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66章

    肃清帝听完她的禀报,觉得有些荒谬,“这些乌合之众,你说是逆贼?”

    “皇上,这不是乌合之众,他们是长期做苦力的,身体健壮,力大无穷。”

    肃清帝摇摇头,神色渐渐严肃,“你入朝不久,不知道这么多年来,工部一直用他们疏通河道,开垦灌溉,开山劈石,而且他们如果真是逆贼,当初玄甲军上南疆战场的时候,他们便可逼宫,那才是他们最好的机会,就算你觉得宁郡王是燕王背后的人,但他莫非在宁州便可指挥?还是你想说晖王是京中指挥?”

    宋惜惜分析道:“皇上,当初南疆打仗,国库银钱不足,河道只是清淤,每一次清淤的力役有限,可这次不一样,这次大规模地筑基围堰,开凿河道引水灌溉,还修建水库,力役与苦力加起来足足有差不多两万人,皇上要冒这风险吗?”

    风险,肃清帝不想冒,尤其如今内忧外患,他最怕是京师出事。

    但是论风险,他觉得河工与玄甲军不能比。

    他看了宋惜惜良久,陷入深思。

    一方面觉得宋惜惜秉承了宋世安的宗旨,不可能做谋逆之事。

    一方面又觉得,商国武力全部掌握在他们手中,十分危险。

    他能想到,万一河道停工,今年已经连续下了几场大雨,一旦有暴雨来袭,必定水淹良田民居,百姓怨声载道。

    “你想要停工?”肃清帝看着她问道。

    宋惜惜知他心思重,但依旧毅然道:“停工,抓捕且彻查河道司上下官员。”

    “停工,一旦酿成水患,你可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皇上,一旦河工全是逆贼,您又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肃清帝沉默了半晌,妥协了一半,“先不抓人,暗中调查。”

    宋惜惜急道:“不抓人怎么行?就算是暗中调查,河道司上下这么多官吏,不知要调查多久,这太耗费时间了。”

    肃清帝如今是两边都不怎么相信,自然不会只听信宋惜惜,“朕意已决,你不必调查,朕会安排吴越调查。”

    宋惜惜眉心皱起,“说到底,皇上还是不相信微臣。”

    肃清帝冷道:“要朕信你,拿证据来,你现在甚至无法证实宁郡王就是逆贼,还牵扯到河工呢。”

    “皇上……”

    “拿到证据再来同朕说,退下!”肃清帝厉声道。

    第1337章

    那就找证据

    宋惜惜都气死了,只觉得额头的白发都要长出来了,怪不得朝中的官员一个比一个显老,怪不得穆丞相才六十多,头发都白了一大半。

    她郁闷地找到穆丞相,看穆丞相是否能帮得上忙,在皇上面前多说几句。

    穆丞相笑眯眯地看着她,“这就生气了?”

    宋惜惜道:“不敢生气,但确实拖慢了进度,也唯恐打草惊蛇,被人夺了先机,皇上到底是不信我。”

    穆丞相反问,“他不完全相信你是正常的,哪怕是你,若是底下的人没有拿证据来跟你说这个那个的,你会不查证就完全相信吗?”

    宋惜惜道:“但他也并无王爷有野心的证据,不也处处忌惮吗?”

    “就因为没有证据,所以忌惮,若有证据,早就动了。”穆丞相微微叹气,“其实,许多事情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的,尤其是朝廷下一个决策,需要朝臣再三商议讨论,一年半载都未必能推动,再者,河道工程推进至今,到年底就该竣工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停工,还要抓捕河道上下官员,这重大决策只因为你觉得他们有可能是逆贼,又无实质证据,便是你能说服皇上,也说服不了百官啊。”

    宋惜惜一张脸苦瓜干似的,“但金昌明确实圈地了,这随便派人去查查就能知道的。”

    “不算圈地,那地方是朝廷准许修建简陋的房子,用作挖河道筑基围堰的力役临时住所,随时是可以收回来的。”

    宋惜惜道:“丞相,其实您也觉得我危言耸听,对不对?”

