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4章

    大娃上初中后,就开始注意个人卫生和形象了,不想把衣服弄脏,就把大家塞过来的吃食,全部给到二娃。

    二娃欢喜的用衣服兜着,他对这些农村的吃食不太感兴趣,但妮妮喜欢,尤其是糖粑这类甜食,是她的最爱。

    把这些东西带回去,定能把妮妮手里的鞭炮全部换走......

    第262章

    你应该感谢你爹,把你留在了周家湾

    初二,周家华带着妻儿去老丈人家拜年。

    谢翠莲买了些烟酒,还给她爹娘哥嫂弟弟妹妹各带了些布匹、糕点等,装了满满一箩筐,才把礼物装完。

    周家华借了周家富的自行车,将箩筐用扁担固定在自行车后座,周庆宏坐前杠,谢翠莲抱着周笑坐后面,神气十足的前往谢家村。

    儿子已经分家,周母不干涉他们怎么孝敬丈人和丈母娘,何况谢翠莲去年没有回来过年,今年难得有空,给爹娘多带点礼物是应该的......

    周传义没有限制董慧儒的出行,但他不想给那些对他释放善意的人带来麻烦。

    孩子不在身边,发电报过去,都说工作忙,没空回来,去了省城也是在家干坐着,不如留在周家湾,有乡亲们陪伴,过年还热闹点。

    周荣拎着礼物去给周传国、周传泰他们拜年时,路过周德旺家,见董慧儒和张秀英坐在门口看书,笑道:“董老师,张老师新年好,大过年的,还不忘学习呢?!”

    董慧儒笑笑:“这几天没什么忙的,看书打发下时间。”

    周荣:“给我大伯他们拜完年后,我就闲下来了,要不去我家坐坐?我们来玩纸牌?”

    董慧儒:“......我不会。”

    张秀英将书合上:“我会一点点,我来陪你玩,一年忙到头,就当给自已放一天假了,董老师不会,就让他在旁边看着我们玩。”

    董慧儒:“......”

    周荣拜年的速度很快,在周传国几家说了些吉利话,放下拜年礼就离开了。

    周传国他们要留饭,周荣没答应,说家里有客,以后再来吃是一样的。

    周荣到家时,董慧儒和张秀英已经过来了,给周父周母拎了两瓶酒,两包糕点。

    周荣说要打纸牌,周母说她来凑个角,目前三缺一,本想把陈茉莉拉上场的,陈茉莉说她不会打纸牌,周薇也需要人照顾。

    周母说:“把孩子给家富带,他是当爹的,带孩子是他的责任,你平日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忙里忙外的,今天休息一天。

    不会打牌,就在旁边看着我们玩,或让五彩教你。”

    陈茉莉感动的说:“谢谢妈的体谅!家富的工作很辛苦,一年下来,也就过年这几天能好好休息,就让他好好歇着吧,我来带薇薇。

    你们尽管玩,中午我和七广一起做午饭。”

    周家广听了,开心的说:“谢谢二嫂!下午我帮你带薇薇。”

    陈茉莉:“好,你们玩鞭炮能去远一点的地方吗?你二哥等下要休息,我怕吵到他。”

    周家广:“没问题!”

    看着周家和谐的氛围,张秀英羡慕的说:“你们家真幸福。”

    周母:“张老师也是有福之人,等孩子们放假了,定会来看你们。”

    张秀英心酸的笑笑,没有接话。

    陈茉莉不玩,只能周彩上场。

    现在玩的纸牌,是“上大人,丘乙已,化三千,七十土,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

    (纸牌)

    周家湾的人,几乎都会玩。

    没有彩头,玩了两圈,周荣觉得没意思,提议打钱,5分钱的底。

    大家觉得这主意不错,都同意打钱。

    原主的纸牌打的马马虎虎,真要玩钱,只有输的份。

    周荣前世的亲妈,是玩纸牌高手,她陪父母时跟着学了几手,加上她喜欢算牌,几圈下来,全是她在赢钱。

    张秀英每次输钱,坐在她身旁的董慧儒就帮着掏钱。

    周传义为了感谢董慧儒对周家星的悉心教导,及他和张秀英对示范基地的尽心尽责,让村里包揽了他们的所有口粮,并每天给他们按照满工分计算。

    村里分红时,董慧儒和张秀英也分到了一些钱,两人之前的工资,都在百元以上,小有积蓄。

    但董慧儒还是开玩笑的说:“周荣啊,你读书厉害就算了,怎么打牌也这么厉害啊,我口袋里的钱,都快输光了。”

    周荣笑道:“运气好而已,这里没有馆子,不然我就用赢的钱,请你们全部去下馆子!”

