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怀着要让小太子当堂出丑的心思,恪亲王世子甚至都忘了维持脸上的笑容。他绝不允许让这个奶娃娃笼络实力压在他头上!
所以当皇帝示意他随意考问的时候,恪亲王世子不顾其余几位老臣不赞同的目光,执意选择了一段晦涩难懂的古文。
“侄儿文篇才学不如几位大人,只有在记诵文章上尚有几分优势,所以今日就看看太子殿下在记忆背诵上是否已经开窍。”
恪亲王世子将一整段古文念下来,一位老臣摸了摸胡须,也赞叹道:
“此篇出自前朝一位士大夫的墓志铭,那位士大夫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他的墓志铭却写得极为深刻,其中道理令人叹服,只是现如今这篇文已经少有人知了,没想到世子殿下还能背诵出来,可见的确博闻强记。”
恪亲王世子谦逊点头,眼中却流露出一丝骄傲来。
他知道自己的优势,所以平日里广阅典籍,论其对文章的之广,他自认不输于任何人。
可老探花却一皱眉:“世子选择此篇怕是不妥。”
老探花自然也知道这篇文章,只是这篇虽然有玄机妙理却也掺杂了许多空泛辞藻,叫一个幼童来记这种他未必能理解的了的东西,叫老探花觉得并不公平。
“依老臣看,三字经便很不错,正适合幼儿启蒙。”
恪亲王世子却不以为然。
“不过是考记忆力,何须理解其中意思?不过是一个文篇而已,再者说了,就算太子殿下没能背出来也无妨。”
他都这样说了,旁人也不能再说什么了,只能看恪亲王世子又装模作样的念了两遍,语速越来越快,念完后一点时间都没留,就这么去问小太子。
“太子殿下,方才我念了共三百八十余字,可都记下了?”
三百多个字,对于一个幼童而言想要在三遍之内记住简直是难如登天。
恪亲王世子摆明了就是为难。
可皇帝和扶姣都没说话,其余人便是敢怒不敢言。
老探花频频抬头看向皇帝,却发现他不仅没有半点阻止的意思,好像还非常高兴似的,更是摸不到头脑。
方才他在后殿考太子殿下时皇帝的表情都没有这般轻松。
见小太子没说话,恪亲王世子更是得意,假装惋惜:“太子不必忧心,如今你年纪小,不记得也是常事。”
“只是要是拜了这么多老师,要记着的可就不止这三百多个字喽。”恪亲王世子做出开玩笑哄孩子的样子,实际上就是在撺掇小太子自己不拜师。
“三百七十九个字。”
“等你再长大些……什么?!”
恪亲王世子一脸惊讶。
承琮有点莫名其妙的看着他,又说的明白些:“不是三百八十多个字,是三百七十九个字,你数错了。”
恪亲王世子面如土色。
“你、殿下数着了?”他还不敢相信某个可怕的答案,这样问道。
承琮撇撇嘴,突然觉得这个堂兄有点傻。
“听了三遍,自然知道了。”
何况这人方才不是特意说了要叫他背下来吗,若是都背下来了,还会不知道有多少个字吗?
承琮到底是小孩子,还不知道自己与旁人大有不同,只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东西。
扶姣看着他,满意的笑笑。
果然没有白瞎她的积分呐。
承琮不想再跟这个堂兄说话,他虽然小,却很敏锐,他能感觉到这个面上笑得好看的堂兄实际上并不喜欢他。
所以承琮张了张口,无比流利的将那三百七十九个字一字不错的背了一遍。
殿上的人从震惊到麻木再到狂喜,都热切的看着承琮。
在场诸位,除了心怀鬼胎的恪亲王世子承轩,个个都是对武舜王朝忠心耿耿的忠臣,看见未来的皇帝有如此天资当然心里高兴。
等承琮背完,那位第一个听出此篇来源的老臣便迫不及待的问:“太子殿下可知晓其中含义?”
