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1章

    闵氏说着的时候,忽然晕了一下,整个人倒在了战少欢的身上。

    战少欢下意识扶着她,“大嫂,你怎么了?”

    “晕……”闵氏难受地说出一个字。

    请了大夫给闵氏搭脉,闵氏本来身体偏寒,如今正值寒去春暖,早晚寒,中午暖和,很容易就得病。

    大夫诊脉之后,道:“大夫人该好好调理身子才是,您这底子养不好,子嗣艰难啊。”

    大夫走后,闵氏拉着王清如的手,垂泪道:“清如,我身子不中用,往后帮不上你的忙,府里内外便要你多劳心了。”

    王清如本来就没大瞧得上闵氏,只不过昔日有些事情她帮得上忙,虽说笨点好歹是有个人能用。

    如今还病了要养着,少不了又要一笔药费开支。

    可贤良的媳妇,面对患病的长嫂,自然也不好说什么,反过来还要安慰几句。

    为了表现自己的贤良,她还命人买了些温补的药材,送到闵氏的屋中。

    从闵氏屋中离开,王清如去了婆母的屋中伺候婆母用药。

    听得婆母和小姑在说北冥王府慧太妃寿宴的事。

    “宋惜惜应该没请二婶。”

    老夫人哼了一声,“那老妇自以为跟宋惜惜关系好,殊不知人家压根都不请她,倒是显得她自作多情。”

    战少欢说:“是啊,二婶就是一个笑话。”

    王清如心里头很是复杂,宋惜惜要帮婆母操办宴席,且会办得十分隆重,她会成为那晚最是瞩目的王府主母。

    同为二嫁妇,她总是下意识地和宋惜惜比较。

    宋惜惜虽说如今是国公府出身,可到底背后没人了。

    相反自己虽是伯府,可兄长掌着重兵,给平西伯府面子的人很多。

    可为什么她和宋惜惜的差别如此之大?

    第443章

    你肚皮要争气

    她日日操心府里府外的事,还要自己掏银子出来补贴,日日累得躺下来就似腰都要断了似的。

    而宋惜惜的日子却过得逍遥快活,她真的挺不甘心。

    正沉溺着这种想法,听得小姑子说了句,“听闻慧太妃以前公开说过不喜欢宋惜惜,估计她们婆媳不和,说不准等寿宴那日,慧太妃会给宋惜惜立规矩,依照宋惜惜如今的性子,只怕会闹起来的。”

    王清如想起那日她在马车上说的话,如此的倨傲嚣张,真的很想看她被慧太妃刁难。

    只是将军府没有帖子,她怎能去?

    忽地想起娘家,如今兄长接掌了北冥军,北冥王府办宴席,应该会给平西伯府下帖子吧?

    她这般想着,伺候了婆母用药之后,便推说母亲身子不适,要回娘家去看看。

    回到娘家一问母亲,果然是收到了帖子。

    王清如当即道:“母亲,那日带上我去吧。”

    平西伯老夫人怔了怔,“你已经嫁入将军府,我还带着你去,不合规矩。”

    “什么规矩不规矩的,不就是一个寿辰宴吗?便说嫂嫂身体不适,我陪您去。”

    “你去做什么?”平西伯老夫人看着女儿,她总觉得女儿出嫁之后,性子变得急躁起来。

    “也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想和诸位夫人们说说话,”她摇着母亲的手臂,道:“母亲也知道,我自从嫁入将军府,将军府便一落千丈,如今夫君更被降为九品,若不是仗着娘家的势力,谁家办宴席会邀请我呢?我总是要多结识些世家夫人,好为夫君的前程谋算一下。”

    她继续说:“再说,我听闻说她们邀请了建康侯老夫人,母亲也知道易昉得罪了建康侯老夫人,虽说已经登门致歉,平息了此事,但难保人家心里头不会存着芥蒂,我好歹是正妻,由我来出面表达歉意,相信建康侯府的人会卖我哥面子。”

    平西伯老夫人听着是有道理的,且她也不知道自己的女儿曾经与宋惜惜有过龃龉,便道:“你既要去,也不必叫你嫂嫂不去,你嫂嫂也该去拜会一下北冥王妃,毕竟如今你兄长虽说掌着兵权,可那些兵都是跟着北冥王出生入死,他们如今还是叫北冥军的。”

    听得母亲答应,王清如松了口气,笑着道:“对,嫂嫂也应该要去的。”

    平西伯老夫人道:“你去也好,毕竟之前我带着你私下找过王妃问姑爷的事,她也告知良多,我们要当面致谢。”

    王清如心不在焉地敷衍着,“母亲说得是。”

    “你的脸色怎么那么黄?”平西伯老夫人这才端详她的脸色,皱起了眉头,“休息不好么?他们一家待你如何?”

