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仪式临近中午结束,周荣他们站了一上午,腿很酸,肚子也饿,激动的心情却迟迟不能平复。周父和周传义的嗓子都喊哑了,两人不以为意,还说回去了,一定要把今天见到首长的事,分享给乡亲们。
担心别人说自已吹牛,周父用沙哑的嗓子问周荣,什么时候可以拿到照片。
他要用照片向大家证明,他说的都是真话,再悄悄给老祖宗们烧一张,让他们见识下大首长的伟岸容貌......
周荣:“洗照片通常需要一周左右,明天我去照相馆问一下,看加点钱能不能快点拿到。如果三天之内能拿到的话,我们就等拿到照片后再回去,正好在火车上欣赏下我们拍的照片。”
周父:“好,花了多少钱,到时我们给你。”
周荣:“爸,你怎么老和我谈钱呢?”
周父:“我和你妈有退休金,不缺钱用,而且我们有6个孩子,不能老占你一个人的便宜。”
周荣:“这不叫占便宜,这是我的孝心,你们总教导我们要孝顺,怎么个孝顺?不能总是嘴上说说吧?
带你们回来玩,买点吃的,照几张相,还要和我算钱,搞得像外人一样,我要是没那个能力就算了,我的工资足够我们的花销。
其实我也是有私心的,我想给妮妮树个榜样,用实际行动告诉她,如何尽孝,如何把‘你养我大,我养你老’落实到实处,陪伴父母,用自已的能力给父母带来好的生活,就是其中之一。”
妮妮听罢,认真的说:“妈,你对外公外婆的好,我全记在了心里,我会向你学习,做个孝顺的孩子,争取比你做的更好。”
周荣:“好,我等着。”
周母看着周荣,慈爱的笑笑,大闺女自离婚后,就成了他们家的定海神针,给弟弟妹妹做了很好的表率,还为家里解决大大小小的麻烦,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
那个箱子里的东西,理应全给她。
等政策宽松了,那些东西拿出来不再扎眼,就把这事办了......
下午,周庆安来招待所找大家。
周父一见到周庆安,就让周荣帮他们拍照,说要拿回去给乡亲们看,让所有人知道他的外孙参加了阅兵式。
周传义也要和周庆安拍照,还说要把两人的照片贴在周家湾的文化室里,让后辈们以此为榜样,努力奋进,为家里争光。
周荣和周母同样和周庆安拍了几张照,以做纪念。
等想拍照的人都拍完了,周庆安才得以休息。
他说有事要和周荣商量,大家识趣的给他们腾出一间空房,让母子俩说话。
周庆安开门见山的告诉周荣,陆建平要给他说媒,把军区司令的女儿介绍给他。
周荣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上次你寄回家的信,怎么没提?”
周庆安:“我寄完信后没两天,在部队里碰到了去会见老战友的陆校长,他要我陪他去战友家吃饭。
去了后,我才知道陆校长的战友是我们的军区司令,席间,大家聊到了儿女婚事,陆校长得知司令的小女儿没对象,就说他来保个媒,让我俩处对象。”
周荣:“你们司令什么态度?”
周庆安笑嘻嘻的说:“妈,不是我夸自已,就您儿子的条件,好多人争抢着给我介绍对象,不过我想趁着年轻的时候多立功,也没遇到看的顺眼的人,一直没答应。
司令对我很满意,还夸我年轻有为,前途无量,说让我和他女儿梁静怡先相处一段时间,要是合得来就继续,合不来就算了,不强求。”
周庆安是知名军校毕业,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军队里,他属于佼佼者,近几年又多次立下大功,已经是副营长了,20岁的年纪,能有这样的成就,确实前途无量。
周荣:“你自已怎么想的?想和人家处对象吗?”
周庆安:“静怡和我一样大,是我们军区的军医,她长的好看,很多人追求她,但她性子冷淡,对大家的追求都是视若无睹。
她从没向别人透露过她的家世,我们一直不知道她是司令的女儿。那天和陆校长去司令家吃饭,才得知她的身份,我当时很吃惊。
静怡笑话我大惊小怪的,我在她脸上难得的看到笑容。
校长和司令去书房里谈话时,我俩在客厅闲聊,我说的话题她都能接上,还有自已独特的见解,我觉得她挺不错的,后来我俩又私下里见过两次面,还去看了电影。”
周荣开玩笑的说:“你都和人家约会了,才来问我的意见,是不是晚了?”