承琮先是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
“有许多字不知道,但大体意思知道。”
他看向老探花,用小小的手指头隔空点了点:“就跟这个师傅说的故事是一个道理。”
恪亲王世子的头都木了,他怔愣着看向老探花,其余人亦是如此,只有皇帝唇角带笑,招手将承琮叫过去,又将小小的孩子抱在怀中。
“说吧。”他告诉老探花。
老探花便将后殿中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语气中还带着赞叹。
“当时老夫问了太子殿下这个问题,本以为他年纪尚小,当然回答不出,可却没想到,太子殿下仅仅用了七个字就叫老夫叹服。”
“哪七个字?”
老探花声如洪钟:“帝王之道在于民。”
殿中人无一不倒吸一口凉气。
大禹治水时他为人皇,数万万黎民受水患之苦,他急于救民,所以才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分一秒都不愿意耽搁。
承琮此言虽短,但老探花却以为说中了其中精髓。
而且……
老探花偷偷看了一眼皇帝。
方才殿后小太子还说了一句与他父皇当年亲自下常州一样。
可不是嘛,当年皇帝差点错过了小太子出生,就是因为常州水患。
只是小太子对此事都知道,显而易见是皇帝亲自告诉他的。
真是宠爱的没边儿了。
拜师之事到了现在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老臣们肉眼可见的对小太子很满意,并且表示日后一定竭尽全力辅佐小太子。
恪亲王世子失魂落魄的恭送皇帝和小太子,还要对扶姣低头。
没办法,贵妃位同一品宰相,扶姣更是有宸这个封号。
经此一事,京城中神童的名号就要彻底易主了,皇帝兵不血刃的为他儿子正名,却用自己当了垫脚石!
恪亲王世子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皇帝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将他从西北叫回来并召入宫中,还不就是觉得他这个曾经的“少年天才”最适合做太子名扬天下的见证人!
“啪——”
这一夜,恪亲王府上不知道被砸碎了多少东西。
【第一百一十八章
青楼花魁vs禁欲帝王54】
皇帝带着扶姣回了椒房殿,经过三年前那场大火后,这里被皇帝大加修缮了一番,比起曾经的奢华有过之而无不及。
承琮被宝珠带着去了熏风殿玩,那里没住宫妃,但是院子里长了不少花花草草,比起御花园那些由花房宫人们精心打理过的名品,那些野花野草反而更让承琮觉得有趣。
殿中只有皇帝与扶姣两人。
如今椒房殿的小厨房已经习惯了为皇帝准备御膳,毕竟皇帝几乎日日都要来这里,夏天也就算了,冬日里叫御膳房送来的那些吃食倒不如小厨房做出来的有热气。
庞乘也习惯性的退至一旁。
皇帝与扶姣用膳时从来不用奴才们布菜,帝妃二人相互照顾着夹菜,一点都不避讳,皇帝也从不在扶姣面前掩饰自己的口味,他更偏爱味道清新的菜肴。
扶姣将一筷子清炒芦笋夹到皇帝盘中,皇帝便含笑吃了。
“朕还以为你不知道。”
扶姣知道他说的什么,他是在说承琮有过目不忘之能的事。
“臣妾是阿循生母,怎么会不知道呢。”
皇帝的目光柔和,并不介意扶姣没有跟他提起,反而为她这颗慈母之心而觉得愉悦。
或许先皇与太后的所作所为并非对他全无影响,皇帝有的时候看见扶姣为承琮做些什么都觉得心中柔软。
他希望他年幼时从未得到过的温情,承琮能够得到。
