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8章

    应寻顿了顿,喝了口茶,才续道:“她的确没有按我们要求的去试探蔡氏口风,所以蔡氏为什么找上柳婉儿又死在她家里,彭氏也不知道,她只是觉得蔡氏死得蹊跷,恐怕自己也因此惹来杀身之祸,所以才在案情结束之后,立刻带着儿子逃离。”

    “那她可知道神秘人的身份?”

    “不知道,但是她说,那个神秘人并非男儿身,只是个女扮男装的女子,但不是柳婉儿。”

    按照彭氏原话:那人女扮男装,行为举止与一般男人无异,又着高领内衫,外表上看不出什么异常,但是她常年在市井与妇人打交道,自有些分辨男女的毒辣眼光,可以判定那人是个女子。

    “女扮男装的女子,行为举止和一般男人无异,斯斯文文像个读书人?”明舒嚼着从彭氏、余连和钱老板三人那里得到的消息,越想越觉得,这描述像极了一个人。

    “唐……离?”

    她情不自禁道出这个名字,后颈凉气陡生。

    ————

    明舒脑中乱得很,无数杂乱的信息充斥着脑袋,看着毫无关联,可冥冥中各自却仿佛连着细细丝线,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兜头落下。

    除了三言两语的描述外,并没任何实质证据能指向唐离,明舒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突然间想起唐离,就好像在那个瞬间女人的敏锐直觉突然喷涌而出,并且越来越强烈,强烈到她心脏怦怦直跳,无法停息。

    她无法向应寻说明自己的猜测不过源自这突然如其来的直觉,只能让他尽快拿着自己画出的唐离简像去找彭氏母子确定。送走应寻,她坐在书案后,取出纸笔,将脑中纷繁的信息与人名逐一落笔于纸,以便能厘清关系。

    若真是唐离所为,她费劲心机设下此局是为了什么?

    唐离如今已经投靠豫王,替豫王办事,她这么做是为了豫王?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说得通,她不过是一个被逐出山门的孤女,若无靠山如何在短短时间内设下如此庞大的局?光一个柳婉儿,她就很难控制了。

    柳婉儿进入卢家后所展示出来的手段与见地,绝非一个涉世未深的医户娇女能拥有的,她更像是被人精心培养而出的,不论是言行举止还是见识手段,都能因人因势而随心变化,进入卢家后更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包括对她青睐有加的容信侯,也许都只是为了取宠于卢则刚的其中一环。

    因为容信侯的背后,站的就是豫王。

    这样的人,唐离以何控制?

    唯一的可能,柳婉儿是豫王的人,而唐离不过从豫王手中借人用。

    明舒捏着眉心,在这三人之间打上箭头,又琢磨起唐离安排柳婉儿进入卢家的目的。

    既然是为了豫王,那卢家对豫王又有什么帮助?卢则刚说到底也只是六部尚书之一,怎值得费如此周折安排柳婉儿潜入卢家?

    柳婉儿成为卢三娘后做了什么?

    她几乎瞬间想起了盂兰盆节法会,几个可怕的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盂兰盆法会由工部督建,卢则刚是工部尚书,柳婉儿声势浩大的普渡善行,盂兰盆节前四日三皇子突然决定登禅台……

    他们该不会是准备在盂兰盆法会上对三皇子下手吧?

    明舒猛地从椅上跳起来,也顾不得自己的推测正确与否,提裙飞快向跑去,边跑边叫人。

    “你就守在门口,如果应捕快来找我,你就告诉他,若确实如我所想,就让他速带人到大相国寺来找我!”明舒叮嘱完门房后,又让邱明等人替自己备马车。

    可今日她本无出府打算,马车已另作他用,要准备起来又需花费些时间,恰巧曹海出来,见着火急火燎的明舒。

    “巧了,我也正准备去大相国寺,我送你过去吧。”曹海道。

    明舒连声道谢,没有推辞,上了曹海的马车,曹海则改为骑马。

    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大相国寺去了。

    七月中旬,天依旧很炎热,加上时已过午更是晒得慌,明舒在马车里闷闷坐了一会,觉得心绪难宁,伸手拂开窗帘。风忽然灌入车窗内,吹得她鬓发微乱。

    她拨了拨发,思绪渐定,忽然想起前几天应寻说过的话。

    “这个人必定对卢家十分熟悉,否则不可能挖出十七年前卢家旧案加以利用。”

    她定定看着窗棂片刻,探身出窗:“曹将军!”

