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8章

    其他人听了,哈哈大笑,说这种美事,他们都想呢!

    周传景笑道:“那些工厂以后会不会和我们置换,不好说,但大家只要踏实肯干,有好事了,肯定会优先他们家。”

    大家连连保证,说会用心干活,以赚取更多工分......

    胜利大队其他生产队的人得知周家湾换回了一批物资,羡慕的不行,怂恿各自的队长来学经验,他们也想换点布匹、毛巾、暖水瓶、搪瓷盆回去!

    几个生产队长为了达成乡亲们的愿望,天天缠着周传景和周传义。

    两人受不了他们的软磨硬泡,商量一番后,让那些生产队长安排能言善辩的人跟车,然后自已去各工厂洽谈置换事宜,能换回多少东西,全凭自已本事。

    去洽谈合作的人,直接说他们和周家湾是一个大队的,小队里有万鸡山、万头猪项目,年底了,想和厂里置换一点物品给社员发福利。

    周家湾供给的副食品,品质不错,得到工人的一片夸赞,各厂的人事科长正想再换点物资,以便年前给工人发年货,就同意了大家的置换要求。

    经过谈判,置换标准参考周家湾之前商谈的数额。

    等置换的物品拉回各生产队,那热闹的场面堪比过年。

    大家按照工分多少分配物品,抚摸着手里的新毛巾、暖水瓶、搪瓷盆等物件,脸上无不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

    各生产队长告诉自已的社员,队上能顺利换回物资,全靠周家湾引荐,也是他们帮忙把货运回来的。

    以后周家湾有麻烦,必须去帮衬一二。

    社员们纷纷保证,只要周家湾有需要,他们定会义无反顾的去撑场子......

    62年的除夕是2月4日,周庆平2月3日才回到家里,整个人消瘦了一圈,头发乱糟糟的,且快齐肩了。

    妮妮笑话他是不是被人绑去做苦力了,不然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周庆平有些得意的说:“我现在是国家的人,不管我变成什么样,都是为了国家,头发长了而已,晚点去剪了就行了。”

    妮妮:“你在学校忙什么呀,没空回家不说,连剪个头发的时间也没有?”

    周庆平:“有些事不方便和你们说,说了你们也不懂,我在家的时间少,你们要好好孝顺妈妈,别惹她生气。”

    妮妮:“谁敢惹妈生气啊,‘豹子荣’的名号不仅在长安里好使,在我们家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她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对方必有‘血光之灾’,我们是有多想不开,去招惹她?”

    周庆平:“......”

    第353章

    妈,你是重男轻女吗?

    今年的年饭,仍是在周荣家吃。

    周母心疼周庆平,吃年饭时不停给他夹荤菜。

    周庆平将碗里的肉分一半给周母:“外婆,我们学校的伙食不差,花个一角五分钱,就能打个红烧肉,只是我们太忙了,经常忘记吃饭,才瘦了。”

    周母:“你还不满15岁,得好好爱惜自已,一日三餐必须准时吃饭,不然身体垮了,自已遭罪不说,我们也跟着难受。”

    周庆平:“我晓得,我会照顾好自已的,你们不用担心。”

    周庆宏:“庆平哥,你们在学校里到底学什么啊,感觉比大人上班还忙。”

    周庆平:“就是物理课本上的那些知识,只是内容更加深奥了,等你上了大学就知道了。”

    周庆宏:“你们放在书房里的初中、高中课本,我翻开看了,那些符号公式什么的,我瞅一眼就头晕,我感觉自已不是读大学的料。”

    周荣接话道:“不想考大学,初中读完就去读中专吧,早点毕业,早点上班,也好给你爸妈减轻负担。”

    周庆宏:“......行吧,就听大姑的,妮妮也不是读书的料,就知道爱美,让她和我一起读中专吧。”

    妮妮:“......谁说我不是读书的料?我哪次考试成绩不比你好?我妈、我大哥都能考上大学,我自然也能,你就等着瞧吧!”

