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他们刚来那阵,到附近逛过,主要是买菜,熟悉附近街巷,还认了去府学的路。这之后,陆柳常出去,换着人搭伴,娘、哥哥、顺哥儿,前两天还跟父亲出去过一回,新买了菜种。今天才跟爹爹出门。
王丰年连县里都没去过几回,府城人多繁华,他走到外头怯怯的。明明他才是爹爹,却挽着陆柳的胳膊,仿若怕走丢的小孩。
陆柳不急着买东西,带他在附近慢慢走,瞧什么新鲜,都过去看一眼。
县城有卖艺的,府城也有。
他们会变戏法,也会耍大刀,还会胸口碎大石。
陆柳护好钱袋子,带着爹爹去瞧热闹。
路上看见有卖糖葫芦的,他买了两串来吃。
“我去县里玩的时候,哥哥就给我买了糖葫芦。”陆柳说。
王丰年还没吃过糖葫芦,在陆柳的催促声里尝一尝,都没舍得下牙去咬。
一串糖葫芦有六颗山楂,他吃一颗就想留着,等回家再吃。
陆柳说:“待会儿我们要买东西,拿在手里不方便,你就吃了吧,六文钱的零嘴,我们吃得起了。等回家,我多买几串,给爹和哥哥吃。”
王丰年又下嘴咬一颗山楂。裹了糖的山楂外皮是脆甜的,糖很黏,会有细碎的糖块和颗粒粘在山楂上,再往了深了咬,会品尝到山楂的酸。酸酸甜甜的食物,一如他现在的心情,时酸时甜。笑一笑,眼泪却从眼眶里流出来。
陆柳给他擦擦眼睛,让他快看杂耍。
“过会儿要给赏钱的,不多看两眼都亏了。”
王丰年连忙收起酸涩心情,眼都不眨的盯着空地上的卖艺人,看他们耍刀,看他们碎石,要把赏钱都给看回来。
陆柳挨着他站着,低头看看爹爹紧紧扣在他胳膊上的手掌,唇角微微扬起。
他真的长大了,可以当爹爹的依靠了。
吃完糖葫芦,看完杂耍。父子俩往集市上去。
府城的集市分小集和大集,小集就在街区附近的巷子里,摊贩不多。大集则会清空街上的小摊贩,官差会守住街口,摆摊的人都要交个摊位费。开大集,各大商号都会过来支个摊子。据说比码头集市还热闹。
大集分季度开,三个月一次。
下一次在六月中旬,他们可以来凑热闹。
陆柳照着需求采买,临了,又买了些稻草走。黎峰穿不住布鞋了,要给他编几双草鞋穿穿,再是外头太阳大,买的草帽不顶事,他打算编个大帽子,给出门的人都编一个。
重的东西,都装在陆柳的背篓里。
王丰年的背篓里是稻草和鸡蛋,陆柳说要给他买鸡蛋就是要买。
返程路上,再买几串糖葫芦。
经过茶楼时,陆柳听见里面的热闹,连道可惜。
“到中午了,得回家吃饭,不然我带你去茶楼听书。哥哥带我去过好几次,我都听不腻,好有意思,有吃有喝还有人逗我笑。就是贵。”
王丰年则连声庆幸还好到饭点了,他要回家做饭了,不花这个银子了。
陆柳扁扁嘴,“要是哥哥在,听你说这话,立马就把你拉到茶楼去了,管你做不做饭,茶楼能点菜。”
王丰年笑道:“杨哥儿是这样的,我们都要听他的话。”
陆柳说:“下次跟哥哥一起带你们来听书。”
王丰年说等等,“过阵子吧。”
过阵子,他们看这些书能不能卖出去。能卖出去,他们拿工钱才真正心安。
这样一来,他们手里有钱,带两个孩子去听书。这一天来得晚了些,他们做爹的,尽个心意。
陆柳不知道他想什么,他还没有陆杨那样厉害的洞察力,只当他是推辞的话,又哼哼了两声。
“我带着哥哥一起,你没法拒绝的。”
王丰年说:“杨哥儿忙,他这阵子没空。”
陆柳说:“有空的,他说东家不用耗在铺子里,大峰才天天去码头,他不用。等他空下,我就跟他说。”
王丰年对他真是无奈,“怎么也变霸道了?”