    曹海被她吓了一跳,忙让驾车人放慢速度,自己也驾马赶到马车旁,问道:“陆娘子何事?”

    “对不起,我不去相国寺了,能不能劳烦将军送我去陆家。”

    六部尚书陆文瀚的府邸。

    ————

    有陆徜那层关系,明舒进陆府很顺畅,并没遇到阻拦。

    陆府很大也很气派,仆婢成群皆衣着华美,然而明舒却无心多看,也无心理会旁人望来的异样目光。

    陆文瀚刚从宫里回来,也正要更衣往大相国寺去,不想竟得门子传信说是明舒求见。

    他对明舒的到来很是惊讶。

    虽然明知她不是他与玉卿的亲骨肉,但这孩子就是莫名投了他的眼缘,又有错认成女的乌龙在前,他心里便觉得她是上天补偿玉卿与他的女儿,看见明舒不免比从前更加温和。

    明舒可没心情与他寒暄,三言两语道明来意。

    “你为何要打听苏昌华的案子?”陆文瀚奇道,“那可是十年前的旧案了。”

    苏昌华,前前吏部侍郎,因为牵涉进顺安王的贪墨案而被罢官抄家,乃是苏棠梨生父。

    十年前的陆文瀚虽还不是六部尚书,但也在官场浸淫多年,当年顺安王的贪墨案牵连甚广,拉下一大批京官,而陆文瀚就是因此而顶替空缺后来才一路青云直上的,他对这桩案子,印象尤其深刻。

    “当年顺安王统辖河北路长达十数年之久,那里位黄河下游,水患尤其严重,年年饱受水患之苦,当时户部拨款百万银两令顺安王协助工部共同治理水患,改道修渠筑坝,工事长达五年之久。可不曾想才刚建成两年,这耗费百万银两的堤坝又被大水冲垮,大水发得比未修之时还要严重,数十城池被淹,引发朝廷动荡。圣人震怒,下旨彻查此案,先前派下近百人方查明顺安王贪墨户部拨款以次充好修筑堤坝之事。”

    陆文瀚回忆起十年前的旧事,说得沉缓有力。

    “这么一大笔银两,圣人亲批,户部拨款,工部监督,有层层监管,顺安王依然能贪墨近七成银子,其中牵连不可谓不广。涉案京官纷纷落马,苏昌华只不过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当时这案子是圣人亲问,三司共审,苏昌华之罪证据确凿,没有任何疑点,他本人也已供认不讳。只不过他牵涉并不深,本可蒙混过关,却因一封告密信而露了马脚,落了个抄家流放的下场。”

    “那封告密信,是……”

    “是如今的工部尚书卢则刚所书。当时卢则刚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吏部主事,恰在苏昌华手下替他办事,是他的亲信。告发了苏昌华后,卢则刚凭此事获嘉奖,才慢慢爬到今日之位。”

    “……”明舒闻言,失神良久。

    依她对唐离此人的了解,唐离要对付的,恐怕不是三皇子,而是卢家。

    第110章

    唐离之死

    明舒没想到自己与陆文瀚谈完话出来时,

    曹海竟还在花厅里等着。

    “我瞧你挺着急,怕你有要紧事,索性就在这等着。”曹海已经在陆府喝了半天茶,

    见到明舒就如获大赦般站起。

    明舒亦很惊讶,不好意思道:“实在抱歉,

    耽误曹将军了。”

