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77章

    天气太热,小太子本就没有什么胃口,加之一直忧心不下雨,肉眼可见的瘦了下来,没几天,整个小脸直接瘦了两圈,看上去更加清瘦,这要是一阵风吹过来,都担心他被吹倒了。

    这乍一眼看过去,绝对的病弱!

    二皇子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天不下雨,你再怎么看,也没办法把它看下雨,这赈灾咱们也做了,老天不下雨,我们也没有办法。”

    三皇子也拄着拐杖,“你看看你几天没好好吃饭了?”

    “这城中的豪强世家,即便是遭遇旱灾,可依旧歌舞升平,只知道享乐,那城中的酒楼天天客满。你可是当今太子,比那些人尊贵多了,你可比他们更有资格享乐。”

    小太子将视线从湛蓝的天空中收了回来,“世家豪强这么轻松呢?”

    三皇子点头,“歌舞升平,吃喝玩乐,穷奢极欲,极其浪费!”

    小太子:“这真的是富得流油啊。”

    二皇子也跟着点头,“财富藏于世家豪强,大梁的财富不在国库,不在百姓,都在世家。”

    小太子:“我现在不太高兴了。”

    三皇子笑了,“这就不高兴了?世家豪强们想积累财富就更容易了,这衣食住行,就没有他们不参与的,你说他们能不赚钱吗?”

    小太子点头,“有道理,不过,我更不高兴了。”

    二皇子也笑了,

    “我可听说,天下第一楼里的玉米,红薯,土豆,城里的世家豪商也购入了不少,并且,在他们的酒楼里非常受欢迎,定价极高,却异常受欢迎,估计赚了不少。”

    三皇子也跟着安抚,“别不高兴了,吃点东西,你不高兴也没有办法。”

    小太子笑了,“谁说我没有办法?我不高兴了,那就先让这些世家豪强出出血吧。”

    二皇子和三皇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很是高兴,只要太子好好吃饭,别的事情就算了。

    然后,他们就眼见着城中开了一家琉璃馆。

    很好,之前一直风靡京城的穿衣镜,梳妆镜,随身携带的小镜子,玻璃窗户,顿时风靡一时。

    之前因为工艺问题,运输问题,很多商人即便是从琉璃馆里进购,然后再次倒卖,那也只能进购一些小镜子,或者是水晶摆件,

    大的穿衣镜,梳妆镜是肯定没有的,更别说玻璃窗户了。

    现在琉璃馆一开,城中的世家豪商纷纷涌入其中,小太子那可真的是日进斗金。

    琉璃馆开业的同时,城外多了一家琉璃工厂,跟京中的工厂一样,主要工艺由几个匠人把控,其他的流程拆分到各个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由不同的工人来做。

    这个琉璃馆一开,城中很大一部分的灾民都进了厂子做工,赚取银子。

    可以说,厂子招工那天,场面火爆的不行,前来的百姓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样的灾年,大家都想找到一份赚钱的活计。

    只是,琉璃工厂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很多百姓都是失望而归。

    一家琉璃馆,确实可以收纳一些受灾的百姓,但是,对于数以万计的受灾百姓,一个琉璃馆真的是杯水车薪,谁都没有放在心上。

    然后,小太子就开始修船港了。

    一个琉璃厂子确实容纳不了那么多的受灾百姓,可是,修建船港,这么大的工程下来,那需要的人手,自然是多多益善。

    而这船港一旦修建成功,江南北上的货运就相当便利了,也更能加强南北商业流动。

    当然,船港修建好之后,最赚的其实是航海贸易,只是,这件事情,必定会引起朝堂动荡。

    不过,小太子才不管这些,他只是太子,朝堂动荡那是皇帝的事情,关他一个小小的太子什么事儿?

    反正,现在修建船港,可以给山东地区这些受灾的百姓们一个安身立命的活计,让他们能赚到银子,能有钱买粮食过冬,那就可以了。

    唯一庆幸的是,陈楚为了做好表面功夫,降低朝臣对他的怀疑,山东地界的米粮价格只是略有上涨,并没有姑苏那边那么夸张。

    这让当地的百姓好过了一些,加之三皇子和二皇子及时运过来的米粮,控制住了价格,这边但凡是手里有些银子的,只是过的艰难,倒不至于饿死。

    饿死的都是平日里勤勤恳恳的小老百姓。

    现在,小太子给了他们一个长期的活计,让他们能赚到银子,日子总是会好过一些。

    事实上,山东一带的赈灾要比江南那边容易很多,只要拿下了陈楚,一切都会更加的顺利。

    江南那边更多的是世家豪强之争,并且不能弄出威逼世家豪强,强抢世家豪强的恶性事件,赈起灾来就要更麻烦一些。

    现在江南地区已经趋于稳定,四大世家已经是强弩之末,那些依靠布料生意生存的豪强,更是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自食恶果。

    除了有点坑爹,小太子的措施没有任何毛病!