    张秀英:“你总共都没赢两块钱,真去下馆子,你要倒贴。”

    周荣:“托我娘的福,一直没让我交伙食费,我这几年攒了点钱,请大家下馆子绰绰有余。”

    周母打趣道:“你这牌技,周家湾没有几个人能比,我们都老了,以后就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

    你的钱看紧点,孩子们越长大,花销越多,尤其是成家的时候,花钱如流水。

    七广这段时间的厨艺又精进了,中午让他露一手,董老师和张老师都尝尝,给点意见,看有没有改进的空间。”

    张秀英:“行,那我们有口福了。”

    大家继续有说有笑的打牌,临近中午,周传国的小女儿周玉兰,周传泰的大女儿周芳,各拎了坛一斤装的地瓜烧酒,一包杂糖,带着自家男人和几个孩子,来给周父周母拜年。

    有客上门,周母他们只好散场,招待客人。

    周彩给周玉兰他们各倒了一杯红糖水。

    来的所有孩子,不论年龄大小,周母都给了个一角钱的红包。

    周玉兰借着帮孩子保管红包的由头,打开看了下,见只有一角钱,有点嫌弃,觉得周母他们在城里混好了,才给一角钱,太小气,都不够自已买礼品的本钱。

    但她没有说出来,脸上始终保持笑盈盈的面容:“听说三叔在肉联厂上班,二华哥、三富哥他们都是厂里的正式工,大荣姐三姐妹还读了夜大学,个个有好工作,听着就让人羡慕。”

    周芳也嫌红包金额有点少,酸溜溜的说:“要是当年,我爹愿意送我去乡里读高小,凭我的本事,定能考上初中和高中,读个大学什么的,应该不难,现在也能和大荣一样,在城里当干部了。”

    周荣听周父说过,周玉兰和周芳都是嫌贫爱富、自私自利的人,出嫁后很少回周家湾,回来也当没三叔这个人,见面都不打招呼的。

    今日上门,估计来者不善。

    对于目的不纯,又爱阴阳怪气的人,周荣从来不会手下留情,嗤笑道:“你当年要是发奋读书,以那时的形势,不是被抓去当压寨夫人,就是被那些没有节操的官兵祸害。

    你应该感谢你爹,把你留在了周家湾,不然你哪有机会嫁个好夫家,生四个可爱的儿女?”

    周芳:“......”

    第263章

    你俩的脸皮,是不是也太厚了点?

    周芳被噎的接不上话,周玉兰忙出来打圆场:“大荣姐,我们有几年没见了,今天太阳好,走,我们去外面坐着唠唠。”

    周荣想知道周玉兰和周芳打什么鬼主意,搬了把椅子,和两人一块坐在门口。

    周玉兰拉着周荣的手,一脸的姐妹情深:“大荣姐,我们小时候经常一起玩,你还记得我们一块去采蘑菇、挖野菜、摘野果吗?

    你速度慢,担心回家被骂,我总是把自已篮子里的东西分给你,想想那时候,真美好。”

    周芳:“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上山抽竹笋,大荣差点被蛇咬,是我冒着生命危险赶走了那条蛇,现在想想,都后怕!”

    周荣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瓜子,边磕边说:“你们从哪看到的话本子,把没发生的事,硬安在我头上?”

    周玉兰:“......你这叫什么话?小时候的事,你兴许是不记得了,没关系,不影响我们的深厚感情。”

    周荣不接话,自顾的嗑瓜子,场面有点尴尬。

    周芳斟酌着问:“你上过夜大学,现在工资多少钱一个月啊?”

    周荣:“这是隐私,不方便透露。”

    周芳:“这有什么不能说的,我听说大学生的工资,每月最少都有40几呢,你也是这么多吗?”

