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周母心酸又无奈的笑笑,把装着食物的背包塞给周家广:“你去瞧瞧村里干活的老黄牛,有你这么舒坦吗?别废话了,东西都带好,外面不比家里,不要随便接别人的话茬,照顾好大娃,有事情,及时向老师反馈,别自已傻乎乎的出头,记住了吗?”
周家广抱着背包,闷闷的说:“记住了。”
两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和老师同学汇合。
等走了一天路,到了农场,以为可以四处撒欢,住的地方也是窗明几净,结果却是男生女生各住一个用竹围围起来的茅棚,所有人睡大通铺。
周家广和大娃失落的给自已铺床,连连叹气,幻想着住的地方不行,吃的应该能稍微好点吧?!
晚上吃的是炒白菜和酱萝卜。
看着只有零星油花子的白菜,和在家吃腻的酱萝卜,周家广和大娃同时觉得,梦想和现实,差距好大。
睡觉时,蚊子不停在耳边嗡嗡嗡,吵的人没法睡,两人第一次想家......
第二天一早,老师给每人发一把镰刀,要求大家去割稻谷。
刚开始几天,大家凭着一股冲劲,和老师各种激励的话,干活很卖力。
一周后,就像个泄了气的球,当初的“豪言壮志”不复存在,周家广和大娃每天最盼着的事,就是下工的哨子声,以便第一个冲去饭堂打饭。
周母带的那些吃食,早就吃完了。
饭堂里的饭菜没什么油水,吃饭时,明明吃的很饱,但很快又饿了,蚊子吵的人睡不着,周家广和大娃索性坐着聊天,顺便给自已“加餐”。
室友们见了,想尝一点,两人都是讲义气的人,一圈尝下来,周母带的那点吃食,就没了......
看着一望无际的稻田,再瞅了眼手掌上的水泡,周家广突然觉得,他在家里好幸福。
虽说每天要做饭,但吃的好、住的好啊,手也不像现在这样磨起泡,他有点后悔上六年级了......
周家广和大娃在辛苦劳作时,周荣他们的日子也不轻松。
4月底,中央发出了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指示。
这种运动,每隔一两年就要来一次,大家见怪不怪了。
但政府7月9号发出的反击y派斗争,影响很大。
各行各业掀起批判风潮,经常能在街上或报纸上看到某位干部被批评,然后划定为y派。
一旦被定身份,开会公开批评和下放便是常规操作。
周荣担心她的家人不懂其中利害关系,乱说话,害已害人,挨个通知,要求所有人在外面谨言慎行,切莫谈论政治,埋头干活就行。
周荣还给沈博宣写信,暗示她不要参与任何话题的讨论,更不要为他人“抱不平”,如果可以,辞掉老师的工作,专注于做建筑设计师。
周桂怀孕6个月了,周荣给她带了些适合孕妇吃的水果,交代她,一定要把沈春恒和秦艳华的思想工作做到位,别让他们成为出头鸟。
税务局几乎天天都要开会,时间久了,周桂也有了一定的政治敏感度,何况最近单位里,有好几个人被定身份,她又不傻,怎会让自已和家人置身险境?
周桂说:“请大姐放心,我早就和爸妈他们说过这些话了,他们心里都有数,说知道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
江城大学最近的局势有点紧张,昨晚听我婆婆说董主任为一位被定身份的老师申辩,让人揪着不放,开了一整天的大会,可能也要被定身份,安排到乡下去。
我公公的单位,也有人被下放了,有了前车之鉴,他们最近说话做事都很小心。”
周荣:“那就好。我没看到五彩,她那边你帮着叮嘱一下,别让她冲动下说错了话。”
周桂笑道:“五彩机灵着呢!前两天,单位给那些被定身份的人开大会的场景,吓到她了。
担心说错话惹祸上身,平日不爱吃辣的她,下班后去食堂点了一大碗辣椒,咬着牙吃完,然后就上火了。
她借着嗓子不舒服,这几天都不开口说话,只埋头工作,想找她麻烦都找不到。”
周荣:“......”