    王清如立刻打起精神来,“他们待我很好,婆母宽容,夫君敬重,公爹和大伯也是宽容的,只有小姑子骄横些,但也招惹不到我跟前来。”

    “那平妻易昉呢?”老夫人问道。

    王清如道:“我与她算是河水不犯井水,只是因之前她得罪了建康侯老夫人的事门口被人泼粪,与她争执了几句,但最终也是和气收场。”

    平西伯老夫人叹息一句:“前阵子京中流传,她被俘被污,也不知是真是假,若是真的,那可真是丢尽了将军府的脸面。”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反正夫君不待见她,自从我嫁过去之后,夫君去她屋中屈指可数,而且几乎从不过夜。”

    平西伯老夫人点点头,颇有些欣慰,“那就好,姑爷知道体贴你是好事,你肚皮也要争气,早日为将军府诞下子嗣。”

    第444章

    带她去吧

    王清如如何不想早日怀上子嗣?

    但她也有难言之隐。

    夫君似乎对那方面不是很热衷,便偶尔亲近,他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按说是不会的,他是将军,身体壮健,怎么会呢?

    平日里夫君的膳食,她也是温补为主,本想找大夫给夫君把脉,又恐伤他的面子。

    王清如心里说不出的感受,觉得日子似乎很平顺,可又总觉得气不顺,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恰好王清如的嫂嫂,如今的平西伯夫人姬氏过来给老夫人送药膳,听得小姑子也要去慧太妃的宴席,有些意外。

    老夫人道:“你小姑想去,便让她去吧,毕竟她和北冥王府原先便认识,虽说将军府没有帖子,但她跟着我们去也没人好说什么的。”

    姬氏蹙眉,“母亲,妹妹如今始终是将军府的人,北冥王妃又曾是姑爷的前头娘子,妹妹去了,彼此都尴尬啊。”

    王清如道:“嫂嫂放心,我与王妃不会尴尬,我们私下也有说过话的,她待我甚是温和。”

    姬氏问道:“你们各自成亲之后,也有一起说过话?”

    王清如忍住心虚,道:“没错,早些日子在街上马车相遇,我下马车拜见了她,她同我说了几句,也甚是客气。”

    姬氏想了想,还是摇头,"私下会面,她待你温和是另外一回事,那日寿宴宾客如此之多,你出现会使得北冥王妃尴尬。"

    王清如笑着道:“嫂嫂尽管可放心,北冥王妃不是那般小气的人,她也曾邀我到府中做客。”

    姬氏看着小姑子,总觉得她的话不尽不实。

    按说两人的关系,便是在街上遇见了,也会避开,免得引起非议。

    老夫人板起脸道:“好了,她想去便带她去吧,如今姑爷降了品阶,她也得为姑爷的前程谋划谋划。”

    姬氏听得婆母这么说,也不好再说什么,道:“一切母亲做主便好。”

    姬氏退了出去,眉目紧蹙。

    身边的侍女翠莲问道:“夫人是不想让姑奶奶去?”

    “她去做什么?给彼此添堵吗?”姬氏摇摇头,“但母亲心疼她,这些年她所求的,母亲就没有反对的,我若阻止她去,母亲反会记恨我呢。”

    “而且,”姬氏多想了一层,“方家几位爷曾经是宋国公的麾下,后来又跟着北冥王,听闻方天许将军回京了,方家肯定在受邀之列,她就没想过这点吗?她到时候如何面对方家的人?”

    翠莲道:“但方家当初给她放妻书,不就是希望她能再嫁人吗?不必为前姑爷守一辈子,方家仁慈,想来希望见到姑奶奶再嫁人的。”

    “但她嫁给了战北望,战北望辜负了北冥王妃,而方家上下当年都是追随宋国公的。”

    姬氏可没忘记这个小姑子出嫁之前,还想着和北冥王妃比嫁妆。

    当时的她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嫁妆一定会多于王妃,殊不知就在出门之前,王妃那边来了许多人添妆,有多名贵添多名贵,她还因此咒骂过。

