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2章

    她说着,把孙子抱在怀中,亲了一下,那胖乎乎的小手攀上她的脖子,奶声奶气地喊了句,“皇奶奶。”

    这一句皇奶奶,叫得人心头都化开了,慧太妃刚得意没一会儿,便嫉妒起来了。

    大长公主瞧着她的脸色,笑了句,"惜惜入门也有几个月了,怎还没好消息传出来?"

    战少欢一听,顿时抬头看了宋惜惜一眼,颇有挑衅之意,宋惜惜自然看到,只是淡淡一笑,不屑看。

    大长公主饮着茶,慢条斯理地道:“按本宫说啊,皇家的男儿该早些开枝散叶,为皇家绵延子孙,这才是要紧事,至于衙门的差事,满朝文武谁做不行啊?”

    这话一出,慧太妃的脸色便更不好看了,在场的宾客听了,也知道她指北冥王妃还没有喜讯传出。

    两边都不好得罪,所以,便都干脆不言。

    倒是平阳侯夫人冷冷地说了句,“王妃进门才几个月,嘉仪进门都好几年了,肚子也没个声响的,大长公主若有什么生儿良方,不如先给嘉仪用一用。”

    这对亲家,是互相看对方不顺眼的,平阳侯夫人是因嘉仪每一次有点什么事就回去娘家,而大长公主则因她这个婆母严肃冰冷而不喜。

    所以平阳侯夫人这样说,大长公主便冷笑了声,“嘉仪是无所出,可姑爷也没少纳妾啊,墨儿莫说妾侍,连侧妃都没有。”

    “大长公主倒是大方,给驸马纳了好多房妾侍,只是,这些妾侍长什么样子,有人见过么?”

    大长公主冷道:“妾侍不过是卑贱的下人,怎么上得了台面?自然是不允许出面宴客的。”

    平阳侯夫人当即回了句,“不允许宴客就罢了,连亲戚登门不出来拜见,实在有失礼数。”

    看着二人你来我往的,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丞相夫人打了个圆场,“听闻今日还请了戏班子,还有满园的花不曾赏过,我们坐在这里干聊天多乏味,不如出去走走,听听戏,看看花?”

    慧太妃正要说出去,便听得外头报了,“平西伯府老夫人和夫人到。”

    平西伯老夫人带着儿媳陆氏和王清如进来。

    王清如一进来,大家便都怔住了。

    怎地战夫人也来了?难不成北冥王妃还请了她?

    这是要挑事吗?这战夫人也是,怎么请她就来了?

    正当大家疑惑之际,宋惜惜含笑过来迎客,也瞧了王清如一眼,笑着道:“战夫人也来了?记得并未给将军府送帖子,夫人是同娘家人过来的?”

    原来没请她啊?那她怎么好意思来的?都是出嫁的女儿了,怎好跟着娘家人去赴宴?

    而且,两家还有着那样的恩怨,也不知道这位战夫人是心大还是傻,抑或是有心来搅场子。

    王清如望着宋惜惜,道:“王妃是不欢迎妾身吗?”

    “怎会?来者是客。”宋惜惜笑着,“请入座。”

    王清如看到了战少欢,微怔了下,正要过去问一问,听得外头报说方家人来了。

    第448章

    她都要忘记方家了

    王清如神色一僵。

    方家?这真是很久远的记忆,她几乎都要忘记方家了。

    她急急忙忙地就往角落的位置坐了下来,不知道方家来的是什么人,她那前婆母应该是不会来的,她都久居宅子,不愿出门了。

    可偏生,她刚坐下,便见方夫人扶着她的前婆母陆氏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方家的姑娘。

    “方婶婶。”宋惜惜急忙上前去,对着方天许夫人便行了个礼,又给陆氏见礼,“夫人身体可好?”

    陆氏看到宋惜惜,眼底一热,同病相怜,看到宋惜惜她忍不住心酸。

    但是,她知道今日是什么场合,极力忍住了情绪,笑着说:“托王妃的福,一切都好。”

    她说完,同方夫人领着孩子上前去拜见慧太妃,再与在场的公主们见过礼,眸光一扫,陆氏看到了王清如。

    她微怔,径直走到王清如的面前,“清如,许久不见了,你如今可好啊?”

