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6章

    第467章

    燕王散播消息

    “哪里有不想要孩子的?朕都盼着后宫不断开枝散叶,他和朕差了几岁,按说像他这年纪的,也该当爹了。”

    吴大伴轻声道:“或许,王爷也知晓了皇上您的担忧,他也是不希望兄弟之间生了嫌隙,您还记得么?从小到大,王爷事事以您为榜样,以您为骄傲,在外头说起太子哥哥的时候,他神色都是自豪的。”

    经吴大伴提起,皇帝想了许多从前的事,眸光不觉温柔了许多。

    良久,他沉沉地叹了一句,“朕,或许是多虑了!”

    吴大伴默默地给他添了茶,没说话,伴驾多年,他知晓皇上这忽然的叹息,只是一时念着往日兄弟情,并不会因此就少了忌惮。

    王爷暂时不想要孩子,是英明的决断。

    至少,暂无子嗣,皇上便可放心一些,如今是刚收复南疆回来不久,满朝文武对王爷最是敬仰的,民望也是最高的的时候,任何帝王都会忌惮这么一个功高震主的亲王。

    王爷收复南疆上缴兵权,娶妻有了牵绊,这对皇上来说,是感受到他带来的安全感和忠诚。

    回到大理寺,刑部那边派人过来问案子事。

    谢如墨以没有看完案宗为由,先打发了回去。

    到了晚上回到府中,刚陪宋惜惜用完饭,刑部尚书李立便亲自来了。

    两人在书房里为这案子吵了半个时辰,最终不欢而散。

    谢如墨回到梅花苑,进门之前,黑沉的脸色便已经消失,变回了轻松温柔。

    宋惜惜命人备下了胖大海茶,这案子她不清楚,但是听张大壮说过那么一嘴,说王爷如今为着那个灭门案而烦忧。

    刑部今日派人到大理寺去了,今晚刑部尚书亲自来,显然这个案子是很紧急的。

    “所以,那案子到底有什么让你难以下决断的?”宋惜惜干脆和他聊开了,他分明为这案子都焦头烂额了,但是进门就仿佛什么事都没有。

    她知道他是不想把公事上的一些情绪带给她,可她也想为他分担分担。

    “这案子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许多学子乃至大儒都纷纷写了文章,声讨这名妇人,不止是在毕州府当地,是大范围的轰动,京城里满朝文武,有一大半也让大理寺尽快复核死刑,最好是斩立决。”

    宋惜惜道:“这么大范围的轰动,一则是这个案子影响确实很大,二则就是有人在操控舆论。”

    “嗯,我命人去打探回来的消息,确实有人在操控舆论,但更多的还是因为这妇人挑战了夫权,父权,她把一家子全部都杀了,包括自己的孩子,很是恶劣。”

    “操控舆论的谁?”宋惜惜先问这个。

    谢如墨饮了一口胖大海,声音还显得有些嘶哑,“是燕王。”

    “不出所料,他想要搅动风云,就一定要制造一些让百姓声讨朝廷的恶性事件,这案子证据充分了对吗?”

    “她已经画押认罪。”谢如墨轻叹,“而他的公爹和丈夫,都是当地有名的善人,反而这个妇人平日比较小气,据邻居的供词所证实,她是不同意自己的公爹和丈夫拿银钱出去行善的。”

    宋惜惜问道:“证据你都看过,充分是吗?”

    “算充分。”

    宋惜惜这就奇怪了,“那你犹豫什么?是你觉得燕王利用了这个案子所以迟迟下不了决断?”

    不过她马上发现老谢话里的漏洞,“算充分?也就是说不完全充分。”

    第468章

    请丹神医

    谢如墨点点头,总是对宋惜惜不吝啬自己欣赏的眸光,“没错,一家连同她在内,共十三个人,她杀了十二个,公爹,丈夫,三个儿子,这五个人身体壮健,还有婆母,未出嫁的女儿两人,剩下的是小厮和侍女,问题就在于,这案子发生在黄昏,不是深夜大家都睡着了,吃了饭之后,她忽然发难从厨房里拿了菜刀,把所有人都砍死了,这妇人不曾练武,且身体有病需要久服药的。”

    “一个有点刻薄的久病之人,就算能杀得了一个,也会马上被制止,是不是都被下毒了?都昏过去了?”

