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这要是他花了大价钱换来的食材,都上了这些灾民的饭桌,那他这酒楼也不用开了!他这酒楼,做的就是那些尊贵之人的生意,可没有一个出身尊贵之人会愿意和普通的贫民百姓吃一样的东西。
玉米,土豆都出现在了灾民的粥棚里,红薯自然也保不住。
事实证明,这酒楼的老板还是挺聪明的,没过两天,粥棚这边就真的出了红薯粥。
老板最后的希望都没有了。
老板不想坐以待毙,立刻去了粥棚那边,找到了负责施粥的官员们。
“大人,小人是这福来楼的老板,小人愿意用米粮换取这里的土豆,玉米,和红薯,让灾民不用每天喝稀粥,可以吃的更饱一些。”
这边粥棚的负责人也是太学的学子,“可以自然是可以,不过,我们这边粮食存量极多,老板有多少米粮可以交换?如果数量太少,那就没有必要了。”
酒楼老板一听存量很多,还不以为意,毕竟这些食材在姑苏的时候,已经和世家大族换过一次了,那次换的数量就不少,这还能剩下多少?
一定是这小官没有见识,觉得那么一点,就已经很多了。
可是,等到真正看到粮仓里存放的那一袋袋的土豆,红薯,玉米之时,酒楼的老板傻眼了。
这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多。
学子一派和气,微笑道,“这样的粮仓,城中还有五个。”
酒楼老板面如死灰,他本来想着直接把这些食材换到手,然后慢慢卖,这样就可以杜绝这些上好的食材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上。
而他拥有这么多的库存,就可以慢慢卖,这也是一个相当好的买卖,绝对是长久生意!
可是,看着眼前满满的粮仓,他的幻想彻彻底底被击碎了。
这么多食材,他就算是倾家荡产也换不回来啊!
酒楼老板脸色惨白,完了,全完了。
他是彻底没有翻身的希望了。
酒楼老板失魂落魄,说话也不过脑子,“明明有大米,你们为什么要给那些灾民吃这些昂贵食材?他们怎么能和那些世家子弟吃同样的东西?你们也太暴殄天物了!
”
学子立刻就不高兴了,脸色也沉了下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些可都是粮食,是太子殿下为了能让全天下所有的百姓都能吃饱,辛辛苦苦培育一年而来的新粮种!”
“这些和大米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粮食,都是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可不只是能做成美味的菜肴。”
“太子殿下说了,这些粮食日后将会和大米一样普通,会被端上众人的餐桌,是大家日常三餐的主要食物。”
这话一出,不管酒楼老板是多么的灰心丧志,这边排队领取米粥的灾民们全都跪了下来,高呼太子千岁。
声音洪亮,声势浩大,响彻云霄。
第574章
终于舒坦了(2更)
福来楼的老板损失还是少的,毕竟,他换来的土豆,红薯,玉米跟江南那些世家豪强相比,并不算多。
最惨的是姑苏城中的世家豪商。
原本,一家布庄的生意就已经让他们亏的不成样子,并且肉眼可见的,以后的布匹生意也有可能做不下去了。
500文一匹,这样的定价可都是赔钱的!
布庄里堆积的那些个布匹根本卖不出去。
现在就靠着酒楼的生意支撑下去了,世家豪强们的都很庆幸,之前用米粮和太子殿下换了土豆,红薯和玉米。
不然,就他们的酒楼,又拿什么和天下第一楼竞争?
算起来,他们还要感谢太子殿下当初的举措。
可是,事实证明,他们高兴的太早了。
山东府一事,在姑苏城中重演。
城中慈幼院的那些个孤儿更是飞快的将消息四散出去。
什么灾民点现在吃的都是大酒楼里十几两银子一道的菜。
什么那些有钱人都要排队吃的美食,灾民点,布庄,堤坝上的民工都是随便吃的。
什么那些世家子弟可能脑子都进水了,不过就是普普通通的粮食,他们竟然愿意花那么多钱排队吃!
