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62章

    周荣和周父周母以为今天要忙上一天,结果没让他们插手。

    这是周家难得的一个团圆年。

    趁着外面的光线还不错,周荣把大家集中到院子里拍全家福。

    周荣教罗大芬如何使用相机,请她帮忙做摄影师。

    小孩子蹲着,周父周母坐着,其他人则站在他们左右前后,人丁兴旺、其乐融融的场景,让路过的人羡慕不已。

    拍完全家福后,便分组拍照,每个小家都拍了几张照片,孩子们也三三两两的组合拍照,各种搞怪动作不断,留下青春的美好回忆......

    现在流行早请示,晚汇报,早上起床后需要向首长画像鞠躬,背一段指示,祝首长万寿无疆,然后洗漱。晚上睡前又如此一遍,早晚汇报。

    不想被人纠错,开饭前,周荣带着大家向首长画像鞠躬、背指示,说祝福语,之后询问大家,有没有人要出来指正他人的不当言行。

    谁也不想在大好的日子寻晦气,更不想挑起“家庭内部矛盾”,齐齐摇头。

    周荣满意的笑笑,宣布开饭。

    因孩子们大了,吃年饭时,两桌挤不下,大家就站着吃,想去哪桌夹菜就去哪桌。

    祖孙三代一起,亲情融融,欢乐无限......

    第416章

    与爱情相比,他更在意亲情

    初一,沈博宣拎着礼物,带着丈夫孩子来看望周荣。

    周桂腊月29来吃团圆饭时,告诉了周荣,沈博宣今天会来拜访的事。

    周荣请了一天假,在家里准备午饭,招待好友。

    可能是工作环境的原因,沈博宣比之前憔悴了很多。

    这几年,两人通信的次数比以前少了,多是些报喜不报忧的内容。

    周荣没有问沈博宣前面几年经历了什么,以免引起好友的不好回忆。

    沈博宣自已却把在基层干活的那段经历,在书房里谈话时,小声告诉了周荣。

    还说她有段时间被人看守的很严,连寄出来的信件,都要先审核后才能寄出,所以有很多话她不能说。

    周荣悄声问她:“你后悔吗?”

    沈博宣摇摇头:“我不后悔自已的决定,我也相信所有的苦难都会过去,我和凡秋现在不就恢复了职务吗?”

    周荣:“你能有这心态,很好,继续保持,我们国家能够稳步发展,多亏了你们这些专家无私无悔地奉献,我要向你致敬,向你学习!”

    沈博宣:“别说这种煽情的话,搞的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当年出国,就是想多学点知识报效祖国,这个愿望一直没变。

    任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些波折,那些不开心的事,就当生活的调味剂了。

    我们领导说,之前那样的乱局,应该不会出现了,我们以后多写信,多交流。”

    周荣:“好。”

    周庆平和周庆安睡一个房间,兄弟俩聊了彼此的一些生活。

    周庆安把他和梁静怡的事,告诉了周庆平,还描述了两人第一次约会时的激动心情,及现在几个月不见面,如何思念对方。37l

    周庆平听完,发现周庆安的某些症状,他也有。

    初八需要返回单位,周庆平担心自已回去后,不能很好的处理那段复杂的关系,决定找周荣请教。

    如果他妈支持,他就回去表白,如果反对,就当两人有缘无分了......

    初三那日,周庆平去工商局找周荣,说要请她吃午饭。

    周庆平近几日有点心神不宁,周荣看出来了,知道他有话对自已说,吃过午饭,直接带他去江边散步。

    周荣直接问:“你是遇到了什么事吗?”

    周庆平组织了下语言,斟酌着说:“我好像喜欢上了一个姑娘,可我俩又不适合在一起。”

    周荣:“......到底怎么回事,你说明白点。”

    周庆平:“单位里有很多项目离不开我的老师和师妹,他们前段时间被组织调回来了。

    我和师妹在一起的时候,会莫名的兴奋、开心,还有点紧张,用庆安的话说,我这是心动的表现,他和他对象相处时就是这样的。

    师妹和老师被调回来后,组织恢复了他们的身份,可前几年发生的事太吓人了,我们单位现在经常开会,虽说情况没以前严重,但氛围还是很紧张。

    我不确认之前的事会不会再次发生,担心给家里招来麻烦,犹豫着要不要对她表白。”

    周荣:“你觉得那姑娘喜欢你吗?”