    “没,全部清醒,而有邻居亲眼目睹,那妇人像是疯了一样,力大无穷,见一个杀一个,若不是那几个邻居跑得快,跑回自己的家中锁上了门,估计连他们都要被杀掉,而当地衙门验证过伤口与作案凶以器是吻合的。”

    宋惜惜明白他为什么迟迟没准予复核死刑了。

    因为这灭门案确实存在疑点。

    只是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也是有理由的。

    有邻居亲眼目睹,她自己亲口承认,加上凶一器与伤口都吻合,基本是跑不了。

    “对了,吃了饭之后才发生的凶案,可有查过那些饭菜?”

    “没查过,因为尸体没有中毒。”

    谢如墨道:“我在怀疑那妇人会不会被下了什么毒使得她发狂然后力大无穷?已经请教过几位太医了,但他们都说没听过这种毒。”

    两人眸光一对,异口同声道:“请教丹神医!”

    谢如墨当即更衣去一趟药王堂,他是一点都等不了。

    因为此案激起民愤,百姓热议,纷纷叫喊着要对那妇人处以极刑,而刑部也在步步相逼,满朝文武多半没站在他这边的。

    就算有疑点,也没有人愿意去追查,因为已经目击证人犯妇人也亲口认罪,在这些面前,那疑点显得无足轻重。

    去过药王堂之后,翌日,谢如墨把刑部尚书和两位侍郎请到了大理寺。

    李尚书已经急得有些焦躁,在等待丹神医的过程中,他道:“下官实在不知道王爷到底还要怀疑什么,此案已经激起民愤,如果复核还没下去,百姓都要声讨朝廷无能了。”

    谢如墨道:“稍安勿躁,本王请了丹神医来解释一些疑点,便是那犯妇人为何有如此大的力气,可以连杀十二人,那犯妇人是常年服药,身体很差……”

    李尚书打断他的话,“她隐藏罢了,她不满自己公爹与夫婿许久,说他们行善花了不少的银子,那妇人是个吝啬刻薄之人,且她已经画押认罪,又有目击证人更有凶一器,若因那一小小的疑点,而放过她的话,律法的威严何在?”

    谢如墨反问,“动机呢?她杀害自己一家人的动机何在?她就算再刻薄,就算再恨毒了自己的公爹和丈夫,为什么要杀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连小厮侍女都不放过?”

    李尚书敲着四方桌子,显得极为不耐了,“她自己的供词不说了吗?她是忽然觉得他们该死,觉得他们全部都该下地狱,邻居的供词也可以证明,犯妇人和自己家人的关系不好,儿子女儿都不待见她,或许是吃饭的时候有了口角,一时激愤,王爷是刚入公门,不曾见过太多的案子,但本官见过不少因一时激愤而杀人的不在少数,而人在极度狂怒之下,是会比往日生出更大的力气,所以王爷认为的疑点,根本就不是疑点。”

    与此同时的燕州王府,燕王正在聆听手底下的禀报。

    “不出半个月,估计整个商国的百姓都在议论此事,同时声讨朝廷的不作为。”

    第469章

    燕王心机

    燕王眸光淡然,转动着拇指上的玉扳指,“不够,继续散播出去,就说北冥王谢如墨为犯妇人开脱,其目的是证明自己有实力出任大理寺卿一职,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贪功,还有,多渲染他只是武将,于公门律法一窍不通。”

    “再有,便说皇上也被他所蒙蔽,因他功高震主,皇上不得不看他几分脸色。”

    那人问道:“王爷就这么确定他会发还重审?”

