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地里的菜和山里的山货,我们规整一下,15号送去城里,16号准时开业!”周荣:“好,多带点品种过来,要是各家有野味,也可以拿来卖,怎么分钱,叔提前和大家说好就行。
货卖齐全,货卖堆山,我们摆放的东西越多,进店买的人就会越多,我们的生意就越好。”
周传义:“行,都听你的!”
周传义年前让乡亲们抢种的萝卜、白菜、韭菜、红菜苔、莴笋等,长出了一些,山里的春笋、野菜也出来了。
周传义和周传景让乡亲们把能收的菜全收了,还组织村里一些狩猎手艺好的,进山打野兔、野鸡。
谁家有腊货,也可以交给他们拿进城卖,卖的钱,四六分,村里要支付房租和人员工资,占四成,出货物的那家,占六成。
进山猎得的猎物,同样按此原则分配。
每到节假日,乡里和县里都可以赶集,有人盘算着,自已卖,可以赚的更多,对于周传义的提议,他们装作没听见。
有人则觉得村里的铺子开业,是大事,应当鼎力支持,而且省城的卖价肯定比乡里的高,他们不会吃亏,毫不犹豫的将自家的腊货交到会计那登记。
周传义让会计把这些人上交的货物及名字都记清楚,一心想着村里的人,可堪大用......
从县里去江城,火车票需要1.2元钱,周传义和周传景都想见证铺子开业的情景,又想省车费,只带了两个壮小伙和他们一起进城。
蔬菜和野味加起来,有三十几个竹筐,为了把所有货物都弄进城,周传义准备了四辆大板车,让村里的小伙子连夜帮忙推到县里。
周传义找会计核算过,所有的货物,买两张货票,到了江城,花点小钱,请扁担工帮忙卸货,他们自已拉货,这么操作的话,能省二十几块钱呢!
就是人累点,但他们不在乎,只要铺子顺利开业,他们做的一切都值得。
也让那些背后议论他们的人瞧瞧,他们不是只会背着手开会,他们也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好久没干重活了,有乡亲们帮忙推车时,周传义和周传景不觉得有什么。
等到了省城,需要他们自已拉车,笨重的车架和货物,压的人喘不过气,两人才察觉到,自已真的老了......
第233章
开业
周传义见周传景拖着板车,越走越慢,开玩笑的问:“是不是扛不住了?要不歇歇?”
周传景停下板车,擦了下额头的汗,不服气的说:“少瞧不起人!想当年,我一人能打死一头野猪,村里人,谁比得过?”
周传义:“是,你最厉害,不然大家哪能推选你当族长?我们现在是继续往前走,还是歇歇?”
周传景:“......歇歇吧,我怕把你们累着了。”
周传义:“......”
周传义他们不知道铺子位置,只能先到周荣家。
周荣看到四人汗流浃背,尤其是周传义和周传景,腰都直不起来了,不停喘粗气,忙拉着他们坐下,给他们倒水。
周荣看着堆了几层高的板车,心疼的说:“怎么不多找几个人进城挑货?”
周传义喝了几口水,调节好气息,说:“铺子能挣多少钱,还不确定,村里公账上的余钱不多了,买菜种、进树苗、猪、羊幼崽,都需要钱。
虽说你传裕叔出面,同意我们分期付款,但前期还是要付一点钱出去的。
来回的路费、吃饭都得花钱,能省就得省,不然最后分不到钱,或出现亏空,乡亲们肯定要闹翻天,我这个村长就到头了。”
周荣叹息一声,说:“我们看一下明天的卖货情况,把送货时间固定下来,以后每次安排两个人跟车,我们这边卡着时间去接货,这样大家都不累,还省钱。”
周传义:“好。”
翌日天还没亮,周传义他们就起来了,在孙红、万春苗她们的带领下,分头把货物送去店里。
两个铺子,每个铺子四个人,周家风的媳妇严秀珠和孙红,各任一个店的店长。
沈小梅和万春苗,分别竞争上了会计。
周传义见大家干起活来,有模有样,笑道:“你们学的挺快,这些东西码的,比供销社的整齐、好看多了。”
严秀珠说:“铺子拿到手后,大荣天天教我们怎么码货、卖货,还要求我们注重仪态仪表,每天考核,我这个店长可是各方面考试合格得来的!”