    周庆平:“应该是喜欢的,她性格开朗,胆子很大,和老师被下放前,就说要做我对象,我当时以为她是开玩笑的,自已也没啥经验,就没当回事。

    她重回单位后,性格变了很多,不爱说话了,但她看我的眼神没变,我想,她心里还是有我的。”

    周荣:“人这一辈子难得遇到你喜欢她,她又喜欢你的人,我支持你去追求自已的幸福。”

    周庆平:“她和老师的身份,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会不会给家里惹来麻烦?”

    周荣:“你的师妹和老师是组织需要的人才,只要他们有价值,情况就不会很糟,真到了不可避免的地步,我们可以先断亲,等局势好转了,再恢复关系。”

    周庆平一惊,在他的意识里,他妈一直都是谨小慎微且“唯利是图”的,没好处的事从不干。

    他妈说要断亲,再复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周庆平小心翼翼的问:“妈,你是在和我开玩笑吗?”

    周荣严肃的说:“我的样子像开玩笑?”

    周庆平:“......断亲可不是小事,不知内情的,估计要把我骂死,我也不想亲戚朋友笑话你。”

    周荣:“你不用为我担心,就咱们家那些亲戚,在讲道理方面,没有一个是我的对手,而且这事发生的概率不大,不必自已吓唬自已,你永远是我的儿子。”

    周庆平笑道:“妈的态度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周荣:“你以为我会反对,只做对自已有利的事?”

    周庆平讪讪一笑,没有接话。

    周荣:“我们的一生,惊天动地的成功与幸福少之又少,多的是转眼就忘的微小日常。

    可就是这些在自已看来微不足道的日常,不妥善处理,就会构成不可调节的矛盾。

    你是我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我很感谢你在行事前,顾及我的感受。

    我已经42岁了,你的单位又远,我们一两年才能见一次面,相处的时间不多,我不希望落下埋怨,等你老了,过的不幸福,说是我造成的,那样我会很冤。”

    周庆平:“不会的,不管你要求我做什么,我都会照办,绝无怨言!

    你是我见过的最睿智的母亲,能给你当儿子,是我的荣幸,我不想自已的私心,对你有任何伤害。”

    周荣:“有你这句话就够了,你妈不是弱不禁风的人,我有足够的能力自保和化解麻烦。

    我们有且只有一次的短暂一生,如果能选择自已喜欢的生活方式,就不要因为恐惧而妥协,去做你想做的事吧,你的身后有我。”

    周庆平:“谢谢妈!”

    周庆平返回单位后,并没有急着向他的师妹钟佳雯表白,两人继续以同事关系相处。

    周荣表现的越豁达,周庆平就越是愧疚,他知道他妈喜欢平静的生活,在局势没有明朗前,他不能让他妈陷入任何的危险中。

    妈说过,爱情只是生活的调味品,不是必需品。

    与爱情相比,他更在意亲情。

    周庆平不信这种局面会一直持续,他还年轻,他等得起......

    第417章

    我不谈没意义的恋爱

    过年期间,没人来家里找麻烦,街坊邻居和之前一样和气,沈春恒和秦艳华便决定留在城里,辅导沈清然三姐弟的学业,及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过了元宵节,周父就拉着周母回周家湾。

    城里的生活虽比乡下好,但周父更喜欢周家湾,那里有兄弟陪着喝酒聊天,有人听他吹牛,还时不时的发出羡慕的惊叹声,比城里的日子,舒坦多了,也更有成就感......