    她不认为自己的小姑子和北冥王妃能心平气和地聊天,就算王妃和善,没看出她的敌意愿意同她温和地说话,大概也是给王家一个面子罢了。

    “寿宴那日,你负责盯着她点儿。”姬氏吩咐翠莲,“夫君才刚掌了兵权,万不能因她被人诟病。”

    “是,奴婢知道了,夫人放心。”

    第445章

    方家也是要去的

    宋惜惜确也是请了方家人,方家是武将世家,方天许如今还在北冥军队里,方家的老将军因旧患而卧床两三年了。

    方家如今当家做主的主母就是方天许的夫人,其他旁支的因损了儿孙,也不大爱出来走动。

    武将之家,有着别人无法领悟的痛。

    方夫人是因为自己夫婿还在军中谋职,加上还有儿女未成亲,所以总是要出来走动走动,为孩子们谋划婚事和未来。

    她的长子也是从军行伍,只是在战场上伤了一条腿,导致至今还没能说上亲事。

    次子从文,中了举人,肯定还是要继续考的。

    还有个女儿叫方羽,今年十三,虽说不着急,但是也有些人家十二三岁便先定了亲事,她这还没有着落。

    这一次方家收了帖子,方夫人便想着带婶母出去走走。

    婶母便是方十一郎的母亲陆氏,她打听过北冥王府没有邀请将军府的人,这才敢叫婶母去的。

    婶母这几年一直郁郁寡欢,但是十一郎牺牲好几年了,她也要为别的孩子着想啊,不能一直困在这里头。

    劝说了几番,陆氏才点头同意去。

    方夫人便为婶母备下了一份礼物,到时一同去王府为慧太妃贺寿,顺便,也把哥儿姐儿带过去见见世面。

    草长莺飞的三月飞快地就过去了,人间四月芳菲尽,慧太妃的寿辰日到了。

    在这之前,王府忙碌了半个月,如今花园里头的花,除了慧太妃叫人挑的那些,宋惜惜也添了好多,恰好是墙上的三角梅也开了,像一团团紫红的云朵,十分好看。

    戏班子是早就请好的,一共请了三个戏班,从早到晚轮流唱。

    招待宾客的点心,都是府中专门做点心的厨子做的,比起五福楼里的半点不逊色。

    至于餐席共有十八道菜,山珍海味那是少不得的,但也有些特色家常,更准备了一些斋饭素菜,是为不沾荤腥的宾客准备的。

    例如建康侯老夫人,还有方家部分的人,再者,宋族这边也有几位老人也是不吃肉,常年茹素祈求宋家男儿在战场上战无不胜。

    说是战无不胜,实则是希望大家都能从战场活着回来。

    可惜,宋家的顶梁柱宋国公一门,如今就剩下宋惜惜和瑞儿。

    只是纵然如此,她们还是吃素,一则是已经习惯了,再沾不得半点荤腥;二则是希望在天之亡灵,能早日得以超生。

    宋惜惜身穿湘妃色的襦裙,桃花色直缀外裳,外裳用云缎织造而成,轻盈飘逸,仿若仙子。

    上了个淡妆,梳了堕马髻,碧玺东珠头面,把整个人妆点得雅致大方又不失贵气。

    谢如墨则是一身玄色锦袍,腰间缠玉带,左边垂着一块玉佩,显得俊美又不失威仪。

    慧太妃是隆重打扮了一番,珠翠满头不说,身上所穿的蜀锦衣裳用金银线绣的大朵芍药,外披了香云纱,那香云纱要比云缎更为轻盈,低调却更显贵气。

    她是十六岁入宫,十七岁生谢如墨的,今年,她四十二了。

    往日她总说自己还很年轻,这么一打扮起来,确实显得年轻,脸色肌肤白净,眼角有轻微的细纹,鬓边有那么几根白发都被拔走了。

    香云纱外裳挂着一串红珊瑚项链,粒粒圆润火红,夺目耀眼,头上珠翠多用的红宝石,连耳环也是红宝石。

    两边各插了步摇,左边一根嵌了大颗东珠的簪子,那东珠瞧着就像是宋惜惜的嫁妆。

    确也没错,今天慧太妃所佩戴的所有首饰,全部都是宋惜惜命人打造,也是她送给慧太妃的寿礼。

    宾客陆续临门。

    第446章

    她是真的半点不怯场

    今日的天气是真的好,日头正好,枝丫间投下来的阳光,照得人暖和,心里也舒畅。

    慧太妃端坐在正厅的椅子上,接受着宾客的祝贺,路总管带着下人收贺礼且记在了本子上,哪家送的什么礼物必须要记下,回头估量一下价值,等到下回人家办喜事的时候,也得回差不多的礼。