    62年9月份妮妮才上初一,不管怎么跳级,大学都没法读完。

    周荣商量道:“上中专挺不错的,出来就有工作,我一个人养家很辛苦,要不你帮我分担一点?”

    妮妮:“妈,你是重男轻女吗?”

    周荣:“......没有的事!”

    妮妮:“大哥已经考上了大学,二哥也打算考大学,为什么我不行?中专生听着就没大学生厉害,我不想读中专,我也想考大学!”

    周荣:“那你就按自已的想法考大学吧,组织现在鼓励知识青年下乡,等过些年,说不定就要强制执行了,你要是赶上政策不好,极有可能下乡。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已的决定承担后果,希望你到时候别后悔。”

    妮妮:“我不会后悔的!我的运气一直很好,我不相信自已会那么背时,万一赶上了政策,就去乡下住段时间呗,我又不是没在乡下待过,等政策好了,我再回来继续读书。”

    周荣:“你主意这么正,我说的再多都没意义,祝你好运。”

    周庆平2月12日(正月初八)就返回了学校,之后和第一学期一样,忙的不可开交。

    周荣有时去学校找他,都未必能见到人......

    1月中旬至2月初,中央在京都召开有7000人参加的扩大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要求62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再减少人口700万人,其中职工450万人以上,下半年继续减少城镇人口450万人,且在全国国家机关原有的268万余人中精减94万余人。

    会后,中央成立国家机关编制小组和中央精简小组。

    2月中旬,江城市委在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要求各单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给各区下达压缩城镇人口的任务。

    市工商局和其他单位一样,三天一大会,一天一小会,要求大家自我检讨及指正同事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这是一个自我挖坑且得罪人的事,稍不留神,就得去乡下“锻炼”......

    周荣凭借她的谨言慎行和“能言善辩”,躲过了不少陷阱。

    人事科的正科长段永志因在发言时说错了话,被人揪着不放,差点被扣上反动派的帽子,他无奈之下,自请下乡,以保全自已。

    段永志下乡后,他的正科长位置,廖伯闻做主,由周荣接任......

    居委会为了响应组织政策,积极动员辖区内的居民下乡。

    前几年,每年都有下乡的政策,能动员的,几乎都动员完了,现在留下的,都是本地老居民或是有工作、背景的人。

    但组织的政策,又不能不执行。

    居委会只好给那些家里人口较多,或没什么职务在身的人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配合组织政策,下乡参加劳动生产。

    马大丫三姐弟无父无母,在单位里又是基层职工,就成了动员对象。

    马大丫不想回乡,和居委会的人好说歹说,诉了半天苦,还让罗秋月帮忙说情,见一点效果都没有,纠结一番,只好找周荣帮忙。

    等周荣下班到家,马大丫拎着两瓶罐头和两包酥糖上门,说有事找她。

    周荣把马大丫带到书房,问发生了什么事。

    马大丫把居委会要求他们姐弟三人回乡的事说了:“荣姨,我知道不该来麻烦你,可我们实在没办法了。

    二婶婶帮我们求情,居委会不卖她面子,我们在这里又不认识其他大人物,只能厚着脸皮请您帮忙了。”

    周荣叹息一声:“明天我去居委会问下情况,但我不敢打包票这事一定能成。”

    马大丫感激的说:“不管能不能成,我都谢谢您!”

    周荣:“不必客气,东西拎回去吧,我不收礼。”

    马大丫:“这点吃的,不是送给您的,是买给妮妮他们吃的,前几日下雨,他们帮我收了衣服,我一直没谢谢他们,这点罐头和酥糖,是我给他们的谢礼。”

    周荣:“......你先回去等我消息。”

    马大丫:“好!”

    陶芬已经升为了主任,周荣第二天找到她时,她正在看报纸。

    周荣给陶芬拎了两瓶罐头,笑问:“陶主任,忙呢?”