    第572章

    坑爹小能手(2更)

    既然是要修船港,水泥厂也要办起来了。

    虽然五皇子不在,但是,已经在姑苏开了一个水泥厂了,山东这边,只要照葫芦画瓢就可以了,太学的这些学子们现在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二皇子带过来的基本上都是他的亲传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习化学的,自然农学,医学,算学的都有,反正就是不专修四书五经,不走科举之路。

    以前,他们只是在书院里,跟着夫子学习,很多内容虽然牢记心中,但是,这次亲自实践,才切实的明白书中真意,而是不是学到的一切都浮于纸上。

    年轻人的精力是无限的,他们的心里仿佛燃烧着一团熊熊烈焰,看着百姓们的眼中一天比一天更有活气,

    看着他们这么努力的想要求生,他们自觉得身负使命。

    工厂选址,招工,分工,开干!

    他们只要认认真真做事情就好了,

    没有人会阻挠,只要他们能力够,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一切做好。

    让工厂动工。

    只要工厂一运转起来,百姓们就有银子可赚,就有了活路。

    水泥厂这边加大马力,船港修建更是干的是热火朝天。

    笑话,每天供一顿午饭,还可以赚20文,这样的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大家都是争着抢着干的。

    一旦被发现偷懒,就会被剔除队伍,赚不到银子,那大家不得争着抢着干?

    现在这光景,能找到这么赚钱的活计,

    可太难了!

    百姓们可都不想离开,一个个的铆足了劲儿干。

    修建船港,用的自然也是水泥加上混凝土,比往常省力的多。

    工程速度也要快上很多,虽然也很累,但是,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大家都干的十分用心。

    港口附近每天人声鼎沸,太学的学子们一个个被晒得又红又黑,可是,眼神却是格外的坚定。

    他们只是做了一点小事,就被百姓们的信任,爱戴,尊敬,感恩。

    读书人,谁还没有一个“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理想?

    而今,他们确确实实的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以后,他们必将在这条道路上,勇敢前行,不惧风雨!

    小太子看着琉璃馆生意如此红火,看着世家豪强的银子纷纷流入他的钱匣子,总算是高兴了一些。

    他这一高兴,胃口都好了一些,虽然天气很热,但是,每顿也能吃上小半碗饭了。

    二皇子和三皇子两个病号看了,都快感天动地了。

    只是这天中午,清蒸鱼,莲藕排骨汤,还有两道时蔬,多半碗白米饭,竟然在桌上一点儿都没有动过的迹象。

    小太子坐在圆桌边,手里拿着的是刚刚收到的飞鸽传书,本就没有多少肉的小脸紧绷着。

    很好,这是又不高兴了。

    “老五和老四说什么了?”三皇子问道。

    没错,这是四皇子和五皇子的飞鸽传书。

    至于为什么两人要分别寄来书信,自然是要争抢一下谁是太子弟弟最可靠的兄长了。

    “江南那边的赈灾你都做的七七八八了,他们只要继续做下去就可以了,可别跟我说,他们这么废物,连这点尾巴都做不好?”

    二皇子对两个弟弟的能力很是忧心。

    小太子嘴角一抽,总觉得二哥和三哥有偷偷贬低四哥和五哥的嫌疑,“四哥和五哥做的挺好的,并没有出什么乱子,他们只是抱怨一下城中的世家豪强生命里太顽强

    了。”

    “这都快一个月了,那几个世家豪商还没有被你的布庄冲击的破产吗?”

    二皇子问道。

    “应该是之前卖给他们那么多土豆,玉米,红薯,给了他们求生的机会吧?毕竟,天下第一楼的名气够响亮,这些菜品出现在其他酒楼,自然也能吸引豪客。”

    三皇子已经想到了其中的关键。

    二皇子顿时就知道为什么小太子不高兴了。

    他安慰道,“当时姑苏缺粮,如果你不利用天下一楼的火爆,抬高土豆,红薯,玉米的地位,又怎么能从那些世家豪商手里换来大批的米粮,供给那么多的灾民?”

    “这不是你的错。”二皇子下了结论。

    小太子一听,就知道他们误会了,他笑了笑,“我可没觉得这是我的错。”

    “只是,原本我是准备把好不容易在皇庄上收获的粮食留做明年的良种,但是,要彻底斩断这些世家的活路,这些良种估计只能剩下一成了。”

    二皇子和三皇子相视一眼,心中有些忐忑。

    二皇子咽了一口口水,谨慎问道,“你想做什么?”