周庆安一顿,小心翼翼的问:“妈不喜欢静怡?”
周荣:“你的妻子,是要和你过一辈子的人,你喜欢,才是最重要的,只要那姑娘的人品没问题,我就没意见,反正你们不会和我一块住。”
周庆安:“静怡人很好的,改天我带她回来给你见见。之前本想写信告诉你这个事,临时接到任务,不让对外联系,就给耽搁了,打算参加完阅兵式就给你写信的,没想到在京都遇到了你们。”
周荣:“我带你外公外婆来京都玩几天,看到你,我们也很意外,你什么时候回部队?”
周庆安:“我短期内不回去,我们和苏联小规模的交战了几次,因听不懂那边的话,吃了些亏,组织让我们到京都大学学习外语,估计要在这边待个一两年。”
周荣:“你也住在京都大学?”
周庆安:“嗯,我们9月初九来报到了,因要参加阅兵式,到别处训练去了,明天正式返校上课。”
周荣:“妮妮和家星是京都大学的工农兵学员,要是方便的话,你照应一下他们。”
周庆安:“没问题!”
周庆安陪着周荣他们吃了晚饭,直接和妮妮、周家星一起返回学校。
妮妮得知她二哥也在京都大学,对陌生环境的惶恐不安消散了不少。
妮妮没和寝室的任何人提及她二哥的事,每天都是寝室、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
这是她难得的读大学机会,她一定要好好把握,争取日后像两个哥哥一样,成为妈妈的骄傲......
第414章
我们不在一旁监督着,这个家就散了
周荣付了一笔加急费,三天就拿到了照片。
返程的火车票,周庆安用他的关系,帮忙买了四张卧铺票,且全是下铺。
周庆安还给周荣他们买了些水果、糕点,方便大家在火车上吃。
周荣把黑市卖粮换到的票全部用完了,来京都时,每人只拎了个帆布包,回去时,一人扛了个麻袋,里面塞满了要送给亲人的礼物......
两天的路程,大家在讨论照片中度过。
周父嫌弃周荣给他拍了太多“不正经”的照片,什么咧嘴大笑,挠脸,帮周母捋头发、系鞋带,牵着周母的手爬长城等,全被拍下了,还说这些拿回去没法见人。
周荣:“爸,这些照片很自然,很好看,展现了你的真性情,也证明了你和我妈的感情好,这要是被那些家庭不和睦的人看到,非得羡慕死!”
周母很满意周荣抓拍的那些瞬间,又担心被村里爱说笑的人看到,胡乱打趣她,提议道:“这些照片我拿回去收起来,把那些没问题的拿给大家看,就不会有人知道了。”
周父觉得这安排很好,叮嘱周传义别出卖了他们。
周荣拍了周传义好几张搞怪的照片,他欣赏着自已的各种“帅照”,头也不抬的说:“我是多嘴的人吗?我这里也有很多照片不能见人,你们得帮我保守秘密。”
周父:“放心,我们是一伙的,绝不出卖你!”
到了江城,周父他们在周荣家住了一晚就返回了周家湾。
周父、周传义迫不及待的想和乡亲们分享自已的见闻......
周父把自已买的烤鸭、京八件各留四份下来,请周荣帮忙带去给周家华、周家富、周桂和周家广。
周荣要上班,没时间跑腿,去了一趟无线电厂,给周家广送完礼物,就把跑腿的活交给了周庆宏。
周家广拎着烤鸭和京八件回家,告诉肖晶晶,这些是他爸妈特意从京都带给他们的礼物。
肖晶晶开心的说:“爸妈真好,出远门,还给我们带特产,入秋了,我们给爸妈寄点厚衣服回去吧?”
周家广:“还是你想的周到,比我孝顺,难怪我妈总说儿媳比儿子靠谱。”
肖晶晶更加开心了:“你过年如果能请到假,我们就周家湾过年,要是请不到假,我们就把爸妈接来城里吧,一块吃个团圆饭。”
周家广:“行,都听你的!”
周庆宏先给周家富、周桂送礼物,最后才是自已家。
谢翠莲为了感谢周父周母给自家带礼物,打算给他们寄10块钱,再写一封关怀的信。
周庆宏太了解他妈了,趁着谢翠莲去写信的空档,喊上周笑、周庆豪和周琴,把烤鸭和京八件给分了。
谢翠莲写完信,看着所剩无几的京八件,生气的说:“谁让你们拆的?都给我还回去!这些东西是要留着过年的!”
