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而且,晚上他睡上了不湿的被子,身下有了褥子,虽然很旧,都是明黛爸爸生前铺盖的,比周斯年现在还冻的邦邦硬的行军被好多了。疯子的变化自然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毕竟三天没打人了,还挺有点想念的。
有人问到柳大柱这里,大队长就把明黛的事情讲了。
村民唏嘘小明黛可怜,被疯子缠上的时候,也庆幸,疯子有了目标,他们各自家的娃娃安全了很多。
要知道,周斯年来柳家湾不到一年的时间,哪家的娃娃和男人他都揍过,就是女人都有一半被揍过的。
可以说,在红旗公社,周斯年这个名字,能止婴儿夜啼。
小朋友不听话,家长都说,再哭,周斯年就来抓你了。
效果立竿见影。
和明黛相比,其他的几个新知青惨多了。
方柔和齐志军第一天晚上就住进了罗成寡母家。
罗成一家是建国前逃难来的柳家湾,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外姓人,家里一向低调,直到罗成当兵,当上连长后,在村里才有了话语权。
罗成家里弟兄三个,姐姐两个,他是老四,中间的那个。
在家不受重视,这才去当兵的。
不过他这个人有些愚孝,对早年丧夫,独自抚养五个孩子长大的母亲很是尊重。
所以罗寡妇在家的话语权很大。
方柔态度好,人长的俊秀,又给不少钱,她自然同意了让两人住进了罗家。
方柔主动提出跟着罗寡妇住,齐志军就被安排给了罗家的小儿子,罗强。
但是她也明白送上门的不是买卖,和大队长商量,在知青点的其他空闲房间,选择了两间盘了炕。
盘炕不便宜,这也是之前这些房间没有炕的原因。
现在他们愿意自已出钱盘炕,走的时候又带不走,白捡便宜,柳大柱自然同意。
于是这三天,知青点就来了不少村民给盘炕,据说方柔答应,三天内盘好给5块钱工钱。
这样好的买卖,村民也卖力气,很快两个大炕就盘好了,只等着阴干就能入住了。
而且方柔柴火也想好了,和罗家沟通,这几天罗家全家出动,上山捡柴火。
捡到的柴火都堆在了知青点靠近方柔新房间的一侧,明显是方柔花钱买的。
看着他们俩这么轻松就解决了新知青的大难题,老知青羡慕的目光都快着火了。
剩下的几个知青中,秦芳芳和蔡明成老老实实的从第一天就跟着老知青上山捡柴火,虽然没有明黛他们捡的多,但是态度端正,吃饭的时候也不多说话,老知青很快就接纳了两人。
而张小军和刘大业,两人躺了两天,再去山上捡柴火也来不及了,于是学着方柔,用钱在村里解决了问题。
但是因为两个人在吃饭的时候,发现了老知青克扣他们粮食,一时间闹得有点难看,但是还过的去。
混的最差的就是柳燕了,被打个半死,想要大队长做主,大队长做不了主。
她叫嚣着要去公社告状,大队长立刻套车,亲自送她去。
欲哭无泪的她能够爬起来时,发现她的粮食被吃了一半,想要闹,老知青直接让她滚蛋,没地方住没柴火,她只能咽下哑巴亏。
她又没有钱买柴火,只能趁着最后一天不上工,哭着上山捡。
这时候农闲,大家都捡柴火,她累的半死,也只捡了一小堆,被宋兰兰一顿嫌弃加嘲讽。
她简直要哭死在知青点。
后面她还是在明黛身上找到安慰的,觉得她再难,都没有被疯子胁迫的明黛难。
自从离开大瓦房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明黛的知青们默认,这会明黛已经被打的起不来床了。
被揍的起不来床的明黛,这会正带着周斯年掏炕洞。
这个炕洞许久没人用了,里面没有多少灰烬,只是有些地方陈年积灰的堵住了,明黛找了个木棍,让周斯年趴着掏,她往外送。
很快,炕洞就掏好了。
看着灰头土脸的周斯年,打发他去洗脸,特意叮嘱了不用洗脚。
明黛去厨房,掀开了锅盖,一帘子黄澄澄的团子,个个胖鼓鼓的,分外好看。
拿出小筐,把团子一个个铲出来,放在筐里晾着。
一个阴影笼罩过来,周斯年边急切的擦脸,边看着明黛的动作。
明黛看着他再着急也把毛巾摆好后,再过来,满意的点点头。
他十分聪明,且因为参过军,生活习惯很好,服从性也高,加上明黛掌握了他的命脉,吃货的本质,让他很是听话,这三天的磨合,明黛放开手很多活计,目前两人配合还算默契。
除了一点。
明黛拿出一块白布,包了6个苞米面团子,指了包裹和筐。
“这一小包给大队长他们家,他借给我们平板车,我们才能把这些柴火带下来,我才不会生病死掉,你才有更多的团子吃,明白吗?”