周传义:“哟!看不出来你这么厉害!”
严秀珠:“大荣说了,这世上没有笨人,只有懒人,我年纪虽比春苗她们的大,但我肯学呀,我每天在家反复练习大荣教的内容,这不就超过了其他人?!”
周传义:“好样的!不愧是我周家湾的儿媳!以后这个铺子就辛苦你们打理了。”
严秀珠:“您且瞧着吧,我们定会把乡亲们辛苦种出来的菜,一样不剩的卖出去!”
周传义:“好!店里生意好,不会亏待你们的!”
周传景在另一个店铺,同样夸赞孙红她们干活认真仔细。
一阵鞭炮声中,“团结菜店”、“有爱菜店”,正式开业。
一些街坊邻居见有新店开业,好奇的进店观看。
只要有人进店,严秀珠她们就热情打招呼:“婶,想要什么?我们这些菜,都是刚从地里拔起来的,新鲜着呢!”
“姐,这野兔肉可好吃了,买回去烧上一盘,大哥孩子保准高兴!”
“叔,这竹笋和腊肉买点回去一起炒,美味可口,营养健康,延年益寿,保准您吃了还想吃。”
大家见惯了菜市场和国有商店工作人员的“冷漠”态度,严秀珠她们的热情劲,和夸人的话语,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欢喜。
想着家里总是要买菜的,价格一样,还不用多走路,不如在这里买。
凡是进店的人,没有一个空手而归。
买的多的,严秀珠她们还会送几根葱,抹点零头什么的。
大家见此,更乐意来买菜了,还介绍街坊邻居一块过来。
临近中午,店里的菜品销售大半。
周传义看着稀稀落落的货架,笑得见牙不见眼,照这个进度,年底分账时,每家能分不少钱呢!
沈小梅是严秀珠的弟妹,为了防止徇私舞弊的情况发生,周荣让她和孙红搭班子,万春苗则在严秀珠的店里做会计。
中午,万春苗盘算了下“团结菜店”的账目,截止到现在,共进账了57.62元。
周传义得知金额后,笑道:“要是每天都有这么好的生意,乡亲们离发家致富就不远了!”
万春苗:“大荣姐说开菜店,损耗很大,不新鲜的菜,要降价处理,再把租金、装修费、店员工资、送货等各项支出扣掉,利润在30%左右。
我们在银行开了一个户头,每天的进账,都会存进去,每个月的月初,往村里汇一笔钱,账本也会誊抄一份寄回去,供大家查账。”
周传义:“好,你们的安排很合理,就这么办!”
孙红的“有爱菜店”,进账和“团结菜店”的差不多。
两个店,一天进账100多块,周传义和周传景欣喜不已,担心店里的菜不够卖,第二天一早就回了周家湾,准备安排人送货。
亲自跟车这事,有了第一次的经历,他们不想体验第二次,上了年纪,想不服老都不行,腰到现在还疼呢......
在周荣的建议下,村里每隔两天往城里送一次货,严秀珠和孙红按照火车到站的时间,找一个搬运工帮着去拉货。
同时,周荣还建议县里两个铺子的店员,来省城学习几天,便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手。
关于县里两个铺子的店员人选,周传义和周传景商议后,决定在那些积极支持菜店生意的人家挑选。
但两人有言在先,去县里上班的人,不能吃里扒外,弄虚作假,谁敢损坏村里的利益,直接辞退,周家湾也不用待了。
卖腊货和野味的钱,周传义让会计结算给了当事人。
因城里售价高,所分的钱,和自已在乡里卖的价格差不多。
那些揣着小心思的人无比后悔,要是他们当初也把家里的腊货送到会计那,自家不仅不亏钱,还能得一个进城名额呢!
为了能摊上以后的好事,自此后,只要周传义和周传景在村里吆喝一声,说店里缺货,大家就积极进山,并把自家的存货交到会计那......