周庆宏往嘴里塞入一块“福字”饼,嬉皮笑脸的说:“这些东西总归是我们吃,过年吃和现在吃,有什么区别?只要是进了我们的肚子,哪一天吃都是一样的。”
周庆豪:“就是!这些烤鸭和糕点,不吃就放坏了,我们现在吃了算是节约粮食。”
周笑:“我知道了,妈肯定是骗我们,然后把这些好吃的烤鸭和糕点偷偷寄给外公外婆。”
周琴:“不给他们,我要自已吃。”
被孩子们说中心思,谢翠莲有点尴尬,支吾道:“你们好吃还有理了?家里又不是短了你们吃的,不和大人打招呼就把东西吃了,显得一点家教都没有。”
周庆宏:“大姑说了,这是爷奶特意从京都带回来给我们几个孩子吃的,我们吃自已的东西,还要打招呼?”
谢翠莲:“......臭小子,越大越翻天!”
周庆豪:“妈,你别数落大哥了,他是我大姑的亲传弟子,你说不过他的,我们给你和爸留了两块饼子还有半边烤鸭,快来尝尝,可好吃了。”
东西都快吃完了,谢翠莲觉得再去纠结没意思,反而被几个孩子埋怨,不如尝下京都的口味。
谢翠莲拿起一块“寿桃”饼,小咬一口,夸赞道:“确实好吃,京都人民真会过日子!”
周笑:“妈,你少给外公外婆寄点东西,我们的日子也不会差啊!”
谢翠莲:“......你外公外婆在老家的日子很艰难,你几个舅舅又没啥本事,他们生养了我一场,我在城里过上了好日子,不帮衬一下,心里过意不去,别人也会说我不孝的。”
周庆宏:“谁会说你不孝?让那人站出来说说,他自已是如何孝敬父母的?!
为人子女,你孝敬外公外婆我们不反对,你也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但你应该一碗水端平,你这些年往谢家村寄了多少东西,又给我爷奶寄了多少东西,你对比过吗?
我爷奶除了对你没有生养之恩外,其他方面没话说,你去看看别人家的儿媳过的什么日子,再看看你的生活。
你不能因为外公外婆穷,我爷奶有钱,就觉得可以省略一些东西。
爷奶以前也是住在农村的,是靠着自已的手艺才有了工作和退休金,这是他们应得的。
外公外婆没有大的追求,几位舅舅也不思进取,小舅舅明明上了初中,却放弃读高中,也不想考中专,非要拿着初中文凭去县里找个临时工的工作,结果没干两年,就被要求回乡。
舅舅们没有能力让外公外婆过上好日子,怨不得别人,是他们自已导致的。
如果不是大姑当年带着我们进城,我们的日子也很凄惨啊!
这么多年,你有好好回报大姑吗?
该你孝敬的人,你不孝敬,一个劲的贴补娘家,你没见三位姑姑这几年都不和你来往了吗?”
谢翠莲一愣,有点不信的说:“你三个姑姑都是大忙人,咱们家又小,她们不来很正常,我们要是碰到也会说话啊,我没觉得有啥不一样。”
周庆宏:“那是你的错觉,她们和你说话,是为人处世的基本礼貌,不代表她们心里对你没意见。”
谢翠莲沉思半晌,说:“那我给你爷奶多寄20块钱回去,周末的时候,再去看下你大姑她们。”
周庆宏:“这样就对了,你多孝敬我爷奶,再和几位姑姑搞好关系,绝不会吃亏的。”
谢翠莲:“臭小子,还会教妈做事了。”
周庆宏:“学问不分年龄,何况你的脑子经常短路,我们不在一旁监督着,这个家就散了。”
谢翠莲:“......”
第415章
哪有孩子随妈姓的?
陈茉莉收到烤鸭和京八件,很开心,和周家富商量后,给周父周母寄了20块钱和两双棉鞋。
周桂也给周父周母寄了点钱和衣物。
周父因见过大首长,外孙还参加了阅兵式,且有照片为证,在周家湾出尽了风头。
如今儿媳、闺女又给他寄了好几个包裹和汇款单,同年龄的爹爹婆婆羡慕的眼珠子,直接蹦到了地上。
私下里都夸周父周母福气好,子女出息,儿媳也孝顺。
周荣从京都带回来的糕点,留下一部分拿去单位分给同事品尝,剩下的都给了周父周母。
请他们带到周家湾,分给周传国、周传泰、周传安和周传景。
妮妮住在周家湾期间,他们多有照顾,得适当还人情,大家的关系才能更加长久和睦......