    周荣不回应。

    周芳来周荣家前,给了周家禄5岁的小儿子周庆志几颗糖,连哄带骗,套出了周荣的一些基本信息。

    周芳笑着说:“我听小志说,你在一家服装店做公方经理,你那铺子还缺人吗?能不能引荐我过去?

    什么职位不重要,有个正式工作就行。

    我家去年靠种田,才分了30几块钱,除开全家的花销,都存不下钱,姐妹一场,你混好了,得拉拔下我们啊。

    等我去了省城,我也和你一样,考个夜大学,光宗耀祖,为我们周家湾争光!”

    在周芳的意识里,周荣就是个空有容貌,却胆小怕事,头脑简单的人,运气好的嫁给了杨晋林那个大学生。

    周荣能进城,能考上夜大学,帮周家湾办成示范基地,肯定都是杨晋林在暗中帮助,以弥补对前妻的亏欠。

    连周荣都能在城里混出一番名堂,凭她的聪明才智,只要去了省城,定能比周荣混得好......

    周玉兰也觉得周荣能在省城混的风生水起,是靠杨晋林帮扶的。

    毕竟杨晋林是当官的,不管是为了自已的脸面,还是两个儿子,都不会让周荣过苦日子。

    周荣借着男人的势,飞上枝头变凤凰,现在还成了周家湾的名人,如果她也进城,成就不会比周荣差。

    周玉兰笑道:“我从小到大,最羡慕那些站在柜台后面的店员了,你那铺子,要是还缺人,帮我也安排个职位呗,等我混好了,定不忘你的恩情!”

    周荣淡声说:“店里不缺人。”

    周芳:“缺不缺人,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不行就开掉两个员工,让我们顶替上去就好了。”

    周荣:“都说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你俩的脸皮,是不是也太厚了点?!

    还有,你俩过来找我说那些缺心眼的话,大伯、二伯知道吗?”

    周芳:“......我们姐妹说点私房话,哪能扯到长辈那去?你别整的太小气了!”

    周玉兰嘀咕道:“不就是两个工作吗?不想帮忙就直说呗,至于把话说的那么难听吗?

    你能给大哥他们安排工作,怎么到我这就不行了?还说是姐妹,我看你是生怕我过好了!”

    周荣瞥了两人一眼:“看在大伯二伯的面子上,我不和你们计较。

    以后不要再和我提工作的事,就小时候,只要我有好东西,你们就来骗走的那种泡沫姐妹情,还到不了我费心费力给你们找工作的地步。

    认清自已的位置,说话时过过脑子,我现在是有身份的人,不好听的话,我都不爱听!”

    周芳、周玉兰:“......”

    周荣:“你俩还有事吗,没事我就失陪了,和你们说话怪累的。”

    周芳被周荣奚落的脸色很不好,但一想到自已的另一个目的,她只能强颜欢笑,拉住想离开的周荣。

    “你不想帮我们介绍工作就算了,都是自家姐妹,我不怨你。

    我听人说,你和杨晋林离婚后,三个孩子都归你,一个女人,养三个孩子,想想就辛苦。

    咱们女人呐,得好好待自已,该是男人的活,就别揽到自已身上。

    我们朱家村村长的二儿子,比你大三岁,去年老婆难产死了,目前有三个闺女,正好你离婚了,带着三个孩子,我觉得你俩挺配的,要是结为连理,定会成为一段佳话!

    我们村长说了,只要你愿意嫁到朱家,就给你50块钱、两身新衣和100斤大米作为彩礼,现在好多黄花大闺女出嫁,都没这待遇呢!

    村长还说你想住在城里就住城里,想回乡下了,他们随时欢迎,等过些年,家里也由你当家做主。

    这种好说话的婆家,现在可不多,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要不我帮你应下来?”

    周荣还没给反应,周玉兰先急了:“大荣姐,后娘难做,朱家有三个孩子,我觉得不是好人家。

    我们吴家村村长的小儿子,比你小两岁,至今未娶,人长的可俊了,就是小时候生了一场病,被一个庸医乱扎针,致使右腿行走不太麻利。

    他为人很不错,也得父母喜欢,家里的好东西,几乎都是先紧着他,他那点小缺陷,在他的优点面前,不值一提!