与周桂分别,周荣去了一趟江城大学。
董慧儒曾在周荣上夜大学时,帮过她。
没有董慧儒的相助,周桂、周彩不会顺利拿到夜大学的名额,她们三姐妹也不可能提前毕业。
如果有机会,周荣想回报董慧儒......
周荣到江城大学时,董慧儒刚被带到台上开了一次大会,要求回去写检讨,深刻认识自已的错误。
董慧儒现在的身份很敏感,大家为了避嫌,都不敢和他多说话。
他也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垂着头,面无表情地往家属区走,打算回家写检讨......
第236章
欢迎你们来到周家湾
周荣一路跟着董慧儒,见有一段路没人,疾步走上去,小声说:“董老师,我在前面的林子等您,有要事商量。”
董慧儒一愣,见是周荣在和自已说话,沉默片刻后点点头,示意周荣先走,他随后就到......
等到了树林,周荣再三确认附近没人后,直接问:“董老师,学校对您的处罚,下来了吗?”
董慧儒苦笑一声:“今天早上被定成了y派,等我认识到自已的错误后,就下放,我现在是个‘不吉利’的人,你不应该来找我。”
周荣:“政治的事,我不懂,不便多言,但我知道董老师是个好人,有些事既然无法改变,不如默默接受,及早抽身,以免情况越来越糟。”
董慧儒叹息一声:“你说的我都懂,就是太失望了,我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子。
你来找我,就是劝我想开点吗?”
周荣:“算是吧,我知道董老师有很多人脉,如果下放的地点还没定,您也没有更好的去处,可以找人帮忙安排到我们周家湾。
那里是我的老家,乡亲们都很和善,我会和村里的长辈打招呼,不让您受欺负。”
董慧儒浅浅一笑:“有心了,我回去考虑一下。”
周荣将自已铺子的电话和地址写给董慧儒:“您确定后,给我打电话或去找我都可以。”
董慧儒:“好。”
董慧儒回家后,把单位发生的事及周荣的提议,告诉了妻子张秀英。
张秀英在省农科院上班,他们单位近期也有人被定身份,开了几场大会,她心里很是不安。
张秀英说:“这场运动,不晓得么时候是个头,就算结束了,以后估计也会隔三岔五的来一次。
我最近心慌的很,总感觉会出事,现在你被定了身份,算是应验了。
孩子们都大了,有了自已的工作和生活,老大老二都在部队,几年见不到一回,老三想调去外地的汽车厂,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城里待着挺没意思的,我和你去乡下住段时间吧。
你那学生说周家湾是个好地方,我们就去那里住着,要是条件允许,我顺便在那里研究下,如何让粮食增产。”
董慧儒:“好!”
董慧儒第二天提交认错检讨书后,就给周荣打电话,询问周家湾的详细地址,说他和妻子两人一起去周家湾。
之后通过自已的人脉,把下放地址定在了周家湾......
周荣给周传义发了份电报,说江城大学的老师要来村里住段时间,请他帮忙安排一间房子。
如果图简便,直接把董慧儒安排到周父周母的老宅就可以了,但董慧儒不是住一两天就成了,往后的20年,他可能都要住在周家湾。
董慧儒的身份瞒不住,介绍信一拿出来,大家什么都知道了。
周荣希望乡亲们能接受董慧儒的身份,并与他和平相处,同时不给自已招惹麻烦......
担心周传义看到董慧儒介绍信的时候有排斥,周荣请了两天假,陪着董慧儒回了一趟周家湾。
在火车上,周荣与董慧儒夫妇闲聊,才知道张秀英在省农科院上班,当即像捡了个宝,把周家湾目前在做的示范村项目,详细告诉张秀英。
张秀英听罢,夸赞道:“你们的眼光很长远,示范村项目要是做好了,乡亲们肯定能脱贫,有了这个成功经验,我们就能在其他地方复制了。”
周荣:“不瞒您说,我们村附近山里结的野生果子都不好吃,乡亲们说是土质的问题。
我之前碰到一位农业专家,他给了些建议,不知道有没有效,要是我们的果园,按照那位专家的方法,种出来的果子还是不好吃,乡亲们的信心会受打击,之前的投入就白费了。”
张秀英:“你们种的那些果树,适合我们省份的天气和土质,果子不好吃,收成不理想,外界因素居多,比如天灾、被虫蛀、肥料不够等。
我在这方面小有心得,你们要是不介意,到时带我去果林转转,我根据果树成长的不同时期,教大家怎么做防护。”
周荣欣喜的说:“太好了!有了您这位专家,我们的果林一定可以丰收!”