事实证明扶姣将这一点做的很好。
“姣姣是个好母妃。”
扶姣半分都没有迟疑的回答:“陛下也是个好父皇。”
皇帝一怔。
虽然他但凡有空就会来椒房殿陪着扶姣母子,平时也常常叫人将承琮接到御书房中,但他终究是个皇帝,还是个大权在握的皇帝。
他很忙,忙于朝政,忙于天下诸事。这种繁忙让他并不能每日都陪伴着承琮,比起扶姣来,他陪伴承琮的时间会少很多。
正是因为如此,皇帝对承琮总是觉得疼爱不够,他很愧疚,不能像是寻常父子那样常常陪伴他玩耍。
皇帝苦笑:“姣姣何必哄朕,朕很少能陪着阿循。”
“可是阿循最喜欢陛下了,这是他亲口对臣妾说的。”扶姣认真的告诉皇帝。
皇帝的心立刻软了。
他知道扶姣不会对他说谎的,承琮也不会对着扶姣说谎。
将扶姣拥入怀中,皇帝叹了一声:“你与阿循实在叫朕时常手足无措。”
因为太在意,所以总觉得亏欠。
不能立刻封扶姣为皇后,不能时常陪伴着承琮,这都是皇帝心中的遗憾。
扶姣抱着皇帝,她眯着眼睛:“陛下,臣妾困了。”
皇帝就将她半搂着抱上床:“睡一会儿吧,朕陪着你,阿循在熏风殿要玩一会儿,不会回来扰你。”
承琮这孩子他知道,精力充沛得很,皇帝已经决定等他再长大些根骨壮实了就叫教他骑马射箭。
消耗精力是一,更重要的是能强身健体。
扶姣才刚刚挨上枕头便似乎进入了沉睡,皇帝宠溺的轻笑一声,手背轻轻抚过她柔嫩的脸颊:“怎地这样贪睡了。”
没人回应,皇帝便也躺在扶姣身旁睡了一会,他也有些疲惫了。
他虽然知道承琮天赋异禀,但今日之事他也筹谋许久,尤其是恪亲王世子。
自从常州之事以后,皇帝便知道了承轩此人并非表面上那样温和,对他也多了一丝防备。
若说皇帝想赶尽杀绝,那倒也没有,他愿意看在当初承轩也曾对他尽心侍奉的份上再给他一次机会,不过再想像从前那样风光也是不能够了。
皇帝自己无妨,但他现在有了太子,他要给承琮铺路,承轩便不能再如以前一样锋芒太盛。
*
傍晚时太子在紫宸殿大出风头并拜师五位位高权重者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坐在景仁宫中,皇后脸色阴沉可怕。
“真是小瞧了她!”
皇后说的是扶姣。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秦淮舞女竟然能爬到今日的位置。
三年前她手中宫权被夺交给了楚妃,后来又因为在太后寿宴上对扶姣出手被皇帝警告,皇后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扶姣产子,陆贵嫔获罪被赐死,宫中局势发生剧烈变动时她才重新探出头来。
当时她本以为楚妃手握宫权一定会对扶姣母子出手的,可却没想到楚妃那个女人竟然真的就又缩回她的宫里去了。
“楚妃是个不中用的,说好听点是她谨小慎微,说得难听些,她实在是胆小如鼠!”
皇后喘了一口气,有些头疼。
眼看着扶姣和她所出的太子势大,皇后实在是害怕,害怕那一日皇帝就要废后叫她给扶姣腾位置了。
她曾经可是对扶姣出过手的,一旦扶姣成了皇后,这宫里还能有她的活路吗……
“娘娘,您真得想个办法对付宸贵妃才行啊。”皇后身边的春梨说道。
之前伺候皇后的贴身婢女因为太后寿宴上的事情已经被皇帝赐死许久,春梨是三年前来到皇后身边的,皇后原本不大信任她,可后来几次有人对她动手都是春梨忠心守护,所以现在春梨成了她新的心腹。
这一次也同样,皇后说了两句,春梨立刻便有了回应。
但她还是头疼:“本宫当然知道,可宸贵妃如今有宠有子有权,本宫拿什么对付她?”
