幕上就出现了“不批”两个字,之后,小帅就自已下线了,半点不给周荣询问理由和继续洗脑的机会。
周荣:“......”
初四,沈博航作为代表,拎着礼物去肉联厂看望了周父周母后,来周荣家拜年。
周荣去上班了,周家广和大娃几人接待了他。
周家广见沈博航只拎了礼物,忘记发红包,故意问:“我二姐和清然呢?”
沈博航:“外面风大,你二姐怕清然感冒了,就没带她出门。”
周家广:“我还想着给清然发个大红包呢,看来可以省省了。”
沈博航开玩笑的说:“我出门前,你二姐交代了,你们想给清然发红包,可以由我代收,你们给的红包金额都会记账,以后作为还礼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