    丞相望着她道:“本相相信你的推断,本相也觉得这不寻常,但如果与朝廷和百姓有关的决策,本相也会选择看证据的。”

    换言之,他个人可以相信,但若是丞相的身份,便得拿证据来说话。

    穆丞相继续道:“你可能不知道河道工程对皇上意味着什么,京城近郊甚多土地,都种了作物,每逢暴雨便淹,积水排不去,造成山体崩塌人命伤亡,加上这京城各处街道乃至御街隔两年便水淹,皇上在位的时候如果能改变这些,便是他在位时出色的功绩,当然,这也是利在千秋的好事,更能解百姓燃眉之急。”

    他见宋惜惜还是一副愁苦模样,微笑摇摇头,“年轻人有魄力是好事,本相很喜欢看你们利索办事,但不能因为一些挫折便埋怨,任何一个位置上的人,都有他自己的困难,没有谁会单凭一家之言就完全信任谁,皇上如果是这样的人,你反而更该担心。”

    宋惜惜知道丞相说得有道理,人心隔着肚皮,当臣子的处处小心翼翼,当皇帝的何尝也不是那样?

    “好,我去查。”宋惜惜站起来,“我找出证据来,我就怕还没找到证据,人就先打进宫里去了。”

    穆丞相道:“其实你不必过于悲观,今日既提起了宁郡王和河工,皇上定会留心眼子,派人盯着他们。”

    “盯着不够,河工或许只是部分,我怕还有别的人,我继续查去。”

    说完,她告辞风风火火地走了。

    穆丞相看着她的背影,回忆起自己年轻入官场时候,也是这般意气风发,不顾一切,横冲直撞也要做好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但他碰过壁,他的直觉会出错,证据也有可能出错,渐渐地,他也变得谨慎起来。

    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或许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吧。

    第1338章

    宋惜惜信不过吴越

    肃清帝直接派吴越率人前去监工,不过,金昌明应对得游刃有余,带着吴越去检验成果。

    动工这么久,水库已经快竣工了。

    水库的质量很好,堤坝修建得固若金汤。

    巡查了水库,又巡查了河道,各处河道通淤已经完成,之前破损的堤坝,如今也修复加高加固。

    吴越也派人跟河工们聊天,一个个晒得黝黑的粗犷汉子,在官爷面前显得有些腼腆。

    基本是问他们什么,便回答什么,让他们反应有什么不满的,他们在踟躇一会儿之后,纷纷问伙食能不能改善,多给几块肥肉。

    吴越觉得这都是很淳朴的汉子,没什么问题,眼底更没有什么戾气。

    他也率人去看了这些河工暂时居住的地方,房子是临时搭建,多是木屋茅屋,一间屋子里头只有个大通铺,能住七八人,略显凌乱。

    屋内没有武器,要用的器具全部都是放置在一个大仓库里头,开工的时候去取,收工时便自动归置回去。

    吴越巡查一圈之后觉得没什么可疑的,和寻常河工没有分别。

    至于衣着打扮朴素的金昌明,用饭都是和河工们一起,说起河道工程的时候侃侃而谈,但若说官场上的事情,则显得腼腆茫然,一副不怎么懂得的样子。

    吴越巡查了几日,回去禀报肃清帝。

    他的意见,是金昌明和河工都没有问题。

    肃清帝眉心微微蹙起,道:“继续盯着,还有,严密看管那仓库。”

    吴越不解,“皇上觉得有问题?”

    肃清帝道:“谨慎些没有错。”

    肃清帝自然觉得不对劲,在宋惜惜提起金昌明的时候,他便叫戚贵查了金昌明以及他底下的官吏。

    金昌明此人完全挑剔不出任何的错处来,但底下的官员确实如宋惜惜所言,个个日子都过得极好,相反,金昌明这位上峰却过得十分朴素,甚至可以说是清贫。

    每年给他们多少俸禄,肃清帝能不知道?

    金昌明家中人口不多,以他的俸银不必过得这般紧巴巴,连妻儿置办件衣裳都舍不得。

    这也不是问题,可以说是个人节俭。

    但底下官员贪墨,这点不用怀疑,以金昌明对修缮河道的了解,从用料到人工,他都知道价格的,但每一笔开销经过他手里发放下去,他能不知道有人贪墨?

    纵容底下的人贪墨,就是要拉拢他们,拿捏他们,让他们不得不跟他一条心,即便那些官员发现了些问题,也不敢反映上去。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便是他自己也贪墨了,而且是大贪,大贪之人往往善于隐藏,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无比清贫来做掩饰。

    不管前者后者,肃清帝都需要证据,这也是他让吴越继续盯紧的原因。

    现在,工期吃紧,他也不愿意大动干戈,若是贪墨,等河道竣工他再一举扣押,大肆调查。

    若不是贪墨,是拉拢谋逆,派人盯着也能马上得知情况。

    至于宁郡王,他有怀疑,可人在宁州,就算从宁州发兵直奔京城,与河工里应外合,这计划注定无法失败的,因为方十一郎就在燕州,他若从宁州出兵,必须路过燕州一带。

    方十一郎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作为探子的敏锐,怎么会让他顺利离开宁州?