陆柳自豪得很:“跟哥哥学的!”
父子俩采买,没去太远的地方,回家时还没到开饭的时辰。
留在家里的都是长辈,陆柳招呼他们,让他们都别生火,中午都在他这儿吃。陈桂枝搭着再发个话,赵佩兰弱弱应声。王丰年见状,就说回家叫陆二保过来,这事就便定下了。
他俩是操劳命,过来吃个饭,等着饭菜的功夫,帮着陆柳把鱼和猪肚、猪蹄都收拾了。
猪肚猪蹄饭后就炖下,鱼要等着明早支摊子。
陆柳料理鱼的法子,是爹爹教的,这些鱼收拾出来,已然骨肉分离,他明天能省很多事。
他是爱夸人的性子,也是会夸人的,如今口才见长,对着两爹一顿猛夸。
“我还说今天来不及了,早上出去,下午要陪陪孩子,晚上大峰回家,可能吃不上汤。鱼放不了多久,明天非得收拾了,那我就要起早。还好有你们帮我,我这就松快了,能让大峰吃上汤,下午能陪孩子,明早能支摊子。要是没有你们,我可怎么办啊!”
他从前在家也爱说这些话,一开口,就会让家里热闹些。出嫁后,回家不方便,这些话听得少了。
突然被他这样一顿夸,陆二保跟王丰年都乐呵呵的,说下次还来。
陆柳不好把黎峰一直拖着,这样太累。
现在有四个长辈,大家可以轮着来,留人帮他看孩子,再带两个人跟他出去支摊子。
挣钱多与少无所谓,能有个菜钱就够了。这样忙起来,生活充实,他们有个奔头,都会高兴。
等饭后,各人都回家歇午觉,陆柳让他们把糖葫芦带上,回去甜甜嘴,然后跟娘说了他的计划。
陈桂枝说:“让你当家,你决定就好。”
陆柳眼巴巴的。
陈桂枝只好笑道:“等你跟大峰明天支摊子看看,要是方便,我们就跟着你干。有点事是做是要好一些,闷在家里,人要闷出毛病。”
尤其是大家都在忙的时候,想想每日花销,心都煎熬。
陈桂枝还夸陆柳:“你是个贴心孩子,考虑得仔细,我还说怕他们憋坏了,琢磨着干点什么,你就想出来了。”
这一下把陆柳给美得,喜滋滋去歇午觉了。
下午,太阳落山的时辰,巷子里再次热闹起来。
谢岩回家早,急忙忙到灶屋里。
他今天炖了红枣乌鸡汤,放在炉子上小火慢炖。早上炖下,晚上正好喝。刚进巷子,他就闻见了香味,进屋里,鲜香扑鼻。是好汤。
赵佩兰给他打水洗脸洗手,谢岩笑呵呵说:“我先给岳父送一碗过去,等净之回来,我们一起喝汤。”
赵佩兰应下了。
赶巧,陆柳今天也炖汤了。
他先给两爹送一碗过去,再等着陆杨回家,给哥哥也送一碗。
陆杨跟黎家兄弟一起回来,进巷子时,还在琢磨着给小洪管事送个什么礼好。
黎峰提议:“可以送护心镜。码头最近事多,给他送个护心镜,他肯定喜欢。”
陆杨就没想到,他眼睛一亮,赞道:“你挺有想法,这个不错,明天就置办。”
黎峰没接后头的话,而是得意道:“这不是我的想法,是小柳的想法。他给我送了两面护心镜,你知道他为什么给我送吗?”
