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这次只是真实的她自己,顾迎清。顾迎清卸妆洗过澡,双眸清润如水,两颊因激动而微红,情绪都在脸上了。
宋就文难掩笑意,“行,我就不卖关子了,你的画拍出去了。”
“是谁拍的?”顾迎清抠着手指。
细口香槟杯,三分之一的酒液,顾迎清一口喝完。
宋就文说:“是一个知名的收藏家,是你画展主办人之一,你的一位师姐请来的,他不仅收藏画,还收藏古董之类的。”他顿了顿,特地说,“这个人很有钱。”
宋就文调出一张照片,是这位收藏家和师姐的合影。
第111章
好戏
“你当时告诉我想知道买家是谁,我就跟你师兄师姐说了,让他们帮你留意,你师姐特地跟人合照的。”
宋就文把手机递过去。
顾迎清看着照片上陌生的两个人。
那个穿波西米亚风长裙和烫羊毛卷的女人,她仔细看才能辨出几分熟悉感。
的确是她一位师姐。
当年大衣入学军训的时候,师姐是院内学生会艺术部的成员,给他们新生慰问演出来着。
师姐旁边是一名高高瘦瘦的中年男人,蓄着胡须,穿着一看就是定制的三件套西装,挺有绅士风范。
顾迎清在纠结要不要问名字,总感觉这就是一笔买卖,人家买了画做慈善而已,她要是想知道人家的更多信息,是不是有点冒犯?
顾迎清把手机还给宋就文。
宋就文问:“你不想知道他花了多少钱买你的画?”
顾迎清不敢开口,觉得他这么问,价格肯定超过她想象,毕竟刚才他说这人挺有钱。
宋就文还穿着白天那件商务半袖运动衫,腕上名表尽显成功人士的地位。
男人俊朗的眉眼间带着倦意,双眸的光却鼓舞着她往下问。
顾迎清许久才开口:“多少钱?”
宋就文比了个“1”。
如果是一万,这跟她自己定的价格一样,宋就文没必要特意拿价格出来说。
顾迎清试着往高了猜,“十万?!”
宋就文摇头,直接告诉她成交价:“一百万。”
顾迎清“哈哈”两声,明显是不信,觉得宋就文诓她,她知道这人惯爱开玩笑。
宋就文只是含笑看着她,不说话,顾迎清渐渐地笑不出来,心里滋味五味杂陈。
她不解。
不再开心,只有担忧。
她一个画届新人,被人以一百万拍下一幅画,带来不会是声和名,只会是她配不配、背后是否有推手的讨论,而且容易被人扒隐私。
她听说过这样的例子,且不止一例。
这个价格,他爷爷都没多少画能到这个价。
幸好她落款和作者简介,都只用了单字一个“清”。
她这样的经历如果被扒……
宋就文看她情绪变化,大概猜到她在担心什么,说:“你别慌,其实有点儿内情,我得先跟你说个抱歉。”
宋就文怕她的画到时候无人问津,便请一位朋友去现场当托,如果遇到有人想买画,他就在旁边装作竞争者竞拍,无人买的话,就让这位朋友买下那副画。
宋就文的朋友在那画周围徘徊没多久,有人看上了画,想要买,这位朋友就出面了,开始发挥“托”的只能,加价竞拍。
等二人将价格抬至五万,又加入一位藏家,也就是最终买下画的那位中年男子,一通感慨此画之精妙,然后加价到十万。
不巧的是,这位藏家与先前那位是圈内熟人,还是对头,这两人经常因为竞拍闹得不欢而散,为了赢,以虚高价格买下拍品的事常有发生。
这二人狭路相逢又杠上,观众都知道这是冤家聚头,只管看好戏,等结果。
最终,前一位藏家从三十五万直接抬价到五十万,想要一口气拿下。
这是他预设的上限,钱再多,再逞能,也不是冤大头啊。
而他的竞争对手直接翻倍,开到一百万,拿下顾迎清了山河鸟兽图,终于又一次扬眉吐气。
最终,因为这两人的意气用事,主办方的举办费用回了本,捐款也有了。
因这二人开了个好头,之后的画也都卖得挺顺利。
大家没有把过多的心思放在这幅画的作者身上。
顾迎清松了口气,到最后已经当笑话听了,“所以说,真正想买的是这第二位出现的藏家?”
宋就文笑了笑:“应该是的,可惜画跟他无缘。不过也不能证明,拍下你画的那人就不是真的喜欢。如果没价值,人家根本不可能为之竞争,不是吗?”
“无所谓了,反正都卖出去。第一次参加画展,能有这种经历也挺特别的。”顾迎清撑着下巴。
她看似若有所思,其实是因为人已经累到极致,刚才又情绪起伏,这会儿平定下来,感觉快要灵魂出窍。
宋就文又问:“你会不会介意,我找托的事?”