    “不碍事,要不是你,我也没机会进这尚书令的府邸。你还要去哪里?我再送你一程吧。”曹海咧嘴笑起,

    问道。

    “大相国这次,她是真的要去大相国寺。

    虽然不知道唐离究竟意欲何为,

    但明舒心里有非常强烈的不祥预感,

    这次的盂兰盆节法会,不会太平。

    重新坐上曹海的马车,

    听着曹海在外头喝了声:“走。”马车动了起来,

    由缓至快,明舒的心也越发沉甸。

    其实说起来,

    三皇子登禅台与柳婉儿办普渡会,这二者间,虽然像是两件毫无相关的事,但仔细琢磨便能品出其中的巧妙关系。

    如果没有三皇子登禅台,柳婉儿的普渡会不会顺利进行,而豫王如果目标只在三皇子身上,唐离又何必大费周折促成普渡会?若只是想借工部尚书之名在法会中动手脚,

    那她已经成功把柳婉儿送进卢家,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如果三皇子在法会上出事,

    卢则刚做为督建法会的负责人,

    必受重罚,

    此局已经是一箭双雕,不仅助力豫王,还能复仇卢则刚。

    那……如此盛大的普渡会又是为了什么?

    总不可能在事成之后柳婉儿还打算留在卢家扮演卢三,继续博取好名声……卢家都要倒台了,这太说不通。

    ————

    就在明舒忘我的沉思中,马车渐渐停下,外头曹海道了声:“陆娘子,到了。”明舒方醒神下马车。

    因着这场盛大的法会,大相国寺附近的三条主街巷都被封锁,不论是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只能步行入内,尽管天色渐渐暗下来,但街上往来的百姓依旧非常多,街道两边挂的灯笼也已亮起,整条街璀璨如昼。

    “陆娘子,可有需要帮忙之处。”曹海见她神色急切,便主动开口。

    明舒怕有大事发生,倒是想借曹海之力,人多点好办事,可她没凭没据,也不知道法会上发生什么事,无法对曹海解释,只能道:“能劳烦曹将军陪我走一遭吗?”

    “成,没问题。”曹海倒是爽快,召唤了属下陪着她一道往寺门走去。

    “曹将军,今日您的副官没跟着您?”路上,明舒问了句。

    “那小子不耐烦看这种娘们儿的热闹,我就让他自己找乐子去了。”曹海随口回道,又觉得这“娘们儿”好像骂到明舒头上,故又抱歉道,“不是说你。”

    明舒也只是随口问问,并没在意他问什么。

    连着魏卓安排保护明舒的人在内,一行十数人浩浩荡荡走到了大相国寺山门外。寺内已经是灯火辉煌,除了高悬的灯笼外,还有熊熊燃烧的篝火,浓烈的檀香味伴着焚烧纸衣的气息,弥漫在偌大寺院中。

    明舒站在山门外,就能嗅到那股谈不上是香还是刺鼻的气味。

    寺庙之中已是经幡遍挂,各处宝殿烛火熠熠,哪怕天色已晚,仍旧香客攒动,寺院里也随处可见负责守卫的禁军身影,寺院的大雄宝殿外更已拉起明黄帷幔,每隔五步便设一个禁卫军,重重防御之内就是高筑的禅台,法坛设在禅台之下,百名僧人围坐禅台诵经不断。

    帷幔内景外人难以窥探,只有禅台高耸,远望可见。仿七层浮屠的高台,四周包裹着经幡,台上似乎有人坐着,只是隔得太远,天又黑了,看不清那人是何模样。

    但有资格登上禅台的,只有三皇子赵景然一人。

    ————

    明舒隔得远远看了几眼,法坛四周戒备森严,有魏卓亲自带着把守,进入其中的僧人也经层层筛查,而禅台又建得这么高,比四周建筑都要高出许多,附近不可能安插弓、弩手行刺,安全上应该无虞,明舒定定心,问明普渡会所在后,匆匆赶去。

    因为要派米派粥,寺院安排了西侧禅院与厢房给柳婉儿与各府夫人娘子,既设棚赠粥,又供女眷们休憩。明舒沿路跑去,都能看到从西禅院出来的与正要赶去的百姓。

    从西禅院出来的百姓除了能领到一碗平安粥外,还能拿到一袋平安米,除此之外,还有孔明灯。

    “阿娘,什么时候才能放灯?”路上,有个小男孩抱着孔明灯问母亲。

    他母亲摸摸他的头:“要到前头的放生池,再过一会就能放了。”

    小男孩高兴极了:“我在上面写了保佑父亲母亲大人安康!”

