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这样安排,谢翠莲和陈茉莉都没意见,还说周母体贴又大方,是难得的好婆婆......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大寨之路》的报导,并同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中央指出:大庆油田的开发,是一个多快好省的典型,贯彻执行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应当学习大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推动全国工矿企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向前发展。
大寨大队同穷山恶水进行斗争、改变山区面貌,发展生产的事迹,值得全国推广。
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大寨的革命精神,要敢于蔑视困难、敢于同困难作斗争,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严格要求自已,以整体利益为重;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此后,全国工业交通战线掀起了学习大庆经验的运动;全国农业战线则掀起学大寨的运动......
第358章
两个哥哥能做到的,她也能做到
64年2月12日是除夕。
看着周庆平原本坐的位置,如今空空的,周荣有种说不出的惆怅。
但大过年的,她不想让家里人跟着她一起忧伤,没有表露自已的情绪。
吃饭时,周父忍不住嘀咕了一句:“也不晓得大娃那孩子在京都怎么样了,这是他第一次离家过年,听说京都那边都是吃面食,大娃估计吃不惯,我们应该多给他寄点大米和腊鱼腊肉。”
周母不想周荣太过担心周庆平,宽慰道:“我们年前给庆平寄了不少腊货,他要是收到,过年肯定不缺吃的,再说了,他们是大单位,定会准备年饭,我们不用担心。”
周荣:“他们单位不会缺吃的,就是太忙了,经常忘记吃饭,我已经写信叮嘱他了。
不说他的事了,我们赶紧吃饭,等下菜冷了。”
大家见周荣情绪不高,不再提周庆平的话题......
64年7月,周庆安高中毕业,在周荣的建议下,他报考了北方的一个军事工程学院。
周庆安家世清白,身体好,政审、体检都没问题,8月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周庆宏和妮妮一样,初中跳了一级,7月份初三毕业,他听从周荣的建议,报考了中专,卡着吊车尾的成绩考上的,好歹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算是大幸。
妮妮想证明,两个哥哥能做到的,她也能做到,仍坚持要考大学。
周荣就由着她了。
或许人这辈子该走的弯路,该吃的苦,该撞的南墙,该掉的陷阱,一个都少不了。
不自已亲历一番,不会理解父母亲人的良苦用心,也无法真正的成长......
家里又出了个大学生,还出了个中专生,周父高兴的在餐馆里摆了几桌,宴请亲朋好友。
江林海拉着周庆安,悄声说:“你读的那个军校,校长陆建平是我的战友,我前两日给他写了封信,把你要去上学的事说了。
你到了学校,好好表现,要是遇到麻烦,就去找他,他会帮你处理。”
周庆安:“谢谢江爷爷!”
江林海:“不用谢,你们这些小辈,是家里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我看好你们。”
5岁的江嘉诚,很是调皮,江逸明和江林海要忙工作,周彩和田慧珍降不住他,几乎每天都要向军区大院的其他家属赔礼道歉。
田慧珍担心他们家出了“逆子”,向周荣请教管教孩子的经验。
周荣浅笑道:“每家的情况不一样,我只能按自已的方式管教自家孩子,对别家的孩子是否管用,不好说。”
田慧珍:“你自已是大学生,几个孩子个个出类拔萃,教育方法绝不会有错,和我说说,回头我实验一下,看有没有效果。”
周荣看着故意把江嘉信逗哭的江嘉诚,说:“我在管教孩子上,只有一个原则,小事上只建议不包办,大事上只引导不干涉,放手让孩子过自已喜欢的人生。
但有些孩子,天生叛逆,桀骜不驯,我这套‘柔和’的管教方式,估计不管用,该用皮带抽的时候,还是得狠狠的抽。”
田慧珍:“......”