    周庆平返回单位,周庆安、妮妮去了京都后,周荣的生活非常简单。

    除了工作,就是读书、看报、练字,偶尔去看一下电影。

    有街坊邻居觉得周荣家太冷清,人也孤独,劝她找个老伴。

    周荣笑了笑,摇头拒绝。

    她在年轻时最需要人帮扶的时候没有找男人,现在事业有成,儿女孝顺,没理由找个老男人来添堵。

    这个年龄找老伴,就意味着对方子女成群,她不仅要照顾一个老男人,还要应付人家的一群子女,想想就累。

    还是一个人过吧,潇洒又自在......

    71年,京大、华清大学不知因何原因,没有招收工农兵学员,一些想读大学的孩子,陷入迷茫中。

    72年春,京大、华清大学招生试点经验在全国高校大面积推广,9月份开学,大家为之欢呼。

    周家湾得了两个名额,很多知青给周传景送礼,希望拿到名额为自已谋个出路。

    周传景没有收任何人的礼,和周传义商量后,把名额给了村里两个读了高中,且懂事孝顺的孩子,让他们去省城上学。

    要是学习成绩好,毕业后学校又没有其他安排的话,就到大队里当文书。

    这安排让那两个得了名额的孩子非常开心,连连保证会用心学习,为村里争光。

    一些孩子,见读书还是有用的,开始重视学习,希望周传景和周传义能看到他们的优点,日后还有好事的话,能优先考虑他们......

    刁四顺已经打扫了三年多的猪圈,虽说后来又分了些不服管教的知青来帮忙,但这活真的太累了。

    他曾试图找周传景说好话,希望调离岗位,没有任何效果,反而被训了一顿,说他拈轻怕重,不符合接班人标准。

    刁四顺不敢和周传景硬刚,只能咬牙干着那份苦差。

    黄娇娇已经回城了,后面来的几位知青,在父母的安排下,也有回城的。

    没背景没资源的,只能继续待在乡下。

    刁四顺不想“扎根”在猪圈里,决定“兵行险着”。

    知青点的女知青,在刁四顺看来,都是势利眼,她们只和家境差不多的人一起玩,像他这种家里无权无势的,好多人都不正眼看他。

    刁四顺之前追过几个家境好的女知青,没有一个成功,还被人家奚落一顿,他觉得没面子,有段时间不和任何女知青说话。

    可他现在要摆脱困境,只能继续寻找目标。

    排除了一圈,刁四顺发现,只有罗大芬最容易得手。

    那女人不就是想要孩子随她姓吗?

    依她便是!

    只要自已混出一番名堂,给孩子改姓比吃饭喝水还简单。

    不改姓也没事,自已一个大男人,有出息了,还怕没有女人生孩子?

    想明白后,刁四顺开始向罗大芬示好,经常在她去学校的路上候着,制造偶遇,然后打招呼,还帮她挑水劈柴。

    罗大芬没有拒绝刁四顺的好意,还夸他为人勤快,是个好男人。

    刁四顺见罗大芬不排斥他,暗自窃喜。

    等两人再次“偶遇”时,刁四顺直接问罗大芬能不能和他处对象。

    罗大芬:“我不谈没意义的恋爱,我的对象,必是我以后的男人,你能接受我们的孩子随我姓吗?”

    刁四顺:“能!不管和谁姓,都是咱俩的孩子,我不介意。”

    罗大芬笑笑:“你的思想觉悟就是高,将来定有一番大作为,你既然同意了我的要求,我们就开始交往吧。”

    刁四顺:“诶!”

    两人交往没几天,刁四顺就向罗大芬诉苦,说他一个大男人,天天铲猪粪,一点面子都没有,要是能和罗大芬一样,当老师就好了,体面,工资也高。

    工农兵大学在全国推广后,大家重新敬重身份没问题的知识分子,对老师也客客气气的。

    周家湾的知青,开始羡慕罗大芬,觉得她不用下地干活,每月还有固定工资,和工人没啥两样。

    可大队的小学不招老师了,他们想送礼,弄个名额都没办法,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罗大芬每天“光鲜亮丽”的去上班......

