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41章

    国都卢奴城内,韩馥替周野准备好议事之处后,便退了出去。

    “文节何往?”周野问道。

    韩馥拱手,道:“侯爷等人商议军国要事,我便不打扰了。”

    他原先是一地诸侯,不属于周野嫡系。

    “看你说的什么话,快快入座,一并商议!”

    周野走下高位,抓住他的手,将他给拉了回来。

    连带他身边的忠臣耿武、赵浮也被周野留下。

    韩馥能力虽然一般,但对周野可是绝对够意思。

    当初周野从大漠回来,他被袁绍等人绑着,和公孙瓒一起去对付周野。

    愣是一兵未发,最后还把沮授兵马一同赠给周野。

    周野一封书信,他便言听计从的退出冀州。

    周野眼里容不得沙子,但不代表他不知好歹。

    你可以没用、可以怂,但你对我够意思,我就不能亏待你。

    这件事,或许韩馥拿不出什么主意,也帮不上什么忙。

    但留他下来,就是一种表态:我拿你当自已人!

    韩馥也明白周野的意思,连带着身后两人也是眼中带喜,拱手落座下来。

    “孙权一事,大家都知道了吧?”周野道。

    “这等紧要时候,这厮却突然临阵变卦,着实可恨!”张飞毫不顾忌。

    赵云蹙眉,道:“只是他继兄之位,合情合理……”

    “合情合理?”周野摇头,道:“你们先看看此书。”

    周野取出周瑜张纮传来的密信,当中尽言张纮得孙策原遗书,又遭孙权的人截杀一事。

    庞统目光一缩:“杀兄在前,改书在后!”

    韩馥也看了一遍,心惊肉跳。

    “这厮果然不是好鸟!”张飞大骂起来,道:“杀兄篡位,又改了遗嘱,这不就是明摆着跟曹操一伙吗?

    在外头说什么两不相帮,要处理内事,实则坏了主公与孙伯符计划,就是在打咱们的脸!”

    贾诩沉着脸点头:“翼德所言不差。”

    本来孙策是紧跟着周野的,孙家能度过难关、发展到现在,也跟周野离不开关系。

    结果孙权一上来,马上不跟周野玩了,这不是打脸是什么?

    吃你的、拿你的,现在不帮你,你能怎样?

    许褚都怒上眉梢:“我看他欠揍!”

    和玉凤目眯起,更直接:“何不除之?”

    郭嘉将几封信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这才放到一边:“根据孙伯符前后两封遗书可以断定:孙权已反。

    但此事只有我们可以确定,他人未必会信。

    孙权能够行事,除了有曹操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徐州内部有许多势力响应,这些人知道真相,也不影响他们支持孙权。

    直接公布此信,可以使徐州内乱,给周公瑾和伯符旧部一个理由讨伐孙权。

    但要凭此直接扳倒孙权,只怕不太可能。”

    周野点头,道:“公瑾也是这个意思,北上击曹,还是南下夺权,需要作出一个抉择。还有,我该如何响应与着手。”

    “我不赞成现在和孙权摊牌。”郭嘉摇头,道:“如果直接下令讨伐孙权,失去孙策后的众人,未必斗得过有曹操和豪族相助的孙权。”

    “徐州内斗,便无人可袭曹操以东南,这正好遂了曹操的意。”

    “双方内斗,力量消耗,到时候只会便宜了曹操!”

    赵云皱眉,道:“难道孙伯符之仇就不报了?”

    “不,伯符之仇得报,杀兄之辈当除,但不能是现在。”郭嘉摇头。

    “奉孝兄说的不错,现在让公瑾等人出手,只会白白便宜了曹操。不如等主公腾出手时,再掀开徐州内战,彼时趁机而动,一口吞下。”庞统接过了话头。

    周野的目光落到他的身上:“你是说,直接发动对孙权之战?”

    “不错!”周野说的直白,庞统也不再顾忌:“恰好以此为机,一举将吴会、徐州,统统拿下!”

    周野缓缓点头,又道:“那依你们看,现在公瑾等人,是向北了?”