    三皇子提醒,“山东一系官员全部下狱,父皇此时应该已经知道了。”

    二皇子紧随其后,“修建船港一事,估计父皇也该知道了。”

    估计这个时候,朝中都要吵翻天了。

    父皇肯定已经焦头烂额了。

    还是不要再给父皇增加负担了,他们可是还要回京城的。

    小太子一脸无辜,“放心吧,我心中有数。”

    二皇子,三皇子:“不!你没有!”

    两人很想继续追问下去,最起码知道太子的计划之后,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可别他们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险赈灾,等到他们回京,非但没有奖赏,还要被父皇责罚。

    毕竟,这段时间他们的动静有些过于大了。

    可是,小太子已经开始吃饭了,看着自家弟弟这瘦的一点儿肉都没有的小脸,两人也不想再问了,万一他们问过之后,太子弟弟又没有胃口

    了可怎么办?

    明明刚成亲半年,连子嗣都没有的二人,硬是已经提前品尝到了养孩子的艰难

    。

    次日,城中为受灾百姓施粥的粥棚,

    大锅里煮的不是白米粥,而是黄澄澄的玉米粥。

    百姓们第一次尝到玉米的味道。

    熬粥之人,一边煮粥,一边讲述这玉米的来历,还有玉米的昂贵之处。

    什么天下第一楼一小盘,就那么几粒,就要卖10两银子!

    什么江南地区的世家豪强想吃,都要提前预订,都要排队,珍贵得很!

    百姓们一听,精神就来了,然后城中关于玉米的流言就四处传了起来。

    第573章

    对不起,打扰了(1更)

    自从天下第一楼在姑苏城开业,立刻受到世人追捧。

    不管世家子弟,富贵豪商,还是的文人墨客,都想要去天下第一楼见识一番。

    天下一地楼的名菜,歌舞,就连说书人,都声名大噪,其中以其独一无二的菜品最受追捧。

    其他酒楼的举世无双,世所罕见,独一无二可能是夸大其词,但是,这天下第一楼的菜品却是真真正正担得起这样的名头。

    毕竟,这原料也是让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就这样,天下第一楼客似云来,红红火火,每天都赚的盆满钵满,看的很多世家豪商眼红不已。

    所以,当小太子提出用米粮换这举世无双的土豆,红薯,玉米之后,虽然价格高的离谱,但是,大家却争相抢购。

    毕竟,原料有限,换光了,那就真的没有了。

    而那些搬空存粮就为了换到土豆,玉米,红薯的世家豪商,自然会铆足力气,让这些食材发挥出十倍,百倍,甚至是千倍的作用。

    这姑苏城中也不能只有一家天下第一楼不是?

    而那些不想跟五皇子撞上的商人,就直接将食材运到其他城的酒楼里,这江南又不只是有姑苏,这还有杭州,还有扬州,还有金陵呢。

    甚至没过多久,连山东这边也有酒楼里出现了玉米,土豆,红薯做成的各种菜肴。

    这价格自然也是高的离谱。

    可以说,

    这一道菜,可能是普通百姓人家一年的收入。

    老板看着账目,那叫一个高兴。

    这不过,他这高兴没有几天,就听闻了灾民施粥的粥棚,喝得玉米粥,就是酒楼里那一盘要15两银子的松子玉米做成的。

    这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似的,一时间传遍了整个山东府。

    酒楼的客人闻言,立刻大怒,他们花了那么多银子吃的菜肴,竟然

    在那些低贱的百姓得饭桌上!

    他们肯花那么多银子,吃的就是一个独特,一个绝无仅有!

    现在连在灾民都吃的上,即便是冤大头,也不会再愿意花那么多银子去酒楼里吃!

    太掉身价!

    这要是传了出去,堂堂世家公子,竟然和那些百姓吃的一样,那他们还有何颜面面对世人?

    酒楼的生意真的是一落千丈,有这银子,还不如琉璃馆转上一圈,买上几个精致漂亮的水晶摆件,那还更能彰显身份。

    看眼着酒楼里的生意越来越差,花了大价钱换来的玉米,还没卖多少,这连本钱都没有换回来,还牵连了酒楼原本的生意,老板都已经快绝望了!

    不过,老板看着那一个个成年男人拳头大小的土豆,心里还抱有一点希望,

    玉米不能卖了,那就换一样,一样能吸引客人。

    老板想要重整旗鼓,大厨也是铆足了力气,整出了八道新菜,希望以此能重新吸引那些世家子弟登门。

    可是,却硬是无人问津。

    老板百思不得其解,他的信誉也不至于这么差,他立刻让店小二出去打听。

    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

    粥棚那边又出幺蛾子了!

    今天他们不仅仅玉米粥,还有烀土豆!

    老板一听,差点晕倒。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官府疯了吗?

    就算是赈灾,也不至于给

    这些灾民吃这么贵的东西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