周斯年的目光在包裹和小筐之间来回移动,比量了一下,沉痛的点头。
明黛这才满意,立刻奖励了他一个。
周斯年赶紧接过,还是一口半个。
团子里,明黛放了干菜和腊肠,甚至奢侈的炸了鸡蛋花,能当饭,也能当菜,好吃极了。
又是吃货周斯年分外满足的一餐。
吃完饭,刷完锅和碗,明黛看了看天色,这会已经黑天了。
“走,我们去大队长家还车。”
明黛拿着包袱先出来,周斯年搓了搓手里的糖纸跟上。
这次明黛没有坐车上,而是和拉着车的周斯年一起走。
两人也没有说话,安静的走着。
第
27
章
妈呀!疯子来家了!
大队长家的位置,明黛一早就问好了,带着周斯年直接过去。
路上有听到动静的狗出来咬人,宣誓主权,看到是周斯年后,哀嚎着夹着尾巴又跑了回去。
明黛忍不住对他竖起大拇指。
果然在周斯年面前,众生平等!
到了大队长家,他们家的油灯也熄灭了。
拍了拍门,半分钟后有人边开门边询问:“谁呀,这大晚上的?”
明黛笑嘻嘻的开口:“是黄婶子吗?我是新来的知青明黛,我来还平板车。”
黄婶子一愣,继而想起这是谁。
因着柳大队长已经把明黛的情况和她讲了,她对这个可怜的闺女心有怜惜,赶紧拉着她进来。
“好闺女,怎么晚上送来了,这大晚上的,不怕狼把你叼走!”
明黛赶紧摇头:“婶子,不是一个人来的,我们俩人来的,没事。”
黄婶子边笑着边让开位置,只以为是其他知青。
“先把车拉进来吧,咱们屋里说话。。。。。。”
等她看到拉车进来的那个高大身影的时候,下一句,喝点茶的话直接咽了回去。
妈呀!疯子来家了!
明黛没有发现她的僵硬,帮着把车推进来,边走边问:“婶子,车子给您放哪里呀?”
黄婶子还在震惊中,无意识的回答:“放。。。放。。。放马厩。。。。。。”
明黛依言让周斯年拉了过去。
车子放好,就看到黄婶子还站在门口。
她疑惑的问:“婶子?”
黄婶子这才反应过来,把门关上,慢慢蹭了过去。
明黛不等她发问,先开口:“婶子,工具都在车上放着了,一样没少,我叔歇着了吗?方便进屋不?”
黄婶子看着站在明黛身旁一言不发的周斯年,咽了咽口水,点了点头。
这疯子没有走的意思,她不敢不同意啊!
上坟一样的心情打开门,一家老小都在炕上坐着,摸黑扯闲篇。
“老婆子,谁来了?”
柳大柱砸吧着烟袋开口询问。×06
明黛听到声音:“叔,是我明黛,我来还车。”
“哦,明黛闺女啊,快进来,上炕,你也是,这大晚上的,你自已个一个人也不怕给狼叼走了。”
明黛笑着回答:“不是一个人。”
柳大柱刚想说是不是新知青,明黛的下一句话就把柳大柱的烟袋吓掉了。
“周斯年陪我来的。”
“哐当!”
柳大队长的宝贝烟袋杆掉在了地上。
“你说谁?”
一旁的黄婶子发誓,嫁过来30多年,都没有听到过柳大柱这么尖细的声音。
明黛在黑暗里笑弯了眼,嘴上却不确定的回复:“周斯年?”