3月底,周家湾在县里的两个菜店,顺利开业。
大家按照周荣教的码货方式及销售技巧,生意和省城的铺子一样好。
在大家的同心协力、默契配合下,周家湾的四个菜店步入正轨,生意稳定......
第234章
你是他亲爹,哪里来的认生?
3月26日,许曼平安生下一个儿子。
她提前两天就被王城南安排进了医院,许母和薛婉仪得知后,每天都会来看望许曼。
只要铺子不忙,周荣也会来医院看许曼,给她带些吃的用的。
王城南请了几天假,天天守在许曼身边。
等许曼平安从产房出来,王城南忐忑的心才落到实处,他感觉自已打仗都没这么紧张过。
看着襁褓里小小的孩子,王城南想抱儿子,又担心自已笨手笨脚的,把孩子弄哭弄伤了。
许母被王城南的样子逗笑,抱着小外孙示范,并告诉他抱孩子的要领是什么。
王城南学的很认真,他把孩子抱在怀里轻轻晃动,见孩子看了眼自已,没哭,憨笑道:“他不认生耶!”
许曼靠在床上,无奈的扶额:“你是他亲爹,哪里来的认生?”
王城南憨憨一笑:“你说的对,我又犯迷糊了,孩子的名字,是叫卫国、伟强,还是爱民?”
一提起孩子的名字,许曼就忧伤。
王城南第一次当爹,很是兴奋,早早的准备了好几个名字,儿子女儿的都有。
儿子就是他刚才说的卫国、伟强、爱民;女儿则是丽华、秀英和美娟。
许曼说这些名字太土了,在外面吼上一嗓子,会有一圈人回应。
王城南却说,大众化的名字容易记,也不会被人当靶子。
许曼不想扫了王城南初当人父的兴致,没有提出抗议,以为时间久了,他会淡忘这个事,到时自已再给孩子换个别的名字,没想到人家一直牢牢记在心里......
许曼曾把自已的忧伤告诉了周荣。
周荣也觉得王城南取的那些名字不好听,就和许曼一起翻字典,重新选了几个名字,并教许曼,如何说服王城南。
许曼回想周荣教的说辞,商量道:“孩子的名字要伴随他的一生,好听的名字可以改变运道,我找人算过了,如果我们生的是儿子,可以叫睿哲。
寓意着高风亮节,安稳踏实,长大以后是家里的希望,也是父母的左膀右臂。”
许母接话道:“我们这是有这个说法,好多人做事不顺,还去改名呢!小曼既然找人算过了,要不就用睿哲这个名字吧?”
薛婉仪也说:“睿哲这个名字,听着很有深意,这孩子长大了,定可以成为国家栋梁。”
王城南不信算命的那套东西,但他不想许曼不开心。
“行,就叫王睿哲,过两天,我就给他上户口。”
周荣下班后来医院看许曼,得知孩子已经生了,忙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提前准备好的红包,里面包了66元,塞入王睿哲的襁褓:“姨妈给的见面礼,别嫌少啊!”
许曼笑道:“只要是你给的,一分钱,他都高兴。”
周荣开玩笑的说:“真的假的?那我以后给他的红包,全包一分钱。”
许曼:“冇得问题!”
许曼在医院住了两天,一切安好,医生做了全面检查,说可以出院了,她就回到了自已的小院。
施琪在去年年底生了个儿子,她一个人照顾孩子,经常手忙脚乱的,许母需要搭把手,不然饭都吃不到嘴。
许父和许筠在照顾孩子方面,笨手笨脚的,两人在许母眼里就是个累赘,不添乱就不错了,什么都指望不上。
照顾许曼月子的事,许母表示她有心无力,愿意出钱请保姆。
薛婉仪说:“你们要是不嫌弃,我来照顾小曼的月子,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
王城南知道许曼对薛婉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也想照顾薛婉仪晚年,只是碍于他的身份,不好开口。
借着这个话茬,王城南说:“薛姨能照顾小曼,我求之不得,也非常放心,晚点我去把薛姨的行李搬过来,睿哲和小曼,就拜托薛姨了。”
薛婉仪:“好,我会尽我所能,把他们照顾好。”
薛婉仪自搬到王城南家,有了事干,觉得自已被人需要,又能天天看见孙子、孙女,整个人容光焕发。
许曼像看到了陈家鼎盛时,薛婉仪作为当家夫人的精神状态......