    罗大芬知道刁四顺心里在盘算着什么,她装作听不懂,一声不吭。

    刁四顺以为罗大芬没听明白,直言道:“每天往返学校上课很辛苦,你和之前比,都瘦了,我看着就心疼,要不你在家里休息,我帮你去教书,赚钱养你?”

    罗大芬:“这不太好吧?我有手有脚的,身体也没病,在家吃闲饭,别人会说闲话的,学校那边也不会同意你顶班,除非我怀孕了,需要在家待产,不然其他理由,说不过去。”

    刁四顺眼睛一亮,蛊惑道:“大芬,我是真心喜欢你的,以后会对你很好很好,我们结婚吧,再生个可爱的孩子,过着人人羡慕的生活。”

    罗大芬:“我们才谈对象没几天,会不会太仓促了?”

    刁四顺:“怎么会呢,我们都认识三年多了,彼此什么性子都了解,明天我们就去找小队长开介绍信,然后去公社领结婚证吧?”

    罗大芬:“你要结婚,没问题,在这之前,需要落实几件事情,第一个,你去找小队长申请宅地基,盖两间房子,一间卧房,一间灶房加大堂。

    不然我们结婚后没地方住,锅碗瓢盆,家具物什那些也要置办齐全。

    另外,你答应孩子随我姓的事,要找小队长、大队长还有几位知青做见证,我们签个文书作为凭证,免得你日后反悔。”

    刁四顺没想到罗大芬的要求这么高,心想着,我要是有钱盖房子、置办家具那些,还需要和你在一起?

    第418章

    借钱

    刁四顺琢磨了一下,说:“立字据的事,没问题,盖房子有点为难,我家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兄弟姐妹比较多,家境困难。

    我爸妈估计拿不出钱给我们盖房子,我一年到头也就挣点口粮,没有结余。

    你看能不能写信和周雪同志商量下,我们借住在她家,反正她家的房子也是空着,你们关系那么好,她肯定不会拒绝的。”

    罗大芬冷着脸说:“不行!这事你想都不要想,你信不信,我们前脚开了这个口,小队长后脚就把我俩一同罚去铲猪粪?”

    刁四顺一噎,试探道:“你每月有工资,应该存了点钱,要不你先垫着,等我领了工资,就把钱还你?”

    罗大芬没想到刁四顺的脸皮这么厚,冷声问:“你身上一分钱都没有?”

    刁四顺:“有十几二十块钱。”

    罗大芬:“你把这些钱全拿出来,再给我打个借条,建房子的钱,我来想办法。”

    刁四顺:“......我们都要成为夫妻了,还打借条,说出去不被人笑掉大牙?”

    罗大芬:“你作为男人,连盖房娶媳妇的钱都没有,还要女方出钱,被人知道了,才是真正的笑掉大牙。

    写了借条,反而证明你是男子汉,有骨气,不是吃软饭的,谁要是在背后议论你,就把借条甩给他看。”

    刁四顺:“......”

    刁四顺想了想,写个借条也没事,等他和罗大芬结婚了,夫妻一体,钱财共用,这个借条就是张废纸,便点头答应......

    当天晚上,罗大芬去找周母,将自已和刁四顺即将结婚的事说了。

    “周奶奶,我能麻烦你帮个忙吗?”

    周母:“什么忙?”

    罗大芬递给周母100块钱,说:“刁四顺没有钱盖房子,他的父母也靠不上,他让我出钱盖房子,我同意了,但要求他打欠条。

    我担心他结婚后赖账,打算扯个理由说没钱,然后拉着他来找您借,我相信,他怎么耍无赖,都不敢在您头上放肆。”

    周母不解的问:“你有工作,有大好前程,干嘛看上一个破罐子?”

    罗大芬:“......各取所需罢了。”

    周母:“奶奶不是嫌贫爱富的人,但刁四顺那样的,不是良配,用我大闺女的话说,穷男人懂感恩的很少,大部分都穷的理直气壮,他们又穷又横,简称穷横。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