    今日来的宾客,非富则贵。

    每一位夫人姑娘都傅粉施朱,珠光宝气,贵不可言,慧太妃笑得脸都僵硬了,她瞧了一眼宋惜惜,见她依旧应对得体,脸上的笑容毫无半点僵硬,仿佛是从心底里笑出来的。

    她不禁佩服,这大场合应对起来,她是半点都不怯场啊。

    男宾由谢如墨和于先生接待,他们坐在主楼的会客厅,因今日是太妃寿辰,正厅是给了太妃和女眷们。

    也是因着太妃身份特殊,才会用了正院正厅。

    敏清长公主和徽峥长公主到了,丞相穆夫人到了,兵部尚书的夫人到了,建康侯老夫人带着儿媳孙媳也到了。

    不多时,大长公主带着嘉仪郡主也来了,宋惜惜瞧了一眼,竟遇到一个熟面孔,战少欢?她跟着大长公主和嘉仪郡主来了?

    呵,这可有点意思了。

    建康侯老夫人到的时候,宋惜惜扶着慧太妃起身去接待。

    这位老太君年事已高,往日也不去这些宴会场合了,今日却赏脸过来,慧太妃如何也要亲自迎接。

    建康侯老夫人在一群媳妇们的拥簇下进来,建康侯是否家大业大不知道,但确实人多势众。

    九十多岁的老人家,在场谁见了不得站起来行个礼,就连长公主她们也福了身行礼。

    “怎么使得?”建康侯老夫人忙地给大家也回了个礼,“今日是慧太妃的寿辰,老身是个好吃货,就是来蹭顿吃的。”

    敏清长公主笑着道:“老太君,冻雨受灾的时候,您老人家挺身而出,为灾区募集了不少银子,送去了不少棉衣和粮食,使得灾区百姓不再受冻挨饿,您此番善举与担当,叫晚辈这些身为皇家公主的都十分汗颜啊。”

    老夫人道:“都是略尽绵力,公主休要说得这是天大的功劳这般,老身承受不起,老身做这些微末小事,远远是不如宋国公和萧大将军还有北冥王他们保家卫国,收复疆土的大功,所以不提,不提。”

    老夫人如此谦逊,让大家十分敬重。

    慧太妃心里头有些着急,老夫人这番话,最好是等德贵太妃来了再说,让她听一听,自己的儿子和儿媳一家是有多大的功劳。

    她太想看德贵太妃那张因嫉妒而扭曲的脸了。

    可就在老夫人说完这句话之后,德贵太妃才与秦王妃一同进来,她左手牵着一个孙子,右手牵着小孙女。

    小小的孩儿,软糯软糯的,叫人瞧着心里头就……嫉妒。

    慧太妃真是瞧不惯她,带着孙子孙女过来是想做什么啊?显摆啊?

    若不是他的皇儿上了战场,这会儿她也抱孙子了。

    因着德贵太妃身份贵重,在场的官眷们也都起身行礼。

    大长公主问了一句,“怎么就王妃来?两位侧妃呢?”

    秦王妃笑着道:“媛侧妃孩子还小,明侧妃有了身孕,也不方便出门,望太妃见谅。”

    大家纷纷恭喜,唯有慧太妃一双眼睛,喷着嫉妒的火焰,又怀上了?秦王是种猪吗?才成亲几年便已经四五个孩儿了。

    大长公主笑着说:“还是德贵太妃好福气啊,年纪轻轻的,便孙子绕膝。”

    第447章

    有嫉妒到了

    德贵太妃入座之后,笑着道:“要说福气,那是远远不如建康侯府老太君的福气。”

    建康侯老夫人笑着,“在座诸位,都是有福气的人,德贵太妃自更有福气的,慧太妃也是,娶得贤媳,北冥王更立下不世军功,都是福气。”

    慧太妃听了这话,心里头顿时舒坦多了,要不怎么说人家走过的桥比她们走过的路还要多呢?

    随口说出来的一句话,就让人舒服熨帖。

    她顿时笑逐颜开,“哀家倒是希望墨儿如秦王一般,在京城享尽闲福,妻妾成群,儿女双双对对的,倒不似我儿是个劳碌命,有时瞧他从早忙到亥时才回,哀家都心疼他。”

    德贵太妃笑着道:“那证明墨儿能干。”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