好家伙,在山东府发生过的事情重新上演,福来楼老板所经历的事情,各大酒楼的老板同样经历了一回。
并且,这些大酒楼的老板损失的更多,更大,后果也更为严重。
酒楼失去了吸引顾客的招牌,生意那可真的是一落千丈,
那些全靠酒楼撑着的世家,这下子真的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
少了进项,生意失败,加之之前又被小太子掏了一批银子,损失惨重。
现在,他们连坐吃山空都做不到了。
少了银子的支撑,也就难以维持世家体面的生活,所谓世家,也就会就渐渐没落。
小太子搞的这一出,也就是加快了这一进程而已。
之前在小太子的心里,士农工商体系坚固不摧,人就是要分三六九等。
可是,自从能进入小超市之后,自从接触到了更多知识,更多的文明,在他的心里,士农工商这样的三六九等就已经彻底不存在了。
他不是仇视商人,相反的,他十分欣赏那些安安分分做生意,老老实实交商税的商人,他厌恶的是发国难财,欺压剥削百姓的世家豪商。
不用这些世家豪强多做些什么,只要这些人能在灾难之际平稳粮价,不故意抬高价格,他都不会对这些世家豪商做些什么。
大发国难财这件事情,触及了小太子的底线。
江南世家豪商直接被冲击的七零八落,破产的一大批。
有没落就有兴旺。
这么一大块市场让了出来,其他人自然会直接入场,迅速瓜分江南地区的市场。
一些小家族,直接乘风而起。
四大世家这一没落,之前一直被打压的小家族,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少了四大世家的压迫,那些小商户立刻活跃了起来,不被管束,自由发展。
赚了银子也不用担心被世家用各种名义拿去大半,这样的环境那才是最好的。
百姓都是坚韧的,有了活路,他们便会抓住这样的机会,宛若生命力旺盛的杂草一样,扎进土壤,汲取养分,努力生存下去。
冬日来临。
那些被大水冲垮房屋的百姓们,搬进了新建的水泥房,不用担心风餐露宿。
经过一整个秋天,不管是在水泥厂,还是在堤坝上做工的男人,都赚到了过冬买粮的银钱。
孩子们也在学堂里认识了很多字。
女子们不管是进了绣坊,还是进了布庄,也都荷包鼓鼓。
这一场水患,百姓们终于熬了过来。
整个江南地区,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与此同时,太子殿下为了能让全天下的百姓填饱肚子,亲自务农,历时一年,种出了能果腹的土豆,红薯和玉米一事,更是传遍了江南地区。
能吃饱,可以说是百姓们最基本的追求,最基本的期望了。
那么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竟然亲自下田,并且还真的有所收获,百姓们怎么能不感激?
除了没落的世家,破产的豪商不满意,其余所有人,都对前来赈灾的太子,四皇子,五皇子感恩戴德。
甚至做了一顶万民伞,送给他们。
小太子收到四皇子和五皇子的书信,看到江南地区的近况,尤其是四大世家已经开始卖铺子,卖农庄,卖田地,维持他们的富裕生活,小太子的心情那叫一个好。
午饭都多吃了一碗,看的二皇子和三皇子也很高兴。
这段时间这两人是真真切切的体会了一次养孩子的不容易。
别的不说,太子弟弟的吃饭问题就是个老大难,这每顿就吃那么一点点,
小脸瘦的一点儿肉都没有了,他们那真的是一点儿政务都不敢让他做。
可就是这样,太子身上的肉也没有养回来。
现在,看到他多吃了一碗饭,二皇子和三皇子那可真的是高兴的不。
说起来也真是心酸了。
明明活儿都是他们两个做,太子殿下整日都待在府中,不见半点劳累,可一段时间下来,他们一点儿都没瘦,倒是不干活的太子越来越瘦。
简直没天理。
两人思来想去,把这一现象归咎为水土不服。
没办法,除此之外,他们是真的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了。
两人开始日常劝太子回京。
山东这边就剩个尾巴了,不需要他们三人都留在这里。
“船港的修建就交给我们盯着吧,你这都出来三个月了,该回京赴命了。”
二皇子劝道。
“京中的食物都是你吃惯的,回京之后好好修养,你看看你现在瘦的,一阵风都能把你吹倒了。”
三皇子也跟着劝道。
小太子摇头,一本正经道,“不回不回,正所谓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这城里还有好多事没做完呢,我怎么能走?”
二皇子和三皇子很是无语:从开始到现在,做事情的难道不是他们吗?