    我们村长说不介意你离婚带着孩子,只要你为村里多出点好主意,要是也弄个示范村什么的,他定会把你当亲闺女一样对待,平日绝不让你干活。

    咱俩同在一个村,还能互相照应,你嫁到我们吴家村,比嫁去朱家村强多了。”

    周荣听罢,径直往外走。

    周玉兰和周芳困惑不已,但直觉告诉她们,要出大事。

    两人一同拉住周荣,同声问:“你干嘛去?”

    周荣:“去找你们的爹娘,还有村长、族长,说你们要把我嫁给鳏夫和瘸子,还想打周家湾示范基地的主意,我要问他们答不答应。”

    周玉兰、周芳:“!!!......”

    第264章

    她绝不会为了所谓的家庭和睦,打破自己的底线

    周玉兰和周芳一惊,没想到周荣这么机警,一下就猜到了她们的目的。

    不想事情闹大,周芳讪讪一笑:“你想多了,作为姐姐,我就是看你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太辛苦,想给你找个好夫家帮衬帮衬,没别的意思。”

    周玉兰:“对!我和芳芳姐的想法是一样的,姐妹一场,我们都有男人和婆家疼,没理由看着你受苦。

    我可没有要打村里示范基地的主意,你别把我们往坏处想,我们是为了你的将来考虑,才帮你撮合亲事的。”

    周荣:“算盘珠子都快崩人脸上了,还死不认账,你们把朱家和吴家吹的那么好,自已嫁过去就行了,别来膈应我!”

    周芳:“......你这话说的,我们都已经嫁人了,真的是为你好,才来做这个媒人的。”

    周荣:“离了改嫁就行了,同在朱家村,你以后想看自已的几个孩子也方便。”

    周芳:“......女人这辈子不可能不依靠男人,你还年轻,可以挑挑练练,等过几年,上了年纪,想找个好人家都不行了。”

    周玉兰:“就是!要不是看在同一个爷奶的份上,我们才不帮你牵线!”

    周芳:“你听姐的,趁着年轻,赶紧嫁了,朱家真的是个好归宿,家里劳力多,当家的还是村长,你要是成为朱家人,妥妥的享福命,要是再给朱家添个儿子,你的地位就更稳了!”

    周荣呵笑一声,讽刺道:“大家都说这世上有四样东西按不住:过年的猪、受惊的驴、生气的媳妇、上岸的鱼,我觉得今天要加上一样,你们猜,是什么?”

    周玉兰不解的问:“什么?”

    周荣笑笑:“你们等下就知道了。”

    说罢,甩开周玉兰和周芳的手,疾步去找周传国和周传泰......

    善良具有脆弱性,过于善良、过于懂事,别人在选择的时候,一定先牺牲你,理由很简单,你懂事听话,成熟稳重能力强。

    智者云,别人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自已!

    曲意逢迎,换不来理解;委屈自已,换不来尊重。

    周荣觉得她不欠周家任何人,今天要是不摆明自已的立场,明确告诉大家,她的界限在哪,哪些行为是她可以接受的,哪些不可以,以后大家都会打着“为她好”的名义,擅自干涉她的生活。

    与其最后闹的鸡飞狗跳,心生怨怼,不如一开始就把话挑明。

    愿意接受就来往,不愿意就算了。

    她绝不会为了所谓的家庭和睦,打破自已的底线......

    周芳给周传泰买了一坛地瓜烧酒,两包“圆球”的烟,还带些自家做的糖粑、杂糖等。

    大闺女时隔几年回来拜年,周传泰知道她应该是有事所求,但还是很高兴,想着只要所提的要求不过分,就帮一把。

    儿子们都混好了,女儿要是过的凄惨,说出去没面子,他也不忍心,毕竟是亲生骨肉,他希望所有孩子都好好的。

    等周芳去给周父拜年时,周传泰就来向周传国“炫耀”他女儿带来的拜年礼。

    周芳只给周传泰和周父带了拜年礼,其他人都没份。

    周传国倒不是稀罕周芳那点东西,就觉得礼数不够周到。

    周芳要么只给周传泰一个人拜年,大家体谅她婆家的日子艰难,不会说什么。

    要么伯伯叔叔家都拎点东西,不论东西多少、好坏,心意到了就行。

    但周芳给周传泰拜完年后,就拎着拜年礼去了周父那,让周传国心里很不开心。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