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3章

    现在沈温茹什么都不记得,看来只能问一问卫英了。

    林梅娘摇了摇头:“当年为了救族人,大巫受了很重的伤,等来到湖州的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后来温茹也生病了,大巫就临时选了一名继任者,把灵药的方子交给了她。”

    “后来为了给大巫和表小姐治病,我们就各自分开,结果战火让我们各自分散,再也找不到故人了。”

    “我与同族辗转来到邺州,他们就地繁衍生息,我也在邺州落了籍,成为了邺州人。”

    谢知筠叹了口气,紧接着,她就问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你可知道,大巫选的继任者是谁吗?”

    林梅娘愣了愣,就听谢知筠解释:“温茹生了很重的病,她心脉不全,需要鹿神草滋养心脉,修补身体,才能让她活下来,若不然……”

    “但鹿神草太难寻找,找了这几个月也遍寻不着,说实话,家里上下都悬着一颗心。”

    谢知筠道:“之前我回忆起厉戎那位老先生的话,就存了寻找大巫的心思,不管那灵药是真是假,但温茹很有可能是厉戎人,若是大巫还在,怎么也多一分救治的可能。”

    谢知筠非常坦诚,也满是真心,卫氏对沈温茹如何林梅娘这些时日都看在眼里,并没有怀疑谢知筠的初心。

    很可惜的是,林梅娘不知道当年谁是继任者。

    林梅娘眼眸里的光彩也熄灭了,她低着头,眼睛慢慢变红。

    “可我也不知道啊,当年选中的,为什么不是我呢?”

    98第一百九十二章

    我陪你

    林梅娘那么要强的一个人,说到这里也不由哭了起来。

    不过她哭着哭着,忽然想起了什么,立即抹了一把眼泪。

    “少夫人,当年灭族的时候我年纪不算大,虽然是大巫的侍女,却并不知道大巫的事情,但我隐约听说过,备选出来大巫年少时身体都不是特别好,需要自己学习制作灵药,才能让身体康复。”

    林梅娘哽咽地道:“我们一族的灵药说是能活死人肉白骨,那都是为了表示对母神的尊敬才说的,实际上,灵药分很多种,能医治各种疾病,我听姐姐们说,只有一种叫万神灵药的药才能医治重病。”

    谢知筠若有所思点点头:“也就是说,若温茹真的是大巫的女儿,那她身体不好,就是因为缺少灵药所致,但如今已经没有厉戎一族了,上哪里才能寻到灵药呢?”

    谢知筠说到这里,心中沉甸甸的,她伸手揉了揉眉心,然后才说:“梅娘,我有个事情想交代你去做。”

    林梅娘忙起身,恭敬道:“少夫人请说。”

    谢知筠这才道:“家里上下都很担心温茹的身体,她是那么好的一个孩子,我不希望见到她年少夭折,但以中原的草药,在没有鹿神草的情况下,已经没办法医治她了。”

    听到这里,林梅娘也有些伤怀了。

    她低下头,轻轻抹了一把眼泪,不用谢知筠开口,她就果断道:“少夫人,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多的话不必多说,我会尽可能去寻找族人,找到当年被选为大巫的人。”

    “不管表小姐是不是大巫的女儿,她也一定是厉戎人,为了我们自己的族人,无论什么事我都愿意做。”

    谢知筠松了口气,道:“多谢你。”

    林梅娘有些羞赧,然后才说:“怎么能谢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说到这里,她还是有些愁眉不展:“即便能猜到当年大巫选了谁做继承者,可我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这如何是好?”

    谢知筠想了想,道:“倒是不用太着急,我们可以先把事情盘算清楚,再进行行动。”

    谢知筠办事非常严谨,往往都是谋而后动,所以在方才同林梅娘询问的时候,她已经想好了要如何做。

    “第一,你可以回忆一下当年选择大巫的标准和要求,从中先选出你认为有可能的人选,第二,你问一问亲近的同乡,看大家入籍的时候是否改过性命,或者当年来到北越时用的什么姓氏,这两点选择出来,就很好找了。”

    “毕竟是肃国公府找人,只要能对上姓名和落籍的时间,大抵就能找到现在身在何处,即便很慢,一页页翻找,也没有我们卫氏做不了的事。”