“为什么要介意?你是怕我失望,做这事的初衷是为了照顾我的感受,我没那么白眼儿狼。”顾迎清说,“就当,一切都是为了做慈善。”
宋就文再给她倒了香槟,跟她干杯,“为了慈善事业。”
**
第二天去第二个选址地,从省会市区过去,将近三小时的车程,这次从大巴换成了几辆商务车,大家都能舒服地补觉。
顾迎清与当地项目组的负责人乘一辆车,为了方便沟通行程之类的细枝末节的问题。
两人在各自的团队里,都带着一个“助”的后缀,顾迎清叫她刘助。
中途,刘助接了个电话,告诉顾迎清,第二个选址地那边正好是德信集团投资了的路桥集团的在建项目,他们集团高层在那边视察,问可以不以一起吃个饭。
顾迎清之前在公司就了解到,德信为拿到投资下过不少功夫,她可不敢拒绝。
车队循着这条热门旅行线前进,逐渐,平原被甩在身后,缭绕白雾和壮阔群山出现在眼前。
这条旅行线之所以出名,是因从省会到西北边尽头,一天之内就能尽览四季景色,平原枫林,草原雪山。
山多的地方地势必然也会逼仄险峻些,顾迎清坐在右侧,还能看见奔涌潺潺的江,现在是雪山融化的季节,水势汹涌。
左侧是山壁,右侧是水,眼前是绵延的山脉,景的确美,也有些令人心颤。
刘助没一会儿,又接了电话,嗯嗯啊啊一通挂了。
“顾助,我刚收到当地对接方的电话,他们说晚上会下雨,而且山里雨可能会更大,我们回城的话行车比较危险,而且临时加了行程,肯定会耽搁得更晚一些。依我看,我们可以先提前联系好过夜的地方,如果到时候时间晚了走不了的话,就在当地留宿。”
顾迎清说好,问她有什么要帮忙的。
刘助说不用不用,“我熟我来联系……”她也忙昏头,皱着眉絮絮叨叨说,“这些人也真是的,怎么突然说要吃饭见面,之前也不提前打个招呼,弄得人措手不及。”
第112章
想
顾迎清把此事发在微信群,告知项目组其他成员。
除了德信项目组的组长和宋就文,对话框屏幕里弹出一水儿的“收到”。
屏幕上方跳出,她关注的南江市本地官方媒体发布通报:“历经十余日的追捕,昨日南江市警方共抓获于城北一带活动的社会性团伙共五十三人,该团伙涉嫌故意杀人,恶意伤人,扰乱治安,聚众赌博,组织卖|淫,非法放贷等刑事犯罪……”
顾迎清看到“城北郊区”二字,莫名跟她记忆里一些人和事对上号了。
她脑中浮现出那个穿夹克,凶神恶煞的胖男人的身影。
后面内容被省略了,顾迎清点进博文。
该条博文篇幅较长,概述了这团伙是如何利用沙石公司做掩护,恶意伤害同行,抢生意,作奸犯科。
六张图片里,除了转载的警方蓝底新闻通报图,还有搜捕过程和落网嫌疑人戴着手铐的照片。
顾迎清放大最后一张嫌疑团伙头目伏法的照片……她发誓,那夹克男化成灰她都认得,何况区区的眼部打码。
他鼻子嘴角有着旧伤淤青,腰部还是系的那条烂大街的奢侈品LOGO作金属扣的皮带,隔着屏幕好像都能闻到他恶臭的体味扑面而来。
顾迎清想起上次程越生说,这夹克男在城南对头的地盘活动,被人找了麻烦,难道这帮人落网也是和城南的人有关?
难怪他说不必担心夹克男寻仇。
顾迎清划掉,看向车外,盯着奔流不息的江,想到海,想到赤青海岸……
她转移注意力,问刘助:“刘助,这是不是汶江?”