一只白鸽子忽然从外面飞进了窗户,落在了窗沿上。
小太子将绑在鸽子腿上的信拿了下来,扫了一眼,面无表情的直接烧掉。
“二哥和三哥先回京赴命吧,这里交给我。”
那糟心的老父亲正在气头上,他还是别这个时候回去撞枪口吧。
第575章
论小太子的100个心眼子(1更)
三皇子回想刚刚小太子敏锐的动作,忽然有一种不好的猜想。
“你刚刚烧的该不会是父皇给你送来的书信吧?”
小太子开始看向窗外的,嗯,院中的红枫真好看。
二皇子见状立刻来到了小太子的身边,大惊失色,“我这几天可是看你烧了好几回来信了,你可别告诉我,都是父皇写的?”
小太子继续风景,“应该,可能,好像是吧。”
二皇子和三皇子相视一眼,那叫一个无奈,能不能不要这么敷衍!
默默同情一下坐镇京中的父皇。
这不管放在谁身上,皇上召唤,那不都得毕恭毕敬,皇上那更是金口玉言,说出的话就是圣旨。
不管是谁,看到圣旨,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绝对都要立刻遵崇旨意的。
即便是他们这些皇子也不例外。
可是这偏偏就出了个胆大妄为的,别说遵崇旨意了,这人直接将信件给烧了!!!!
“老六啊,你就不担心回去被打板子吗?”
二皇子是真的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父皇这一封封书信过来,想想就知道肯定着急的很,可是太子呢,直接全烧了!
这要怎么搞?
小太子一脸无辜,“我这么辛苦,这么瘦弱,他敢打我板子,我就敢性命微垂,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
三皇子嘴角一抽:“不是,要搞这么大吗?”
他是真的不敢想象,这要是真的父皇打个板子,就把好好一个太子打没了,到时候得乱成什么样子。
焦头烂额已经不足以形容父皇会在陷入的境况了。
二皇子噌的一下站了起来,震惊不已,“所以,你是故意把你自己搞成这么个瘦弱模样,就是防止回京之后,父皇打你板子?”
小太子一脸无辜,“哦,那倒也不是,最近练功练得比较狠,消耗有些大。”
二皇子面无表情,“呵呵,你看信不信!”
小太子心虚闭嘴。
三皇子眉头微皱,“六弟,你这可是在太岁上动土,就算是父皇不打你板子,也可以把你打入天牢!”
小太子不以为意,“那我就越狱,一个小小的天牢,怎么可能关的了我?”
说话间,他立刻拿起着桌边的筷子,随意一掷,整根筷子,全部插入墙中,只留出一个小圆孔。
三皇子起身抱拳,认真道,“是在下唐突了,天牢怎么可能关的住你?”
没办法,谁让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呢!
二皇子继续道,“那也有可能让你禁足读书啊。”
小太子身子往后一趟,“那可太好了,我已经很久都没有陪大黑和滚滚了,刚好可以和它们好好玩玩。
”
至于读书,无人讲课,那谁知道他读了还是没有读?
有人授课他也不慌,他可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对付老师的经验,也不知道上一批被他忽悠去研究提高粮食产量的大儒们现在怎么样了。
二皇子:“……”
行吧,太子这是摆明了就是不想回京,就是想和父皇对着干,他们说什么都没有用。
两人有点小期待,不知道父皇这次会被气成什么样?
对于两人而言,陆承天虽然是他们的父亲,但是,他先是天子,而后才是父亲。
对于这位父皇,他们不是没有期待过父爱,奈何这位父皇眼里只有
朝政,不会偏爱那个儿子一分,想要得到他的关注只有勤学苦读。
只有在他考教课业之时,表现优秀的人,才能得到他的关注和称赞。
他从未将哪一个子嗣放在心中宠爱过。
当然,直到小七出生,父皇才彻底变了个样子。
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跟父皇相比,更亲近的是太子这个弟弟。
不管一开始太子的初衷是什么,他们能这样顺利的封王,全靠太子的出谋划策。
如果要在太子和父皇之中做选择,毫无疑问,他们会站在太子这边!
他们现在还有些期待,太子回京对上父皇将会是怎样的场面。
肯定十分激烈。
想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