    谢知筠的气定神闲给了林梅娘信心。

    林梅娘眼睛一亮,那双深邃的眉眼仿佛有星子闪耀。

    “少夫人,您真是聪慧。”

    她终于能理解为何阮娘子为何那么崇敬她了,因为谢知筠无论遇到任何事都是那么冷静自持,从来不会慌张。

    这一点,她就永远也学不来。

    谢知筠轻轻摩挲着茶杯,然后道:“若是你不介意,等我身边的朝雨和谢信从谢氏回来,让他们陪你一起去找,一起去问,你放心,肃国公府从来都是包容的,无论原来你是哪里人,现在都是邺州人。”

    “你们都在邺州生活多年,应该知道国公的为人。”

    林梅娘使劲点点头:“知道的,若非如此,我们也不会选择邺州落籍。”

    谢知筠松了口气,道:“你先回去想一想,明日他们才能回来,等他们回来,我就让他们陪你一起去找。”

    林梅娘眼睛又红了。

    这一次她对着谢知筠深鞠一躬,哽咽道:“多谢少夫人对厉戎人的关心。”

    谢知筠大费周章寻大巫,为的就是沈温茹,有这份心,就很难得了。

    等林梅娘走了,谢知筠才对树后说:“出来吧。”

    阮娘子是红着眼睛出来的,她大抵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一段隐情,显然为林梅娘经历过的灭族痛苦而伤怀,自己也红了眼睛。

    谢知筠见她这么难过,便道:“这都过去了,对于梅娘来说,他们都已经获得了新生,虽然过去的事忘不掉,却也不会影响他们新的生活了。”

    阮娘子点点头。

    谢知筠看了看她,然后才道:“今日的事,你就当自己毫不知情吧。”

    阮娘子愣了愣。

    谢知筠便笑了:“有时候,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没必要事无巨细,留有一些秘密,是对彼此最好的尊重。”

    “是,多谢少夫人,多谢少夫人。”

    阮娘子给谢知筠行过大礼,这才退了下去。

    人都走了,花园里一下子就安静下来,谢知筠便又取了一本册子,开始慢慢写林梅娘方才说的话。

    当年那位老先生并没有过多接触过大巫,所以有些内情是不知道的,林梅娘知道的更详细,也更具体,是要好好记录下来。

    他们虽然已经离开了厉戎,不能再以厉戎人身份自居,但当年曾经存在过的历史,不能被战争和屠杀磨灭。

    只要能有只字片语留于书上,只要后世人还知道曾经有这么一个民族,就不枉费他们曾经抗争一场。

    这一忙就到了傍晚时分,卫戟今日回来得很早,倒是让谢知筠有些手忙脚乱。

    “怎么不早些说今日回来早?”谢知筠一面让小丫鬟跑去厨房传膳,一边去打了水给他净面,“朝雨和牧云都不在,伺候的人不够,就显得有些慌乱,晚饭还得等一会儿呢。”

    “着什么急,今日忙完了,就回来陪你说话。”

    卫戟笑着瞥了一眼有余,道:“这不还有他们呢。”

    有余讪讪一笑,十分机灵地躲了出去,跑去膳厅摆饭去了。

    谢知筠同卫戟在屋里说了几句林梅娘的事,最后谢知筠道:“我想今日傍晚去一趟倦意斋,问一问姑母当年的事,若是姑母知晓,那就再好不过。”

    卫戟想了想,道:“好,我陪你一起去。”

    98第一百九十三章

    开解

    谢知筠笑了。

    饭很快就摆了上来,今日晚上的菜色还算丰盛,不仅有谢知筠爱吃的糖醋小排,还有肉末豆腐,素炒藕片和小炒黄牛肉。

    再配上林梅娘做的开花馒头,一顿饭吃得人心满意足。

    卫戟还说:“难怪那个林娘子会做面食,原来真是厉戎人。”

    谢知筠道:“她的手艺同蔡大厨的不太一样,是另一个派系,但都很好吃。”

    卫戟嗯了一声,先让有余去了一趟倦意斋,让问问卫英晚上是否有空,等有余回来禀报,夫妻两个才出了门。

    等到了倦意斋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了。

    沈温茹晚上睡得早,这会儿已经吃了药睡下,只有卫英等在花园里。

    她有些意外老大两口子来找自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直坐在花园里走神。

    因为沈温纯的事,也因为要忙军服,所以卫英这几日瘦了一圈,身上那股子凌厉都被痛苦磨平,此刻看她倒是显得平和许多。

    “你们来了?”卫英道,“坐下说话吧。”