周传国他们感念周荣一直记挂着自已,把自家的花生、黄豆、芝麻、腌制的野味等,各张罗了一点,请进城送菜的司机带去周荣家。
罗秋月趁着司机返程时,请他帮忙给罗大芬、罗小芬带了些吃食,让那些家住的远,或条件不好的知青,羡慕不已。
大家待在一起,总爱打听别人的家世,比如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家里兄弟姐妹几人,都在哪上班等等。
只要有人问,罗大芬都会毫不犹豫的告诉大家,她爸爸很早就病死了,妈妈之前在一家酒馆做经理,现在改成了食堂,她妈就成了食堂经理。
还说等她妈退休,她和小芬,就会有一人回去顶班。
有人听了不以为意,有了羡慕,有人却记在了心里,盘算着如何把她们姐妹俩的其中一人追到手,然后拿到那个顶替的名额......
所有向自已靠近的男人,罗大芬都会以新时代女性标榜自已,告诉那人,现在男女平等,如果他们以后结婚,孩子必须随妈妈姓。
这条件,吓退了所有男知青。
有人便转头向罗小芬示好。
罗小芬觉得为罗家延续血脉的事,不能靠她姐一个人,她也有责任,所以她定了和她姐一样的条件。
追求者觉得罗家姐妹脑子不正常,哪有孩子随妈姓的?
他们又不是去当上门女婿,凭什么让孩子随妈姓?!
再说了,以罗家的条件,就算招上门女婿,他们也不干,多掉面子啊!
罗家的家世,不值得他们牺牲,如果是之前的周雪同志,说不定可以考虑下......
对于大家的退缩,罗大芬一点都不慌,她本来就是要等一个“愿者上钩”的人,计划才能完美。
否则麻烦事不断,她和家人以后都不会有安宁日子过......
71年的春节,周庆安和妮妮一起从京都回来,陪着周荣过年。
周庆平的单位不忙,他也请了半个月的假。
周彩为了照顾龙凤胎,有三年没上班了,如今孩子大了,城里也没发生动乱,她决定开年后重返单位。
有她男人和公公的面子,单位直接批了她的到岗申请,没有任何为难。
周彩和田慧珍在腊月初,就带着四个孩子搬回了城里......
沈博锦今年有探亲假,早早写信回来,说过年的时候会带着媳妇孩子回江城。
沈博宣因之前出过国,67年的时候被人拿出来说事,她的领导当时也被人针对,没办法帮她脱身。
67-68年期间,沈博宣和她的丈夫叶凡秋被安排到一线做苦力。
69年,三线建设再次被组织重视,掀起第二次建设高潮,沈博宣和叶凡秋被启用,恢复了工程师身份。
好几年没见到父母亲人了,沈博宣在年底时请了一个月的长假,和叶凡秋一起先回京都看孩子,再带着孩子回江城看望沈春恒和秦艳华。
家里人终于能团聚了,沈春恒和秦艳华很开心,同样在腊月初带着沈清然三姐弟回了江城。
如果城内的形势真的安稳下来,开年后,沈春恒和秦艳华想把三个孩子留在城里上学,以便他们有个好的教育环境。
周家湾什么都好,就是读书不方便,沈清然到了9月份,就上高中了,她的户口还在省城,需要回去读书,不然县里的高中不收。
沈春恒和秦艳华也想寻机走动下关系,帮沈清然谋个前程,以免她下乡......
大家都走了,周父周母觉得家里冷清,就应周家广之邀,进城过年。
但周父周母没有住进周家广家,在那里,他们不自在,肉联厂的房子同样冷清,还需要收拾,他们便直接去了周荣家。
几个子女相比较,周父周母觉得住在周荣家最没压力,最舒坦。
孩子们都有自已的小家要顾及,周父周母便提前通知下去,让周家华、周家富、周桂、周彩他们在1月25日(农历腊月29)晚上,来周荣家吃团圆饭。
周家广担心他大姐和爸妈忙不过来,25日那天请了一天假,一大早就带着肖晶晶来周荣家帮忙准备饭菜。
谢翠莲、陈茉莉过了中午,也带着孩子们来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