    既是宁郡王不能进京,那京城里的河工也不足为患,谋逆者怎可能不亲临指挥?一旦逼宫成功,他的部将若取而代之,岂不是容易至极?

    宋惜惜咬着干巴巴的馒头,瞧着吴越带人在河道处巡查。

    吴越早先便来过几日,如今继续盯着河道,但显然态度敷衍了许多。

    她知道吴越根本就不信金昌明和这些河工有问题,因此虽然遵旨每日过来巡查,都也只是瞧几眼了事,回头便寻了个地方吃茶去了。

    宋惜惜指望不上吴越,所以她亲自盯梢,顺便看看那些河道司的官员,哪个瞧着怕死些的,回头揪住一审,起码能吐点什么。

    第1339章

    上刑

    观察两日,宋惜惜决定对河道副司高明玉下手。

    高明玉三十五岁,在工部任职五年,他本是耕读出身,年少时父母过世,为供他去最好的书院念书,把兄弟的血都吸干了。

    中了进士之后,他入仕,嗜钱如命,极度吝啬,对曾经供养他的兄长弃如敝履,已经早不来往了。

    不仅如此,他以善妒为由将自己的糟糠之妻休弃,娶了恩师之女为妻。

    他的恩师,便是白云书院的院长,如今已经去世,恩师唯有一个独女,嫁给他之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对待。

    是个人渣,白眼狼。

    不过,这样的人渣也挺好用的,太多的贪嗔,极度自私,有软肋,拿捏了便什么都能往外吐。

    当晚宋惜惜就让棍儿动手,把他掳到了城西的院子里,先关押他一个晚上,让他担惊受怕饿肚子,吃点苦头第二天再审。

    高明玉是被套着麻袋抓来的,如今关押在柴房里头,一片漆黑,根本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只以为自己是被人绑架要钱。

    他想冲外头喊,才发现自己不仅手脚被绑住,连嘴巴也都被绑住,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

    在漆黑中捆绑手脚和嘴巴足足一个晚上,等到第二天门被推开,光线照入他眸子的时候,他下意识偏了偏头,避开刺目的光线。

    也几乎没等,他就把头转了回来,死死地盯着那玄色的身影。

    男装打扮,但他一眼看出是谁人,他见过的。

    是北冥王妃宋惜惜。

    他惊愕不已,本以为是被绑匪掳劫,怎知竟是北冥王妃。

    他哑着声音,“王妃,不知道下官哪里得罪了你?”

    宋惜惜没说话,而是坐在了棍儿搬过来的椅子上,又看着他们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把刑具搬上来,火盆与铁钳,鞭子和梭子,还有一张铁锈斑斑的老虎凳。

    这阵势,把高明玉吓得脸色惨白,“这……这是要做什么啊?”

    宋惜惜这才开口,“不要紧张,问你几句话而已,你老实回答便能安然无恙离开。”

    高明玉见她语气温和,不像个狠角,不由得色厉内荏地吓唬她,“北冥王妃,我是朝廷命官,你绑架朝廷命官,私设刑堂,可有把皇上放在眼里?要是皇上知道,定然治你大罪。”

    宋惜惜道:“你是要提醒我,不能让你活着离开这里吗?”

    她对着高明玉做了一个引颈的手势,眼底威吓的意味甚重。

    高明玉双腿发软,“你……你到底想做什么?”

    “说了,问几个问题,好好回答便是。”宋惜惜颇有些不耐烦的样子,“不要啰嗦,我不高兴你就要吃苦头。”

    她话音一落,棍儿便把火钳丢在火盘里烤着,一边烤一边翻转,确保整个火钳都能烧红。

    高明玉在河道司任职,不曾去过公门,哪里见过这等阵势,吓得眼珠子都定了,只能忙不迭地点头。

    宋惜惜道:“第一个问题,贪了多少?”

    高明玉眼睛睁大,下意识地摇头,但那把烧红的火钳对准他两颗眼珠子的时候,他吓得尖叫起来,“我说……”

    火钳又扔回火盆里继续烧着,噗地扬起了些炭火星子。

    高明玉支支吾吾地说了个数,“一千两或者贰仟两吧,不太记得了。”

    “实话!”宋惜惜拿起火钳,直接就戳在了他的胸口上,滋滋的声音发出,伴随高明玉的惨叫声。

    “三万两,三万两!”高明玉浑身颤抖,不知道是痛还是害怕,豆大的汗水从额头渗下,“没有撒谎了,真的没有撒谎了。”

    宋惜惜把火钳丢回去,“第二个问题,金昌明知道你贪墨吗?”