周彩见刚刚哄好的江嘉信,又被江嘉诚弄哭了,长呼一口气,心累的说:“等你爸回来,我就把你送去部队住段时间。”
江林海带江嘉诚去部队玩过几次,主要是观看土兵们大比武。
江嘉诚回想大家摇旗呐喊的场景,觉得部队里的氛围非常欢乐,做了个鬼脸,笑嘻嘻的说:“部队比家里有意思多了,你什么时候送我去,我想快点过去。”
周彩:“你爸写信回来,说他下个月初就能回了,你去了部队,可不许哭。”
江嘉诚:“我是男子汉,才不会哭呢!”
周彩:“拉钩!你要是哭了,以后再也不能欺负弟弟,也不许到处惹事。”
江嘉诚:“拉钩就拉钩,我才不怕!我要是没哭,你就买糖给我吃,我要连吃一个月的糖,还要把上次没收的弹弓还给我!”
周彩:“......好。”
等江嘉诚被丢进部队疯狂训练,不听话就罚站和打手心,心里委屈的他,嗓子都哭哑了,也没人救他,还被他爸拍照留证。
他才知道,大人的套路有多深......
乡下正是农忙时节,周传国他们没有时间进城,周父在城里办完宴席后,就带着周庆安、周庆宏回乡祭祖,顺便看一下老家的亲人。
周荣要忙工作,没有和周父一起回周家湾。
妮妮、周笑他们这次也没有回乡“历练”,他们在周家湾的日子太舒服了,达不到周荣想要的效果,反正学校每隔一段就要组织学生去郊区农场参加劳动,在那锻炼是一样的。
郑兰在去年给周传安生了个儿子,如今有一岁半了。
周传安没想到他一把年纪的,还能有自已的孩子,每天乐呵呵的,心情好了,人也显年轻了。
周父给自家兄弟都带了点礼物,见周传安容光焕发,很为他开心。
周传安要拉着周父到自家喝酒:“我早上去田里摸了些鳝鱼泥鳅,小兰的厨艺很好,烧出来的饭菜可香了,去我家喝几杯,再把大哥二哥喊上。”
周父:“我刚去大哥家,他留了饭,大嫂这会儿正在做呢,他还让我来喊你们一家过去吃饭。”
周传安:“也行,我让小兰去帮忙,再把家里的鳝鱼泥鳅都拎过去。”
周父:“好。”
吃饭时,周传泰直夸江城的水养人,说去城里读书的孩子,都能考上大学。
周传国说:“水土养人是一方面,还是老三会管教孩子,才让子孙个个出色。”
周父:“这个功劳我可不敢认领,我只会喝酒聊天和杀猪,看见书本上的那些东西就头疼,靠我管教孩子,他们估计连小学都没法毕业。
孩子们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我家玉英和大荣,明天早上给老祖宗们上香的时候,我得把她们母女俩的贡献好好说道一下,让祖先们保佑她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周传国:“是要说一下,让老祖宗们知道我们家出了两个大功臣。”
第二天一早,周传景开祠堂祭祖,乡亲们得知周荣的小儿子也考上了大学,还是军校,没有不羡慕的。
祭祖时,都向祖先许愿,希望他们保佑自家孩子也考个大学......
第359章
重礼不送贵人
周庆安开学时,周荣送他去学校报到,顺便拜访下校长陆建平。
周荣给陆建平带了些江城特产,如麻糖、米酒、腌制风干的武昌鱼、金黄蜜枣等。
周庆安觉得这些东西太普通了,问周荣要不要再买点烟酒。
周荣说:“不必,就这样可以了,有一句话叫‘重礼不送贵人,陡富不惊四邻’,陆校长是你江爷爷的战友,两人关系不错,性情应该差不多。
这种大人物,除非是要和他们利益交换,否则首次登门,切不可带重礼,你送了,他们也不敢收,还会觉得我们有所图谋。
你在学校里尽量低调点,别和同学起冲突,不到万不得已,别去找陆校长,有些人情,用个一两次就没了,我们得用在刀刃上。”
周庆安:“我记住了。”
陆建平看着堆满自家茶几的土特产,笑道:“老江给我来信,说了你家孩子的情况,从他考试的成绩来看,非常不错。
我们军校,除了文化水平要好,更主要的是军事才能,孩子到了学校,你可以放心,我们会用心培养的。”
周荣:“谢谢陆校长,孩子交给咱们学校,我一百个放心,他从小就想报效祖国,特别敬佩像您和江叔这样的军事人才,如今有机会到您身边学习,是他的荣幸。”
周庆安得到他妈的眼神暗示,连忙接话道:“您和江爷爷一直是我的偶像,我会努力学习,争取像您一样,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陆建平舒心一笑:“好,你的资质非常不错,以后在学校里遇到麻烦,随时来找我。”
周庆安:“谢谢陆校长!”