    她不知道王清如成亲的事,纵然此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毕竟是与北冥王妃同一日出嫁,各府的下人都会讨论此事的。

    但方夫人治家有方,下令不许任何人在婶母面前提起王清如嫁给战北望的事,所以陆氏一直都不知道。

    众人见状,也觉得陆氏是不知道的。

    这可就尴尬了。

    现场死一般的寂静,就连爱看热闹的某些官眷夫人,此刻也不好做声。

    这位陆氏惨啊,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儿子早夭,唯独活下来一个十一郎,年少成名,骁勇善战,却折在了战场,永远也回不来了。

    所以,看到她饱含热泪地问王清如,仿佛还拿她当儿媳妇般看待,大家都不免心酸。

    王清如站了起来,轻声说了句,“方二老夫人好,托您的福,一切都好。”

    她眼神不敢直视陆氏,躲躲闪闪的,连嘴唇都是哆嗦的。

    陆氏一时还没回过意来,但见众人一片沉默,连平西伯老夫人和夫人也是沉默不做声,她心里忽然明白了些。

    战少欢自从进了正院之后就没有机会说话,自然也没有机会引人注意,这会儿她算是逮到机会了,快步过去挽着王清如的手臂,“二老夫人,这是我家嫂嫂。”

    陆氏看着战少欢,不知她是什么人,听得方夫人在一旁轻声道:“战将军府的姑娘,至于,清如,她如今是战北望的夫人。”

    战北望当初以战功求娶易昉的事情,陆氏知道。

    因为这件事情方夫人是没有让下人瞒着她的,毕竟和她没有关系。

    只是瞒了王清如嫁给战北望的事。

    所以,陆氏一听说她是嫁给了战北望,整个愣住了,似乎不相信地问了句,“战将军?战北望?”

    王清如微微点头,“是。”

    陆氏脸色惨白。

    当初儿子战死,她不愿意儿媳守一辈子的寡,所以放了她家去,自然也是盼着她能寻得良人,能有人待她好。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是那个立了战功就想着娶平妻的战北望。

    她瞧不起战北望,方家也是武将世家,他们是做不出这样的事。

    没想到,王清如会嫁给战北望。

    陆氏声音微微地颤抖,“他……他待你可好啊?”

    问出口,又觉得自己事多了,王清如和他们方家已是没半点关系。

    “挺好。”王清如显然不想再让陆氏跟她说话,她也不想让战少欢挽着手臂,抽回了手道:“我们也不要在这里坐着了,不如,都出去赏赏花?”

    第449章

    怎么会嫁给战北望

    这气氛确实也让大家觉得尴尬了,连脑袋相对迟钝的慧太妃也看出来了,她率先站起来,“前些日子惜惜为哀家添了许多名贵的花卉,大家不妨去看看,还有墙头的三角梅开了,花团锦簇煞是好看,不看过阵子就要凋谢了。”

    宋惜惜也上前招呼道:“对,若不爱赏花想看戏的便随我来吧。”

    她先过去扶了慧太妃走下来,再过去挽着陆氏的手臂,轻声道:“走,陪您赏赏花去,许久没见您了,想同您好好说说话。”

    陆氏显得有些失魂落魄,她不知道为什么王清如会嫁给战北望,既嫁给了战北望,今日为何会来。

    方家放她回去,是希望她能找个良人,但战北望不是。

    陆氏现在的心情,就像是吃了一只苍蝇那么恶心。

    她的儿子十一郎是何等的出色,她纵然再找一个,就算不能比十一郎出色,也不该是那样丧德败行的人。

    大长公主对这一变故甚是不高兴,本来坐在一起埋汰埋汰慧太妃,看她生气又憋屈嫉妒的样子实在是好玩。

    但因着方家人的到来,倒是显得她用德贵太妃的儿孙激起她想抱孙子的心思毫无用处了。

    不过,方才分明看到她眼底有嫉妒,届时只需要找人在她面前挑拨几句,她定然会为谢如墨张罗侧妃。

    战少欢跟着大长公主去赏花,她东张西望的,心里着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王爷,如果见不到王爷,计划还能成功吗?

    昨晚沈万紫和宋惜惜打赌,输了,所以沈万紫今天乔装打扮,成为府中的一名侍女,但她说了不会去伺候人,只是在远远地站着,盯着那些人,尤其是大长公主这几个。

    目前没发现什么动静,但是从她们互相对视的眼神,还有那些战少欢那副东张西望的样子,沈万紫觉得她们肯定没憋什么好屁的。

    她把明珠招呼过来,道了句,“去跟王妃说,这边暂时一切正常。”