    “有疑点,当然会。”燕王淡淡地笑了笑,眼底闪过一抹嗜血的冰冷,“他这个人本王倒是了解的,对人命较真,但凡对人命较真的人,都一定会慎之又慎,这么大的疑点他不发还重审,他是过不了自己心里那一关。”

    “是,小人知道怎么做了。”那人躬身告退,到了门口披风一掩,便迅速消失。

    燕王唇角勾起玩味的笑容,谢如墨,本王要你民望尽丧,再也掌不了兵权,还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你功高震主,而皇上忌惮你,皇上也是昏庸。

    “无相!”他唤了一声。

    织锦绣江山图屏风后走出来一名身穿灰色袍子的中年人,他低着头,“王爷!”

    燕王问道:“那犯妇人身上的苗毒无人能查出来吧?”

    无相声音低沉,“查不出,那只是一条小小的线虫藏于她的脑中,便是把她的头砍掉,也查不出来,而这线虫只听我的指挥,现在那犯妇人是不会有任何异样。”

    燕王微微颌首,“那就行。”

    “王爷不必担心,毕州知府也是我们的人,即便发还重审,也会依照原本那样递呈上京,这一来一回多了日子,反而百姓会更愤怒,于我们是有益处的。”

    燕王眼神冷毒,“此事经营已久,绝不容许出任何的差错,八月份娴宁公主大婚,本王便借机回京,在这之前,谢如墨的民望要被降到最低,肃清帝也要被打上昏君的名声。”

    无相依旧面无表情,“王爷放心,此案只是第一步,如果谢如墨没有发还重审直接复核了秋后处斩,我们也合我们的意,到时候揭穿那犯妇人是被人所害中了毒会癫狂的,那他就枉杀无辜了,还有接下来,西京的事情还等着他们呢。”

    燕王拨弄着杯沿,眸色深沉,“嗯,那个易昉,不能让她活着,杀了她,防着到时候肃清帝把她交出去平息民愤,本王要西京的百姓和商国的百姓,都无处泄愤,把所有的怒火都指向肃清帝和萧家。”

    “要杀!”无相点点头,“但不着急现在动手,如今苏兰基还拦着三皇子……不,如今该叫西京太子了,等把苏兰基杀了,再杀易昉不迟。”

    燕王有些意外,“杀苏兰基先生有信心?”

    “有些难,但他非死不可。”无相淡淡地道。

    燕王眼底闪过一抹戾气,“那就杀了,苏兰基此人阻碍甚大,要动用什么力量,用多少银子,你尽管说话。”

    无相蹙眉沉默了一下,才缓缓地道:“本来有些江湖人可用,但是北冥王和宋惜惜大婚的时候,竟来了这么多的武林人,用他们就怕走漏了风声。”

    “那不行,你不是培养了死士吗?”

    无相摇头,“暂时不可出动死士,培养死士艰难,若折在苏兰基手上,那就浪费了。”

    “顾不得那么多,用!”燕王权衡利弊,认为苏兰基实在是碍手碍脚,“苏兰基一死,便无人拦得住西京太子,他一心想为他皇兄复仇,以及重新制定边线,苏兰基死了他才愿意真正同本王合作。”

    无相还想说,但燕王已经伸手压住,“就用死士。”

    无相只得道:“那一切听王爷的。”

    燕王道:“散播消息的事情隐秘些,莫要让谢如墨以为是本王的人做的。”

    无相道:“放心,消息从毕州传出,燕州和毕州差着几百里,不会想到是我们。”

    顿了顿,无相又道:“大长公主培养的那些女儿,已经陆续进了各个世家,势必要把世家搅个天翻地覆,到时候他们自顾不暇,必不会成为朝廷的助力。”

    燕王慢慢地端茶喝着,掩去了方才的冷酷,仿佛还是那个憨憨的谦谦君子,“那就好。”

    第470章

    你冲谁啊

    大理寺,李尚书已经急得不行,“王爷,你请丹神医来到底所为何事?丹神医也不曾接触过死者,他便是有再能耐的医术,到底也不是仵作。”

    谢如墨一点都不着急,道:“稍安勿躁,李尚书,这么大的案子引起了如此之大的轰动,咱们若办案不慎,冤枉了无辜,岂不是更被天下人声讨?”