    贾诩认同,道:“此书不急着公开,先将孙权稳住,孙权新上位,未遭逼迫,短时间内不敢主动出击。

    稳住孙权后,依旧将矛盾放在曹操身上,让公瑾举兵击曹操。若这时孙权反对,那便是孙权抗命在先,也能为公瑾等人争取更多伯符旧部支持。”

    荀谌提议:“孙贲、孙辅、徐琨等人未必会相信孙策为孙权所害,不会轻易对孙权出兵。

    可任命他们为各郡郡守,为了自身利益,又有朝廷立场,他们自然会抵抗孙权,以此分化孙权之力。”

    把孙家的地盘,以朝廷明文的形式,划分到这些人麾下。

    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了堂堂正正占着不走的理由。

    孙权要对他们下手,那就是抢他们碗里的肉。

    “日后主公兴兵徐州,他们若是大胆响应、勇于击权,依旧可用于徐州之地。倘若隐而不出,包藏私心,依旧可用一纸令书调走便是。”

    荀谌沉吟片刻,又道:“若要安孙氏内部之心,可于当中择一人为首。”

    徐州之地,孙氏父子在那前后活动了近十年时间。

    要想争取内部支持,展开争斗,那孙氏的旗就不能丢了。

    “徐琨如何?”

    徐琨,是孙坚的外甥,年纪大、资历高,确实是个不二人选。

    更重要的是,他跟孙家关系非常亲密,却又不姓孙。

    贾诩摇头,道:“能力颇强。”

    “孙贲?”张飞提了一嘴。

    “那更不行!”几人同时摇头。

    众人都看向了周野。

    “系统,打开一下徐琨的资料。”

    “徐琨,本应亡于孙权讨伐黄祖之战,黄祖已没,死亡线改动。”

    “有什么重要嫡系?”

    “有一个女儿,即徐妃,有国色。”

    顿了顿,系统接着道:“徐琨虽然和孙权同辈,但年纪较大,早年便跟随孙坚征战,身上积伤甚多,命不长。”

    “那就他了!”

    又有漂亮女儿还命不长,这徐琨简直浑身都是优点啊。

    宝藏男人!

    “伯符下落不明,九郡基业为重,徐琨为孙氏两代重将,当暂辅军政,不可懈怠。”

    “任孙贲为琅琊国相,赐爵晖亭侯。”

    “任孙辅为东海太守,赐爵朝阳亭侯。”

    “任徐琨为徐州刺史,赐爵邳亭侯。”

    “任程普为泰山太守,进爵离乡侯。”

    “任鲁肃为北海国相,周瑜为东莱太守。”

    程普身为老将,资历和功劳原因,爵位高一等。

    为了避免孙贲孙辅对徐琨有意见,周野安排三人爵位相等。

    意思也很明显:暂时以徐琨为首,但你们孙家还是主要的。

    随后,便是稳住孙权:“孙权暂领孙策之职。”

    话不说满,只表达让你暂时领着孙策职务。

    但徐琨是徐州刺史,更挂上“辅孙”的名。

    辅哪个孙,那就不是你孙权说了算了。

    最后,是给周瑜的信:“不要犹豫,去搞曹操,干他!”

    第783章

    内部分裂,周瑜兴兵

    目前争斗的中心,是在渤海。

    曹操北上,是为了渤海。

    安排周瑜背刺,是要趁曹操吞渤海搞痛他屁股,甚至让他因为吃下渤海,割下更大的一块肉。

    而自已也得正面出击,去渤海搞曹操。

    所以,紧接着周野下达了命令:向渤海进军!

    要从周野目前所在进攻渤海,南侧位置还有个安平国,挡在正前方还有个河间。

    渤海郡右边是渤海,北边为数道河流汇聚之处,非结冰期就是天然屏障,兵马要跨过去难度很大。

    大军要杀入渤海,只有走西面和南面最为顺利。

    渤海以南是青州的平原,张松镇守,也是曹操目前进攻的方向。

    渤海以西则是河间,河间是个大郡,蒋义渠带领诸将镇守,带领袁绍主力挡在周野前方。

    其实挡道的不只是河间,连带着清河和安平两郡之地,三郡形成一个面向周野的盾牌。

    相对而言,防守曹操方面,则要薄弱了许多。

    “蒋义渠坐镇河间,正在依三条大河构建防线。”