    明珠得令,便去戏园子那边找王妃,低声把沈万紫的话转告了。

    宋惜惜正陪着好几位老夫人看戏,她左侧坐着建康侯府的老夫人,右侧坐着陆氏。

    戏台上唱的戏是麻姑献寿,寿宴嘛,多半是这样的戏,在场的夫人也不知道看了几次,但大家坐在一起目的也不是看戏,只是互相交流下,促进感情。

    宋惜惜之所以这么在乎陆氏的感受,并非是因为王清如。

    而是因为她是方十一郎的母亲,而十一郎最初是外祖父的麾下,后来调动去了父亲麾下。

    陆氏三个儿子都没了,如今膝下只有一名庶子和两个女儿。

    失去亲人的痛,她最能深切体会,陆氏一直都走不出去,当初放王清如家去,其实可以看得出,她待人着实温善,越是温善的人,越是容易为难自己。

    所以,没人看戏,都是在说悄悄话。

    陆氏攥住了宋惜惜的手,死死地忍着泪水,她喃喃地道:“王妃,这战北望是个什么样的人啊?他是不是很坏啊?”

    宋惜惜轻声道:“夫人,您放宽心些,既是已经离开了方家的人,您不用再为她操心,您顾好您自己的身体,还有您的女儿。”

    陆氏凄惶道:“妾身知道不该管的,只是我家十一郎,他是那样磊落光明的人,战北望他得了军功便抛妻另娶,不是良人啊,我儿是惦记着她的,没牺牲之前,在战场的时候写了家书回来,句句都不离她,相信我儿不愿她嫁给那样的人。”

    第450章

    保重自己就行

    宋惜惜道:“王家不是好欺负的,所以战北望不管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平西伯府在,都不会叫王清如受委屈。”

    顿了顿,再道:“别管他人,过好自己便是,说到底如今也不是一家人了,她以后死了也不会与十一郎葬在一起,既给了放妻书,她要嫁给谁是她自己的事,以后是好是坏,也该是她自己承受的。”

    陆氏缓缓地叹气,“王妃言之有理,我确实多管闲事了。”

    她其实和宋惜惜不熟,宋惜惜年少时也只见过几面,后来宋惜惜从梅山回来,两家人也有过往来,但那会儿都是宋夫人和她们来往,宋惜惜顶多是过来问个安。

    可陆氏没了儿子,就像是没了主心骨,看到宋惜惜就想着自己儿子曾在国公爷麾下,又曾在萧大将军的麾下,便无端觉得亲近。

    说话间,有个丫鬟过来,“二老夫人,我们夫人有请。”

    这丫鬟是王彪夫人姬氏的丫鬟翠莲,方夫人认识,她问道:“你们家夫人有什么事吗?”

    “我家夫人说,就是想请二老夫人叙叙旧。”翠莲说。

    方夫人看向陆氏,“婶母,要见么?”

    陆氏知道姬氏的为人,她是个厚道人,便道:“去吧,咱们见一见。”

    她放开宋惜惜的手,轻声道:“王妃,你方才的话,我都听进去了,你别担心我。”

    宋惜惜起身让她走出去,唱戏的锣鼓声吵得很,她们的对话是没人能听到的,除了身侧的人。

    当然,宋惜惜是把方夫人和建康侯老夫人安排在自己的左右,保证她们的对话不会被传出去。

    建康侯老夫人等她们离开之后,笑着同宋惜惜说了句,“王妃仁爱,必有后福。”

    宋惜惜谦虚一笑,“只求心安,比不得老夫人您的大爱。”

    建康侯老夫人摇摇头,“以王妃如今的能力,无人可欺,也无需管任何人,甚至如何狠戾杀伐那些曾得罪过你的人,只会叫人痛快而不会遭受非议,即便有非议,王妃怕也是不用管的,可王妃没有这样做。”

    “老夫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人生如戏,但人生不是戏,不必动辄刀剑往来,只是若有人欺了,那我自然也不会任由旁人欺辱。”

    普通的人,哪里这么多的杀伐?她的刀枪永远是对着真正的敌人,侵害国土的敌人,这是武将世家的宿命。

    不被人欺负的话,她也是希望过着太平安稳的日子,只有行伍之人,才知道太平日子的可贵。

    陆氏被请到了院子的一侧,远着那些赏花的夫人们。

    请陆氏来,是她自己的主意,婆母平西伯老夫人都不知道的,小姑子王清如更不知道。

    平西伯府和方家已经许久没有往来,但姬氏知道方家仁德,今日见陆氏在王清如面前失魂落魄的样子,心里很是不忍。

    所以请她来叙话,让她不必惦念那已经放出门去的旧媳。

    陆氏听姬氏这样说,她长叹一句,“知道不必惦念的,只是一时知道这个消息,有些错愕罢了,若是旁人也就罢了,偏生是那个……”

    “丞相夫人保的媒,这里头有皇上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她自己也同意。”姬氏说。

    陆氏问道:“她是被迫同意,还是她真的同意?”