    “知道。”高明玉不敢再撒谎了,痛楚使得他脸色惨白一片。

    “他自己贪了吗?”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他慌乱起来,怕这个答案让她不满意。

    第1340章

    替换了人

    宋惜惜坐回椅子上,道:“你们贪污的情况,皇上早就知道,如今叫本官私下审理,是想给你们一个机会,你老实交代,脑袋尚能保住,若能提供些更有价值的消息,顶多也就是外贬,还能继续在官场混。”

    高明玉都是老油条了,怎不知道这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消息,是指出卖上峰与下属?

    他没有怀疑宋惜惜的话,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最近吴越他们总是巡查河道;第二个,宋惜惜是亲自出面审问,如果没有皇上授意,她不需要自己来,随便找个人对他严刑拷打便可。

    自然,他也不知道宋惜惜早就把他分析透了,也把他所想的想在了前头。

    “你们上下贪墨,金昌明的态度是什么?”

    高明玉想了想,道:“正确来说,是他让我们贪墨的,说是给我们些辛苦费,开了这头,我们尝试挪些,他也不管,渐渐地我们胆子就大了,后来他找到我们警告,说把贪墨的金额全部都记下,但说是这样说,却也没有处理,我们便觉得他也贪了不少,之后便肆无忌惮,他横竖也没再过问。”

    “一直到现在都没过问?”宋惜惜问道。

    高明玉看着一旁的高大少年又把火钳拿了起来,连忙道:“有,就是这一次河道工程之前,他召集了我们,严厉叮嘱这一次不可再贪,一文钱都不能拿,不可引起任何人的关注,而且,让我们轮番休假,他每日亲自督工。”

    宋惜惜微微侧身,不甚经意地问道:“为什么这一次如此重视?”

    高明玉眼珠子乱转了一下,“大概,大概是这一次的工程尤其重要……”

    他的话还没说完,宋惜惜便迅速拿起火钳朝他手臂灼了过去,他的尾音只余一声惨叫,惨叫过后深深吸了口气,哭丧着脸道:“我说,不敢隐瞒了,再不敢隐瞒了。”

    “说啊!”棍儿厉声喝道。

    高明玉疼得眼泪鼻涕都下来了,对宋惜惜他们是又怕又恨,只能是有什么说什么,“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只知道有些熟悉的力役和苦力消失,又来了些新的,渐渐替换了不少,我们私下觉得是有问题的,但有贪墨的把柄在他手里,也不敢过问。”

    宋惜惜眸子一厉,“替换了多少?怎么替换的?”

    高明玉道:“我不知道是如何替换的,我们也不常去,毕竟同时多处工程,有时候换水库的,有时候换护城河的,有时候换沁凉河的,又或者是换些清淤的……总之从去年开始至今,大概也换了好几千人吧?”

    “你们发现不对劲,就没问过他?也没跟工部尚书反映过?”宋惜惜皱起眉头,几千人的置换,怪不得从力役户籍上查不出什么问题来,竟是李代桃僵。

    高明玉苦兮兮地道:“哪里敢问?也不敢说啊,我们有把柄在他手中。”

    “你们就没怀疑过他置换人,是想做什么?”

    “没想过。”高明玉这话回答得老实,“横竖不是我们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最近还有换吗?”棍儿问道。

    高明玉想了想,“我前两日去了一趟水库,那边快竣工了,加上吴大人他们也总是去盯梢,金大人让我们都去忙碌起来,瞧着……像是有些人被换了,但不多。”

    宋惜惜再问了些别的,但从头到尾不曾涉及到宁郡王,高明玉能回答的都回答,不知道的也说不知道,哪怕用火钳也是不知道。

    宋惜惜知道不能一直扣押他,会打草惊蛇,便当着他的面对棍儿说:“你先看着他,我入宫禀报皇上,看皇上如何定夺。”

    “是!”棍儿应道。

    宋惜惜自然没入宫,回京卫府安排了人手潜伏在各处工程隐秘的地方,等了两个时辰再回到了院子里。

    她背着手望着高明玉,冷冷地道:“皇上说念你举报有功,暂不处置你,你且回去最好是称病在家,切记不可走漏风声,若走漏了半点风声,仔细你的脑袋。”

    棍儿放开了高明玉,高明玉趴在地上哭喊着磕头谢恩,他做梦都没想到皇上会网开一面,幸好自己什么招供了,不然这会儿怕是要下天牢了。

    第1341章

    皇帝也病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