张秀英笑道:“我只能尽力而为,不敢给你们打包票。”
周荣:“总比我们瞎摸索的好。”
大家一路闲聊,时间过的很快,于傍晚时到了周家湾。
周传义背着手,在田埂上催促犁田的人麻利点,别耽误了种晚稻的时间。
周荣听见他训人的声音,大声打招呼:“传义叔!”
“大荣?”
周传义还以为听错了,往前走几步,确认真的是周荣后,惊喜的问:“你怎么回来了?”
“回来看看您呀!”
周荣接着向周传义介绍董慧儒和张秀英的身份:“叔,这位是董慧儒董老师,我在电报里和您提过的,他要在我们周家湾住段时间。
这位是他的爱人张秀英同志,张同志是省农科院的专家,在果树种植和粮食增产方面很有心得。”
最近报纸上经常刊登某位干部或知识分子被定身份的事,周荣的电报内容虽简单,但结合近期的局势,周传义猜到来村里住的这位老师,不是啥好身份。
不想被人说自已偏袒坏分子,周传义让人随意搭了间茅棚,打算给董慧儒住,既不犯错,又办了周荣交代的事,一举两得。
得知张秀英的身份后,周传义以为她是周荣认识的那位专家,喜上眉梢,热情的握着董慧儒的手:“董老师好,欢迎你们来到周家湾,以后就把这里当自已家了,有什么需要的,随时找我!”
董慧儒浅笑道:“谢谢周村长,小周说咱们这里热情好客,果然名不虚传。”
周传义:“那是自然!走,去我家喝两杯。”
董慧儒:“不劳烦周村长了,小周说村里给我们安排好了房子,不知在哪,我们想把行李归置一下。”
周传义:“......村里最近在忙双抢,房子是现成的,就是需要你们收拾下,我先带你们去看看。”
周传义带着董慧儒他们,无视新建的那个茅棚,直接把人领到了周德旺家,让他们看上哪间就住哪间,缺什么就找他......
第237章
大荣姐,七广还活着吗?
周德旺他们离开时,把家里弄的很乱。
董慧儒挑了一间还算干净的房子,和张秀英一起归置行李,其他房间,打算明天再收拾。
趁着两人打扫房屋的间隙,周传义拉着周荣到外面,小声夸赞道:“你不愧是我周家湾的闺女,一心想着村里,知道我们有难处,把专家弄来了。
你给的那些材料,看起来很容易,自已动手做,完全不是那回事,嫁接什么的,我们都不会搞,怕把果树折腾死了,都不敢动手。
这位专家来的太是时候了,有了她的指导,我们的果树,等挂果的时候,定能丰收!”
周荣浅笑道:“叔,这位张同事不是我之前认识的那位专家,但她和那位专家一样厉害,要不是陪着她丈夫下乡,我们周家湾可捡不到这个大便宜。
他们需要在村里长住,你可得关照好他们,不然他们申请调走,就没人指导我们种果树和提高粮食产量了。”
周传义见四周没人,悄声问:“你和我说说,他们犯了什么事呗,我好做到心中有数。”
周荣:“董老师是江城大学教导处的主任,他有位同事,因为说了几句过激的话,被人说成是反动分子,定了身份。
董老师觉得对方的人品没问题,说出那番话纯属口误,去帮着申辩,结果被人说他们是一伙的,定了一个y派的身份,他的介绍信上有说明。
他爱人张同志,没有被定身份,心疼丈夫,才跟着一起下乡的。”
周传义托着下巴若有所思:“你这么说的话,董老师算是好人,我心里有底了,你放心吧,他俩在周家湾,我定会照看好,不让他们有任何闪失。”
周荣:“有叔罩着,我肯定放心。我在火车上,把咱们村示范基地的事和张同志说了,她愿意指导我们种果树,您明天带着她去果园转一转,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请教她。”
周传义:“好!你可真是我们村的福星,不仅给我们出主意赚钱,还帮我们弄来了厉害的专家。
你在村里多住一天,明天一早,我带你去祠堂上柱香,让列祖列宗们瞧瞧我周家湾的好闺女!”