    “派遣陶升、冯礼、孟岱、严敬、何茂、王摩、郭祖、公孙犊等人分守饶阳、高平、武恒、中水、武遂县一带。”

    这消息,荀谌早已派人摸透了。

    “这家伙可以啊。”周野听得一阵意外,道:“都到这一步了,还搞得有声有色。

    依河流构建防线,他是做出了防守做乌龟的准备,但这时候却分将而出,倒是颇有些意思。”

    “这些将领能力一般,比之名将甚远,蒋义渠知道他们难以独当一面,故有此计。”

    荀谌分析起来:“他只要依靠防线之利,暂时对我们进行了抵挡和牵制,这些将领便可以在后方发动袭扰,将时间拖长。”

    算不上奇谋,但战术目的却非常清晰。

    “如果我们越过这些分兵,到时候就要面对无穷尽的袭扰。”

    “如果我们驱兵拔除这些分兵,蒋义渠也可以趁着这功夫加紧防线构造,达到长守的目的。”

    地盘够大,人手也还能用,苟王再次展开了手脚。

    蒋义渠善于收拢人马,袁绍官渡之战失败后人马都走散了,蒋义渠愣是帮他把队伍拉了回来。

    在袁绍留不住大将的情况下,他还能保留一些中层将领。

    “从中间直接打过去,以力破巧,我看他如何应对!”

    同时,周野也非常好奇,这个在史书上相当神秘的人,到底长了个什么瘠薄样。

    中山兵马点起,开始踏上东平袁绍之路。

    徐州。

    拖延多日的周瑜鲁肃,终于等到了周野的回信。

    首先周野给了他们官面上的身份,有了一个合理的身份掌握手中人马。

    其次,周野也在两条路中指出了最恰当的那条:击曹!

    任命书到的时候,恰好张昭也在周瑜这。

    他跑到这来的目的是啥?

    向周瑜施压,迫使他退兵,执行孙权的命令!

    “早在文台将军在时,公瑾便随孙家闯荡。”

    “孙家信任公瑾,托之以军马,任之以要职。”

    “今伯符新丧,公瑾要因兄弟之义而背忠么?”

    “同为朝廷出力,谈何背忠之言?”鲁肃反驳道。

    张昭冷笑,道:“依此言,公瑾多年前来到孙家,打的便是这个主意。冠军侯安插

    人手在此,为的便是将来有变,好……”

    鲁肃打断了他的话,面有怒色:“张子布,有些话可乱说不得!”

    “做得如何说不得?”张昭反驳,目视周瑜:“鲁子敬本是冠军侯之人,当初安排在孙家,那也是伯符点头认可的。

    可我和孙将军都想知道,公瑾当初来孙家究竟是自愿加入,还是瞒着孙文台父子,别有目的?

    若别有目的,那是你自已的主意,还是冠军侯的主意?”

    周瑜冷淡回答,道:“周氏兄弟为人,天下皆知。周瑜绝不行表里不一之事。

    我与兄长是亲人之情,我与伯符是生死之义,既在孙家供职,便不会行背离之事。”

    要走,拍拍屁股走人,回去跟周野混,这不算道德污点。

    但如果是在孙坚还在世时,就蛰伏到孙氏,以效力的名义,实则做着卖主的勾当,那就洗不干净了。

    到时候背负骂名的不只有周瑜一人,还有整个庐江周氏!

    就你家这样的节操,谁敢用你周家的人?

    大族之间,兄弟各为其主,这种情况非常之多。

    大家撇去身份是兄弟,但回到阵营便是以主公为首。

    如果拎不清这一点,那注定是要被唾骂的。

    闻言,张昭大笑:“那公瑾为何抗命?”

    “我何曾抗命?”

    “你本是参谋,并无统兵之权,今伯符已去,你霸兵不退,意欲何为?”张昭步步紧逼。

    “看来子布先生消息颇慢。”周瑜面色稍冷。

    “何意?”张昭站了起来。

    难道有新情况?

    周瑜取出任命书,丢了过去:“自已看看吧!”

    张昭摊开一看,脸色骤变:“徐州之地,本属孙家,冠军侯怎可代传号令?”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