    陶芬一见周荣这架势,就知道有事情。

    居委会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上门登记各家信息,比如单位变动、职务升迁、孩子上学、家里的亲戚是个什么情况等,都要详细盘查,防止敌对势力潜入。

    周荣家的变化,陶芬全都看在眼里,从最初进城时的一无所有,连孩子上学都要求人帮忙,到现在别人需要看她的脸色行事。

    变化的速度,比火车还快。

    不说周荣家的亲戚一个比一个厉害,单她自已的成就,就不是自已能得罪的......

    第354章

    她什么都不缺,和你要不要报恩是两码事

    陶芬把办公室的门关好后,打趣道:“周科长有么斯需要我办的,尽管吩咐。”

    周荣:“我哪敢劳烦陶主任办事啊,昨天晚上大丫、二丫姐妹俩来向我辞行,说她们被动员下乡。

    这姐妹俩是个可怜人,我们两家又住的近,平日互相帮衬的,早就处成了亲人,现在她们要下乡,我很不舍。”

    陶芬意会,拿出一份名单,当着周荣的面把马大丫三姐弟的名字划掉,笑道:“周科长舍不得他们,就让他们继续住在城里吧,反正他们能养活自已,不会给组织添麻烦。”

    周荣:“辛苦陶主任了,回头我让他们来给你道谢。”

    陶芬:“举手之劳的事,不用谢!以后市里有么斯好政策,还请周科长多想着我们点。”

    周荣:“陶主任精明能干,定然前途无量。”

    陶芬开心的说:“借周科长吉言,有空多来坐坐。”

    周荣:“好。”

    马大丫下班后,见居委会的人看到她,不再拉着她大摆道理,让她回乡,猜想肯定是周荣出面,帮他们摆平了下乡的事,连忙拉着马二丫和虎子去和周荣道谢。

    周荣对马大丫说:“不必谢来谢去的,带着弟弟妹妹好好过日子。”

    马大丫:“嗯!”

    回到家,马大丫要求马二丫和虎子要一辈子记着周荣的恩情,并尽自已的最大能力去偿还。

    虎子说:“大姐,荣姨那么厉害,家里也不缺吃喝,感觉不需要我们报恩。”

    马大丫:“她什么都不缺,和你要不要报恩是两码事!

    人不可能面面俱到,荣姨要忙工作,又要顾及家里,肯定有分神的时候,我们多留些心眼,关注她身边的事,发现有不好的苗头,要及时告诉她,防止她被坏人暗害。”

    虎子:“这个容易,我以后放学回来,就去她家附近溜达两圈,或去那些爱咵天的嬢嬢身旁转转,应该能探听到一些消息。”

    马大丫:“好。”

    就这样,周荣在长安里多了三个“侦察兵”,谁说她坏话,或有什么不良心思,她都能快速知道......

    8月,高中毕业的陈展宁,在王城南的安排下,入伍当兵。

    他本想报考军事大学,因许曼资本家的身份,政审不合格,他又不想读其他大学,就直接去当兵了。

    他服役地点在南方,出发前,亲朋好友去送他。

    薛婉仪满眼不舍,交代他一定要照顾好自已,要平平安安的回来。

    陈展宁宽慰道:“奶奶,我会照顾好自已,你不用担心。”

    六岁的王睿哲,将自已攒的压岁钱一股脑的塞进陈展宁的口袋:“奶奶常说,穷家富路,这些钱你带好,需要什么,自已买,要是不够,就给我写信,我再给你攒点。”

    陈展宁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全部装进王睿哲的口袋,揉了揉他的脑袋,笑道:“大哥到了部队,每天都有训练任务,没有花钱的地方,这些钱你自已收好。

    我不在家,照顾爸妈和奶奶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王睿哲站直身子,有模有样的敬了个礼:“请大哥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陈展宁:“好样的!”