    李尚书常年经办案子,怎不知道此案有那么一丁点的疑点?但是犯妇人认罪,人证物证都在,还有什么复查的可能?

    “简直就是浪费时间,给犯妇人多活一日,便是对被她杀害的人的不尊重。”

    谢如墨道:“毕州知府上的案宗也是秋后处斩,如今才四月份,文件往来命驿马快马加鞭,来回不过一月,李尚书你着急什么啊?”

    "丹神医什么时候来?等了好久了。"

    他气呼呼地坐在一旁,虽说不好与北冥王言语太过激烈,但是,脸色已经十分难看。

    只有两位侍郎已经瑟瑟发抖了,李尚书自然是不怕北冥王的,他的女儿是淑妃,深得皇上宠爱,可他们没有女儿是宠妃啊。

    李尚书的话音刚落不久,大理寺少卿陈以亲自领丹神医进来。

    丹神医个子不高,但气场万丈,一进门首先冷眼看了李尚书,李尚书忙站起来,一改方才的怒气焦灼,变得谦和温顺,"丹神医好,今日劳您大驾,实在是叨扰了。"

    “让李尚书久等了,是小老的罪过。”丹神医淡淡地说着。

    “不,没有,没有,那方才不是冲神医。”李尚书连忙解释道,他可不敢得罪丹神医,全仗着丹神医,老母亲才能好起来,不然这会儿他都丁忧了。

    “不是冲小老,那是冲谁啊?冲王爷吗?”丹神医坐下来问道。

    “不,不,不敢的,”李尚书努力地给丹神医留下好印象,“冲他们。”

    伸手一指,左右两位侍郎都愕然,分明他们一句话都没说过,但是给上司背黑锅那是他们分内之事,所以连忙拱手,“是,是我们惹恼了尚书。”

    谢如墨自然知道丹神医能压得住李尚书,李尚书的母亲去年病重,太医都说可以准备后事了,是丹神医连续一个月去施针,哪怕狂风暴雨都不曾歇过,这才把李老夫人的命给救回来的。

    所以李尚书对丹神医那是感恩戴德,因为他升任刑部尚书不久,如果丁忧三年回来,这官场就不是他熟悉的官场,且连带着几个兄弟都要一并丁忧,李家可不是单凭一个淑妃能撑得起来的。

    丹神医也不跟他们浪费时间,直接道:“昨晚王爷已经来找过我,说明白了那案子的情况,我这么跟你们说吧,即便一个瘦弱常年患病的人在极度愤怒之下,能够比之前生出很大的力气,也只能是短暂的一时,不足以支撑她杀几个大汉。”

    几人一听,当即严肃起来,王爷是刚入公门不久,查过的案子太少太少,所以王爷的话没有信服力,可丹神医不一样,他行医这么多年,他说不可能,那就是不可能。

    李尚书道:“但是,有目击证人亲眼看到她杀人了,她自己也认罪,她所用的凶刀和死者的吻合。”

    丹神医道:“案宗我不曾看过,但是我可以推测,死者身上的刀伤都很重,一刀见骨,是不是?”

    “对对对!”李尚书和两位侍郎忙不迭地点头。

    第471章

    钦差

    丹神医拿出一张纸,纸上是他列出来的几种药或者毒药的名称,还有各种药对应的作用以及毒副作用。

    丹神医给他们瞧了一眼之后便一种一种说给他们听。

    第一种名为地狱之火,使人致幻,用了之后会把心底执念无限放大,因而会生出比原先更强大的力量,但是致幻之后需要解药,可犯妇人杀了家人之后还想追杀邻居,之后等到官差来到,她已经冷静下来,所以不可能是地狱之火。

    第二种,光头伞,此乃菌类,会使人致幻疯癫,或许作出自残或者杀人的行为,但在这之前一定是有哭又笑或者是身体乱舞,而这光头伞也不会使人产生很大的力量,足以叫一个积弱妇人连杀十二人。

    第三种,勾魂线虫,这是苗虫的一种,也称之为蛊虫,这勾魂线虫会进入人的头脑,然后由另外一个人控制她的行为,而这行为过程本人会留有记忆。

    “最重要的一点,这勾魂线虫会致幻,且可以催发出强大而疯狂的力量,在被控制的那一段时间里头,她会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的身体她的四肢,都可以任由别人控制,如果控制她的人有武功,也力大无穷,那么她也会变得有武功且力大无穷。”

    听完丹神医的话,李尚书和两位侍郎对望了一眼,慢慢地皱起了眉头。

    “但,这勾魂线虫是怎么进她的脑袋?”