陈展宁、陈笑薇对刚出生的弟弟,很新奇、很宝贝,每天放学回家,都和他说几句话。
陈展宁还特意去找周母请教,坐月子期间,适合吃哪些饭菜、喝哪些汤,及具体做法,回家后就一一做给许曼吃。
薛婉仪不由感慨,她的孙子长大了,也比她儿子孝顺......
王城南不想被人纠错,没有给王睿哲办满月酒,只请了许父许母他们和周荣,来家里吃了顿便饭。
许曼出了月子,薛婉仪提出要搬回长安里。
许曼想挽留她,又不便开口。
王城南主动和薛婉仪商量:“我要上班,没办法顾及家里,展宁、笑薇要上学,睿哲太小了,家里一摊子事,小曼忙不过来,她过段时间也想回店里上班。
请外人来照顾孩子,我不放心,能不能再劳烦薛姨帮我照顾他们一段时间?条件,薛姨随便开!”
薛婉仪笑道:“你们瞧得上我这个老婆子,是我的荣幸,那我就再住些天,等孩子大点,再回去。”
王城南:“行,辛苦薛姨了。”
等薛婉仪抱着孩子出去玩,许曼拉着王城南的手,感激道:“谢谢!”
王城南:“怎么又和我说谢谢了?以后你心里想什么,都可以直白告诉我,我这人有点笨,怕有时候猜不准,害你伤心。”
许曼轻轻捶了下王城南的胸膛,娇嗔道:“我就喜欢你身上这股笨劲。”
王城南像被电了一下,搂紧许曼,喘着粗气说:“今晚把孩子放到摇篮里睡吧?!”
许曼:“......”
5月底,钢厂给周家华、周家顺、周家善各分了一间房子。
周母按照之前说好的,给周家华置办了一套家具及生活物什。
能拥有自已的房子,谢翠莲很开心,可一想到两个孩子那么小,尤其是周笑,才8多月大,她要是搬到钢厂那边,上班后就没法照顾孩子了。
思量一番后,只能和周母商量,两个孩子,早上送到长安里,由周母帮着照看,等她晚上下班,就接回去。
周母表示没问题。
周荣喜欢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热闹氛围,要按她的意思,谢翠莲不搬走更好。
周母却说,久处生隙,还是保持点距离比较好,免得姐弟亲情在日积月累的琐事中消磨殆尽,互生埋怨......
第235章
老师哄孩子的话,你也信?
6月底,大娃和周家广小学毕业。
为了树立新的劳动风气、劳动观点,更好的培养革命接班人,两人在政府及学校的号召下,需要去郊区的农场参加农业生产,时间为两个月。
去了农场,没有大人管着,也不用干家务,大娃和周家广都有点小兴奋,麻溜的给自已收拾行李。
没吃过苦的孩子,永远觉得外面比家里好。
作为过来人,周荣知道两人心里的想法,交代他们护好自已,别干危险的事,其他的都没说。
周母担心两人在外面不习惯,或受欺负,再三叮嘱他们时刻在一起,别走散,别与人动手,还给他们装了一罐头瓶的油炸花生米,家里的脆萝卜、酱鱼块各装了几罐子。
大娃嫌弃行李有点沉,不太想要:“外婆,农场里管吃管喝管住,老师说什么都有,这些吃的,就留在家里吧。”
周母:“老师哄孩子的话,你也信?!农场条件真那么好,还需要你们去干活?
你听外婆的,这些东西都带着,你现在嫌沉,等吃的时候,就嫌少了。你要是不想拿,就让你小舅舅背着。”
周家广:“......妈,我就算不是你生的,你也养了十几年,总有点感情吧?别把我当牛使唤行吗?”9631