陆杨:“……”
还让他装到了,难怪状元郎看他不顺眼。
到家喝汤。
陆杨刚洗完手,端起谢岩炖了一天的乌鸡汤,陆柳就端了汤盆过来,给他送蹄花肚片汤喝。
陆杨眼皮子跳了跳,在战火刚露出小苗头的时候,狠狠掐灭。
他立刻朝陆柳招手:“送什么好吃的来?快给我尝尝,我今天饿坏了,要狠吃两大碗!”
陆柳笑眯眯过来,下巴都抬起来了。
几步路的功夫,陆杨在谢岩委屈的小眼神下,咕噜噜灌了一碗鸡汤,就着碗,盛两勺蹄花肚片汤的汤水,又咕噜噜灌了半碗。
谢岩跟陆柳看着满意,移开视线,互相看一眼,哼一声,鼻孔朝天。
送完汤,陆柳回家。
巷口,陆二保跟王丰年在门口探头,见陆柳笑眯眯出了陆杨的家门,才松口气,关门喝汤去。
他们看陆柳跟谢岩前后脚送汤来,就大感不妙。
还好还好,杨哥儿厉害,没让他们吵起来。
两碗汤,他们喝什么好呢?
真是让人幸福又烦恼的问题啊。
第154章
摆摊
弟弟要去支摊子卖鱼汤,
陆杨得去捧个场。
这是来府城后踏出的第一步,这一步顺当了,就会融入府城的生活,
不会局限在三家的小院子里转悠。
陆杨早上起来,
从枕头下拿出两条肚兜,抖开以后,谢岩的眼睛都瞪大了。
他还是困,睁大一瞬,眼睛就刺刺的疼,
眼泪直流。都这样了,还要坐起来,
眯着眼睛,把枕头拿开,
见没有肚兜了,才问陆杨:“哪里来的?怎么在枕头下面?我怎么没发现?”
陆杨一件一件在身上比划,让谢岩挑,说:“你喜欢哪件,
我就穿哪件。”
又道:“几天前就有了,柳哥儿送来的,我随手塞枕头下,
忘了收拾。”
谢岩是守规矩的人,除了爱拆书,别的东西都归置板正,
不会乱碰,
所以才没发现。
他仔细瞧几眼,目光在水鸭子上顿了顿,选了绣有连理枝和“喜”字的肚兜。
陆杨把里衣脱了,
速速穿上肚兜,再把衣裳穿回来。他的白皮肤就在谢岩眼前晃了一下,就有两层衣裳加身,裹得严严实实。
谢岩懵懵地:“你不是穿给我看的吗?”
陆杨说:“给你点盼头,晚上穿这个跟你玩。”
他早上哄弟弟,晚上哄男人,忙得很。
说着话,陆杨下炕,到桌边拿梳子梳头束发,回头看一眼,谢岩笑得傻兮兮的。
陆杨摇摇头,今早不在家吃饭,先走一步。
早饭生意要赶早,陆杨洗漱出门,正好看见黎峰推车出来。
陆柳还跟着说要自己来,“我以后都要自己去的。”
黎峰说:“以后再说。”
做生意是推着板车,上面放了两个大汤盆,再有一竹篮饼子。另有酱料一碗,咸鸭蛋丁一碗,配有碗碟和筷子勺子。
陆柳打扮利索,穿一身裋褐,裤腿和袖子都绑起来了,扎个道髻,用布块包着,瞧着很精神。
陆杨见了他就“呀”一声,“你这样打扮,一看就很靠谱,我是客人,我也来买你的鱼汤吃。”
陆柳害羞,当他是打趣,说:“我觉着这样方便些。”
陆杨是认真夸的,追着又夸一句:“食客也要挑选的嘛,你这看着就是干活的样子,手上活不会差,反正都要买,肯定买你的啊。”
他的夸赞让陆柳很高兴,走在路上很雀跃。
今天顺哥儿也来了,说好了,他跟黎峰一起当托儿。
陆杨是当不了托儿的,他跟陆柳长得太像,站一起就是亲兄弟,夸一句都是自卖自夸,只好帮着吆喝吆喝。
黎峰选的地方是靠近鹿鸣书院的巷子口,来往经过的人大多是书生和书生家属,再有些教书先生和路过行人。
差不多到地方,黎峰跟顺哥儿就走开,在不远处等个时机出来。
陆杨离得近,他在旁看着。陆柳做这些活在行,手脚麻利,忙而不乱。
车子停下,陆柳就从板车里拿出一块木板架在板车上。陆杨这才看见板车两壁上切出了凹槽,正好卡住木板,让它稳当。
陆柳先摆出一碗菌子肉丁酱和一碗咸鸭蛋丁,再把装饼子的竹篮拿到板子上,鱼汤和碗不动。这便开始吆喝了。
路上有人经过,他就会喊“要不要喝鱼汤吃饼子”,用词还不错,会说是酱肉饼子和纯鱼汤,没有刺的鱼汤。
“没有刺”很吸引人,有几个书生回头看了,步伐没停。
陆柳还迎着他们的目光笑了笑,结果他们走了。他们走了……
陆柳回头看陆杨,委屈唧唧的:“哥哥……”
陆杨笑话他:“叫我做什么?我把他们抓回来买鱼汤喝?”