    丹神医道:“通过饮食,或者服药,勾魂线虫在她脑子里或许已经存在了许久,因为勾魂线虫生长比较慢,一般需要半年或者一年才可以长大,被人控制。”

    李尚书道:“只是有这种勾魂线虫,不代表她就是中了这线虫。”

    “我只是来解答疑问的,这案子不是还有疑点吗?那就是她为何能力大无穷地连杀十二个人,而且都是自己的家人,勾魂线虫是最贴合的答案。”

    谢如墨问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真是勾魂线虫,伯父是否有把握把它从犯妇人的身体取出来?”

    “不必我,我弟子青雀便可以,她对苗毒钻研深刻,十分熟悉。”丹神医道。

    谢如墨道:“有劳伯父,来人,先送伯父回去。”

    大理寺少卿陈以亲自送他老人家出去,回来之后大家都在沉默。

    陈以问道:“王爷,是否把此案发还重审?”

    李尚书先回答了,“疑点解惑了,是该发还重审的。”

    谢如墨却摇摇头,“不发还重审,这案子没有那么简单,李尚书,本王建议由大理寺和刑部一同上奏本,请皇上指派钦差调查。”

    李尚书一怔,一般案子存疑,基本是发还重审,如果派钦差的话,是对当地知府不信任。

    莫非,北冥王调查到一些刑部不知道的事情?

    想到这里,他立刻对两位侍郎道:“此事暂时保密,不得向任何人说一言半句,尤其勾魂线虫,等本官与王爷一同启奏皇上之后,再做定夺。”

    在场的人如今也明白过来了,这案子有明显的疑点,且死者是当地的善人,满门覆灭,又引起了这样大的轰动,只怕是有人操纵。

    这案子绝对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他们的官位难保。

    李尚书自己前思后想了一通之后,也出了一身的冷汗,对谢如墨拱手,“下官多有得罪,望王爷恕罪。”

    谢如墨道:“李尚书着急,是因为百姓愤怒,迫于舆论只想尽快给那嫌疑妇人定罪,这恰恰,就有可能上当了。”

    李尚书抹了一额头的汗,“王爷心思缜密,下官敬服,幸好王爷拖一拖,否则以毕州知府的案宗定案的话,或会生出无穷后患啊。”

    “人在高位,步步小心没错,尤其李尚书还有淑妃娘娘在后宫,更是出不得半点差错。”谢如墨警惕了他一句。

    “是啊,是啊!”李尚书喃喃地道,完全没了方才的焦灼暴躁。

    第472章

    无伤谢如墨分毫

    此案启奏过皇上之后,皇上命李尚书为钦差,带着人前往毕州调查此案,青雀也跟随前往。

    重审,且是皇上派遣的钦差前往,钦差又是刑部的尚书,倒是可以给愤怒的百姓带去一丝疑惑。

    沈青禾也罕见地发文说了此案,把此案的疑点说了出来,之前那些学子发文声讨,全是因为百姓的怒火,他们满腔热血,想着为死者出头,同时不允许夫权被挑衅。

    但沈青禾都出面说此案确有疑点,那么学子们也纷纷改了口风,只是不敢太过笃定,只说希望钦差调查过后,能得到一个真相,告慰死者。

    燕王府怎么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他们认为,要么复核通过,要么发还重审,不管是哪一种,谢如墨都要名声尽毁,甚至大理寺卿一职难保。

    可他们派了钦差前去调查。

    “本王倒是小看了谢如墨。”燕王冷冷地道。

    “王爷放心,就算谁去,也调查不出来犯妇人是中了线虫之毒……”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