现场一阵死寂。
刚刚还闹腾想要出去玩的柳家小孙子,这会也乖乖的躺下不腻歪了。
周斯年一如既往的好用。
这会,周斯年的目光被地上一明一暗的烟袋杆吸引了,他走上前,捡起了烟袋,盯着上面一明一暗的烟袋锅子看的起劲。
柳大柱看着自已的宝贝疙瘩到了疯子手里,心都在滴血。
明黛一个快步上前,从周斯年手里抢了过来:“不要拿别人的东西,不礼貌。”
柳家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就怕疯子一个暴怒,把现场的人都揍一遍。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周斯年没有任何反抗,让明黛抽走了手里的烟袋,高大的身影乖巧的站着。
等到烟袋重新回到自已手里,柳大柱都没反应过来。
这还是疯子吗?
“老婆子,点,点灯。”
大队长颤抖的声音传来,明黛打开了自已带来的手电筒。
“叔,我这有手电筒。”
明亮的光线亮起,周斯年再次燃起了兴趣。
这次明黛没有拒绝他,把手电筒塞给他,嘱咐他不要对着人照。
周斯年果然听了,对着房顶照个不停。
柳家人的视线跟着光线走,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
“叔?”
明黛的轻唤叫醒了柳大柱,他一双老眼看着眼前的小丫头,只到周斯年腰高的小丫头竟然能让疯子这么听话,奇了怪了!
“闺女,他这是好了,这么听话了?”
明黛看着依旧在玩手电筒的人摇摇头:“没有,还是不听话,只能用好吃的哄着,幸好喜欢吃我做的饭,只要说给吃好的,就听话。倒也帮了我不少,就是粮食下的太快了,我打算明天下工去城里看看,能不能买点吃的,不行就要给我爸爸的领导寄信了。”
黄婶子同情的看着她,这几天疯子帮小知青砍了几车的柴火,村里人看着都眼馋,毕竟这么能干的劳力,整个红旗公社都找不出来一个,有些人就说了不少的酸话。
现在一听,才知道人家付出了什么。
她可是知道的,小知青刚领了20斤的细粮,这就要没有了?!
养不起啊养不起!
柳大柱也知道,这事亏着人家明黛了,好好的下乡,自已还没挣工分,就先养着一个甩不掉的包袱。
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点头:“行,明天上工,我把条子开好,让三爷送你去,正好疯。。。额周斯年的包裹也快到了,你去帮着取了吧。”
能坐车不走路,明黛自然开心,更何况还有意外收获,更好了。
明黛笑着道谢了,把手里的包裹拿过来递给黄婶子。
“婶子,我刚来,叔就这么照顾我,我做了些团子给叔和婶子尝尝,以后还要麻烦您和叔多看顾了,我人小,做错什么,您教我。”
黄婶子拿着包袱看着当家的。
“拿着吧,闺女一番心意,有空来家里吃饭,车子要用你再来拿。”
明黛笑着应了,喊着还在玩手电筒的周斯年告辞了。
看着周斯年乖巧的跟着,柳家人还是很迷糊。
疯子这么听话,还是头一次!
等到送完人关好门回来,黄婶子还是很新奇。
“老话说的一物降一物,还真的没说错哈,之前可没见过疯子这么听话的。”
她急需人分享,可惜这会大炕上的人都盯着明黛带来的包裹看。
黄家大嫂,黄大莲,是黄婶子一个村子拐着弯的侄女,一向得宠,还一连气生了两个大孙子,铁蛋和狗蛋,因此不怕这个婆婆,这会笑眯眯的开口:“娘,你说这城里人做饭就是和咱们乡下人不一样哈,咋就这么香,你大孙子都忍不住想尝尝了。”
黄婶子骂了一句:“我看是你的馋虫作怪。”
铁蛋和狗蛋也给力,缠着奶奶要吃团子。
黄老二一家因为生的都是闺女,黄杏和黄桃,二儿媳妇周盼睇觉得抬不起头,倒是没有说话。
最后黄婶子的小儿子柳来发都出声要吃了。
黄婶子这才边骂骂咧咧,边打开了包着的布。
看着两排六个手掌心大的团子,各个圆滚滚的十分好看。
“别看人小,手真巧,做的似模似样的哪!”
黄婶子边夸,边拿起一个,十分宣软。
两个孙子,一人发了一个,小儿子发了一个,两个孙女两人一个。
剩下的两个,给了老头子一个,还剩下一个,看着老大媳妇殷切的眼神,再看看低头的老二媳妇,她叹口气。
老大媳妇看了,最会做人:“娘,你吃,我和来福蹭口孩子的就行。”
黄婶子满意的点头,还是老大家的会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