    姬氏直言,“丞相夫人提出来,她便已经应承,如果她不同意,我们如何也得帮她争一争,可她对战北望……”

    姬氏本想着一口气说出来的,但是,看到陆氏那张略显得紧张的脸,她还是缓了一口气之后,才道:“她心仪战北望,认为外间对战北望的流言蜚语都不尽不实,更认为北冥王妃当初和离,是容不下平妻,是北冥王妃的错。”

    陆氏面容露出失望之色,“她怎么会这样想的?”

    第451章

    别拿我儿跟战北望比

    姬氏叹气,“这一次本没邀请她,是她非要跟着来,她当初嫁到方家去,姑爷牺牲之后,你们退还了所有的嫁妆,还把十一郎的抚恤金都给了她,再贴两间铺子,如今全部都带去了将军府,出嫁那日她还想着跟北冥王妃攀比嫁妆。”

    “这样的话本来不该跟您说,但我实在不忍心见您为她忧心挂虑的,您莫要管她的事情,顾好自己的身体才是要紧,十一郎在天之灵若见您终日怏怏不快,只怕魂魄难安啊。”

    陆氏听完,只觉得震惊无比。

    王清如在她心里不是那样的人,她明白事理,也敬爱翁姑,但她如今为何会变成这样的?

    是她以前虚伪,还是变了?

    姬氏看着陆氏,有一句话在喉咙里头滚了几滚,到底是没说出口。

    “多谢夫人告知这些。”陆氏满嘴苦涩,“曾经我是拿她当闺女看待的,也是舍不得她在方家守一辈子的寡,其实这几年她一次都没来看望过我,我心里应该是有数了的,罢了,她既选择了,那祸也好,福也好,都是她自己承受的。”

    姬氏福身,“老夫人保重。”

    不能再说下去了,否则隐瞒的事便忍不住要说出来。

    陆氏太苦了!

    方夫人是陪着陆氏的,一直也没有做声,倒是看到姬氏似乎有所隐瞒,只是对方不说,也不好追问。

    横竖也是王清如自己的事,问了又有什么用?

    陆氏对方夫人道:“你去陪她们赏花,我一个人在这里想会儿,这里的三角梅是真好看啊。”

    墙角上的三角梅,开得红红火火,映照着她内心的苍白。

    她需要冷静一下,如今宴席未开,她退场就是不给太妃和王妃面子,但是让她心情很快平复下来,她也很难做到。

    她知道姬氏的意思,也知道王妃的好意,她都通通接受,更明白如今王清如和她方家无半点关系了,如今她有了夫家,若再来同她讲话,被人见了,少不了要被夫家责备。

    冷静了好一会儿,刚要打算回戏园子的时候,便见王清如独自一人前来,她脚步很快,然后迅速藏在了树后,仿佛怕人发现似的。

    王清如讪讪地开口叫了一声,声音压得很低很低,“母亲。”

    陆氏幽幽地道:“如今,你叫我一声夫人也好,伯母也好,不适合再叫母亲了。”

    王清如方才看见大嫂和她说话,怕大嫂不知道说了什么,所以特意过来说几句的。

    如今见陆氏对自己的态度生疏冷淡了许多,她心头一急,问道:“大嫂同您说了什么?”

    “没说什么,她就是劝老身莫要再惦记你的事。”陆氏看着眼前这张脸,心里真如刀绞一般的痛,十一郎在战场写回来的家书,总是叮嘱要多照顾她,别为难她。

    知道儿子对她情深意重,陆氏自然也不曾像别的婆母那般,叫儿媳站过规矩。

    是真心拿她当闺女看待的,只是她怎么会看上战北望这个抛弃正妻的人?

    “除此之外,便没说别的了吗?”王清如看着她,问道。

    “没有了。”陆氏也不想同她多说,心头已经很失望了,方才那一句母亲本是不合适,她不该叫,既叫了,也不必轻到只让她勉强听到。

    “伯母,其实夫君不是外边所传的那样,他是正直的君子,和十一郎一样,他们都是……”

    “闭嘴!”陆氏脸色顿时一变,“你休要拿战北望与我儿相比,我儿在战场的时候,每一封家书都是叫我们如何爱顾你,他娶你过门后你一直无所出,他没有纳妾也说了不会纳妾,你怎可拿我儿同战北望比?”

    第452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