给周庆安办完入学手续,周荣开着房车去了趟京都,按照周庆平信封上留的信箱代号,找到了个大概范围。
附近有好几个重兵把守的单位,路过的行人要经过反复盘问,周荣没有现身,去城区买了些烤鸭、酱肉、秋梨膏、景泰蓝等,囤在空间里,就回了江城......
由于苏、美加紧了对我国的军事威胁,64年8月,中央作出决定,对我国国民经济作一次重大的区域性布局调整。
对东部(“一线”)和中部(“二线”)经济建设项目实行“停”、“压”、”搬”、“帮”,重点开发和建设西部(“三线”、“战略后方”)。
此后,三线建设正式开始。
国家集中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西南为重点,以铁路、冶金和国防工业为骨干,形成三线建设的第一次高潮。
沈博宣和其丈夫叶凡秋,因在勘测矿山时,多次立功,被组织调派到三线建设项目中,担任工程师职务。
沈博宣给她父母和周荣各寄了一封信,简单说明自已的工作变动和最新收信地址。
周荣给沈博宣回了一封信,夸赞她的工作能力和优良品质后,暗示她多关注组织的各项新政,如果形势紧张,建议辞职,以保全自已和家人......
马大丫在去年9月份生了个女儿,取名葛慧。
生产时葛金昌不在身边,快过年时,他才回来。
得知马大丫生的是女儿,葛金昌把不高兴摆在了脸上,说他现在是葛家的独苗,必须有儿子继承香火。
葛金昌让马大丫尽快给他们葛家生个儿子,还说马大丫没有马二丫中用。
因为马二丫在去年6月份给魏大志生了个儿子,他觉得自已被比下去了。
马大丫说她生孩子时难产,差点没挺过来,身体不如以前,需要休养几年,再考虑生第二胎。
现在怀孕,孩子很难保住,还可能一尸两命。
葛金昌不依,认为马大丫是在找借口,当晚强行和她发生关系,且动作粗鲁,害得马大丫下体出血,去医院打了几天针才勉强恢复。
出院后,马大丫说她想离婚。
葛金昌打了马大丫一巴掌,怒骂道:“贱人!从你嫁给我的那天起,就是我葛家的人,不论生死!
你想离婚?休想!赶紧给老子把身子养好,再给老子生个儿子!”
马大丫自知她不是葛金昌的对手,没有说任何辩驳的话。
她知道葛金昌一心想往上爬,却因能力不足又不会说话,一直在排长的位置上不去。
再过两年,要是还不能往上升,就得退伍。
等葛金昌去了部队,不爱写信的马大丫,开始每周给他写一封信,建议他多执行任务,才能多立功,最好是高难度的任务,以便立大功,早日升到连长和营长。
葛金昌受到鼓舞,积极参与各项任务,近一年,立了些小功。
三线建设的政策出来后,江城驻军要派遣部分土兵援助项目。
葛金昌回家休假时,说了这个事。
马大丫当即鼓动他报名。
葛金昌有点犹豫,担心离家太远,不能随时回家探亲,耽误生儿子。
马大丫得知他的想法后,努力压制心中的怒火,浅笑道:“这是难得的立功机会,你只要去了,等项目完成,一个连长肯定跑不了。
我们的儿子,早一年晚一年出生没有关系,如果你能混出一番名堂,对儿子将来的前程也有帮助。
我听二丫说,大志年底就要升连长了,你作为姐夫,要是职位没他高,战友们估计要偷偷笑话你。”
葛金昌被刺激到,咬牙说:“我明天就去报名!”
