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哈哈哈!”曹操大笑:“这头小猪又送钱来了,让他进来!”……汝南,平舆。
张松在渤海,争取到武将牵招、刘政等人,汉朝老臣和名望之辈如崔烈一行的支持后,连夜离开渤海,一路逃回汝南。
半路上,遭遇袁绍将夏昭、吕旷阻拦。
张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竟说动两将领兵马来投,随“帝”同往汝南!
为此,袁术大喜,亲出平舆迎接张松!
“主公!”张松拜倒:“松不远千里,走动数月,终完成大任!”
袁术连忙将之扶起,感慨洒泪:“子乔为我冒险,若将来成大事,你为第一功!”
张松一笑,低声道:“主公,欲成大事,何谈将来?”
袁术一惊,随后道:“这事不可被外人知晓!”
袁术先是见了汉帝,又看到张松带来了诸多名望老臣,登时大喜。
许劭兄弟也发动舆论造势,借助“袁术乃袁家正统,世家领袖”一文,使袁术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就在汝南这块地,传入袁术耳中的,都是好话!
大有天下归心之意。
袁谭、赵凡、徐晃落败退守沛国之后,他又趁机一手掏了过去,得兵马四万多人。
此刻坐镇汝南,有钱有兵有臣有民望——还有皇帝!
这一切对于袁术而言,都如梦似幻,可又真切的发生在眼前!
可袁绍不会放过他,袁术的这一切,都是从他身上割下来的肉!
周野曹操刘备等人虎视眈眈,就在后背,让他既开心又畏惧。
“我前是袁绍,背后是冠军侯等人,此为险地,不知这好日子能持续几日啊!”
开心之余,袁术也道出了自已的担忧。
“主公,欲要安生,必须夺袁绍之位,占渤海、夺三州,背靠大海,君临东北,得天下世家相助,何愁不成大事?”张松循循善诱。
“夺袁绍之位谈何容易,如今分他这些,已实属不容易。”袁术摇头,叹道:“天气转好,他便要兴兵过来。”
“袁绍兵多将广,您背后又有冠军侯,若是开战,将腹背受敌,此刻繁华,都将是一现之昙花!”张松语气严肃。
袁术慌了,持张松之手:“先生教我,如何破厄运?”
“唯有两字。”
“哪两字?”
“称帝!”
第421章
天降神迹,袁术称帝
袁术身体猛地一抖,随后摇头道:“倘若称帝,袁绍和周野等人都将攻我。”
“主公不称帝,他们便会对您留情吗?”张松摇头。
袁术太尴尬了,身在汝南,压在了周野、曹操和袁绍中间。
而且三面都不交好……
“可我若称帝,岂不为天下唾骂?”
“主公差矣!”
张松摇头,开始为他分析局势。
“从逐利而言,世家大族支持袁绍,是因袁绍势大,相对于周野等人而言,可以更好的庇护他们的利益;
倘若主公于世家扶持之下称帝,甘愿为世家谋取利益,他们怎会不支持您,而去支持一个只拥有霸权,随时被冠军侯威胁的袁绍呢?”
当皇帝和当霸主能许下的利益,自然不一样!
“若主公登基为帝,登高一呼,世家无不望风响应。
到了那时,您是君,袁绍是臣,他岂敢对您用兵?
若他识相,将渤海拱手而送,得以安生;若他不识相,世家之人,也会诛杀他!”
“这……这…”袁术脑子里乱成一团浆糊。
……
——“叮!提醒宿主,张松无双发动,袁术遭受残障打击,智力下降十点!”
——“叮!提醒宿主,张松无双发动,袁术遭受残障打击,智力下降二十点!”
宛城的周野,脑海中响起了系统通报的声音。
……
“主公!您看我这次回来,路上阻拦之人,无不投降!”
“只要您一称帝,天下豪杰,将云从风走,皆来助你,袁绍哪是您的对手?”
张松趁热打铁。
“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汉帝尚在,我如何能够名正言顺的登基?”袁术已经心动了。
“主公为袁姓,袁氏出陈为舜后,即为后土之德;
大汉为火德,主公以黄代赤,以土代火,以袁继汉,实为天命所归,五行所常!
先得玉玺,受命于天!
后得汉帝,禅位合乎人法!
主公若登基为帝,怎不是名正言顺!?”
一声声一句句,从现实的利益,到缥缈的神学,一切都合乎张松所言。
似乎,有些东西,冥冥之中,真的有上天注定!
袁术目光热切了起来,身体都开始发抖:“这……当真能称帝!?”
“当仁不让!”
张松点头,抓住袁术的手,道:“主公,您想一想!”
“若不称帝,大雪散去,周野袁绍曹操同时来攻,我等死路一条!”
“若进而称帝,死路变通途,将来一片明朗,直达天之极!”
“有天意而不受,有帝位而不登,却要在此等死,岂不是愚夫所为!?”
袁术眼睛一瞪,死死的盯着张松。
张松拜倒在地,大呼道:“陛下,当断则断啊!”
“陛下!”
袁术身体再度一抖,念叨着这两个字眼。
浑身的血,刹那沸腾。
“陛下!”
“多么让人着迷的称呼啊!”
袁术握紧了拳头,道:“好,就依先生之言,我要登基!”
张松大喜,再次拜倒:“陛下,您应当自称为朕!”
“对,是朕!朕要登基!”