    许父许母他们给陈展宁准备了些吃的和衣服鞋袜,让他经常给家里写信,免得家里人惦记。

    周荣也带着周庆安和妮妮来送别陈展宁。

    妮妮把一个平安符送给陈展宁:“这是我让外婆带着我去寺里求的,能保你平安,你要贴身放好。”

    陈展宁笑问:“你还信这个?”

    妮妮:“按理说是不信的,但大家都说这个管用,那就信一次吧。”

    陈展宁不好拂了妮妮的好意,将平安符放进上衣口袋:“你说管用,我就一直带着。”

    妮妮开心的笑笑,随即凑近陈展宁,悄声说:“战场很危险,要是敌人来了,你要跑快点,形势不对,就找个地方躲起来,别傻乎乎的往炮火里钻。

    等你回来后,我们继续打撇撇和弹珠,我要把之前输给你的,全赢回来。”

    陈展宁笑道:“好。”

    陈展宁即将离家,许曼也不舍,但她的身份已经给儿子制造了太多麻烦,绝不能再耽误他的前程。

    许曼拍了拍陈展宁的胳膊,哽咽道:“去了部队,好好表现,不用担心家里,我们能照顾好自已,有空的时候,多给家里写信。”

    陈展宁:“嗯!”

    送别陈展宁,日子又开始忙碌起来。

    整个62年,组织的政策都是以精简职工为主,周荣的同事及长安里的街坊邻居,很多都被迫下乡了。

    周荣见证了太多人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城区公社成立后,机构层次增多,工作人员增加,因通信渠道严重堵塞,时常调度指挥失灵,且干部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盛行,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群众办事难。

    有市民说:“过去干部是活字典,说什么就解决什么;现在干部是算盘子,你不拨他不动。”

    还有市民说:“过去街道办事处范围小,串门子就串到办事处去了。

    现在分社范围大,机关化了,去了也解决不了问题,还总爱刁难人,一点小事需要跑几趟,出事了就互相推卸责任,没有以前的制度好。”

    基于种种矛盾和现状,市委决定调整改变各级公社的体制和规模。

    以区为单位建立的城市人民公社,挂两个牌子,对外不宣布取消,但实际上恢复原区委和区人委的职能,按照这个职能进行工作。

    分社的体制规模、任务和职责范围加以缩小,基本恢复到1957年原街道办事处一样。

    同时整顿社办企业,按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进行大整大改。

    对没有原材料生产的实行关停;对原来不恰当大合大并的工厂分别拆开重组;规模过大的缩小规模;情况和品种基本相同的小型工厂适当地加以调整合并。

    贯彻多劳多得的政策,实行多种经济形式,以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对社办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福利事业也进行调整。

    虽未明令取消,但要求贯彻“自愿参加、自由结合、单独核算、灵活多样、方便群众”的原则。

    按照此原则,这些福利事业相当于不存在了。

    至此,曾经轰轰烈烈的城市人民公社也实际上被取消了......

    第355章

    我的儿子长大了

    63年1月5日,周彩的次子江嘉信出生。

    江逸明去执行任务了,田慧珍、周母在医院陪护。

    出院后,田慧珍仍然请保姆照顾她的月子,周母和周荣他们也会隔三岔五的去军区大院看她。

    目前国家经济仍处于困难时期,所有干部需要勤俭节约,江家便没有给江嘉信办满月酒,只请了周父周母他们来吃个便饭......

    1月24日是除夕,周庆平仍是提前一天才回家,仍是身形消瘦,头发乱糟糟的“邋遢”形象。

    周荣心疼又无奈的领着他去剪头发。

    周庆平笑着说:“妈,我都这么大的人了,去理发店剪头发的事,我自已可以办。”

    周荣叹声气:“是啊,我的儿子长大了,什么都可以自已办,不再需要妈妈了,可我一年才见你几次,就当多陪陪我吧。”

    周庆平心酸的说:“对不起,妈,我们有很多实验要完成,实在抽不出时间回家,请原谅儿子。”

    周荣:“我没有怪你,只希望你能按时吃饭,别把身体熬坏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你想报效祖国都没机会。”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