陆柳不是这个意思,他说:“他们刚才不是看过来了吗?怎么不买啊?”
陆杨说:“你去街上,看什么买什么?”
陆柳想想,也是。
他又笑起来,“那我再吆喝吆喝。”
陆杨来教他怎么吆喝,跟他一块儿站在板车后面。兄弟俩长得像,路过的人见了他们兄弟,都侧目瞧瞧。
陆杨跟他说:“其实吆喝的词句长短不重要,你有多的话说,就多说两句,没多的话说,就重复喊。重要的是语气语调,你得欢快点、热情点,让人一听就注意到。做到这点,能吸引一些客人的注意。
“最好再加个特殊的词句,这样会有特点,听见了吆喝,有三分意动的客人也会留步,愿意过来尝尝。等你摊子前聚起人,你就要注意了,买的人多,你就话少一点,多的话别说,少喷些口水,做书生的生意,要讲究点。
“话少怎么吆喝?你唱出来。什么叫唱出来?比方说有客人买了酱肉饼子,你就大声吆喝‘一个酱肉饼子,收您五文钱,吃得好再来’,这样既能当面点清钱货,又能随口吆喝一句,让路过的人知道你在卖什么,是什么价。”
陆杨看陆柳听得认真,再跟他说:“摊子前聚起人,但买的人少,你就要话多一些。说说你这东西是怎么做的,滋味是什么样的,吃过的人都怎么说,看看周围都是什么人。读书人喜欢脑子聪明,你就说吃完了一天有精神,学什么都快,背什么都熟,耳清目明脑子明白。干活的人喜欢有力气,你就得说一天都有力气,做什么都有使不完的劲儿,干什么都爽快。遇见媳妇夫郎,你挑着夸,有些人一看就是劳碌命,就按照有力气来说,有些人一看就是享福的,你就说喝了你的鱼汤,美颜养身补气,脸蛋白里透红漂亮迷人。”
陆柳听得眼睛亮晶晶的,“哥哥你真厉害,我怎么就不会这个?”
陆杨笑道:“别急着夸,我问你,你这个饼子和你的鱼汤,有什么特殊的词句能夸?”
陆柳笑容僵在脸上,这咋夸……这不就是家里常做着吃的东西吗?他记得黎峰推荐他去县里买饼子吃的时候,都说了些什么。
外皮怎样酥脆,刷了酱汁以后又是怎样的咸香,肉馅又是怎样的又多又好吃,一口下去,把人香迷糊了。十文钱一个的饼子,都老惦记着想吃。
陆柳现在做的酱肉饼子,是陆杨教他的,酱肉是炒制的馅料,不是炖煮的,没有汤汁,照着酱肉包子的配方来做的。
他做的小一些,收价便宜点。府城卖这些东西的人太多了,价格太突出,他怕不好卖。
这样算起来,他把种类、价钱说明白,再加几句怎么怎么好吃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