    “乖。”他母亲温柔一笑,牵起他的手要走。

    “这位娘子,请问他手中的孔明灯是在哪里领的?”明舒上前问道。

    “今晚有放孔明灯的祈福仪式,卢家的粥棚那里可领,不过限九十九盏,现下恐怕已经派完了。到前头的放生池集中后,再一起放灯,娘子若是喜欢,可以前去观看。”那母亲回答完明舒,拉着儿子离开。

    明舒看着两人背影迟疑了片刻,问曹海:“曹将军,您可知今日刮什么风?”

    “这我倒是没留意……”曹海边说边站在原地感受,带兵行军之人,对风势自有些研究,加之山中风略大,片刻后他就又道,“大约是西北向的风。”

    西北向……风往西禅院附近刮。

    是她多心了吗?

    明舒摇摇头,又朝西禅院跑去,没几步就到禅院外。

    派发米粥等物的棚子都搭在禅院外,因着这日赶来大相国寺的百姓非常多,派发的粥与馒头都得现煮现蒸才勉强赶得及派发,所以棚下都是刚垒不久的土灶,上头架着大锅,不是在咕嘟咕嘟煮粥,就是在蒸印着平安与福寿字样的包子。

    灶膛里的火熊熊燃烧着,食物的馨香弥散开来,搅得明舒胃中阵阵翻涌,她今日午饭和晚饭皆未食半粒米,然现下也顾不上饿。

    “明舒?”人群中有人忽然叫住了她。

    “宋清沼?”明舒转头就见到宋清沼,“你怎么在这里?”

    “过来看看我母亲的,她答应卢三娘子,参加这次的普渡会,在这里忙了整天了。”宋清沼向曹海抱拳打了招呼,才回答明舒,“你呢?你也来参加法会?”

    “不是,我来找柳婉儿和唐离的。”明舒道。

    听到这两个名字,宋清沼不由蹙起眉头:“柳婉儿……不就是卢三娘子,她已经去放生池准备放灯祈福仪式,唐离……这两人有关系?”

    解释起来又要长篇大论,明舒没有时间,摇摇头只问他:“你可知这次都有哪几府参加柳婉儿的普渡会?”

    宋清沼想了想,道:“知道。我母亲也挂名负责这次普渡会,人员名单曾经送到母亲手中,正巧她让我核对过……不过我也只记得七八成。”

    记得七八成,已经是记性绝佳了,何况还只是他谦虚。

    宋清沼逐一报出名单上的人员,以及他们的来历身份,明舒越听脸色越差,听到最后,手已颤抖。

    如果她没记错,这所有人中有三成是当年与苏昌华案子相关的人员,或多或少都沾了些边,不是做了人证就是落井下石。除了最直接的告密人卢则刚外,陆文瀚也说得很清楚,顺安王的案子牵涉甚广,当时京官为求自保相互攀咬,以图赦免的机会,另有一些则踏着这些涉案官员的尸体往上爬,苏昌华也许微不足道,无形中却也成了很多人的踏脚石。陆文瀚提及了几个官员名字,她当时注意力全在卢家上,并没完全记牢,但就零星记住的这些人,已经足够让她发寒。

    唐离绝对不是无缘无故把这些人聚在一起的。

    “他们现下何处?卢家人呢?”明舒急道。

    派粥的只剩下各府的下人,主子们已经不见。

    “都回禅房休憩了。”宋清沼刚从里面出来,那里头女眷太多,他呆着难受,就找个由头离开了。

    卢家的主母冯氏、几个嫡庶女儿还有儿子,其余各府的夫人娘子等,如今已全去禅房内休憩。

    明舒又开始头疼——唐离到底想做什么?