宫权早在两年前就被皇帝一分为三,分别交给皇后、扶姣与楚妃三人,叫她们共同掌管。
表面上说是一分为三,实际上本该由皇后一人独掌的权柄被分离,皇后是吃了亏的。
楚妃也没得到便宜,她只是二品妃位,扶姣这个宸贵妃哪怕越过她做出决定,她也是不敢违抗的。
春梨却说:“娘娘,宸贵妃能有今日,少不得工部尚书在她背后运作,现在前朝对这位宸贵妃的态度都变得比以前好多了,可见要想得势,前朝是一定不能放手的。”
皇后母家王氏虽然是簪缨世族,可这几年父叔渐渐都告老还乡了,新一代的子弟还没长成,在朝中位置并不很高。
再加上皇后这些年在宫里不得势,家族都寒了心,很少再扶持她什么了。
但皇后觉得春梨说的有道理。
春梨看皇后动摇,建言献策道:“娘娘,宸贵妃不就是仗着一个太子才这么得意的吗,咱们不如就在前朝找一个能动摇太子地位的人物,到时候您与他联手将太子除掉,自然不战而胜!”
皇后的眼神飘忽起来,春梨适时侧了侧身体,露出袖口一片刺绣。
那是西北独有的荆棘花,皇后果然定住,随后眼中迸发出一道光来。
“恪亲王世子……”
【第一百一十九章
青楼花魁vs禁欲帝王55】
扶姣坐在屋里,懒洋洋修剪着一盆芍药。
这是前几天内务府总管亲自送来的,说是今年新培育出来的品种。
宝珠宝璎在她对面的桌案旁边绣着小荷包,是给承琮做的。皇帝在他行了拜师礼之后便日日将他带到紫宸殿去,皇帝自己在前殿批阅奏折,承琮在后殿听启蒙课。
这两个丫头自从承琮出生之后便一直照顾着,现在承琮白天都不能出去玩了,她们觉得很不习惯,索性就从库房里寻了一些布头来做小荷包。
“太子殿下再过两年就要去宫学了,到时候处处都要打点,奴婢现在多做几个荷包备着,到时候太子殿下要赏人就在里面塞点金叶子岂不是正好?”
她们是这样对扶姣说的。
扶姣笑她们两个就是太闲了,应该找些活给她们做。
这些年里椒房殿伺候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庭院中养的一池荷花都有专人照顾着,宝珠宝璎两个就只需要伺候扶姣日常起居,再带着承琮玩一玩,所以承琮一走她们的确是没什么事情,也就陪着扶姣聊会儿天。
宝珠是个伶牙俐齿的,闻言便说:“奴婢可是求之不得的,若是娘娘能给太子殿下再生几个弟弟妹妹,奴婢可不就有活做了吗?”
宝璎也很赞同。
“娘娘,太子殿下如今也三岁了,您再生个小主子就恰恰好。”
她们习惯了承琮白天在椒房殿闲不下来的跑跑跳跳,现在承琮白天都在紫宸殿刻苦学习,晚上回来就要睡了,殿中清冷的很。
扶姣摸摸自己的小腹,她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她已经运用了好孕体质。现在崽崽稳稳揣在她肚子里,只是月份太小,太医还诊断不出来。
恪亲王世子从西北回来这件事情在京城里多少是掀起了一阵风波的。
他曾经被人认为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皇帝,所以不少朝臣都与他关系密切,但是有了承琮之后此人的地位就尴尬起来,曾经与他相交的官员也十分尴尬。
但显然人家自己不这么认为,皇帝前日还跟她说了恪亲王世子回京后私下里拜访了不少达官显贵的事情。叫扶姣意外的是,还真有不少人愿意继续与他保持来往。
思来想去也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觉得这个太子之位并不十分稳固。
承琮如今年幼,未满四岁的幼童而已,在众人看来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一场小病夭折。而扶姣近四年的时间里再没有诞下一个子嗣,她生承琮时难产的事情京城里有头有脸的人都知道,都觉得她是在生产时伤了身体无法再生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