周家湾信奉老规矩,儿媳、闺女不能给祖宗上香,清明节上坟祭祖也不许。
周荣笑问:“会不会坏了规矩?”
周传义斩钉截铁的说:“不会!前段时间,村里分卖早稻的钱,每家才分了十几块钱,我和你传景叔商量后,把菜店这几个月的收益也分了,你猜每家分到多少?”
周荣经常听沈小梅她们说铺子的生意如何好,菜总是不够卖,她估算过四个铺子的收益,故作惊叹的说:“20几块?”
周传义摇摇头,神气的说:“工分少的人家,分了30几块钱,工分多的,有60几块!
这还不算他们自家捕的一些猎物、腊货什么的,我听说有些人家到现在已经攒了100多块呢!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村里近期好多人家找我批地基盖新房,准备年底娶媳妇。
没看到收益前,大家多少抱着怀疑的态度,我担心有人在背后嚼舌根,不敢告诉大家,示范村的主意是你出的,钱分到手后,才把实情说出来。
你是不晓得,那些一年到头赚不到十块钱的人家,有多感谢你。
别说给祖宗上香了,你要是想和我竞选村长,我怀疑他们都会投你一票!”
周荣笑道:“您是我见过的最有智慧和气度的村长,周家湾有今日,全是您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一意付出的结果,我做的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能和您的贡献相提并论。”
这番马屁,周传义听的极为舒服,大笑道:“你们这些读过书的娃娃,就是会说话。
走,去我家坐一会儿,我让你婶子给你炖鸡汤喝。”
临走前,周传义也让董慧儒和张秀英晚点去他家吃饭,还说村里明天会给两人分一个月的口粮。
以后的口粮,就需要依照两人的工分而定了,工分不够的话,要掏钱买,或赊账......
周传义的媳妇杜娟,一见周荣,热情的招呼道:“大荣回了!快进来坐,家星,快倒茶,记得放糖!”
刚叠好全家衣服的周家星,委屈巴巴的给周荣端来一杯糖水:“大荣姐,请喝茶。”
周荣看着消瘦了不少的周家星,差点没认出来,这和她印象中的小魔王不太一样哦。
“谢谢,家星越来越懂事了。”
周家星小声嘀咕道:“我才不要这种懂事,和奴隶一样。”
周传义瞥了周家星一眼:“你在嘀咕什么?大点声说。”
周家星:“......说你是世上最好的养父,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
周荣:“......”
周传义:“......臭小子,没良心!你大荣姐难得回来一次,去烧热水,等下你娘要杀鸡,给你大荣姐炖汤。”
周家星不敢忤逆周传义的话,闷闷不乐的去厨房烧开水......
有村民来找周传义商谈事情,周荣不好意思一个人在大堂干坐着,就去厨房帮忙。
周家星见他爹娘都在外面忙,凑到周荣身旁,悄声问:“大荣姐,七广还活着吗?”
周荣:“???当然!你干嘛这么问?”
周家星:“我爹说七广家务活样样精通,做的饭菜和大厨一样好吃,这得干多少活,才能把手艺练的那么好?不死也得残吧?!”
周荣:“......没那么严重,他现在很好。”
周家星伸出自已的双手,忧伤的说:“我不信,你看我的手,都长满茧子了,可到现在,我做饭还是没学会,我爹说,再学不会,就要饿七天。
想当年,七广和我一样,穿衣吃饭都要人伺候,不曾想,我俩都是被亲生爹娘丢弃的对象,哦,还有天赐,他也是没人要的孩子。
我们三人孤苦无依,为了能在养父家生存下来,只能卖力干活,你说这世道,怎么就不能给人一条活路呢?”
周荣:“......小小年纪,别老是学大人说话,你爹让你学干家务,是为了你好,等你长大了,就能明白他的苦心了。”
周家星:“就我现在的待遇,我怕我长不大。”
周荣:“......”
第238章
她不能入族谱,谁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