    等谢知筠跟卫戟坐下,卫英便道:“大半夜的,就不招待你们吃茶了,和些蜂蜜水解解乏吧。”

    她说着,又指了指桌子上的碟子,道:“这是小厨房刚从来的白糖酥,你们吃着玩。”

    算上今日,她已经同谢知筠共事十几日光景了,再加上之前那么多来往,卫英对谢知筠慢慢改观,如今态度好了不少,已经算是平和了。

    谢知筠对她的态度不在意,也不往心里去,只要能好好坐下来说几句话,不耽误时间,就已经很好了。

    卫英是个直性子,谢知筠也不拐弯抹角,坐下来便开口:“姑母,我想问一问,温茹是否是厉戎人?”

    卫英有些惊讶。

    她原本想问谢知筠是如何知晓的,可转念一想,谢知筠既然出身谢氏,自然见多识广,她又见过温茹那么多次,认出她的身份也正常。

    “是,她确实是厉戎人。”

    谢知筠便问:“姑母,你能否说说当年是怎么收养的温茹吗?”

    卫英的眼神一下子就变了。

    久远的回忆如潮水一般涌来,一下子便让她陷入回忆的汪洋大海里。

    她的声音有些飘,字字句句都带着怀念。

    “当时湖州战乱,每日都很忙,许多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都在寺庙和道观里过夜,山匪们一般不会特地寻寺庙杀人,所以寺庙里还算安全。”

    “当时那么多人挤在湖州的仅有的三处寺庙里,吃喝就成了问题。当时我跟沈郁去看了看,发现百姓们都是忍饥挨饿,便觉得那样不成。”

    有家不能归,只能在外面挨饿受冻,确实是很可怜了。

    卫英同沈郁虽然做不成夫妻,但两个人的目标和理想都是一致的。

    “沈郁那时候操心战事,根本没有时间管那些事,于是我便召集人手,搜寻米粮赈济百姓。”

    “我就是去寺庙里赈济的时候碰到的温茹和温茹的母亲。”

    谢知筠眼睛一亮,她同卫戟对视一眼,若是这样,同林梅娘说的就能对上五成了。

    “当时温茹母亲受了重伤,身体孱弱,一直躺在草席上不能动弹,温茹当时也发烧了,不过她年纪小,即便发烧也还有精力走动,所以我当时是看到她病恹恹的去排队打饭,领到的粥水也没自己吃,先回去喂母亲。”

    沈温纯跟沈温茹是两种人。

    一个自私自利,一个懂事孝顺。

    谢知筠很庆幸,最后留在卫英身边的是沈温茹。

    “当时我还挺感动的,加上那时候温纯……那时候她又失踪了,我一直找不到,就动了恻隐之心。”

    “温茹的母亲病得很重,一直留在破庙随时都可能死去,所以我让人把她们娘俩带回州牧府,先养一养,看能不能养回来。”

    “很遗憾,温茹的母亲依旧药石无救了。”

    “她临死之前,把温茹托付给了我,并且说了她们的身份。”

    “我那时候才知道她们是厉戎人,并且她就是厉戎的大巫,虽然我不知道大巫是什么,但我猜她应该是厉戎中身份比较高的存在。”

    谢知筠松了口气,看来温茹确实就是厉戎大巫的女儿,那么温茹的病,只要能寻到大巫的继承者,说不定就有救了。

    谢知筠想了想,问:“姑母,她可有说过下一任大巫是谁?或者说过跟大巫、灵药有关的线索?”

    卫英没有问题她为何这么问,她闭了闭眼睛,仔细思索起来。

    距离她收养温茹已经过去七年,这七年里发生了好多事,经历了种种变迁,再回首看去,当年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

    幸好温茹坚强,勇敢,即便病痛也一直努力活着,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从来不会轻易放弃。

    她即便自己不记得年少时的记忆,却经常同卫英说,她的命是两个母亲给的,她就要好好活着,不能枉费母亲们对她的生恩养恩。

    卫英的声音悠长,有些怀念的味道。

    “温茹同她母亲生的很像,尤其那双眼眸,都是那么深邃,若是温茹能病好,也一定是个面容深邃的白皙美人。”

    卫英道:“我隐约记得,她当年似乎说过几句温茹的病。”

    “她说温茹已经发烧十日了,为了不拖累同族,她就带着温茹离开了她们,因为那时候她们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即便有方子,也没有药。”

    谢知筠一下子就坐直身体:“姑母,她可把方子给了你?”