袁术哈哈大笑,走过来:“爱卿请起,朕即登基,以爱卿为太傅帝师,总掌天下事!”
“谢陛下隆恩!”
两人秘密商议此事,挑选黄道吉日。
次日,许家便传出消息:“汝阳袁家祖坟所在,见黄光蔽天,有神明伟象,当兆天意!”
“谁人可解此意?”
此事在汝南境内,扬起不小风波。
时有道人路过平舆,掐指一算,破解玄机:
“黄光蔽天,是为遮红。”
“时在傍晚,赤阳将落。”
“六七之厄,袁承土德。”
“得行天意,龙出汝南!”
大汉为赤,赤阳则是夕阳;六七之厄,是指汉武帝曾言‘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此为汉之劫!
而又言袁为土德,黄光遮红;龙是指天子,龙在汝南,便是天子在汝南!
一切相合,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袁家将出一帝!
“当涂高者,路途也。”
“术有道路之意,公路亦然,袁术代汉,天命所归!”
甚有胆大者,直接喊出此话。
张松带回来的“刘协”十分不安,派崔烈向袁术传话:“君有龙凤之姿,又得天下归心,上天降旨。朕德行衰微,愿将帝位相禅。”
袁术看到圣旨大喜:“好啊,终于盼来了!”
一点头,就差点答应了。
张松连忙走过来阻止,道:“禅让要三让三辞,主公辞之!”
“好吧。”袁术推辞。
效仿古人,袁术连推三次之后,点头允诺。
二月二十一,袁术于平舆布置祭坛,祭拜天地。
汉帝“刘协”在“百官”伺候下,捧着玉玺登上祭坛。
以天地为证,万民共见,将皇帝之位,禅于袁术!
袁术捧过玉玺,宣布登基为帝,建号仲氏。
“朕既受命于天,当抚平乱世,使百姓安享太平,乾坤再定!”
袁术高举玉玺。
众人纷纷跪下,山呼万岁。
第422章
天下震动,替天行道
袁术开始置公卿。
当然,置公卿之前,他以前汉帝“刘协”为沛国公。
随后,拜张松为太傅,位在三公之上。
拜崔烈为司徒,拜刘表为司空,拜益州刘焉为司马,位列三公,又各领豫州王、荆州王、益州王。
又封曹操为兖州王,孙策为徐州王,刘备为并州王,周野为汉王,吕布为冀州王。
这个封法,古来未有。
直接一州之地相赠,比起推恩令的汉武帝不知道大气了多少。
可惜,袁术开的是空头支票。
这么做,只是为了拉拢别人罢了。
袁术拉拢天下所有人。
除了袁绍之外,无论跟他有没有仇,一律拉拢!
做皇帝的脾气这么好,肚量这么大,确实举世难寻。
根据张松给袁术规划的战略方针,现在就是团结所有能团结的,集中力量对付袁绍,先吃下袁绍的基本盘。
随后成为世家盟主一般的皇帝,进而按照大族的意思和利益,一统天下。
他还让“刘协”下位之前下旨,公开谴责袁绍,说‘以袁代刘乃顺应天意,袁绍实为逆天而行,大逆不道’,‘宜早投新君,争取浩荡皇恩,免除一死’。
同时,差遣快马、快船等各种消息,将消息放出。
亦将对各地名土、大族的封赏发出,周野那些所谓的诸侯王,自然也没忘了。
消息一出,天下悚然,十三州震颤。
郭嘉盯着到手的消息,两个眼瞪得要赛上张飞了。
猛地吸了一口烟。
“我就是再活八辈子,也想不通袁术脑子里到底装的什么狗屎!”
荀彧眼中有滔天怒火,冷冷一笑:“自寻死路!”
“听闻他部下张松从渤海劫了汉帝过来,又意外得到传国玉玺,自以为天命所归,才敢这么做。”周忠摇了摇头,拿着准备好的奏章去见何后。
“袁绍居渤海,天子便是他底气所在,怎会让张松劫走?此中必然有诈!”
荀彧可不是袁术,立马察觉不对。
“张松……如果是张松的话,一切就解释的通了。”郭嘉徘徊,突然笑了起来:“张松已投袁绍!”
荀彧猛地起身:“你是说,这是张松和袁绍故意演戏,诓骗袁术上钩!?”
“不错,应该如此!”
不等郭嘉回答,他便自已连连点头:“如此一来,袁绍便可名正言顺的铲除袁术,解决这心腹大患,又断掉世家后路,只能跟他同道而行。”
“倘若与袁绍不和者,袁绍便可以反贼名义,将其诛杀!”
除掉袁术,还能拔掉内部反对派,实在是一举两得之妙!
但袁术称帝,连带着袁家都要发臭。
所以袁绍更要树起忠汉大旗,将‘大义灭亲’进行到底!
“消息一出,袁绍势必发兵汝南!”荀彧断定道。
郭嘉走到地图前,用烟杆一指:“袁绍发兵,袁术便会提汝南之兵向东,主公再趁后而动,直接偷夺汝南!”
袁绍玩命的揍袁术,袁术肯定玩命的反抗,汝南不就是空虚的吗?
唯一能阻拦周野的,就是大雪!
如果周野能够跨过大雪,那么既可以拿下汝南,还能让袁术这个必死之人去消耗袁绍。
“妙啊!”两人皆赞道。
同时,周忠将文书上于何后。
江夏大城之中,率先建好的便是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