当天晚上,葛金昌把马大丫折腾了一晚上,希望她能尽快怀上儿子,最好是自已完成任务回来,儿子就出生了。
马大丫不想成为生育工具,更不想为一个自私自利的男人冒生命危险。
等葛金昌回了部队,她就去找一位老中医开了几副避孕的药......
葛金昌到了西南某山区,参与一项爆破任务,因操作不当,炸药包提前爆炸,他躲闪不及,被一块大石头砸中脑袋,当场身亡。
组织将葛金昌的遗物和抚恤金送到马大丫的手上时,她心情复杂。
马二丫得知葛金昌出事,难过的说:“姐,姐夫好端端的,怎么就出事了呢?你和孩子以后怎么办?”
马大丫苦笑道:“就这样过吧,我有工作,你姐夫之前也攒了些钱,加上他的抚恤金,足够我养活孩子了。”
马二丫知道她姐性子要强,现在说帮扶的话,肯定会被拒绝。
之后的时间,马二丫家只要有好吃的,都会给马大丫送一份,葛慧有个三病两痛,她也会不遗余力的照顾......
第360章
她妈就是爱国
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成为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0月17日的所有报纸、广播,几乎都在报道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
周荣从广播中听到这个消息,眼眶瞬间就红了。
她以前学历史时,书本上对这部分内容只有寥寥几句,她没什么感触。
现在,她亲历了国家发展的种种艰难,知道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完成这项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项目,是多么的不易。
尤其是自已的儿子可能也参与了这个项目,那种自豪感无以言说。
周荣心里高兴,下班后拎了两斤肉、一条鱼回家。
周庆宏上中专后,就住校了,周家广平日也住在学校里,只在放假的时候回来,周荣家目前只有她和妮妮两个人住。
妮妮诧异的问:“妈,不年不节的,你买鱼和肉干嘛?”
周荣:“我们国家的原子弹研制成功,再也不怕别国的欺负,这么大的喜事,不值得庆祝?!”
妮妮:“......值得,我们学校打算明天上街游行,庆祝这个大喜事。”
周荣:“这些鱼和肉你看着做,我们今晚吃顿好的。”
“行吧。”
妮妮在做饭上的天分一般般,只能把饭菜做熟,谈不上美味,经常被周荣嫌弃。3704
今天周荣心情好,似乎吃什么都好吃。
妮妮见她妈把味道普通的烧红鱼、红烧肉,吃的津津有味,不由感慨,她妈就是爱国,只要是涉及国家的好消息,都能拿来下饭.......
我国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很多人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称为“争气弹”。
10月18日正好是星期天,工人、学生、市民争相上街游行,以表达自已的兴奋心情。
各级政府也号召大家学习科研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务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原子弹爆炸成功,周荣以为周庆平会有短暂的假期,可以回家探亲,或往家里写封信。
但她等了好久,都没有等到周庆平回家,信也没有。
周荣特意往京都寄了一封信,询问周庆平过年能不能回来,仍没有任何回信......
为了研制出运载核武器的工具,远在西部地区的周庆平和他的同事,再次投入新的数据测试。
经过7个多月连续作战,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终于完成测算任务。
65年5月14日,我国在西部的核试验基地,在预定的靶场上,轰6飞机投下了核弹,准确命中,试验成功。
标志着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解决了运带核武器的工具,再次让国际社会感到震惊......
周庆平出了实验室后,由于铀的反应严重,身体虚弱,不得不被抬进医院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