    卫英摇了摇头:“那时候她已经病入膏肓,说话都费力了,而且脑子烧得有些糊涂,药方也记不全了。只口述了几种药给我,我让老神医看过,因为方子不全,且厉戎同北越的药名不同,根本没办法用。”

    说到这里,卫英叹了口气,面上浮现出对女儿病体的忧虑。

    虽然现在大巫还没找到,但谢知筠也想宽慰一下卫英,她直接把今日林梅娘的事给卫英说了,然后便道:“姑母放心,明日我会让她们挨家挨户问,能问道线索的。”

    “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有结果!”

    卫英捂住嘴,几乎是哽咽的。

    “好。”

    98第一百九十四章

    为自己

    第二日,谢知筠就让清禾、谢信同林梅娘一起出府询问还在邺州的厉戎人了。

    谢知筠不知道这个过程要多久,最终能不能寻到那名大巫,但只要有努力的方向,谢知筠就不会放弃。

    安排完这些,谢知筠同卫英等人就开始忙军服的事了。

    最近整个邺州都忙得如火如荼,百姓们兴致高涨,对做军服这件事爆发出巨大的热情,就连谢知筠都没想到,百姓们居然会这么拥戴卫家军。

    他们愿意做军服,并非都是为了那微薄的工费,更多的是为了让卫家军的士兵们能穿好,穿暖。

    司马翱的到来让百姓们危机深重,两年来的平和让他们多少有些懈怠,现在,可能被侵占的危机重新回到百姓们心中,让他们对肃国公府越发拥戴。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看着高兴捧着布料走的百姓,谢知筠微微叹了口气。

    卫英站在她身边,见她面有忧色,不由问:“怎么?这事不是很顺利?”

    谢知筠顿了顿,才低声开口:“姑母,就是因为顺利,我才心里难受。”

    “若是天下太平,百姓们不必为了未来担忧,又何至于此。”

    卫英没有说话,她平静看向谢知筠,见她的目光始终都在百姓们身上,眼眸深处的冰冷和偏见也不由散去。

    “你倒是想得长远。”

    刚回到卫家的时候,卫英整日里板着脸,似乎卫家所有人都欠她的,当时卫苍劝过她,既然从湖州回来,那以后就留在家里,他们依旧是一家人。

    卫英记得自己当时问过卫苍:“我出嫁前同你说过,不要同这些高门大族联姻,老二媳妇和老三媳妇不都很好?你为何要同谢氏联姻?”

    卫苍知道当年的旧事让卫英一直怨恨在心底,可人跟人是不同的,卫苍想了想,道:“你才见老大媳妇几面,你对她不了解,等了解了,你就会喜欢她的。”

    卫英冷哼一声:“我不需要了解,我只要看她的眼睛,就知道她对这个家有多么嫌弃。”

    天下人人都知道,卫苍对卫戟有多么看中,而卫戟对卫氏和邺州又有多么重要。

    拥有一个武艺超群,被百姓拥戴为少将军的继承者,肃国公府已经比其他所有的势力都要优越,因为继承者就意味着未来。

    邺州的未来是可以清楚看到的。

    这也是百姓能忠心拥戴的根本。

    可卫戟并不是一个人,他总要娶妻,他的妻子也同样重要,甚至需要获得邺州百姓的喜欢,才能在邺州立足。

    卫英为何会选在此时回来,就是因为卫戟同谢知筠的婚事。

    他觉得卫苍这个行为是在害卫戟。

    卫苍听了卫英的话,不由哈哈大笑起来:“你啊,看人不能只看表面,老大媳妇刚嫁过来,里里外外都不适应,更何况,我们这样的人家跟门阀世家是全然不同的,她过往十几年都生活在锦衣玉食的门阀世家中,又是琅嬛最出色的才女,自然不会那么快就习惯我们家里的生活。”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