    正想着,远处又跑来两个人,正是应寻和他的同僚。

    “总算找到你了。”应寻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可以看出他亦心急如焚,“已经用你给的画像问过彭氏母子,确认是唐离。”

    明舒当机立断道:“不管了,既然已经确认柳婉儿并非卢三,那就先将她拿下问话,能少一个威胁是一个。”

    语毕她又见应寻人手单薄,便朝邱明等人开口:“柳婉儿身边有不少护院,你们几个陪应捕快去放生池走一趟,还有,现下那边百姓很多,万不可引起骚动。”

    邱明等人还要留在她身边,却被她断然拒绝:“现下已不是计较个人安危之时了,今日百姓很多,若是出事恐涉及无辜,快些去吧。”

    邱明这才领命与应寻离开,明舒又将应寻手中那张画像递给曹海,只道:“画中此人很危险,我猜她必定就在寺内,也许就在附近,烦请将军帮忙,我们分头找人。”

    曹海收下画像又分于手下看,只道:“没问题。”

    很快曹海就带着手下四散搜人,明舒与宋清沼都认得唐离,并不需要画像为凭,也跟着分头找起来。宋清沼往外边搜去,明舒在禅院内又找了一遍,并没发现与唐离相似的男人,正站在树下喘着气歇脚,忽见长廊走来个丫鬟。

    那丫鬟微垂着头,缓缓行过,走进长廊拐角往厢房后去了。明舒盯了片刻,迈步追上。跟着她的方向追到厢房后面时,却不见那人身影,只剩下空荡荡的后巷。

    后巷里堆满用油布盖着的杂物,一撂撂叠得老高,这儿没有挂灯,只有厢房内的烛火透过窗纱洒下朦胧的光芒,外面的喧嚣被衬出几分不真实来。

    明舒追进后巷徘徊了几步,只狐疑那人的去向,忽然背后发出窸窣声音,她心头一凛,猛地转身,却见那丫鬟自两撂杂物缝隙间走出,冷冷道了声:“陆娘子在找我?”

    她已然抬头,露出张没有表情的清秀脸庞。

    不是唐离又是何人?

    难怪找了半天没有发现人,原是她又换回了女装。

    “果然是你!”明舒退后两步,警惕道,“设局利用我送林婉儿进卢府的人是你吧?借三殿下之手促成这次的普渡会也是你的安排吧?你究竟意欲何为?”

    “你既然能找到这里,不是应该心中有数,何必还要问我?”唐离的声音在黑暗中冰凉而阴深。

    “你替豫王办事,要谋害三殿下?”明舒试探问道。

    她声音刚落,就见唐离笑开,露出几颗森白的齿,道:“枉我将你视作劲敌,还道你有什么真本事,原来也与普通世人一般见识,怪没新意的。这世间还没人有资格让我替他卖命,豫王又算得了什么。”

    她的笑容与言语间都透着自负的得意,高高在上的模样着实叫人不愉快。

    明舒道:“哦?这么说你不是为了帮豫王争位?”

    “在我眼中,哪怕天潢贵胄也不过是与张松、谢熙之流一样的庸人,有所求者必可控,我借来用用而已。”唐离嗤笑道,说完忽又宛如对闺中密友般嗔道,“这都怪你,当初在松灵书院若非你们兄妹横插一脚,如今我就不是跟着豫王了,也没今日这许多事了。”

    “所以……”明舒倒抽口气,“松灵书院果然是你诱导张松杀杨子书,而你本欲借此案大展拳脚,找出真凶得三殿下青睐?”

    然后凭着本事成为三皇子的幕僚,堂堂正正离开书院,而不是一个被逐出书院的罪臣之后。

    如果这个故事换个方向发展,会与现在全然不同。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