刘助说是的,又跟她说起他们这趟行程,基本就是沿着这条江往北。
“这条线风景确实好,但是这条路上山多,有时候会遇见塌方,而且路多急弯,每年旅游季都能看新闻说,有些人开车冲出护栏开到江里去的。”
顾迎清:“……”
司机:“姐,你要不还是别说了吧……”
刘助笑了两声,又道:“放心啦,这些基本都发生在夏季,现在既不是汛期,也不是雨季,司机又都是稳妥的老司机。”
顾迎清看着沿途的高耸而立,又露出山石的山体,给人强烈的压迫感,再结合刘助的话……
顾迎清干脆闭眼补眠。
十一点左右,一行人抵达了选址地附近。
她睁眼时,车已经停在古镇外的停车场。
这附近一带是当地少数民族聚居地,古镇因为越来越多的游客已经商业化,但古镇后的那座山上,还有一座沿山而建的非遗文化村寨。
选址地便在非遗村寨的后山。
加上附近有几个景点,往东三十里便有一座雪山,由于周边可玩性极高,此处的古镇已经成为了游客的中转站,越来越多的精品民宿和度假别墅建起来,一到旅游季几乎爆满。
古镇依山傍江而建,从江对岸看过去,瓦顶木屋,层层叠叠地攀附在山体上。
屋顶之上,蓝天之下,只余耸入天际的青山,巍峨沉静。
耳畔涛涛江水,像踩在节奏密集的鼓点上,声势浩大。
顾迎清站在停车场拍照,刚按下快门,一名穿运动装,背着旅行背包的男人突然误入镜头,拍下了他带着鸭舌帽的后脑勺。
顾迎清下意识小声“哎呀”了一声。
男人回头,跟她说了句:“抱歉。”
然后上桥朝江对面走去了。
已经快到中午时间,项目组队一行直接去了当地有名的一家特色餐厅,到了才被告知路桥高层还在开会,派来的是管理该地项目的一位中层,带了几名下属。
这位中层说,项目的工程师和建筑师们,和团队要员,住在后山上的一家精品度假别墅,工人都住在不远处山上的集体宿舍,对这一片的地形都比较熟悉。
所以带了两个人来,下午可以随他们一道去选址地。
刘助他们那边早就找好了一批当地人做向导。
由于车子不能开进非遗村寨,只能绕远路从后山进,但是向导可以带他们从非遗村寨里穿过去,再抄近道上山,考察完后直接从后山下去,到时候接应的车辆停在后山的盘山公路即可。
路桥中层带来的这俩人作用不大,但鉴于对方一片好心,又有心陪同,便在午后一同进了山。
商务车队先将一行人送到了非遗村寨的入口,考察队从这里开始便要步行而上。
看得出村寨的建筑是已经经过修缮,红砖和泥土的外墙有新鲜修补的痕迹,路也是后来在发展中,为了方便居民出行而铺就的凹凸不平的石板路。
村寨里每家每户的房子风格统一,全都是垫高了地基,高高的台阶通向大门。
当地人仍然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留村的几乎都是老人。
路过一位背着背篓的阿婆时,顾迎清新奇地看着她头顶上晃来晃去的银饰,看起来是手工打造,做工很精细。
下午还是有阳光,这里海拔比省会城市高了不少,太阳更加毒辣,却褪去了几分闷热。
因来时考虑到每个选址地都在山上,顾迎清特意准备了几身方便走动的运动休闲装和球鞋。
由于附近景区民宿众多,这里的山也已经经过了开发,人工步道一直延至山深处。
一行二十几人沿着步道上山,走走停停,两个多小时后总算到了选址地。
这是两山之间的凹势,天然平地。
宋就文团队忙着看周围地势,又是拍照又是飞无人机录视频。
太阳逐渐隐到云层里头,当地的领路人说:“大家抓紧时间,天开始阴下来了,再过不久会下雨了,下去的路还要走一个小时。”
中午应酬就花了不少时间,出发得晚,现在已经快五点了。
宋就文还在跟当地领导说:“这个位置是好,这边进山交通不便……”
领导立马说:“山另一边的路已经修起来的,等前后的公路一接通,可以直达此处。”
“那就好。”宋就文继续让人操控无人机往远处飞。
向导见状,只能跟刘助商量说:“要不安排人分批走吧,不能逗留了,让人先带你们下去。”
第113章
接你
刘助留下等宋就文一行,安排顾迎清和德信项目组的人离开。
下山途中,眼见阴云压空,天越来越黑,紧张的气氛无声地传递开来,大家都默默地加快了脚程。
为了避免掉队走散迷路,队伍隔着几个人便会有两个当地向导。
杂乱不安的鸟鸣声穿透森林,预示着大雨将至。
步道台阶时缓时陡,上来时最多就是累一点,下去时,经过又窄又陡的台阶,害怕失足,有的人脚程便被耽搁了。
于符走在顾迎清身前几步,却慢得很,与前面的队伍逐渐拉开了距离。
在下一梯陡阶时,于符被横生的枝丫戳到,眼镜一歪,脚下也踩滑,一屁股坐在台阶上。
顾迎清惊呼,赶紧去扶他。
已经走远的人听见动静,转身问:“你们没事吧?”
于符忍痛抬高音量回应对方:“没事,你们先走,我们就跟上了。”
顾迎清瞧他那一下摔得不轻,严重了骨裂也是有可能的。
于符撑着台阶,每次想要站起来,都痛得咬牙切齿,缓了好一会儿才勉强能站起来。
此时前方的人已经完全不见人影。
顾迎清走在最后的几人队伍里。
两人是当地向导,两个是路桥中层带来的人,一个是员工向导一个下属,都是男人。
于符被一位路桥中层带来的下属扶着,慢慢往下走。
中途发现一处平底,几人歇脚时,员工向导提议:“我们落后太多,我记得前面有个岔路口,可以抄近道下山,我们说不定可以赶在雨下下来之前下去。”
当地向导分别走到顾迎清左右。
两个男人,一个穿着朴素的灰色卫衣,一个穿着深色旧布衬衫。
她左边那个卫衣男人语气低沉坚定:“不用了,就走步道,就算下雨,这条路也不会泥泞,抄近道万一迷路,又下雨,路滑更难走。”
“什么叫万一迷路?我是向导我会找不到路?”那员工向导语气极冲,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